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数字金融;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时代,数字金融与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浙江作为经济发达且农业具有特色的地区,研究其数字金融与农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两者的协同现状、内在联系,探索有效的发展策略,为浙江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数字金融与农业全产业链内在关系
(一)资金支持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金融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首先体现在资金支持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上。在农业生产的前端,数字金融为农户和企业购置生产资料提供了信贷服务。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获取所需的物资,还为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创造了条件,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线上信贷平台的出现,让农户能够迅速获得小额贷款,用于改良土壤、引进优质种苗或者购买新型的农业器械,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加工环节,数字金融的作用更为关键。它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助力其升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在销售环节,数字金融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它为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物流配送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品牌宣传活动的开展、物流网络的优化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都离不开数字金融的助力。这使得农产品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
(二)资源配置优化与产业升级推动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金融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精准评估,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它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和发展潜力,引导资金流向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效益的领域。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方面,数字金融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对于绿色可持续农业项目,数字金融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促进农业向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支持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数字金融也能够淘汰那些低效率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此外,它还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如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农村电商等领域。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为农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风险管控与创新协同促进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促进数字金融与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完善浙江地区数字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考虑到浙江农业的多样性,如特色农产品种植、渔业养殖等,金融机构应开发专属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浙江的茶叶产区,推出与茶叶采摘和加工周期适配的信贷产品;对于沿海的渔业,提供与渔业捕捞和养殖风险相匹配的保险和信贷组合。同时,结合浙江农业电商发达的特点,开发适应线上交易的支付结算和融资服务。此外,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升浙江农村地区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应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时代红利,加大在浙江偏远农村和山区的网络覆盖,确保数字金融服务的可达性。在浙江的农村普及便捷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建立符合浙江农业产业特色的数字信用评估体系。利用浙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整合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信用记录等信息,为金融机构在浙江的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提供精准依据。此外,加强在浙江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农户和农业企业对数字金融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二)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是提升浙江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浙江的农业生产环节,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推广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如在山地丘陵地区推广小型精准农业设备,在平原地区实现大规模农田的数字化监测。在加工环节,引入符合浙江农产品特点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对浙江的特色农产品如竹笋、杨梅等实现精准的加工流程监控和质量追溯。在销售环节,利用浙江发达的电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优化销售策略,突出浙江农产品的品牌优势。
(三)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
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是促进浙江数字金融与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应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出台针对性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浙江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如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设立专项基金,为浙江的农业数字化项目和数字金融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结合浙江各地的农业产业特点,加强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规划和指导,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同质化竞争;构建多方合作的协同平台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建立由政府、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农户、科研院校等参与的协同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通过平台,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浙江农业产业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农业企业和农户能够及时获取金融支持和市场信息;科研院校能够为浙江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卓、王萍萍,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22,(05):27-36
[2]刘传磊、张雨欣、马九杰等,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困境与纾解——基于L县坚果产业云平台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2):118-128
[3]王磊、马金铭,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效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6):14-27
作者简介:蒲甘霖金融学博士研究生,温州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金融、普惠金融
课题一: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数字金融赋能浙江“双循环”经济发展驱动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202250145)
课题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金融赋能浙江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效应和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4NDQN040YB)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