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能力也显得越发重要,其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性。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创新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它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能够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难题,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赋能,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提升涉农数据资源的分析利用。为了发现涉农数据资源的利用规律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需要搭建统一的农业农村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数字化应用,构建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首先,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以产业数字化为牵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与市场供需相匹配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农产品消费趋势数据挖掘,精准安排农业生产经营。鼓励使用环境气候、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农机智能调度等技术与系统,推动生产智能化、加工自动化、管理标准化,以数字化指导生产、服务决策。其次,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网络。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数据监测系统,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强镇建设,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市场规律和消费需求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最后,培育数字化人才。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求。
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了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出现,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并不是为了破坏环境或加速资源消耗,而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绿色发展模式。因此,在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时,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保乡村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其次,要注重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对于任何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数字化项目和技术,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环保评估和监管。再者,需要强化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环保活动,建立环保合作社等组织,共同维护乡村生态环境。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实施情况。对于违反环保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惩罚。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赋能,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可以加快关键场景营造和迭代升级的速度,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也是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优先原则、强化环保意识教育等措施,才能确保数字化技术的实施符合环保要求,为乡村生态环境带来积极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拓展,它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赵欣欣,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蔡逸成,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