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持有社保卡的人数达13.65亿人,普及率达95.7%。据了解,全国社保卡“一卡通”应用目录清单已达160项,涵盖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和药品采购、政府服务、惠农补贴发放、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助学金发放等应用领域。
专家指出,社保卡功能的不断拓展,意味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让老中青各年龄群体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障服务,对加强社会保障统筹、改善民生服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社保卡已全面支持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领取养老金等全国“一卡通”服务,部分地区正在探索区域“一卡通”。
并且社保卡不仅有实体卡,还有电子卡。目前,全国领取电子社保卡人数已超过6.4亿人,已累计开通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社保卡服务等62项全国服务。到2021年,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12.51亿人次,各省市属地服务开通1000余项。
早在2003年,新农合试点项目就已经启动,并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参保新农合享有的福利也越来越好。新农合的报销标准也降低至当地人均收入的50%,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70%。此外,高血压、高血糖、哮喘等慢性疾病也纳入了新农合的报销范围,这些慢性疾病的药物报销比例为50%-70%。
按理说,当人们感受到这种福利保障带来的好处时,村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应该会越来越高。然而,现实却与此相反,新农合的参保人数不增反降,出现了新农合的“断交潮”,并且新农保也遭到村民们的冷遇。不少村民纷纷表示:不想再交费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每年交的费越来越多
新无论是新农合,还是新农保,其缴费标准都在不断提高。以新农合为例,原来的缴费标准是每人每年10元,现在已经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具体支付费用因地区而异,有的甚至高达600元。这让很多村民感到越来越大的缴费压力,正因如此,人们对新农合和新农保的意见越来越大。在他们看来,这些保障费用的缴费标准日益提升,已经给他们造成了经济困难。
报销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新农合有个人账户,村民们有小病小灾,可以直接用个人账户里的钱去诊所买药。但是现在个人账号已经被取消,只有生了大病去大医院才会报销。但大多数村民一年到头到大医院看病就医的频率也不高。因此,许多年轻人开始断交新农合,部分老年人则因为费用上涨开始停止缴纳。
年底清零
大多数地区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在9月至12月缴纳,第二年即可享受医疗保险。新农合每年支付一次,一次管一年,下一年作废不再累计。然而,大多数人身体都是健康的,一年也不一定会生大病。有个感冒、发烧之类的喝点药也就好了,很难用到保险。因此,很多人觉得年年交又从来不用,浪费了。
每月发放的养老金太少
生活压力大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生活压力大。有些人为了买房,背负了几十年的贷款,而另一些人要赞钱,为未来的生活做计划。从各个角度来看,许多人宁愿活在当下,而不是考虑未来的养老问题。
并且由于这两年疫情的影响,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把自己的钱存起来,或者投资赚更多的钱。有了钱,他们自然不用担心养老的问题。有些人甚至说,自己还不一定能活到那么长,也许连自己交的钱都领不完。
但话说回来,新农合的成本虽然一直在上升,但其带来的好处也确实在增加。在我们缴费的同时,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补贴。未来,新农合的报销范围还有可能扩大,新农保的养老金也将逐步增加。所以,如果我们的经济条件允许,还是要积极参报,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国家带来的福利。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