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和问题

1.农村能源消费对生态与环境的压力大

2.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仍不完善

二、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绝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不对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商品能源地供给一直比较低,农民的很多家用电器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而闲置,从而不利于各种科技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提高农村能源的自供率,农村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如沼气发酵技术作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一种主要技术,在我国己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不仅可以燃烧,而且可以用于照明;沼肥可以回田,增加土壤肥力;沼液可以浸种,还可以预防虫害。因而,可再生能源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技术开发体系与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从事农村能源工作人数少,缺少专业科技队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困难,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由于技术难以消化而难以进行实施;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可再生能源资源一般较为分散,必须就地开发,就地使用,必须有技术服务、物资器材供应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专业服务网络。

1.2可再生能源开发尚未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缺乏相应的保障激励政策

2.加快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措施

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一项很有前景的事业。为了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2.1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和加强市、县、乡可再生能源建设管理机构,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可再生能源资源由于资源分散,不便于大规模集中开发,一般是上门服务,就地建设,就地开发,就地使用。项目的实施必须有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支撑。因此,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建立健全,在技术推广服务中至关重要。服务站负责组织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物质、器材和产品的就地供应,产品工程的安装和维护等,更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对民间技术队伍的管理。

二、模型设计与估计结果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2005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并在2009年作出了修改,确定了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可再生能源并网审批和全额收购制度、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财政激励措施等一系列的法律激励制度.

一、《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法律激励制度1、总量目标制度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是一个国家或者其中某一个地区的政府用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做出的强制性的规定,以确保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可再生能源法》中,相应的条款明确指出,我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将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的总量目标的制定,具体授给权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

3、分类电价制度分类电价制度,即有关主体根据采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的社会平均成本,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上网电价,并向社会公布,以期确保合理竞争.

(2)可再生能源市场尚未初步形成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公众目前更偏好传统能源,传统能源的供应体系、销售体系、服务体系已经完善,这样传统能源的规模效益将远远大于可再生能源的,比可再生能源能有竞争力,可再生能源供应不得不依赖传统能源市场.

在《可再生能源法》虽有规定说,国家扶持在电网未覆盖的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电力服务.但实际上国家电网及供热、供气系统不能覆盖的区域仅是偏远地区,这样的市场需求太小,远无法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形成.

2、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法律激励措施的完善建议(1)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建立新的融资机制政府部门应将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和技术创新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高技术领域,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重视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制定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促进建立可再生能源体系的核心技术,防止国外技术的垄断.

关键词省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模型;阶段目标分解

规划包括三要素,即什么时机、采取什么措施、完成什么样的指标。不同的规划是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迭加约束条件。如能源规划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资源约束,在开采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当前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的均衡,还需要考虑未来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由于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总重较低,因此,当前的规划并不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对整体能源系统的均衡的影响。其主要约束条件是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约束和可再生能源配额产生的市场约束。

1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方法概述

当前我国的规划处于一种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折点。保留较多的计划经济特点,同时又增添了较多的市场经济特色。魏后凯认为我国规划体制的改革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国家、省级和市县级规划的编制也缺乏科学的技术规划[1]。樊元也认为对规划目标如何在各地区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2]。

在目前国内研究中,把目标分解到各个省市的国内文献尚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其他行业规划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如官义高研究了节能降耗目标的分解,提出一种如何将节能降耗目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解的模型,主要考虑了各地能耗比重、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等因素[3]。樊元考虑各行业能耗比重,构建基于部分方案偏好强度的赋权方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均方差法得到权向量矩阵,以甘肃省为例求出各地区的节能减排目标[2]。尧德明研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的分解,综合考虑影响土地使用四个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用地面积的权重[4]。

申兵认为,应加强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评价和“三期”评估。加强评估工作可以发现规划执行中的问题,以便根据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于规划目标等进行调整[5]。任东明认为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不仅能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而且还应提出可再生能源的阶段性目标,即提出的目标要分成几个阶段来实现[6]。但这种把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到各个阶段的研究尚处于建议或萌芽状态。类推,把可再生能源目标落实到各个省的各个阶段的研究目标的研究更不多见。官义高[3]采用指数平均方法把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每一年,求出“十一五”期间每年降低率、降低量和累计降低量。欧盟在监督各成员国可再生能源目标实施进度时,采用的是等分方法把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以每二年作为一个阶段,分解到每一阶段[7]。南非西开普省到2014年的电力消费将有12%的来自到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到2030年将达到30%。

上述研究文献为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分解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在上述研究文献的研究上,考虑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特点,构建了可再生能源行业成长曲线,依据成长曲线,确定各个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省各个阶段的可再生能源份额。

2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模型

2.1行业增长模型

产业经济学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其产品的需求,而不是它的供给。因此,若以变量Y=F(t)表示t时刻能源行业的总开采量,则其任一时刻的增长速度不仅与此时刻的总量成正比,同时还要同它与其的资源开采上限Ymax之差成正比,即:

dYdt=γ′Y(Ymax-Y)(1)

=γ′YmaxY1-YYmax

则微分方程的积分形式为:

Y(t)=A(1+Be-kt)

对方程求导,得

(3)

S(t)=kBAekt+2B+B2e-kt

方程(3)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这里定义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长曲线。方程(2)显示其相应的积累,可定义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命曲线。下面,我们依据产业发展的特点,求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模型及其曲线。2.2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模型实证研究

以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来代表可再生能源的生命曲线。表1给出了历年中国主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状况。

Y(t)[WB]=A(1+Be-kt)1+Be-kt=AY(t)AY(t)-1

=Be-kt

lnAY(t)-1=lnB-kt

令,u=lnAY(t)-1,c=lnB,

则U=C-kt

利用Eviews进行对该模型回归分析可得:c=8.29,k=037,则B=exp(c)=3983.83。

其可再生能源的生命曲线函数为:

Y(t)=20000(1+3983.83e-0.37t)

S(t)=2948034.2e0.37t+7967.66+1587091.47e-0.37t

以逻辑曲线模型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各阶段进行预测,可行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起动点(1995),起飞点(2007);飞跃点(2018);成熟点(2025);鼎盛点(2035)。

从图1、图2可以看出,2007年之前,中国可再生能源

图1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生命曲线

Fig.1TheLifecurveofrenewableenergypowerindustry

图2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增长曲线

Fig.2Thegrowthcurveofrenewableenergypowerindustry

产业尚处阶段仍为孕育期,增长速度较慢;到2007年才进入成长期,此后,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2018年左右是飞跃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提高;2035年以后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全盛时期,可再生能源的接近到技术装机容量,此后的发展速度渐缓。

2.3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曲线特征分析

综合比较分析图1和表1,对之进行定量与定性意义上的双重再思考,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1)生长曲线上升段拐点处,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最大;下降段拐点处其负加速度最大,这两个时刻分别被定义为“起飞点”和“成熟点”。以前者为例,“起飞前”,加速度递增,“起飞”后,加速度递减;对应在生命曲线上,“起飞”前,生长量的累积由缓而急,呈指数型增长;“起飞”后,增长性质变为准线性。换句话说,生命曲线上的“起飞规模”也就是生命曲线的性态由指数型增长变为准线性增长的转折点,此时的可再生能源行业产能在理论上等于其极限值的13+[KF(]3[KF)](即21%)。

(2)当可再生能源产业产能达到技术可开发极限值的1/2时,生命曲线线性最显著(因为曲率为0),发展速度最快,故谓之“鼎盛点”。当可再生能源产业产能累积至极限值的13-[KF(]3[KF)](即71%)时,生命曲线又由准线性增长变为反指数型增长,相应在此点曲率又是最大(与“起飞点”曲率相等)。当能源产业产能达到“成熟点”后,生命曲线开始由疾而缓趋近极限,至“淘汰点”时累积量一般已达极限值的99%以上(因为一般C值均大于100),在实践中此时可以认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过程已暂时告以段落。

3省域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的确定

依据可再生能源的行业发展曲线,可以得到不同年份的可再生能源量占装机目标的份额。

依据表2所提出的数据,为了便于监管,取较为接近的值。从而可以制定出如公式4所示各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

Ri,2001-2012=Ri,2007+0.15(Ri,2020-Ri,2007)

Ri,2013-2014=Ri,2007+0.30(Ri,2020-Ri,2007)

Ri,2015-2016=Ri,2007+0.50(Ri,2020-Ri,2007)

Ri,2017-2018=Ri,2007+0.75(Ri,2020-Ri,2007)(4)

其中,Ri,2007是省在2007年可再生能源占本省总能源的实际份额。Ri,2020是各省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本省总能源的目标份额。

依据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得到各省域的2020年目标份额,在2007年期初份额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曲线的特点,对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及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份额,通过公式4进行计算求解。其求解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这看出,由于初始份额和目标份额不同各省的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份额增长不同。对于资源量较优的省份,其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增长速度大王发资源量较差的省份。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可再生能源份额是依据能源消费而定的,可能有些省份的可再生能源份额远远大于其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调整。其一是采用减少按可再生能源消费进行份额分配的比重,同时提高按资源量进行分配的比重。这样,更多的依据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减少了消费对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影响。当经济发展处于调整增长阶段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其二是,构建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允许可再生能源在不同的省份之间进行交易。这样,可激励各省充分利用本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通常采用市场交易机制。因为此时更看重的是各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公平性。

4结论及发展

本文提出一种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分解模型,模型考虑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特点,构建了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曲线,在国家和各省当前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基本上提出了不同时期的各省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从而有效的实施国家总体可再生能源目标战略。

本研究考虑了不同省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份额和资源储量份额所占的比重,可以有效地平衡地区间的利益关系。这是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中等发达国家时所需要考虑的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问题。即规划中考虑了两个重要原则:①目标可分解原则。国家的总量目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由全社会共同完成发展目标。②公平性和区域间差异的原则。制定规划时,考虑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因此各地的总量目标应该有所区别,为实现总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也同样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魏后凯.规划编制中的“央地矛盾”[J].望新闻周刊,2005,(45).[WeiHoukai.Planningthe“CentralperipheralContradiction”[J].OutlookNewsWeekly,2005,(45).]

[2]樊元,王红波.节能指标的分解模型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24(1):32-34.[FanYuan,WangHongbo.EnergysavingModelandEmpiricalIndicatorsofDecomposition[J].StatisticsandDecision,2009,24(1):32-34.]

[3]官义高.GDP能耗降低指标如何分解[J].中国能源,2006,28(9):19-31.[GuanYigao.HowtoDecomposetheEnergyConsumptionTargetperGDP[J].ChinaEnergy,2006,28(9):19-31.]

[4]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75-11178.[YaoDeming,ChenYufu,ZhangFugang.TheApplicationinLandIndexofAHPinLandUsePlanning[J].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2007,35(34):11175-11178.]

[5]申兵.国外规划体制与规划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8,(3):72-74.[ShenBing.TheExperienceandEnlightenmentofPlanningSystemandPlanningPolicyinForeignCountries[J].MacroeconomicManagement,2008,(3)72-74.]

[6]任东明.关于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能源,2005,27(4):21-25.[RenDongming.HowtoEstablishtheTargetSystemoftheRenewableEnergyDevelopmentinChina[J].ChinaEnergy,2005,27(4):21-25.]

[7]刘贞.欧盟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对我国省域规划的启示[J].中国矿业,2009,18(9):66-70.[LiuZhen.TheRevelationofEURenewableEnergyTargetDecompositiontoProvincialPlanning[J].ChinaMining,2009,18(9):66-70.]

[8]张庭伟.转型时期中国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改革[J].城市规划,2008,32(3):15-24.[TheRe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ofChinasReformofPlanningTheoryandPlanning[J].TownPlanning,2008,32(3):15-24.]

[9]CoakleyS,DunskyP,FaesyR,etal.NewJersey’sdraftEnergyMasterPlan,ModelingReportfortheDraftEnergyMasterPlan,DraftImplementationStrategiesReport[EB/OL].[2010-01-08].state.nj.us/emp.

[10]EuropeanCommission.ProposalforaDirectiveofthe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nthePromotionoftheUseofEnergyfromRenewableSources[EB/OL].[2010-01-08].ec.europa.eu/energy/climate_actions.

[11]WindeA,GildenhuysA,StegmannJC,etal.TheRenewableEnergyPlanofAction[EB/OL].[2010-01-08].capegateway.gov.za/Text/2008/3/4._ses_re_banks_resources_scenarios_plan_drafoctt20070523v5_print.pdf.

[12]LundH,MathiesenaBV.EnergySystemAnalysisof100%RenewableEnergySystems:TheCaseofDenmarkinYears2030and2050[J].Energy,2009,34(5):524-531.

[13]ConnollyD,LundH,MathiesenBV,etal.AReviewofComputerToolsforAnalysingtheIntegrationofRenewableEnergyintoVariousEnergySystems[J].AppliedEnergy,2010,87(4):1059-1082.

[14]DenisG,ParkerP.CommunityEnergyPlanninginCanada:TheRoleofRenewableEnergy[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09,13(8):2088-2095.

TargetDecompositionofRenewableEnergyBasedonIndustrialGrowth

LIUZhen1ZHANGXiliang1GAOHu2

(1.InstituteofEnergy,EnvironmentandEconom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2.EnergyResearchInstitute,NDRC,Beijing100038,China)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电价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起施行。①江苏地区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江苏省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江苏省供用电情况

(一)项目建设情况

江苏是能源消耗大省,又是资源小省,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截至2008年6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5711万千瓦,其中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90%,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后,全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截至2008年8月,江苏电网已投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主要形式有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风力发电和秸秆直燃发电。截至2006年12月全省共投产14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装机容量38.719万千瓦;截至2007年12月增至23家,装机容量达到75.1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09%;截至2008年8月,全省已建成投产可再生能源企业28家,装机容量达到95.034万千瓦,比2007年底增长26.46%,其中风力发电为58.175万千瓦,占61.21%;秸秆发电为20.3万千瓦,占21.36%;垃圾焚烧发电为15.6万千瓦,占16.42%;垃圾填埋气发电为0.929万千瓦,占0.98%;太阳能发电为0.03万千瓦,占0.03%(见表1)。②

(二)电量优先调度及全额收购情况③

(三)电量电价政策执行情况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按有关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在销售电价中附加1厘/千瓦时作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价格补贴。④从2008年7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到2厘/千瓦时。⑤据统计,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8月江苏省共收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42187.95万元(税后),其中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用于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江苏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支出4971.6万元(不含税,下同)、接网工程补贴32.92万元,用于期间的配额交易为7385.48万元。因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国家补贴数额尚未下达,由省电力公司暂按省物价局核定标准支付的电价补贴为29475.41万元、接网工程补贴为1505.13万元,收支相抵,超支1182.59万元(见表2)。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2006年后立项核准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646元/千瓦时,由基本电价0.386元/千瓦时、补贴电价0.25元/千瓦时、接网费用0.01元/千瓦时组成;2006年前立项核准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仍按原规定执行,不享受补贴电价政策。风力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按招标形成价格确定。⑥

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江苏电网共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30.859亿千瓦时,实际结算电费174619.68万元,平均结算电价565.86元/千瓦时(其中,基本电价0.386元/千瓦时,平均补贴电价0.17元/千瓦时,接网工程补贴电价0.01元/千瓦时),补贴金额为61490.3万元,补贴电价为199.26元/千瓦时(见表3)。

(四)发电企业经营情况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由于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是否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等差异性因素,经营状况也有所不同。从总体情况看,由于成本上升、优惠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处于亏损状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省23家可再生能源企业中,盈利、亏损各占一半,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183.12万元;由于成本上升等因素,2008年1-8月份全省28家可再生能源企业中,盈利企业只有7家,亏损面达到75%,盈亏相抵后实际亏损达到12677.5万元(见表1)。

二、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总体亏损

1.成本支出增加导致经营性亏损

经营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2007年以来,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煤炭、秸秆等燃料成本增加、加之人工、运费等费用增加使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许多企业不堪重负,导致亏损。

(1)秸秆直燃发电企业

截至2008年8月,江苏省秸秆直燃发电企业共8家,普遍亏损严重。经统计,2007年全省秸秆电厂盈亏相抵后盈利2014.87万元,处于微利。2008年1-8月份全省秸秆电厂盈亏相抵后亏损达10807.5万元。⑦主要原因是秸秆等燃料成本大幅度上升。据统计,秸秆收购价格已由2006年的200元/吨左右、2007年275元/吨左右升至2008年的350元/吨左右。

(2)垃圾焚烧发电企业

截至2008年8月,江苏省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共10家,且常规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均是掺烧煤炭,由于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普遍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逐年增大。以江苏大吉可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预计2008年煤炭支出增加3000万元。该公司2006年亏损244.98万元,2007年亏损303.72万元,2008年1-8月份亏损已高达2146.82万元。⑧

(3)垃圾填埋气发电企业

截至2008年8月,江苏省垃圾填埋气发电企业共有4家。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投资成本较小,同等装机容量约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成本的1/10,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少,因而4家填埋气发电企业均未出现亏损现象。但由于井管、油等原材料价格和打井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了填埋气发电企业收益大幅下滑。2007年全省4家填埋气发电企业实现利润1156.55万元,2008年1-8月份合计亏损却达138.28万元。

(4)风力发电企业

截至2008年8月,江苏省风力发电企业共5家,经营状况喜忧参半。2007年全省3家风力发电企业1家盈利2家亏损,盈亏相抵后亏损553.53万元;2008年1-8月份,全省5家风力发电2家盈利3家亏损,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158.27万元。除了由于受台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发电量以外,大部分企业采用进口设备,增加了投资成本,且长期来看设备维修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过高,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

2.政策不完善导致政策性亏损

目前支持性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提供科技和产业化专项资金等,但力度还不够,体系还不完善,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上网电价政策亟待完善

江苏省2006年以后立项核准的生物质发电电价标准为2005年燃煤机组脱硫标杆电价0.386元/千瓦时加0.25元/千瓦时、0.01元/千瓦时接网工程补贴组成。为缓解煤炭价格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国家已多次上调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江苏燃煤机组脱硫标杆电价已达到0.4358元/千瓦时,但对于秸秆价格上涨的发电企业却没有实行价格联动,江苏省秸秆发电企业普遍亏损严重。

(2)电价补贴范围有待扩大

目前已经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价格政策仅适用于2006年以后批准或核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对于2005年12月31日前获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核准建设的项目仍执行以前电价规定,不能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一方面对电网企业造成了经营的压力,如江苏省2006年以前核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不含风电,不含已享受补贴的常熟浦发、太仓协鑫、光大环保垃圾焚烧3家企业),2008年1-8月份上网电量约2.8507亿千瓦时,平均结算电价为0.5504元/千瓦时,比江苏省现行脱硫燃煤的标杆电价高0.1146元/千瓦时;另一方面对发电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压力,2006年以后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含电价补贴、接网工程补贴)一般为0.646元/千瓦时,远高于2006年前核准项目的上网电价,使同样性质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却享受不同的电价标准,不利于建立公平的经营环境。

(3)税收优惠政策覆盖不够全面

在发电企业缴纳的众多税种中,增值税占比重较大,是发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成本。目前,国家对于不同能源性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增值税征收与优惠政策有所不同。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垃圾焚烧和填埋气发电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风力发电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而对于秸秆发电企业、太阳能发电企业却全额征收增值税,没有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因能源性质不同,税收政策却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这样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也不利于调动发电企业的积极性。

(4)垃圾处理费补贴标准尚需规范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1.垃圾分类和处理措施不到位

大部分城市未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混合收集不仅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还给垃圾发电企业生产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垃圾电厂处理的生活垃圾中混杂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一方面对设备造成损伤,增加了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垃圾热值过低,影响焚烧效果和锅炉效率。

2.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

(三)技术开发能力和人才培养体系薄弱

三、有关建议

1.强化财税扶持力度

2.完善上网电价政策

截至2008年8月,江苏省所有生物质能电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建议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电价标准明确为在各地当年燃煤机组脱硫标杆电价的基础上加0.25元/千瓦时,以缓解生物质能电厂亏损的状况。

3.扩大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范围

(三)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1.推广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

2.鼓励热电联产

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实行热电联产。目前,全省垃圾焚烧和秸秆发电企业中热电联产企业过少,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建议对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发电项目,鼓励垃圾焚烧和秸秆直燃发电企业选择供热机组增加对外供热。一方面可以根据秸秆的实际处理量给予一定补贴,另一方面可以对供热量给予一定补贴。

3.推广分布式发电

由于江苏省部分生物质能和风能分布较为分散,可在部分地区推广分布式发电,以便充分开发本地可方便获取的和分散存在的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快技术开发、鼓励技术交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仍很薄弱,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技术交流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开发的重要任务。

1.加快技术开发

加快以自我创新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开发,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技术作为江苏省科学和技术发展攻关的重要内容,支持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技术攻关和技术产业化工作。提高设备制造能力,支持国内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和装备能力建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2.鼓励技术交流

省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技术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先进,因而效益较好。需加大企业之间技术交流力度,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开展合作研究,进一步消除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给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开发形成的障碍,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本。

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要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开展交流,加快可再生能源基础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全面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注释:

①《可再生能源法》第一章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②2006年、2007年统计数据中含中科兴化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容量1.9MW,截止2008年调研时,该公司已停产,故不包含在2008年统计数据中。

③有关规定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四章第十四条。

④江苏省物价局关于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工[2006]223号)

⑤江苏省物价局关于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工[2008]221号)

⑥有关规定参见《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七条。

⑦⑧根据附表1计算整理。

参考文献:

[1]肖黎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价政策执行情况及其完善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

[2]肖江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法促进[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2).

[3]师连枝.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障碍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7,(2).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量超过19.7亿吨标准煤,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是102亿吨标准油。中国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3.5%左右;但GDP按美元计算,2004年全球为4万亿,中国只有1.6万亿,仅占世界GDP的4.1%。

一、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开发现状

可再生能源的范围很广,主要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一)水能

水能现在是很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到2004年底,全世界约有8.5亿吨水电装机,占世界全部装机容量的20%多;我国有1亿千瓦的水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4,水电发电量3280亿度,占全部发电量的15%。我国水电技术非常成熟,无论是建设、管理、还是设备制造,都是世界一流的。现在在建的有三峡工程,今年还计划开工金沙江1200万千瓦水电工程。

(二)风能

风能是继水电之后技术最成熟、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世界上风能发展很快,去年底全世界已经有4000多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我国风能已发展了20多年,但发展相对较慢。从资源来讲,我国有10亿千瓦可开发的风电装机。其中,陆地资源量约2.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边”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这两年风电发展很快,目前在建的风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

(三)太阳能

很多专家认为真正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将是太阳能。从太阳能的资源和地区分布来讲,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2/3地区日照小时数大于2200小时。太阳能很稳定,技术也很成熟,就是成本太高。截至2004年底,太阳光伏发电装机为6.5万千瓦,主要用于解决偏远地区和特殊行业用电问题。现在用得比较好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中国大概有6500万平方米的使用量,占全球的近50%;年生产能力1500万平方米,二者均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节约很多煤炭,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大概相当于130多公斤的煤炭,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节能作用不可小视。

(四)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最古老的能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木材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等。全世界将近20%的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供给。从利用情况看,到2004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5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55亿立方米;建成了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此外,利用陈化粮生产乙醇燃料的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虽然有很好的前景和很大的资源量,但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完整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

中国现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这些年来,政策倾斜主要表现是增值税减半征收,此外还有零散的,总计约30亿元的资金投入,对农村沼气每年也有一些支持。但是在其他政策方面,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特别是使用、协调方面,政策还没有形成。

(三)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人才短缺,没有形成产业体系。现在水电、火电和核电有很多研究机构,研发能力很强,但是风电没有。我国的风电设备大部分都是依靠进口。风电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技术难度很大,比火电技术难度还大。所以,要设立国家实验室,建立可再生能源科研体系和专门的科研中心。这是保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一)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翻两番

(二)农村用能条件得到改善

目前,农村地区还有3000万人没有电用,50%的人还要用低效的直接燃烧的方式解决生活用能。所以,今后要把农村能源的利用,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按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

(三)推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要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吸引国外大企业在中国投资,对中国转让技术,带动其产业发展。到2010年,基本实现以国内制造设备为主的装备能力;到2020年,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内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1.水电

今后20年要充分开发利用所有的大江、大河的水资源,重点开发金沙江、大渡河、乌江和怒江等流域,因地制宜加快中小水电的开发,争取到2010年水电装机达到1.8亿千瓦,到2020年达到3亿千瓦的目标。

2.风电

重点要在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建设大型的风电厂,在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风电场,争取到2010年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总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尽快使风电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个目标很有挑战性。德国风电装机都可以达到1700万千瓦,中国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实现装机3000万千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3.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方面,主要是创造条件、完善政策、规范技术。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到2020年,在无电地区运用太阳能发电要解决400万户2000万居民的用电问题。实现屋顶和公共设施光伏发电100万千瓦;还要搞一些大型光伏发电试点,特别是在沙漠地区。

4.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大中型沼气工程发电等。农村利用秸秆发电发展较快,目前国内已有5个电厂。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能够达到55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生物质能利用的另一个用途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欧洲目前应用得比较好,就是把生物质压碎成型,代替煤炭。清华大学已经研究出了这种设备,一端把秸秆打碎放进去,另一端出来的就是固体颗粒燃料,并且燃烧效率比煤炭还好,燃烧完之后几乎没有残留物,专用炉子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完全是自动化的,不用人工填料,市场前景非常好。北京市政府已经拨了300万元,准备在怀柔的一个村搞试点,在全村推行秸秆成型燃料来代替当地燃料。

论文关键词: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环境代价;可再生能源;节能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能源短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两次石油危机后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问题尤为突出。

一、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与能源供给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此同时,能源消耗急剧上升,能源与经济发展在总量与结构上的矛盾日益突出。近2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但能源消耗也增加了一倍。“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耗速度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大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15%左右,已成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我国能源资源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我国能源以煤为主,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但除以人口总数,二者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上下,我国是贫油国家,天然气的人均储量也很低。连续无节制地开采使我国的能源储备下降迅速,有资料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仅剩可供开采10几年的储量,天然气仅剩可供开采30几年的储量,我国能源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13亿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还将不可避免的增加,能源短缺将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能源问题若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中的主要问题

1.能源利用率低下

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仅有三成,比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我国增长1万美金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4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冶金、建材、化工、交通运输、发电等行业是耗能大户,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两成甚至更多。粗放式发展,无节制地消耗造成我国能源短缺,同时带来了大气、土壤、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相当大的节能空间。

2.能源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占比过大,以2006年为例,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近7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共占30%,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负作用是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需求的结构与生产结构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大,石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而生产总量受资源的限制始终未能有效地提高,石油产量的增长幅度已连续十几年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大,201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需求量的一半以上需要靠从国外进口,这使得我国的能源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我国要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优化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努力提高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势在必行。

3.环境代价巨大

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能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由此导致污染物排放问题也将长期困扰着我们。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我国酸雨区面积居世界首位,我国一半城市上空的空气质量不合格,很多地区的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破坏。治理这些污染所需要的成本或可抵消这些年发展的成果,而有些环境的破坏甚至是不可逆的。

三、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路径选择

1.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发展低碳、高效的能源是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各项激励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我国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居世界之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也相当丰富,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优化能源结构,还有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要使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高投入、高成本的问题。可再生能源虽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但与现有常规能源相比经济效益较低,建设初期投入大,成本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瓶颈,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之在与常规能源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2)我国可再生能源同样存在技术瓶颈,目前生产中的很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例如我国的风电设备就主要依赖进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就会受到制约,因此,要组织科研力量突破可再生能源开发中的技术壁垒,实现核心技术国有化,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畅通无阻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政策支持。我国虽然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原则内容,但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我国应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和低息贷款等政策,运用经济杠杆鼓励投资者开发可再生能源。

2.节能是零污染的绿色能源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最廉价的、零污染的绿色能源。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节能法规政策鼓励或强制产业节能,并通过倡导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实现全社会节能。日本是一个能源和资源都很稀缺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很迅速,这得益于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对现有能源的节约。节约能源同样是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转变观点是前提。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危害。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率低下,只有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地增长。要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节约能源是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事,要高度重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社会”。

(2)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政府应结合《节能法》,制定配套的法规政策,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保证各项节能措施的贯彻执行。要加紧制定企业、机关、家庭节能指标,使节能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对节能突出的部门给予奖励,并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对节能的重大研究项目和推广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学模式;考核

本文通过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从而达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孕育学生科学的素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全面了解。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

2.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新型的教学模式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通过设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其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作用。

1.专题讲授

2.互动教学

3.虚实结合

在学科平台及自建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实物参观、模型演示,多媒体教学等虚实结合、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1)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模型的利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往大部分接触的是火力发电方面的知识内容,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认知较少,特别缺乏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原理和发电设备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如果直接进行理论的学习,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发电设备结构很难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所在课程组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学平台。在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前,学生首先了解小型模型的实物结构,内部构成,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具有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学习本课程,同时结合模型进行讲解。

(2)健全的多媒体素材。“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内容较多,课时有限。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信息量大,采用灵活的图形、视频和动画等表现形式,能够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选用《国家地理》节目里的《伟大工程巡礼——太阳引擎》视频作为太阳能热发电原理及形式的教学内容,直观地介绍了槽式、塔式、菲涅尔等形式的太阳能热发电原理,以及聚光器的制造工艺等。选用GE的水轮机设备,采用Flash方式制作水力发电中反击式水轮机设备的教学内容,直观且易于理解。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展示现场实际设备,简化教学中的难点,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

四、小组式考核方式

表1考核打分表

小组名称选题创新性(共20分)查阅文献情况(共20分)分析问题能力(共20分)报告质量(共20分)表达能力(共20分)总分

(100分)

五、结语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经成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科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紧跟前沿的研究热点,设计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入工程案例,专题研究与课堂讨论等模式,并辅以教学模型与多媒体动画演示等多种灵活多样教学手段的改革,让学生在了解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团队协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工程实践本领。

参考文献:

[1]孙欣,黄永红.“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95-96.

[2]刘忠,邹淑云.专业选修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185-186.

[3]张力,杨仲卿,郑泓.“能源、环境与社会”全校性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54-55,69.

[4]余霞,夏菁.关于高校本科专业选修课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72-73.

[关键词]日本能源战略;核事故;对中国启示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给能源产业带来巨大影响,促使核能政策转变,核电站处于停摆检查状态,各方对核电走向展开激烈争论。为了弥补核电短缺,短期内日本通过增加火电满足电力需求,长期内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确保能源供给。鉴于日本的经验教训,世界各国对核能安全性展开了深刻检查,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零核能”的计划。对中国而言,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确保核电安全,谨慎发展核电;确保能源供给,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建立能源危机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危机应对能力。

一、核事故对日本能源战略的影响

(一)核能发电量直线下降,电力供给面临严峻挑战

福岛核泄露事故给日本的核电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2012年5月,日本宣布关闭了运行中的最后一座核电站反应堆,标志着在47年的核电供应后,迎来了“无核电”时代。福岛核事故之前,核能每年大约提供2834亿千瓦时的电力,在电力供给结构中的比例约为30%。从2011年3月开始,核电发电量就呈现直线下降的态势,到2012年5月,日本正式关停了最后一座核反应堆,核电供应为零,导致电力供应明显下降。其中核电比例较高的关西电力辖区最为严重,供给能力相对需求缺口达14.9%。

(二)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明显,电价上涨,碳排放增加

为了保障国内电力总体供应,日本不得不增加火电供给,导致化石能源消费激增。其中,用于发电的原油消费量2011年比2010年增加114.9%,燃料油和LNG分别增加55.9%和19.8%,天然气增长11.6%,增加幅度居世界第三。另外由于火力发电成本上升,东京电力公司宣布从2012年4月起,面向企业电价提高17%。

核电虽然具有放射性,但它有热值高、碳排放少的优点,是抵抗全球变暖的重要工具。由于日本火力发电替代核电,导致碳排放量明显增加。根据日本环境部监测,2011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高15%2E右,而此前的碳排放量一直处于稳中有降的态势。

(三)可再生能源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

为了弥补核电短缺,日本计划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以替代核能。2012年7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Tariff,FIT),规定电力企业必须以国家确定的固定价格在一定期间内收购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等能源所发电力。该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四)政府更加注重节能降耗,经济社会不堪重负

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日本政府准备修订《关于合理使用能源的法律》。这部法律对工厂、办公场所、建筑、运输、家庭消费等领域均有严格的要求,而最新提出的修正案要求高能耗企业把单位能耗降低1%。面对严格的节能要求,日本多数企业甚至认为政府限电及节电要求会影响公司发展,政府的节能措施已经给正常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很大负担。

二、福岛核事故的原因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冷却设备失灵,造成了核泄漏惨剧,这是核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实,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在核电安全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日本对核电过度强调和依赖,提高了潜在风险。同时核电产业形成利益链条,监管出现漏洞,并且官方过度宣传核电安全性,降低了警惕。

(一)过分强调核能的唯一重要性

1.过分强调核能能够解决诸多问题。日本面临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碳减排压力巨大、可再生能源成本高、节能边际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把核能定位为国家基础能源,企图推广核能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在推进核能发展上不遗余力,福岛核事故前准备将日本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从26%提高到50%。在二代核电技术安全性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制定如此冒进的目标无疑推升了潜在风险。

2.官方严重低估核电经济成本。日本综合资源调查会公布的各种发电成本为:石油火力发电10.7日元/千瓦时,煤炭火力为6.2日元/千瓦时,液化天然气(LNG)5.7日元/千瓦时,核电为5.3日元/千瓦时。但日本立命馆大学大岛坚一教授在考虑发电规模、设备利用率、运转年数、燃料费和财政补贴等因素重新计算出的发电成本为:水力发电7.36日元/千瓦时,火力发电9.9日元/千瓦时,核电10.68日元/千瓦时。按照大岛教授的算法,核电其实是非常昂贵的。另外,如果考虑核废料处理成本和潜在的核事故影响,核电的成本会更加高昂。在论证新建核电项目时,如此低廉的官方核电价格会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致使核电项目缺乏严格论证,核电产业非理性发展。

(二)核电产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监管出现漏洞

核电站的建设费用巨大,给核电承建商提供了可观利润,而核电承建商的巨额借贷同样也给银行带来了安全而又稳定的收益。为了保证核电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制定了总成本定价制度,根据电力公司的经营费用和报酬规定电价。该规定使得无论核电生产成本高低,电力部门都会有稳定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围绕着核电的建设,电力公司、核电承建商和银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不仅如此,核电站的建设还为执政党提供了丰厚的政治资金,为政府官员谋求利益提供了方便。在核电产业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下,核电监管松懈,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企图掩盖过去,而有关核电的长期安全以及后续成本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过度宣传核电安全性

三、核事故后日本应对政策及评价

日本能源政策的影响因素众多,利益博弈复杂深刻,围绕核电的能源政策至今徘徊不前,不能形成共识。总裁菅直人和其继任野田佳彦为了应对国内民众激烈的反核情绪,都提出了2040年前力争实现“零核电”的目标,并把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作为替代性基础能源。但方案遭到产业界和美国等多方反对,使其不得不放弃“零核电”计划,并加速了在众议院选举中的失败。自民党安倍晋三就任首相后废除“零核电”政策,提出将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重启核电站,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保证能源供给。日本能源政策在对核能利用的争论中摇摆不定,要重塑安全高效的能源版图,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共识。

(-)缩减核电需要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政策的核心是核电的地位问题。即便是今后继续发展核电,日本政府也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核能。所以,不管会不会制定“零核电”目标,核电今后发展肯定是审慎的,核电肯定会缩减。在缩减核电背景下应找到更加现实的替代方案解决一系列连锁问题,例如如何应对火力发电替代核电所带来的问题,如何以低成本稳定地采购化石燃料,以及如何应对排放的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

日本对这些题缺乏有效应对,火电除了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也导致日本外贸环境恶化。火力发电激增导致化石燃料进口增加,使2012年日本贸易收支出现创记录的69273亿日元逆差。作为日本主力燃料的液化天然气(LNG)2012年进口额超过6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增加25.4%。在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和贸易逆差面前,日本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应对火电替代核电产生的连锁问题成为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

(二)可再生能源政策应建立明确的激励产业机制

为了尽快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核能的替代能源,日本于2012年7月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Tariff,FIT),在此之前采用的是新能源特别措施法(RPS法)。RPS法是通过新能源的导入量来调整价格,而FIT是通过确定价格来调整导入量。从实际情况来看,与RPS相比,FIT对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的普及起到了更强的推动作用。FIT制度可以快速推进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但也存在几个结构性缺点:

1.FIT制度激励方向不明,导致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均衡。自从日本实行FIT以来,发电设备认证数量最多的是太阳能发电,而且其中主要是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大规模光伏电站),风力和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滞后。

2.容易使市场非理性发展,产生泡沫。百万瓦级太阳能设备认证数量大约占可再生能源的90%,按照目前的状态,已经极有可能成为百万瓦级太阳能泡沫。欧洲多国就曾爆发太阳能泡沫,政府补贴泡沫破裂后,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对产业的负面影响至今还在继续。日本应该充分吸取欧洲的经验教训,理性规划产业发展。

3.新能源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日本FIT制度规定,由资源能源厅确定收购价格,推广采用可再生能源伴随的成本由广大的用电方承担。这就带来一个难题,一方面,收购价格过低,可再生能源企业无法生存;另一方面,收购价格过高,容易产生泡沫,无法培养企业国际竞争力。当下日本设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比较高,太阳能发电为每千瓦时37.8~38日元,与国际收购价格20日元相比缺乏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定价应该在不伤及发电企业的基础上逐渐降低收购价格,以培养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节能手段需要更加重视社会的可承受程度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在各地、各行业均制定了严格的节电措施,这些节电措施已经影响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2013年向企业实施了关于电力问题的问卷调查,假如夏季继续实施限电及节电,会不会对业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有93家企业作出了回答,制造业(60家企业)中83.3%的企业、非制造业(33家企业)中69.7%的企业回答“有”。节能措施需要更加重视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也应该寻求方案,削弱其负面影响。

四、日本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核电发展

日本的经验教训表明,核电规划建设务必安全稳妥,杜绝核电产业利益集团的形成,切实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我国核电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上项目有过多过快倾向,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GDP增长和制造政绩,核电建设规划过于超前,提高了潜在风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核电发展,必须合理调整中长期规划,积极稳妥地制定建设规模。

(二)努力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

日本过度依赖核电导致福岛核事故爆发,说明能源结构单一是诱发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化石能源主导世界的今天,能源结构多元化才是各国的合理选择。为此,欧盟制定了2020年能源战略,启动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天然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发生逆转,甚至已经动摇了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格局,影响了世界能源格局。对于中国来说,必须努力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以化解能源领域的矛盾。

(三)建立能源危机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危机应对能力

日本、美国等国家经历过几次大范围能源危机,已经建立起国家层面的能源危机管理体制。特别是日本,虽然问题不少,但福岛核事故后能源战略的变化有效维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转,对应对能源危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国还没有经历过严重的能源危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相对不足,亟需建立能源危机管理体系,特别是国家核事故应急机制,以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坂直人。福岛核电事故与日本能源政策的走向[J].日本研究,2011(3)

[2]赵放.论新世纪日本核能利用与能源结构性矛盾[J].现代日本经济,2007(2)

关键字:绿色能源;政府管制;理论基础

一、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内涵

二、世界及我国的绿色能源的发展现

近几年来我国的绿色能源经历了相当快速的发展,已经初具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只能),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

三、世界各国的绿色能源政府干预政策

四、绿色能源产业的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

由上可知,各国政府在对绿色能源的管制方面都极尽其所能事。但是,各国政府究竟是基于什么样了理论基础之上而对绿色能源产业进行管制的哪下面将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一)从传统能源面临的问题来分析

绿色能源产业是伴随着传统能源危机而兴起和发展的,因此,分析绿色能源产业,不得不先分析传统能源产业所出现的问题。

1.从传统能源可利用量上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面对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缓解能源瓶颈制约,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对新的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由国家出面干预和管制,以促使对新能源的研发可以顺利的进行并得以快速的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2.从传统能源消费的负外部性上看

不同能源消费部门对能源价格的敏感度由于需求弹性不同会有很大差别。总的来看,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惰性与路径依赖,价格的变化往往不能在消费量上及时地得到反映。当今社会的能源消费仍以非再生能源为主,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的矿物燃料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给全社会造成损害,而能源消费者经常不用支付或只支付少量的修复这些损害所需要的成本。因此,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存在外部性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计算能源价格时没有考虑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成本,因此生产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只支付了能源的私人成本,其结果必然是定价偏低,生产和消费过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了失灵。只有政府出面干预,使能源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有的问题,如碳氢化合物使用导致的气候变化,甚至难以在一国之内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能依赖于国际合作机制。

THE END
1.农村电磁壁挂炉安装方法与使用指南,步骤及操作说明摘要:本文介绍了农村电磁壁挂炉的安装方法与使用指南。安装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确保电源线和燃气管道的安全连接,遵循产品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正确接线和固定。使用电壁挂炉时需先通电并开启电源开关,根据需求调节温度,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安全隐患。本文旨在帮助农村居民正确使用和安装电磁壁挂炉,提高生活质量。 https://www.szjzfzx.com/2024106792.html
2.新农能源家用取暖炉子 最近在研究新款取暖设备时,我发现了一款超棒的神器——新农能源家用取暖炉子!这款炉子不仅能烧生物质颗粒和木柴,还带有多种实用功能,简直是农村家庭的新宠儿。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它的神奇之处吧! 多功能清洁取暖 新农能源家用取暖炉子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多功能清洁取暖功能。它不仅能烧生物质颗粒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237197190590888241
3.农村新能源: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撑最关键光明日报有关专家建议,各地在发展农村新能源利用时,应该注意因地制宜,发展多种能源互补;可以与当地的生产发展结合起来,例如与绿色蔬菜生产、绿色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也可以与日常的科普知识宣传结合起来,这样群众易于接受;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使用新能源。 https://www.gmw.cn/01gmrb/2006-08/01/content_457352.htm
4.甘肃电网▼点击图片,查看西固热电厂新老对比。 围绕西固热电厂建设的 35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形成了兰州电网、甘肃电网最初的核心, 为兰州城的发展带来了最初的动力。 1961年11月, 盐锅峡水电站第1台机组投产发电, 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水电站。 ▼盐锅峡水电站。 https://www.meipian.cn/352q5l4j
5.乡镇农村出门都是水泥路,干净整洁人人夸。新农村,除陋习,不再随处扔垃圾。衣服不在门前晾,农冬天生的是土炉子, 烧得是粪蛋柴棒子, 烟就圈了一屋子, 熏得人流泪淌鼻子, 同时, 要加快引进人才, 创造好吸引、使用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提高员工的技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ae0ye.html
6.www.bj.richfarm.net/mmmj76579743.shtml城市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绿色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复合的城市功能。它位于大运河南岸,西边以东六环为界,南至京塘公路,总规划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约7.37平方公里,是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http://www.bj.richfarm.net/mmmj76579743.shtml
7.www.oxfam.org.cn/apfnode86281332.htm据了解,全国铁路于7月1日同步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路网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为暑期旅客运输提供保障。夹枕头教程图坐在椅子 梅花瓶电影网怎么的黄色电影网什么的画片 欧美性爱骚妞人小 38.83MB 17%亚洲成人无码性感专区激情高潮喷水一区二区网站久久兔炉子登录 黑人日日干干 日韩亚州中文欧美一区二https://www.oxfam.org.cn/apfnode86281332.htm
8.XGJY蜂窝煤炉子农村烤火炉老式煤炭炉取暖炉家用小号烤炉荧光绿XGJY蜂窝煤炉子农村烤火炉老式煤炭炉取暖炉家用小号烤炉 荧光绿 助燃剂 分享 收藏 降价通知 已选 荧光绿 助燃剂,1个 送至 北京朝阳区三环到四环之间 评价 *** 商品介绍 售后保障 包装清单 商品参数 服务承诺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凭质保证http://item.m.jd.com/product/10093148295279.html
9.兴隆县一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兴隆县一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家成?于2014年05月05日的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以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为主的企业。位于承德市兴隆县,法定代表人为赵万元,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公司人员规模:少于50人,参保人数:6人,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201万元人民币。通过企查查大数据分析,兴隆县一通新能源科技有限https://www.qcc.com/firm/650c1c9ac80c248582cd6e1767427552.html
10.www.ycylyy.com/nodenews51505704.htm新梅金瓶肉蒲团5D第五回 60.31MB 06%好评978人) 苍井空白浆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成人女亚洲成人无码性感专区激情高潮喷水一区二区网站久久兔炉子登录 不满人妻 12.54MB 35%好评0871人) 一女两男添奶头视频 美女裸全身无档图片视频教程 成人活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亲吻拔萝卜原声不带歌词不http://www.ycylyy.com/nodenews51505704.htm
11.滚动新闻(20091217)中新网[社会] 江苏盐城农产品市场坍塌事故罹难人数升至四人 12-17 20:20 [财经] 财政部:两万亿元剩余财政[财经] 河南洛阳全市沼气池46万座 36%农户用上新能源 12-17 14:18 [财经] 应对武广客专将开行[健康] 夫妇烧炉子取暖 煤气中毒致一死一伤 12-17 10:48 [娱乐] 潘虹"潜伏"当医务处长 自言绝https://www.chinanews.com/scroll-news/2009/1217/new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