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大型活动”在京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联合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协办。

向改革致敬

为产业未来探寻方向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年,中国农资产业迎来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回望40年改革征程,中国脚步铿锵坚定,中华儿女豪情激荡;梳理20年农资改革成就,中国农资故事精彩磅礴,中国农资人信心满怀。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活动”正式启动,目的在于总结化肥流通体制20年改革经验,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为产业未来探寻方向,将改革进行到底。并梳理改革进程,凝聚改革共识,鼓足改革信心,致敬改革精神,并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杨建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原副主任、中国供销集团原董事长顾国新,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社团部部长李殿平,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曾峰,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原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冷霞等行业领导、科研院所专家、农资精英出席本次盛会。

李殿平表示,从“国发39号”文件将农资流通推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对外商开放,到“国发31号”文件的全面放开、鼓励经营,再到如今的充分市场竞争、“买卖”变为服务,农资行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为丰富多彩的农资经营业态付出了辛勤汗水。

与改革同行

将创造历史的人写进历史

盘点2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从氮肥、磷肥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中国化肥工业关键的跨越期就在这20年。贵州开磷、鲁西化工、湖北洋丰、盐湖钾肥、金正大、湖北祥云等中国化肥产业中坚力量迅速崛起,全面将产业改革发展推向纵深。正如符纯华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暨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年行业报告》中所说,改革重塑为农服务形象,开放续写企业发展辉煌。

在农资行业变革的20年里,从化肥生产企业到省级农资流通企业,再到基层经销商,都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在改革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企业,既是中国农资产业主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行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砥砺前行,在实现企业自身跨越发展的时代进程中,为农资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了铭记历史、典藏成就、将“创造历史的人写进历史”,会上对这些在改革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颁奖。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浙农集团、安徽辉隆、陕西农科、青海农牧等企业,汪路平、李海平、王其选、王淑平等个人分别荣获杰出贡献奖、突出贡献奖和特别纪念奖。

将改革进行到底

助力乡村振兴

回望20年改革路,化肥工业全面崛起,农资流通稳健升级,中国农业持续丰收。中国农资传媒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协会领导和科研院所专家及农资生产流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正是在与各方通力合作之下,中国农资传媒注定站在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起点,继续为行业建言献策。会上,中国农资传媒专家智库成立。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与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商照聪共同揭牌。

此次活动拉开了农资流通服务再续辉煌的序幕。在新的农资形势下,中国农资流通行业逐步由以经营生产为主向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型,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不断释放对于农资服务的需求,农资流通行业也在不断充实服务的新功能和新内涵。中国农资产业正在走向下一个辉煌。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发布行业报告:

不忘初心,农资改革一直在路上

12月8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以《不忘为农服务初心,再创乡村振兴辉煌》为题作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行业报告。符纯华在报告中表示,过去40年来,农资流通行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国家战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经过40年的努力和积累,行业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营整体的竞争化格局的蜕变,中国农资现代流通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回顾改革,行业跨越发展

符纯华在报告中介绍了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历程。以1998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为标志,中国化肥流通体制进入市场配置阶段。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9〕31号)的出台,化肥经营所有制限制取消,农资流通体制进入全面放开市场阶段。

农药和种子也进行流通体制改革。1997年《农药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农药流通体制进入流通主体多元化阶段;2001年,外商允许投资农药批发和零售,农药流通体制进入市场放开阶段。2001年《种子法》颁布,国内外市场开始双向流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运作,种子流通体制进入市场配置阶段。

立足当下,新格局逐渐呈现

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农资现代流通体系,呈现出新的格局与特点。首先,农资总量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与1978年相比,2017年我国化肥总量增长率达到了611%。其次,农资经营市场化格局基本形成,农资流通体制形成了多主体、多渠道市场竞争的局面。农资行业综合服务能力日渐增强,开始提供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

随着改革的推进,多项有关农资行业的国家政策和制度出台落地。2005年,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建立,现基本保持千万吨级储备,在国家稳定市场价格、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逐步完善,原有四项补贴政策统合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2017年以后取消了大多数肥料产品的关税。

直面痛点,面临多重挑战

在形成新格局、新特点的同时,农资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行业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的特点。同时,农资行业面临经营理念陈旧、服务创新深度及广度不够、管理人才紧缺等问题。

在农资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品牌信誉的打造和融资能力成为重要考验,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信誉建设、团队建设等多方面提升融资能力。优惠政策取消、流通成本增加、市场秩序有待完善等问题成为农资行业的挑战。

展望未来,顺应时代改革

符纯华认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智慧农业和生物农业,农业形成互联网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农业系统,实现农业全产业的高效融合。由传统农业到机械化农业再到智慧农业,现有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生物农业将成为国际农业竞争的重点,生物育种、微生物肥料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将帮助我国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农业不断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农资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集中度将提高,上下游企业开始互相渗透;农资流通将形成流通高效、成本降低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趋势日益显著,组织数量将急剧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服务品牌。

嘉宾发言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李宪宾:

尽心尽责打造百年老店

中国农资集团作为全国性的集生产、流通、服务为一体的专营化肥、农药、农技、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型企业集团,坚持为农服务为根本宗旨,按照管理一体化、服务综合化、资产证券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持续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探索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中国农资集团旗下的中农控股水肥一体化、中农联合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农服务的实力不断增强。中农集团本着“不挣最后一分钱”的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善缘,为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三农”事业尽农资人的责任,为企业的健康成长打造百年老店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路平:

定好位做实事走对路

在行业改革的20年中,全国化肥工业迅猛发展,产能不断扩大,我国已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农资流通新格局初步形成,大批新型农资企业崛起;政策调控从增量到控价、去产能,再到供给侧改革,行业进入新格局、新常态、新时代。

20年来,浙农集团认准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并通过改制创业、转型升级找到了适应自己的体制和机制。今年,浙农控股集团销售规模有望接近700亿元大关,是1998年的25倍;汇总利润有望接近12亿元,是1998年的100倍。浙农依靠多元化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高举为农服务旗帜不动摇,找到了一种“以商补农,农商共兴”的协同发展模式。

面向未来,浙农将努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定好位。置身新时代,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便是供销合作社企业的历史定位和社会担当。浙农将义无反顾地高高举起为农服务大旗,不断整合集团内所有涉农资源,全面打造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涉农金融服务、城乡综合体服务和新型农业企业孵化服务等五大为农服务平台,力争为供销合作经济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做实事。发展是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尤其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势下,浙农将更加敬畏市场、居安思危,时刻把防范经营风险、维护稳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实力和经营质量。

三是走对路。改革就是对路径的矫正与调整。在这方面,浙农愿意向行业先行者学习取经,逐步推进企业在股权结构、决策机制、治理体系、内控模式以及业务、人才、资金、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调整优化,特别是利用推动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探索向规范的公众企业转型路径,确保改革再出发、再深化、再出成果。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贵华:

用新理念推进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年,辉隆经历了15年的发展变革。2004年3月,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成立;2008年9月,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3月,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自成立以来,辉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改制,激活企业发展动力。引领农资连锁网络建设,筑实企业发展根基,开创全方位综合服务模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一个只有62人、年销售不到8亿元、盈利不足1000万元的区域性小公司发展成为总部在合肥、业务覆盖全国17省、有2000多名员工、年盈利2亿多元的企业集团;从一个单纯的贸易流通商发展成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从6000万股本起家到2018年净资产达30多亿元;从小办公点到近40万平方米的厂房,辉隆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受益者,以每年15亿元以上的规模快速增长。

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辉隆牢记“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初心,牢记“打造中国最伟大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的愿景,用新理念做大辉隆贸易,以新产品做强辉隆工业,用“一网多用,双向流通”思维做好辉隆农业,推进转型升级。

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总经理李海平:

从“农资流通商”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

春风化雨40载,行业奋进20年。在这段峥嵘岁月中,倍丰集团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实现了从传统“一买一卖”向为农社会化综合服务的嬗变。倍丰集团也紧跟时代脚步,勇立行业潮头,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在此,我衷心感谢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农资传媒在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春华秋实”“倍丰春耕节”“倍丰服务万里行”等助农公益行动,以及“倍丰加钾”“龙稻”的品牌发展中给予的鼎力支持。

展望未来,倍丰农资集团将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以“农”字为圆心,进一步横向拓宽服务面,纵向延伸产业链,打造“七位一体”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农资产销、种植服务、粮食经营、农业循环经济”四业并举,切实推进自身从“农资流通商”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努力为中国农资行业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与模式,以回报各位业界领导的信任与重托。

THE END
1.近年来国家化肥政策对我国农资市场的影响与展望近年来, 国家为减轻因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促进粮食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在相继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之后,相应加大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针对农资价格的波动,国家还及时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化肥进出口调节政策,以稳定国内市场化肥供应。此外,通过大力整顿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993.html
2.四川美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同时,国家有关减施增效、提质增效、改良升级等政策的持续落地,有力推动了化肥行业新格局的构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等要求,对化肥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http://news.10jqka.com.cn/20240429/c657427181.shtml
3.化肥产业政策(精选十篇)在化肥价格市场化的同时,国家依然保留了许多优惠政策保证化肥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化肥行业享受的政策优惠较多,例如优惠电价、优惠天然气价、限制煤价上限、化肥运输价格优惠及对化肥产品的价格直补政策等,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化肥企业生产和销售成本。2009年开始,国家通过进出口调控、淡季储备、完善农资综合补贴、提高粮食最低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d0kha2.html
4.研究促进粮食生产政策落实和农资供应工作会议纪要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确保实现今年全省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5亿斤的目标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将粮食生产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和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为粮食生产提供条件和保证。 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684/13656/2011/2/16/10368693.shtml
5.农资行业农资资讯农资价格农资价格走势【卓创资讯农资行业】提供最新的农资价格,农资行业资讯、农资价格走势、农资行业市场价格等,帮助您全面了解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变化,明确发展趋势,为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https://fert.chem99.com/
6.多部门发挥运能优势多措施助力农资物品运输财经频道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国际港站站长 白宽锋:我们与货主积极沟通,结合铁路运输最新的优惠政策,为其量身定制运输方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同时,我们还对粮食运输实行快装、快运、快卸,打通铁路货场到农资仓库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6月8日,在天津港,为保障两艘大型民生物资运输船舶的安全,大沽口海事局https://finance.sdchina.com/show/4714017.html
7.农资网最新化肥港口价格 最新化肥批发价格 化肥实时报价平台最新供应信息 更多 化肥采购信息 更多 【供应】尿素或大颗粒 【供应】菌肥扩增机 【供应】磷酸二氢钾50gx240 【供应】全水溶有机肥 【供应】土壤调理剂 【供应】有机无机复混肥(硫酸钾型 【供应】有机肥 【供应】富强叶面阻控剂 【供应】特贝钙土壤http://www.ampcn.com/huafei/
8.化肥本身是无害的!终于有人说出了农资人的心声!保障化肥供应是国家基本战略。新中国成立后,化肥作为战略资源重点保障,即使在困难时期,化肥用量的增长也没有停止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化肥供应,例如奖售政策、无利润统购统销政策、生产补贴、施用补贴等。2013年,补贴金额高达1000亿元以上。针对化肥的特殊政策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其他任何商品都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2/15/c21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