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农业历史悠久,使用农药是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必然。最早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而为了抵御“饥饿”,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办法以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早在公元前1200年,古人就用盐和灰除草,开启了天然农药时代。
1944年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第一个有机磷农药—对硫磷,这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化石能源为主的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它的高效、经济、简便等优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瑞士化学家PaulHermannM化ller因发明DDT,并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几大类农药品种集高效、经济和广谱等优点,得到高速发展,并在世界各国作物病虫害防控中得到广泛使用。
化学农药的使用实践表明,农药使用可挽回全世界农作物总产30-40%的损失,诺贝尔奖获得者NomanK.Borlang说“没有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
但是,大量使用农药,尤其是不易降解的有机氯农药,使环境受到了污染、生态受到了破坏。美国等国后来对已登记的农药品种逐渐加以审查,凡发现潜在危险的,分别采取禁用、限用等系列措施。此后的几十年,先后出现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新烟碱杀虫剂、磺酰脲类除草剂、双酰胺类杀虫剂等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
我国农业部对硫丹、溴甲烷2种高毒农药确定将于2019年全面禁用。同时,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将于2018年退出;灭线磷、氧乐果、甲基异构柳磷、磷化铝将力争于2020年前退出;氯化苦、克百威和灭多威将力争于2022年前退出。
为及时扭转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提高有害生物防控的效率效果和社会环境效益,必须大力发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实现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
在此背景下,绿色防控在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什么是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截止2015年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超10亿亩次,绿色防控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生态调控、植物免疫诱抗、“四诱”、天敌保护利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化这农药等系列化绿色防控技术在不同作物、不同地区普遍应用。
绿色防控的技术进展:
1、植物健康:培育健康土壤生态环境、选用抗性或耐性品种、种苗处理(晒种\\浸种\\包衣\\嫁接)、平衡施肥、合理田间管理。
2、诱杀技术:指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性,通过布设灯光、色板、昆虫信息素、气味剂等诱集并消灭害虫的控害技术。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有灯光、色板、昆虫信息素、食源诱集剂等。
3、生物防治:狭义的生物防治,主要指利用天敌昆虫“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的控害行为。广义的生物防治还包括生物农药防治,包含: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天敌、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天然的昆虫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驱避剂以及酶类物质)和转基因植物,不包括农用抗生素(主流认识)。
4、生态控制类: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造植被构成、调节田间小气候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天敌昆虫定殖、繁殖和觅食的生态环境或者起到恶化害虫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都可称为生态控制类。
5、高效低毒农药类:
一、杀虫剂和杀螨剂:A、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玫烟色拟青霉、蜡蚧轮枝菌、昆虫病原线虫、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等。B、合成制剂: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二、杀菌剂:A、无机杀菌剂:碱式硫酸铜、王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石硫合剂。B、合成杀菌剂: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已磷铝、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百菌清等。C、生物制剂:井岗霉素、农抗120、菇类蛋白多糖等。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防控
时代要求:
1、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
2、国务院、农业部提出农药化肥零增长。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不超过上年水平,实现使用量增长为“0”的目标。
3、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考验执政党能力的大事,减少农药使用,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生产需求:
1、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要求的农业生产,要求全面综合的病虫防治技术措施,除了应急外,更多地需要非化学技术的应用;
3、广大消费者对具有独特风味,安全、高质量农产品的追捧,倒逼生产者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进步:
1、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2、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3、应用技术不断完善
4、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绿色防控应用前景广阔:
1、当前绿色防控比例
我国耕地18亿亩,种植面积22亿亩,目前绿色防控5亿亩;
我国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70亿亩次,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累计15亿亩次;
我国农药市场绿色防控技术产品仅占不到5%,其中生物农药类仅占2%。
2、绿色防控市场需求
目前,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端农产品生产单位,如有机蔬菜等生产基地。目前认证机构10116家,产品24027个,基地696个,面积1.73亿亩;
3、绿色防控技术空间
与过去比,绿色防控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但与发达国家,以及生产需要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4、绿色防控应用潜力
我国种植业生产中,粮食作物,特别是口粮作物水稻、小麦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较蔬菜、果树低;而两种作物面积达8亿多亩,病虫草发生面积35亿亩次左右。
果、菜、茶病虫发生面积10亿亩次以上,全程多种病虫混合重叠发生,需多种技术配套使用。
其他如玉米、油料、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潜力也十分巨大。
绿色防控是新形势下的重要病虫防治技术,是“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全国植保绿色防控战略研讨
暨科企对接恳谈会
会议内容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市人民政府院地合作办公室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国家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
联合协办单位:
招募中......
2018年4月13日~15日(13日报道、14日会议、15日观摩)
大会地点
山东德州(凤冠假日酒店)
会议主题
大会报告
1
中国植保绿色防控发展战略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
2
中国植保创新与服务体系的思考(拟定)
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原院长
特约报告及绿色防控技术交流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杨普云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研究员
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张友军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3
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发展现状
邱德文国家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4
我国天敌昆虫产业化现状
郑礼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5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
许永玉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教授
6
我国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曹坳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更多报告正在确认中.......
互动与科企对接
1.互动环节
议题1:“百项”植保绿色防控新技术发布会
议题2: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问题
2.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
嘉宾:政府领导、农业企业负责人、技术研发和推广人员、专家学者
观摩
地点:德州.临邑
智慧农业大棚:观摩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
参
会
费
用
注
意
事
项
当前由于风高物燥,不仅居民住宅要小心防火,各工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餐厅等更要警惕,一旦失火,极易火烧连营,火势迅速蔓延,后果严重。居民个人和各单位部门要尽快检查和增加消防设施,整改火灾隐患,加强防火安全,正确用火用电,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并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
3月30日前优惠价1000元/人,团体800元/人
3月30日后及现场报名1100元/人,团体1000元/人
报名4人及以上享受团体报名优惠
上述费用含会务费、资料费、5顿正餐、观摩费用,参会者由会务组统一安排用餐,住宿费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