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指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潜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该组织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粮农组织农村生计信息系统覆盖的大多数国家,35岁以下的年轻人约占农业粮食体系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
当前,在一些国家,更多高学历年轻人选择回归乡村创业、就业。这些被称为“新农人”的群体给乡村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新办法,加快了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合作农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
“千禧农人”成为农业创新主力
西班牙农民和牧场主机构协调组织与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农业工程高等技术学院共同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西班牙大农场主的年龄不断年轻化,35岁以下的农场主占三成。这些在千禧年后成年的年轻人被西班牙媒体称为“千禧农人”,他们中有75%来自农业家庭,83%生活在农村地区。调查还显示,西班牙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工作的年轻人中有38%拥有大学学历,65%至少拥有学士学位或高级职业培训证书,“千禧农人”正成为推动西班牙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丹尼尔·卡诺是一名年仅29岁的农场主,在西班牙托雷多地区管理着近400公顷农场,种植橄榄、开心果、芦笋和西瓜等作物。走进农场,卡诺正用无人机远程监测农场状况、为农田喷洒肥料。等收获时节,无人机还可以在农场和卡车间往返运送农产品,井然有序。
卡诺是农场的第五代继承人。大学期间,他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学习测绘工程与地形学,毕业后在巴塞罗那一家无人机企业就职。这段工作经历,让卡诺对发展农业有了新的理解:“通过对高科技的运用,我们认识到施肥并非千篇一律,要根据土壤类型、肥沃度、坡度等进行调整,让每棵树、每株苗各取所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智慧农业。”卡诺将新技术充分运用于农业,不仅因地制宜进行精细化管理,还遵循循环农业等理念,力图打造一个土壤自我滋养的生态系统。
“流动农业诊所”广受农户欢迎
拉尼娅自己都没有想到,不到20岁就成为“新农人”,还得到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的表扬和鼓励。
在阿尔及利亚的田间地头还活跃着不少为农作物把脉治病的年轻人。一家名为“流动农业诊所”的公司几年前刚刚成立,成员多为当地农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到农村“巡诊”时,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作物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提供施肥、喷洒农药等具体建议。“流动农业诊所”一出现就受到欢迎,前来咨询的农户络绎不绝。
在阿尔及利亚,有70%的农民经营着中小型农场,农场平均面积不足10公顷,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整体不高。大多数中小型农场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一度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阿政府先后出台农业和农村振兴政策和“2019农业倡议”,通过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下,阿尔及利亚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在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初发表的报告中,该国被称为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可持续性的“先行者”。
“创新先锋”助力农村经济转型
阮公喜是越南富寿省锦溪县水沉村的养殖大户,他家两个鱼塘的红金鱼经常提前被经销商订购一空。
水沉村地处红河沿岸,是越南有名的红金鱼养殖之乡。为帮助更多像阮公喜这样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参与金鱼养殖、带动民众走上致富道路,当地政府免费提供鱼苗和养殖技术。农技专家走进农户,帮助他们学习现代养殖技术,通过鱼苗选育、改进饵料配方,进一步优化鱼苗品质,提升附加值。政府还通过价格机制,鼓励养殖户进行精细化养殖。
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越南政府在2017年批准了“助力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包括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资金支持等,该计划将持续至2025年。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出台多项举措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向数字农业转型。该部还在全国设立“新型农民”先进典型表彰制度,并搭建金融助农平台,吸引高学历青年参与农业生产。
越南农业科研机构也为在农村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各类技术支持。例如,越南农业科学院向各地派出农技团队,免费传授生产知识,帮助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因地制宜推进转型增收。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欢勉励大学生,特别是农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发挥“创新先锋”作用,推动越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