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我这几天在老家转了转,发现农村燃料问题还是个老大难。城里人用天然气、电,咱农村人呢?煤气罐太沉,老人孩子换不动;电烧火又贵又不实在。这不,农夫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找个既环保又便宜的法子?
这不,农夫我眼前一亮-生物质颗粒燃料!这玩意儿不错,用咱农村随处可见的秸秆、树枝做原料,加工成小颗粒,又干净又好烧。
你说这玩意儿咋加工?其实挺简单,粉碎、烘干、压制,主要就这仨步骤。关键是,这活儿机器干,人不费什么劲。
农夫我寻思着,这活儿有搞头:
第一,原料不值钱。秸秆、树枝啥的,以前当柴烧,现在新房子里放不下,也没人想把新房子熏黑。这不就便宜了咱们嘛!
第二,销路有保障。燃料这东西,家家户户都得用。把不要的秸秆变成好用的燃料,这不就是变废为宝吗?乡亲们既是原料供应商,又是产品消费者,这买卖稳得很。
第三,效益还不错。农夫我打听了下,一吨原料大概500块钱,做成颗粒能卖900多。中间差价400块呢!当然还得扣掉设备折旧、人工工资啥的,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光有燃料还不行,还得有配套的炉子。这不,又是一个商机!咱可以搞点家用的颗粒燃料炉子,冬天烤火、做饭、地暖,一个炉子全搞定。
农夫我算了笔账:一万块钱就能入手这门生意。设备不贵,场地随便找个小院子就行,主要成本是原料。刚开始可以小规模试试水,等市场打开了再慢慢扩大。
这事儿好就好在:风险小,市场大。咱农村用户分散,大企业看不上这块蛋糕。但对咱返乡创业的人来说,正合适!
再说了,这可是新能源时代的风口。国家现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咱这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燃烧干净,可比煤炭、柴火强多了。政府肯定支持!
农夫我觉得,干这行还有几个窍门:
1.因地制宜选原料。北方可以用玉米秸秆,南方可以用稻草、甘蔗渣。用啥便宜用啥。
2.打造完整产业链。不光做燃料,还可以卖炉子,甚至帮人安装、维修。服务做到位,客户才会长期跟你干。
3.搞好售后服务。农村人用惯了柴火,突然换新东西,难免有不会用的。咱得耐心教,把服务做到家。
4.创新营销模式。可以搞“以旧换新”,村民把秸秆换成燃料。还可以跟村委会合作,统一收购秸秆,统一供应燃料。
5.拓展副业。农闲时节可以把设备用来加工饲料、有机肥,增加收入。
农夫我琢磨着,这买卖越做越有意思。不光能挣钱,还能为家乡环保出力,帮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咱农民的好儿子该干的事儿啊!
将来,农夫我还想把这个项目发展成集“收购秸秆-加工燃料-生产炉具-安装维修-技术培训”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乡亲们,有想法的赶紧行动吧!咱农村人不比城里人差,只要肯动脑筋、勤动手,一样能创出一番事业来!农夫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把农村建设好,美好生活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