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黑龙江省气象局预测,预计2024年3~10月全省气温总体略高,生长季(5~9月)热量接近常年。春季(3~5月)气温正常略高,后春有阶段性低温,终霜正常略早;夏季(6~8月)气温正常略低,有明显低温时段;秋季(9~10月)气温略高,初霜冻正常略晚,局地略早。春季降水略多,主要多在后春,东部局地偏涝;夏季降水略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并存,涝象重于旱象,局地易发生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随着近期我省气温的逐步回升,玉米备春耕工作陆续开始,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春耕生产,各地应抢前抓早、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今年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综合考虑我省去冬、今春降水情况、土壤墒情、气象特点等情况,为保障今年我省玉米增产增收,实现粮食提质增效目标,特提出如下备春耕指导意见:
因春季气温正常略高,后春及夏季降水略多,存在阶段性低温,利于杂草发生,建议各地加大杂草防治力度,注意除草剂品种合理轮换使用,避免因除草剂超量使用及单一除草剂品种多年连续使用带来危害和不良效果。因夏季降水略多,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等中后期叶部病害发生有利,建议选择抗大斑病和灰斑病品种,并做好大斑病、灰斑病的防治工作。~中南部及东部地区因秋季(9月~10月)降水偏多,有利于玉米穗腐病发生,建议选择后期脱水快玉米品种,并做好穗腐病防治工作。局地易发生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根据苗情及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化学调控剂,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预防倒伏。对于田间积雪量大、土壤水分饱和的地块,易发生春涝地块,要充分利用大型机械及早进行耢地和除雪,加快融雪散墒和耕层化冻,为快整地、早播种争取主动。
二、农资先行,提高服务实效
三、精细整地,适时抢墒早播
四、科学选种,杜绝跨区种植
五、合理增密,优化群体结构
根据种植模式、品种特性和当地的生态条件、土壤肥力及管理水平和产量目标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构建高产群体。一般地块亩保苗4000~4500株;对于整地质量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生产条件整体较好且选用耐密抗倒玉米品种的地块,亩保苗密度可增至4500~5000株;具备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在选择耐密品种、做好拔节化控、配套水肥精准调控技术的条件下,可因地制宜合理增密至5500~6500株/亩。如适播期内未达到播种条件,及时改种早熟品种,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六、合理施肥,优化管理措施
要根据当地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气候和栽培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通过多种施肥方法相结合,适当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不同区域施肥的基本原则为:三江平原地区倡导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西南部半湿润区氮肥分次施用,适当减少基肥用量,一次性施肥选择缓控释肥料;西部半干旱区,风沙土地区采用氮肥深施和分期追施,做到均衡施肥,可根据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在玉米施肥过程中磷钾肥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公顷总施N、P、K纯量控制在225~375kg,种肥距种子5cm、深8~10cm,防止烧种、烧苗。磷钾肥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氮肥30%~40%做底肥或种肥,60%~70%做追肥施入,也可使用等量长效缓释复合肥,其中3/4做底肥,1/4做种肥。高产攻关田和规模种植的玉米田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
七、科学管理,精准防控病虫草害
播后因地制宜进行化学除草,土壤温湿度适宜时,提倡苗前封闭除草为主,苗后茎叶除草为辅;墒情不好的地块,以苗后茎叶除草为主、苗前封闭除草为辅。除草剂选择应根据当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确定,兼顾安全高效的原则,配合助剂一同施用。使用时注意考虑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墒情和降雨等因素,酌情确定施用量或施药时期。出苗后,应及时中耕,消灭杂草,减少肥水损耗,破除土壤板结,活化土层,促进根系生长。
责任编辑: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承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