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是由山东省临沭县第一家复混肥厂——华丰化肥厂于2002年和美国史丹利农业科技国际集团合资兴建的。该公司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两个国内第一”:世界上第一条尿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世界上第一代54%含量复合肥(含量最高);国内复合肥行业第一家创建学习型企业,国内化肥行业第一家在国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
从启动资金仅5万元的民营小企业到拥有厂房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亿元、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史丹利公司的快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拓展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车多不碍路优者自胜出
“车多不碍路,优者自胜出”,这是史丹利公司董事长高文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对史丹利全体员工的一种认可和激励。
解读史丹利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过程——产品创新、质量创新、管理创新;多年来,他们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一种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善于抓住机遇上项目,不断完善产品结构的调整。
建厂初期,他们经过市场调查,认真分析研究,果断决定上马复合肥生产项目。经过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按照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配制生产了各种农作物的专用复混肥。由于他们生产的复混肥氮、磷、钾含量充足,适用于何种作物标识清楚,一上市就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当年就销售了3万多吨。随后的产销量逐年翻番。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没有满足于既得的成就,而是不断创新、改进生产工艺。经过多次研究试验,公司的生产工艺从最初的人锨掺拌发展到圆盘造粒,再到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蒸汽造粒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再到喷浆造粒高塔造粒,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产量也大大增加。与掺拌复混肥相比,改进工艺后的产品具有颗粒光滑、圆润,抗压性强、不容易溶化,配料更为均匀,肥效更为持久等优点。
随着中国入世后化肥市场准入度的放宽,许多外来复合肥陆续涌向中国市场,面对这一冲击和挑战,史丹利公司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产营销方式,与美国史丹利农业科技国际集团达成合资意向,于2002年7月签约并投入运转。通过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占地267亩、年产量20万吨的尿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其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复合肥行业领先水平,已申报国家专利。其生产能力已由最初的年产3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20万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满足发展的需要,史丹利公司又在沂蒙创业园新建占地500多亩的一处厂房,投资兴建了年生产能力达80万吨的双塔复合肥造粒和20万吨的液体尿素生产项目,目前两项工程进展顺利,双塔造粒项目2006年9月份可投入生产,液体尿素生产项目预计2007年可投入生产。
为实现企业发展从规模增长型向科技增长型转变,史丹利公司高薪聘请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的9名博士、博士后为科技顾问,共同参与产品研发。几年来,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先后开发了“史丹利”系列的高低含量复合肥复混肥100余种,其中一项填补了国内空白,两项属于省内首创。史丹利公司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全国科技成果实用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洽谈会上,史丹利公司荣获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奖,高浓度复合肥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一等奖。
今年卖好货明年主顾多
“今年卖好货,明年主顾多”这是高文班董事长的又一句名言。就是这极为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企业经营的一个真谛。
业有信则兴。遵循这一生存法则,史丹利公司视诚信为发展先决,着力打造“诚信公司”。保证产品质量,被史丹利看作是取信于客户的重中之重。对此,公司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严格按ISO9001标准体系运行,无论是生产工序,还是采购原料,都始终坚持质量第一。2004年,主导产品“史丹利”牌复合肥荣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称号。
以诚信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为此,该公司将诚信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工作中,重视员工诚信经营理念的培育,组织员工进行诚信创新大讨论,争做“诚信员工”等。置身这种氛围,公司的营销员的服务更加到位,对于交通条件不便的客户,营销员还帮助将肥料送至其家中,以真情打动客户,赢得了大量“回头客”。
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让农民真正用上货真价实的史丹利化肥,该公司从去年底开始在产品出库前对产品包装袋扫描了条形码,使每一产品都有惟一的条形码编号,并将每一产品的条形码编号输入到电脑,形成产品的发货记录。当把某一市场上产品条形码编号反馈到公司后,就可以通过电脑记录知道该市场产品是否是假冒产品,维护了经销商和农民的利益,也保证了史丹利化肥的品牌可信度。
创新赢得市场,诚信造就品牌,如今,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600多个市、县,并远销到日本、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企业80万吨的双塔复合肥造粒和20万吨的液体尿素生产项目的建成后,史丹利化肥将为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