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还涉及一种防除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各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日趋严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各国农药公司陆续开发了多种高效化学杀菌剂,如三唑类、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大大提高了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但化学农药的持续使用,加快了病害的抗药性,而且残留高,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的优点,而且能兼治众多的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广泛应用于有机及绿色农产品的病害的防治。但是多数生物农药都存在药效迟缓,防效不够理想的缺点,严重困扰其应用和推广。

噻唑膦(Fosthiazate),化学名称为(RS)-S-仲丁基-O-乙基-2-氧代-1,3-噻唑烷-3-基硫代膦酸酯;(RS)-3-(仲丁基硫基(乙氧基)膦酸)-1,3-噻唑烷-2-酮,其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噻唑膦为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具有良好内吸性,主要作用方式是抑制靶标害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蔬菜、马铃薯、香蕉和棉花许多作物,防治地面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许多害虫,也可用于地下防治根部害虫,对许多害螨也有效,对各种线虫具良好杀灭活性。噻唑磷用于防治土壤害虫、根部线虫时,施用后应立即混于土中,表现效果更佳,可在作物种植前直接施于土表,也可在作物播种、移栽时使用。推荐用量1~5kg有效成分/公顷。

噻唑磷是一种广谱杀线虫、杀螨剂和土壤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活性,对多种线虫、昆虫和螨类有明显的内吸毒杀作用,并对传统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一些害虫,也有很高的活性。可防治的线虫包括地上茎叶外寄生线虫、地下植物根部内寄生线虫、半内寄生线虫、外寄生线虫等约20种。可防治的农业及卫生害虫包括缨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等30余种。螨类有棉红蜘蛛、橘全爪螨等。线虫已成为危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和难治害虫之一,与常规杀线虫剂不同,该品种为非熏蒸型且在植物体内有内吸传导作用,其独特的生物和理化特性使其适合土壤、茎叶施药,对植物寄生线虫有广谱活性,是一种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理想杀线虫剂。

氢氧化铜(CopperHydroxide),化学名称:Cu(OH)2,其结构式为:

氢氧化铜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合物,农业上作为杀菌剂使用可用于作物真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药剂施用于作物后铜离子的释放,发挥铜离子的氧化作用而起效,同时,铜元素对一些作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氢氧化铜杀菌作用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氢氧化铜可用于柑橘、水稻、花生、十字花科蔬菜、胡萝卜、番茄、马铃薯、葱类、辣椒、茶树、葡萄、西瓜等作物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溃痨病、脚腐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黑腐病,胡萝卜叶斑病,芹菜细菌性斑点病、早疫疬、斑枯病,茄子早疫病、炭疽病、褐斑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葱类紫斑病、霜霉病,辣椒细菌性斑点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香瓜霜霉病、网纹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花生叶斑病,茶树炭疽病、网饼病等。

硫酸铜钙(CopperCalciumSulphate),商品名叫做多宁,为非选择性含铜离子保护性杀菌剂,低等毒性,相当于工业化生产的“波尔多粉”,但喷施后对叶面没有药斑污染。其杀菌机制是通过释放的铜离子与病原真菌或细菌体内的多种生物基团结合,形成铜的络合物等物质,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阻碍和抑制代谢,导致病菌死亡。独特的铜钙化合物遇水时缓慢释放出杀菌的铜离子,与病菌的萌发、侵染同步,杀菌、防病及时彻底,并且对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同时有效。硫酸铜钙与普通波尔多液不同,药液呈微酸性,可与不含金属离子的非碱性药剂混用,使用方便。硫酸铜钙颗粒微细,呈绒毛状结构,喷施后能均匀分布并紧密粘附在作物的叶片表面,耐雨水冲刷能力强。另外,硫酸铜钙含12%的硫酸钙,在防治病害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的补钙功效。

硫酸铜钙杀菌谱广,不易诱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对所有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都有良好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对铜离子不敏感的多种果树、多种蔬菜以及多种经济作物以防治多种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如多种落叶果树的枝干病害;苹果褐斑病、柑橘的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烟草的野火病赤心病;葡萄的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黑痘病;枣树的锈病、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梨树的黑星病、褐斑病;生姜的烂脖子病(腐霉茎基腐病)、姜瘟病;大蒜的根腐病、软腐病;马铃薯的晚疫病以及其他多种瓜果蔬菜的疫病、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晚疫病、真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等。

在作物致病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以及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控制或预防的组合物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该组合物能提供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

本发明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化合物(A)和(B)组成,其中(A)表示由式(A)描述的化合物噻唑膦(Fosthiazate):

且(B)选自氢氧化铜或硫酸铜钙;所述组合物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1∶25-25∶1,更优选1∶10-10∶1,再优选1∶5-5∶1。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颗粒剂、水溶性粒剂、水溶性粉剂、水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中,其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含量占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的5%-90%。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中,其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含量占组合物的10%-80%。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中,其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含量占组合物的10%-6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所述的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所述作物包括果树类、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

本发明还提供将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和虫害的用途。

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上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

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上由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害螨、线虫引起的虫害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所述的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所述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同时施用、或分别施用、或相继施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同时防虫防病的作用;而且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作用通过降低害虫的侵害并降低创伤,从而降低了病害的侵入机率,从而使组合物的药效更持久。在农业中,这种协同防治病虫害的组合,会使植物的生长特性改善,比如可以获得对真菌侵染和/或害虫侵害的更高的控制,更加有利于作物栽培。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规定解决了目前需求,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或土壤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和害虫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病菌和害虫的防治效果,是一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包括了化合物(A)与化合物(B),具有同时防虫控病的作用。特别是该组合物能够提供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或土壤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其中(A)表示由式(A)描述的化合物:

且(B)选自氢氧化铜或硫酸铜钙;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对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不同配比进行了大量了试验以及效果性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所得到的组合物具有增益效果,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化合物(A)和(B)组成,所述组合物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1∶25-25∶1,更优选1∶10-10∶1,再优选1∶5-5∶1。

本发明的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适合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剂中可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及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和卵磷脂及合成磷脂。其它添加剂可为矿物油和植物油。

可使用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及普鲁士蓝,以及有机染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及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营养物,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及锌盐。

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含量占组合物的5%-90%,优选10%-80%,更优选10%-60%。

可以任何常用的形式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预混组合物的叶面剂型实例是:

GR:颗粒剂

WP:可湿性粉剂

WG:水可分散粒剂

SG:可溶粒剂

SL:可溶液剂

EC:乳油

EW:乳剂、水乳剂

ME:微乳剂

SC:悬浮剂

CS:微囊悬浮剂

OD:油基悬浮剂

SE:悬乳剂

同时,预混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剂型实例是:

WS:种子处理稀浆可湿性粉剂

LS:种子处理溶液

ES:种子处理乳剂

FS:种子处理悬浮剂

WG:水分散粒剂

CS:微囊悬浮剂。

适合桶混组合物的剂型实例是溶液、稀释乳剂、悬浮剂或其混合和粉剂。

根据制剂特性,可以按照预期对象和流行环境来选自施用方法,如叶面、浸透、喷雾、喷粉、散射、包衣或灌注进行选择。

通常,桶混组合物是用溶剂(如水)稀释而成的含不同农药,和任选地进一步助剂的一种或多种预混组合物。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利用在合适的种衣剂型中的本发明组合物和稀释剂,如具较好种子粘附性的水悬浮剂或干粉剂,将种衣剂施用于种子。这些种衣剂型是本领域已知的。

一般,叶面或土壤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1%-20%,特别是0.1%-15%的活性化合物,和99.9%-80%,特别是99.9%-85%的固态或液态助剂(包含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20%,特别是0.1%-15%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叶面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1%-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9%-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者液态助剂(包含如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一般种子处理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25%-80%,特别是1%-75%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75%-20%,特别是99%-25%的固态或液态助剂(包含如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40%,特别是0.5%-30%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种子处理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5%-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5%-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液态辅剂(包含乳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为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本发明的经配制的组合物包含0.5%-99.9%,特别是1%-95%,有利地是1%-50%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5%-0.1%,特别是99%-5%质量的固体或液体辅剂(包含如溶剂如水),其中所述助剂(或辅剂)可以是基于预混剂质量的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其本身或以其制剂形式与已知的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或杀昆虫剂混合使用,以拓宽其作用谱或防止抗性的产生。

杀真菌剂:

1.核酸合成抑制剂

苯霜灵(benalaxyl)、精苯霜灵(benalaxyl-M)、磺嘧菌灵(bupirimate)、chiralaxyl、clozylacon、甲菌定(dimethirimol)、乙菌定(ethirimol)、呋氨丙灵(furalaxyl)、土菌消(hymexazole)、精甲霜灵(metalaxyl-M)、甲呋酰胺(ofurace)、噁霜灵(oxadixyl)、喹菌酮(oxolinicacid)

2.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抑制剂

苯菌灵(benomyl)、多菌灵(carbendazim)、乙霉威(diethofencarb)、麦穗宁(fuberidazole)、戊菌隆(pencycuron)、涕必灵(thiabendazole)、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苯酰菌胺(zoxamide)

3.呼吸链抑制剂

3.1复合物I

氟嘧菌胺(diflumetorim)

3.2复合物II

啶酰菌胺(boscalid)、萎锈灵(carboxin)、甲呋酌苯胺(fenfuram)、氟酰胺(flutolanil)、呋吡唑灵(furametpyr)、丙氧灭锈胺(mepronil)、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溴氟唑菌(thifluzamide)

3.3复合物III

腈嘧菌酯(azoxystrobin)、氰霜唑(cyazofamid)、醚菌胺(dimoxystrobin)、enestrobin、噁唑菌酮(famoxadone)、咪唑菌酮(fenamidone)、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亚胺菌(kresoxim-methyl)、叉氨苯酰胺(metomino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噻唑膦(pyracl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3.4解偶剂

敌螨普(dinocap)、氟啶胺(fluazinam)

3.5ATP产生抑制剂

薯瘟锡(fentinacetate)、三苯锡氯(fentinchloride)、毒菌锡(fentinhydroxide)、硅噻菌胺(silthiofam)

4.氨基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

胺扑灭(andoprim)、灭瘟素(blasticidin-S)、嘧菌环胺(cyprodinil)、春雷霉素(kasugamycin)、春雷霉素一水合盐酸盐(kasugamycinhydrochloridehydrate)、嘧菌胺(mepanipyrim)、二甲嘧菌胺(pyrimethanil)

5.信号转导抑制剂

拌种咯(fenpiclonil)、氟噁菌(fludioxonil)、喹氧灵(quinoxyfen)

6.脂类和膜合成抑制剂

乙菌利(chlozolinate)、异丙定(iprodione)、杀菌利(procymidone)、烯菌酮(vinclozolin)

定菌磷(pyrazophos)、克瘟散(edifenphos)、异稻瘟净(iprobenfos)(IBP)、稻瘟灵(isoprothiolane)

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联苯

iodocarb、百维灵(propamocarb)、百维灵单盐酸盐(propamocarbhydrochloride)

7.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环酰菌胺(fenhexamid)

8.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双丙氨膦(bialaphos)、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氟吗啉(flumorph)、缬霉威(iprovalicarb)、多抗霉素(polyoxins)、多氧霉素(polyoxorim)、有效霉素A(validamycinA)

9.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环丙酰菌胺(capropamid)、双氯氰菌胺(diclocymet)、稻瘟酰胺(fenoxanil)、四氯苯酞(phthalide)、咯喹酮(pyroquilon)、化合物(A)(tricyclazole)

10.抗性诱导剂

苯并噻二唑(acibenzolar-S-methyl)、噻菌灵(probenazole)、噻酰菌胺(tiadinil)

11.具有多位点活性的化合物

敌菌丹(captafol)、百菌清(chlorothalonil)、铜盐例如:氢氧化铜、环烷酸铜、氯氧化铜(copperoxychloride)、硫酸铜、一氧化铜、喹啉铜(oxinecopper)和波尔多液,抑菌灵(dichlofluanid)、二氰蒽醌(dithianon)、多果定(dodine)、多果定游离碱(dodinefreebase)、福美铁(ferbam)、氟灭菌丹(fluorofolpet)、灭菌丹(folpet)、藻菌磷(fosetyl-Al)、双胍辛盐(guazatine)、双胍辛乙酸盐(guazatineacetate)、双胍辛胺(iminoctadine)、双八胍盐(iminoctadinealbesilate)、双胍辛胺乙酸盐(iminoctadinetriacetate)、代森锰铜(mancopper)、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maneb)、代森联(metiram)、代森联锌(metiram-zinc)、丙森锌(propineb)、硫和硫制剂包括多硫化钙、福美双(thiram)、对甲抑菌灵(tolylfluanid)、代森锌(zineb)、福美锌(ziram)

12.未知机制化合物

杀细菌剂:

溴硝丙二醇(bronopol)、双氯酚、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福镁镍(nickeldimethyldithiocarbamate)、春雷霉素、异噻菌酮(octhilinone)、羧酸呋喃(furancarboxylicacid)、土霉素(oxytetracyclin)、噻菌灵、链霉素(streptomycin)、叶枯酞、硫酸铜和其它铜制剂。

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

1.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

1.1氨基甲酸酯类(例如,棉铃威(alanycarb)、涕灭威(aldicarb)、砜灭威(aldoxycarb)、除害威(allyxycarb)、灭害威(aminocarb)、甲基吡恶磷(azamethiphos)、噁虫威(bendiocarb)、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必克虱(bufencarb)、畜虫威(butacarb)、丁叉威(butocarboxim)、氧丁叉威(butoxycarboxim)、西维因(carbaryl)、虫螨威(carbofura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除线威(chloethocarb)、蝇毒磷(coumaphos)、苯腈磷(cyanofenphos)、杀螟腈(cyanophos)、敌蝇威(dimetilan)、苯虫威(ethiofencarb)、丁苯威(fenobucarb)、苯硫威(fenothiocarb)、伐虫脒(formetanate)、呋线威(furathiocarb)、异丙威(isoprocarb)、威百亩(metam-sodium)、灭虫威(methiocarb)、灭多虫(methomyl)、速灭威(metolcarb)、甲氨叉威(oxamyl)、抗蚜威(pirimicarb)、猛杀威(promecarb)、残杀威(propoxur)、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特氨叉威(thiofanox)、唑蚜威(triazamate)、混杀威(trimethacarb)、XMC、灭杀威(xylylcarb))

2.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voltage-gated)钠通道阻断剂

2.2噁二嗪类(oxadiazines)(例如噁二唑虫(indoxacarb))

3.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3.1氯烟碱基类(chloronicotinyls)/新烟碱类(neonicotinoids)(例如,吡虫清(acetamiprid)、噻虫胺(clothianidin)、呋虫胺(dinotefuran)、吡虫啉(imidacloprid)、硝胺烯啶(nitenpyram)、硝虫噻嗪(nithiazine)、噻虫啉(thiacloprid)、噻虫嗪(thiamethoxam))

3.2烟碱(nicotine)、杀虫磺(bensultap)、巴丹(cartap)

4.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

4.1spinosyn类(例如艾克敌105(spinosad))

5.GABA门控氯通道拮抗剂

5.1环戊二烯有机氯类(例如,毒杀芬(camphechlor)、氯丹(chlordane)、硫丹(endosulfan)、林丹(gamma-HCH)、HCH、七氯(heptachlor)、林丹(lindane)、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5.2fiprole类(例如,乙酞虫睛(acetoprole)、乙虫清(ethiprole)、锐劲特(fipronil)、氟吡唑虫(vaniliprole))

6.氯通道激活剂类

6.1Mectin类(例如,阿维菌素(abamectin,avermectin)、埃玛菌素(emamectin)、埃玛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benzoate)、伊维菌素(ivermectin)、弥拜菌素(milbemectin)、米尔倍霉素(milbemycin))

7.保幼激素模拟物(mimetic)类

(例如,噁茂醚(diofenolan)、保幼醚(epofenonane)、双氧威(fenoxycarb)、蒙五一二(hydroprene)、蒙七七七(kinoprene)、蒙五一五(methoprene)、蚊蝇醚(pyriproxifen)、烯虫硫酯(triprene))

8.蜕皮激素激动剂/干扰剂类

8.1二酰基肼类(例如,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特丁苯酰肼(halofenozide)、甲氧苯酰肼(methoxyfenozide)、双苯酰肼(tebufenozide))

9.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

9.1苯甲酰脲类(例如,双三氟虫脲(bistrifluron)、定虫隆(chlofluazuron)、氟脲杀(diflubenzuron)、氟啶蜱脲(fluazuron)、氟螨脲(flucycloxuron)、氟虫脲(flufenoxuron)、氟铃脲(hexaflumuron)、氟丙氧脲(lufenuron)、双苯氟脲(novaluron)、多氟脲(noviflumuron)、氟幼脲(penfluron)、伏虫磷(teflubenzuron)、杀虫隆(triflumuron))

9.2噻嗪酮(buprofezin)

9.3灭蝇胺(cyromazine)

10.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类,ATP干扰剂类

10.1杀螨硫隆(diafenthiuron)

10.2有机锡类(例如唑环锡(azocyclotin)、三环锡(cyhexatin)、杀螨锡(fenbutatin-oxide))

11.通过间断H-质子梯度而起作用的氧化磷酸化去偶剂类

11.1吡咯类(例如氟唑虫清(chlorfenapyr))

11.2二硝基酚类(例如乐杀螨(binapacryl)、敌螨通(dinobuton)、敌螨普(dinocap)、DNOC)

12.位点-I电子转移抑制剂类

12.1METI类(例如喹螨醚(fenazaquin)、唑螨酯(fenpyroximate)、嘧胺苯醚(pyrimidifen)、哒螨酮(pyridaben)、吡螨胺(tebufenpyrad)、唑虫酰胺(tolfenpyrad))

12.2灭蚁腙(hydramethylnone)

12.3开乐散(dicofol)

13.位点-II电子转移抑制剂类

13.1鱼藤酮(rotenone)

14.位点-III电子转移抑制剂类

14.1灭螨醌(acequinocyl)、嘧螨酯(fluacrypyrim)

15.昆虫肠道膜微生物干扰剂类

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菌株

16.脂肪合成抑制剂类

16.1特窗酸类(例如,螺螨酯(spirodiclofen)、螺甲螨酯(spiromesifen))

16.2特特拉姆酸类(tetramicacids)(例如,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代-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又称:碳酸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代-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酯,CAS注册号:382608-10-8)以及碳酸顺-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代-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酯(CAS注册号:203313-25-1))

17.甲酰胺类

(例如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

18.章鱼胺能激动剂类

(例如虫螨脒(amitraz))

19.镁刺激的ATP酶抑制剂类

(例如克螨特(propargite))

20.邻苯二酰胺类

(例如N2-[1,1-二甲基-2-(甲基磺酰基)乙基]-3-碘-N1-[2-甲基-4-[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苯基]-1,2-苯二甲酰胺(CAS注册号:272451-65-7)、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

21.沙蚕毒素类似物

(例如硫赐安(thiocyclamhydrogenoxalate)、杀虫双(thiosultap-sodium))

22.生物制剂类、激素类或信息素类

(例如,艾扎丁(azadirachtin)、杆菌属种(Bacillusspec.)、僵菌属种(Beauveriaspec.)、十二碳二烯醇(Codlemone)、绿僵菌属种(Metarrhiziumspec.)、拟青霉属种(Paecilomycesspec.)、敌贝特(Thuringiensin)、轮枝菌属种(Verticilliumspec.))

23.具有未知或未确定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类

23.1熏蒸剂类(例如,磷化铝、一溴甲烷、硫酰氟)

23.2选择性拒食剂类(例如,冰晶石、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拒嗪酮(pymetrozine))

23.3螨生长抑制剂类(例如,四螨嗪(clofentezine)、特苯噁唑(etoxazole)、噻螨酮(hexythiazox))

23.4amidoflumet、benclothiaz、苯螨特(benzoximate)、联苯肼酯(bifenazate)、溴螨酯(bromopropylate)、噻嗪酮(buprofezin)、灭螨锰(chinomethionat)、杀虫脒(chlordimeform)、乙酯杀螨醇(chlorobenzilate)、氯化苦(chloropicrin)、clothiazoben、cycloprene、cyflumetofen、地昔尼尔(dicyclanil)、fenoxacrim、氟硝二苯胺(fentrifanil)、噻唑螨(flubenzimine)、flufenerim、氟替阿嗪(flutenzin)、诱虫十六酯(gossyplure)、灭蚁腙(hydramethylnone)、japonilure、恶虫酮(metoxadiazone)、石油、胡椒基丁醚(piperonylbutoxide)、油酸钾、pyrafluprole、啶虫丙醚(pyridalyl)、pyriprole、氟虫胺(sulfluramid)、三氯杀螨砜(tetradifon)、杀螨好(tetrasul)、苯赛螨(triarathene)、增效炔醚(verbutin),

与其它已知活性化合物例如除草剂的混合物,或与肥料以及生长调节剂、安全剂和/或化学信息素的混合物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防治真菌和细菌的用途。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类、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真菌和细菌的用途。

本发明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有效的杀微生物活性,并且可在作物保护或材料保护中用于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如真菌和细菌。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杀真菌性能,并可被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如根肿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Oomycetes)、壶菌(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及半知菌(Deuteromycetes)。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杀细菌性能,并可被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细菌。如防治假单孢菌(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Rhizobiaceae)、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Corynebacteriaceae)以及链霉菌(Streptomycetaceae)。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在作物保护中用于可作为实例但非限制性地提及的归入以上所列属名的导致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一些病原体如下:

由白粉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菌种,例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菌种,例如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leucotricha);

单囊壳属(Sphaerotheca)菌种,例如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fuliginea);

钩丝壳属(Uncinula)菌种,例如葡萄钩丝壳(Uncinulanecator);

由锈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菌种,例如Gymnosporangiumsabinae;

驼孢锈属(Hemileia)菌种,例如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vastatrix);

层锈菌(Phakopsora)菌种,例如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和山马蝗层菌(Phakopsorameibomiae);

柄锈菌(Puccinia)菌种,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

单胞锈菌属(Uromyces)菌种,例如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appendiculatus);

由卵菌纲(Oomycetene)类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盘霜霉(Bremia)菌种,例如莴苣盘霜霉(Bremialactucae);

霜霉(Peronospora)菌种,例如豌豆霜霉(Peronosporapisi)或十字花科霜霉(P.brassicae);

疫霉(Phytophthora)菌种,例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轴霜霉(Plasmopara)菌种,例如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viticola);

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菌种,例如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humuli)或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腐霉(Pythium)菌种,例如终极腐霉(Pythiumultim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斑枯病和叶萎蔫病病害,

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种,例如早疫病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

尾孢属(Cercospora)菌种,例如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beticola);

Cladiosporum菌种,例如Cladiosporiumcucumerinum;

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菌种,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sativus)

(分生孢子形式:Drechslera,Syn:Helminthosporium);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菌种,例如Colletotrichumlindemuthanium;

Cycloconium菌种,例如Cycloconiumoleaginum;

间座壳属(Diaporthe)菌种,例如柑桔间座壳(Diaporthecitri);

痂囊腔菌属(Elsinoe)菌种,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fawcettii);

盘长孢属(Gloeosporium)菌种,例如悦色盘长孢(Gloeosporiumlaeticolor);

小丛壳属(Glomerella)菌种,例如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

球座菌属(Guignardia)菌种,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bidwelli);

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菌种,例如Leptosphaeriamaculans;

Magnaporthe菌种,例如Magnaporthegrisea;

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菌种,例如斐济球腔菌(Mycosphaerellafijiensis);

Phaeosphaeria菌种,例如Phaeosphaerianodorum;

核腔菌属(Pyrenophora)菌种,例如圆核腔菌(Pyrenophorateres);

柱隔孢属(Ramularia)菌种,例如Ramulariacollo-cygni;

喙孢属(Rhynchosporium)菌,例如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secalis);

针孢属(Septoria)菌种,例如芹菜小壳针孢(Septoriaapii);

核瑚菌属(Typhula)菌种,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incarnata);

黑星菌属(Venturia)菌种,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和茎病害,

Corticium菌种,例如Corticiumgraminearum;

镰孢属(Fusarium)菌种,例如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

Gaeumannomyces菌种,例如Gaeumannomycesgraminis;

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Tapesia菌种,例如Tapesiaacuformis;

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菌种,例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basicol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肉穗花序和散穗花序(包括玉米穗)病害,

链格孢属菌种,例如链格孢属种(Alternariaspp.);

曲霉属(Aspergillus)菌种,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

Cladosporium菌种,例如Cladosporiumspp.;

麦角菌属(Claviceps)菌种,例如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

镰孢属菌种,例如黄色镰孢(Fusariumculmorum);

赤霉属(Gibberella)菌种,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zeae);

Monographella菌种,例如Monographellanivalis;

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所述黑粉菌例如

Sphacelotheca菌种,例如Sphacelothecareiliana;

腥黑粉菌属(Tilletia)菌种,例如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caries);

条黑粉菌属(Urocystis)菌种,例如隐条黑粉菌(Urocystisocculta);

黑粉菌(Ustilago)菌种,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nud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果实腐烂,

曲霉属菌种,例如黄曲霉;

葡萄孢属(Botrytis)菌种,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

青霉属(Penicillium)菌种,例如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种,例如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Verticilium菌种,例如Verticiliumalboatr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种传的和土传的腐烂和萎蔫病害以及幼苗病害,

镰孢属菌种,例如黄色镰孢;

疫霉菌种,例如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

腐霉菌种,例如终极腐霉;

丝核菌属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种,例如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癌性病害、菌瘿和扫帚病,

Nectria菌种,例如Nectriagalligen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萎蔫病害,

链核盘菌属(Monilinia)菌种,例如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lax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花和果实的畸形,

外囊菌属(Taphrina)菌种,例如桃外囊菌(Taphrinadeforman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木本植物的退化病害,

Esca菌种,例如Phaemoniellaclamydospor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花和种子的病害,

葡萄孢属菌种,例如灰葡萄孢;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块茎病害,

由例如以下细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菌种,例如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

假单胞菌(Pseudomonas)菌种,例如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

欧文氏菌属(Erwinia)菌种,例如梨火疫菌(Erwiniaamylovora);

由以下病原体导致的叶、茎、豆荚和种子的真菌病害,例如:

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leafspot)(Alternariaspec.atranstenuissima)、炭疽病(anthracnose)(Colletotrichumgloeosporoidesdematiumvar.truncatum)、褐斑病(brownspot)(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glycines))、桃叶穿孔病和叶枯病(cercosporaleafspotandblight)(菊池尾孢(Cercosporakikuchii))、choanephora叶枯病(Choanephorainfundibuliferatrispora(syn.))、dactuliophora叶斑病(Dactuliophoraglycines)、霜霉病(downymildew)(东北霜霉(Peronosporamanshurica))、drechslerablight(Drechsleraglycini)、蛙眼病(frogeyeleafspot)(大豆尾孢(Cercosporasojina))、菜豆叶斑病(leptosphaerulinaleafspot)(Leptosphaerulinatrifolii)、叶点霉叶斑病(phyllosticaleafspot)(大豆生叶点霉(Phyllostictasojaecola))、白粉病(powderymildew)(Microsphaeradiffusa)、pyrenochaeta叶斑病(Pyrenochaetaglycines)、菌核地上部分枯萎病(aerialblight)、叶枯病及立枯病(立枯丝核菌)、锈病(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黑星病(scab)(大豆痂圆孢(Sphacelomaglycines))、stemphylium叶枯病(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马铃薯早疫病(targetspot)(山扁豆生棒孢)。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例如以下植物时显示特别有利的效果:谷类植物如小麦、燕麦、大麦、斯佩耳特小麦(spelt)、黑小麦和黑麦,以及玉米、高梁和栗、稻、甘蔗、大豆、向日葵、马铃薯、棉花、油菜(oilseedrape)、加拿大油菜(canola)、烟草、甜菜、饲用甜菜、芦笋、啤酒花和果实植物(包括梨果如苹果和梨,核果如桃、蜜桃、樱桃、李子、杏,柑桔类水果如橙子、葡萄柏、酸橙、金桔、柑橘和萨摩蜜橘,坚果如扁桃、核桃和美洲山核桃,热带水果如芒果、番木瓜、菠萝、海枣和香蕉,和葡萄)和蔬菜(包括叶菜类如苦苣、野苣、茴香、叶用莴苣、直立莴苣、瑞士甜菜、菠菜及沙拉用菊苣,甘蓝如花椰菜、青花椰菜、生菜叶、Brassicaoleracea(L.)convar.acephalavar.sabellicaL.(皱叶甘蓝、羽衣甘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红球甘蓝、白球甘蓝和皱叶甘蓝,果菜类如茄子、黄瓜、辣椒、食用南瓜、番茄、密生西葫芦和甜玉米,根菜类如块根芹、油菜、胡萝卜包括黄色品种、野生萝卜类包括Raphanussativusvar.niger和Raphanussativusvar.radicula、甜菜、芹菜,豆科植物如豌豆和大豆,以及葱属蔬菜如韭菜和洋葱。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特别适合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溃痨病、脚腐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黑腐病,胡萝卜叶斑病,芹菜细菌性斑点病、早疫病、斑枯病,茄子早疫病、炭疽病、褐斑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葱类紫斑病、霜霉病,辣椒细菌性斑点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香瓜霜霉病、网纹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花生叶斑病,茶树炭疽病、网饼病、菜软腐病。

本发明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特别适于防治辣椒细菌性斑点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菜软腐病,黄瓜青枯病。

本发明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特别适于用在葡萄栽培、水果栽培、作物培植、蔬菜栽培及豆科植物栽培中。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极为优良的杀虫特性。本发明的组合物通常对于敏感和具有抗性的物种以及全部或单个发育阶段都有效。所述害虫包括例如:

来自等足目,例如潮虫(Oniscusaselluse),鼠妇(Armadillidiumvulgare),和斑鼠妇(Porcellioscaber)。

来自倍足纲,例如Blaniuusguttulatus。

来自唇足纲,例如地蜈蚣(Geophiluscarpophagus)和蚰蜓(Scutigeraspp.)。

来自综合纲,例如洁幺蚰(Scutigerellaimmaculate)。

来自缨尾目,例如西洋衣鱼(Lepismasaccharina)。

来自弹尾目,例如棘跳虫(Onychiurusarmatus)。

来自直翅目,例如灶马(Achetadomesticus),蝼蛄属(Gryllotalpaspp.),热带飞蝗(Locustamigratoriamigratorioides),长额负蝗属(Melanoplusspp.),和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

来自蜚蠊目,例如东方蜚蠊(Blattaorientalis),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maderae),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

来自革翅目,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auricularia).

来自等翅目,例如犀白蚁属。

来自虱目,例如体虱(Pediculushumanuscorporis),盲虱属,和长额虱属,羽虱属、畜虱属。

来自缨翅目,例如温室条蓟马(Hercinothripsfemoralis),棉蓟马(Thripstabaci),Thripspalmi和Frankliniellaaccidentalis.

来自异翅亚目,例如扁盾蝽属,中棉红蝽(Dysdercusintermedius),甜菜拟网蝽(Piesmaquadrata),温带臭蝽(Cimexlectularius),红腹猎蝽(Rhodniusprolixus)和锥蝽属。

来自同翅亚目,例如甘蓝粉虱(Aleurodesbrassicae),烟粉虱(Bemisia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棉蚜(Aphisgossypii),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茶鹿隐瘤额蚜(Cryptomyzusribis),蚕豆蚜(Brevicorynebrassicae),苹果蚜(Aphispomi),苹果棉蚜(Eriosomalanigerum),桃大尾蚜(Hyalopterusarundinis),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vastatrix),瘿绵蚜属,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瘤额蚜属,忽布瘤额蚜(Phorodonhumuli),粟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叶蝉属,Euscelisbilobatus,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李蜡蚧(Lecaniumcorni),油橄榄盔(Saissetiaoleae),稻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红圆蚧(Aonidiel1aaurantii),夹竹桃圆蚧(Aspidiotushederae),粉蚧属和木虱属。

来自鳞翅目,例如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松尺蠖(Bupaluspiniarius),冬尺蛾(Chemimatobiabrumata),Lithoclletisblancardela,樱桃巢蛾(Hyponomeutapadella),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1a),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黄毒蛾(Euproctischrysorrhoea),毒蛾属,棉叶穿孔潜蛾(Bucculatrixthurberiella),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地老虎属,切根虫属,褐夜蛾属,埃及金刚钻(Eariasinsulana),夜蛾属,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小眼夜蛾(Panolisflammea),夜蛾属,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苹果蠹蛾(Carpocapsapomonella),粉蝶属,螟属Pyraustanubilalis,地中海粉斑螟(Ephestiakuehniella),大黄螟(Galleriamellonel1a),袋衣蛾(Tineolabisselliella),网衣蛾(Tineapellionel1a),褐织叶蛾(Hofmannophilapseudospretella),黄尾卷叶蛾(Cacoeciapodana),Capuareticulana,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fumiferana),葡萄呆蠹蛾(Clysiaambiguel1a),茶黄卷叶蛾(Homonamagnanima),栎绿卷叶蛾(Tortrixviridana),卷螟属,水稻负泥虫(Oulemaoryzae)。

来自鞘翅目,例如家具窃蠹(Anobiumpunctatum),谷蠹(Rhizoperthadominica),Bruchidiusobtectus,大豆象(Acanthoscelidesobtectus),家天牛(Hylotrupesbajulus),赤杨紫跳甲(Agelasticaalni),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辣根猿叶甲(Phaedoncochleariae),叶甲属,油菜兰跳甲(Psylliodeschrysocephala),墨西哥豆瓢虫(Epi1achnavarivestis),隐翅甲属,锯谷盗(Oryzaephilussurinamensis),象甲属,米象属,葡萄黑耳象(Otiorrhynchussulcatus),香蕉蛛基象甲(Cosmopolitessordidus),甘蓝英象甲(Ceuthorrhynchusassimilis),苜蓿叶象甲(Hyperapostica),皮蠹属,斑皮蠹属,圆皮蠹属,毛蠹属,粉蠹属,油菜花露尾甲(Meligethesaeneus),蛛甲属,金黄蛛甲(Niptushololeucus),麦蛛甲(Gibbiumpsylloides),拟谷盗属,黄粉甲(Tenebriomolitor),扣甲属,金针虫属,角金龟(Melolonthamelolontha),六月金龟子(Amphimallonsolstitialis),褐新西兰肋翅鳃金龟(Costelytrazealandica)和稻水象(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来自膜翅目,例如锯角叶蜂属,叶蜂属,田蚁属,小家蚁(Monomoriumpharaonis)和胡蜂属.

来自双翅目,例如伊蚊属,按蚊属,库蚊属,黄猩猩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家蝇属,厮蝇属,红头丽蝇(Calliphoraerythrocephala),丝光绿蝇属,金蝇属,疽蝇属,胃蝇属,虱蝇属,螯蝇属,鼻蝇属,皮蝇属,牛蛇属,Tannia属,Bibiohortulanus,瑞典麦杆绳(Oscinellafrit),麦蝇属,甜菜潜叶花蝇(Pegomyiahyoscyami),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tata),油橄榄实蝇(Dacusoleae)和欧洲大蚊(Tipulapaludosa),种蝇属,和潜蝇属。

来自蚤目,例如东方鼠蚤(Xenopsyllacheopis)和角叶圣鼠。

来自蛛形纲,例如蝎(Scorpiomaurus),黑寡妇球腹蛛(Latrodectusmactans),粗脚粉螨(Acarussiro),隐属,鸡皮刺螨(Dermanyssysgallinae),茶鹿瘿螨(Eriophyesribis),橘锈螨(Phyllocoptrutaoleivora),牛蜱属,头蜱属,花蜱属,玻眼蜱属,硬蜱属,虱螨属,姜螨属,疥螨属,线蠕属,苜蓿苔螨(Bryobiapraetiosa),红蜘蛛属、红叶蠕属,尖叶蜂属,短须螨属。

植物线虫包括植物寄生线虫和生活在土壤中的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包括但不限于外寄生物,例如剑线虫属(Xiphinema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spp.)和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spp.);半寄生物,例如小垫刃线虫属(Tylenchulusspp.);移动性内寄生物(migratoryendoparasites),例如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spp.)、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spp.)和Scutellonernaspp.;定居型寄生物(sedentaryparasites),例如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spp.)、Globoderalspp.和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spp.);以及茎和叶内寄生物,例如茎线虫属(Ditylenchus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spp.)和Hirshmaniellaspp.。

本文中描述的化合物特别以其有效防治有害的根部寄生土壤线虫为特征,所述线虫例如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或球胞囊属(Globodera)的形成胞囊线虫,和/或根结线虫属的根结线虫。这些属种的有害物种例如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ata)、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大豆胞囊线虫)、苍白球异皮线虫(Globoderapallida)和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ensis)(马铃薯胞囊线虫),所述物种可用本文中所述化合物有效地防治。然而,本文中所述化合物的使用不以任何方式限于这些属种或物种,而是以相同方式扩展至其他线虫。

本发明的组合物适合用于防治各种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根部害虫、害螨、线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菌杀虫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的事实使得能够处理植物的地上部位、繁殖材料和种子以及土壤。本发明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用于叶面喷雾或拌种。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用于保护作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作物器官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通过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任意希望的顺序或同时处理作物、作物繁殖材料或作物生长环境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作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作物器官或作物生长的环境的组合物。可用作拌种剂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水果、块茎、谷物)和植物插条(例如稻)以对抗种子上的病菌和害虫侵染以及出现在土壤中的作物病原真菌和害虫的侵染。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的突出之处在于能被植物极好地耐受并且对环境友好。

术语“作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指作物的所有具有繁殖能力的部分,例如能用于繁殖植物的种子,以及无性繁殖植物材料例如插条或块茎。这里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种子,根、果实、块茎、鳞茎、根茎和植物局部。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移植的发芽植株和有效植株也是可以提及的。还可以在移植前,通过全部或局部浸渍处理植物繁殖材料来对该幼小植株进行保护。

大部分由有害植物致病菌及害虫造成的对作物的损害早在种子,在存储期间以及种子被播入土壤后及在植物发芽期间或发芽后,被侵扰就发生了。此阶段特别关键,因为正在生长植物的根和嫩芽特别敏感,即使是微小的损害也可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通过处理植物种子来防治有害植物致病菌及害虫是很久以来已知的并且是不断改进的主题。因此,需要开发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方法,其可免除在种植后或植物出芽后再额外施用作物保护产品。另外,还需要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从而可向种子和发芽植物提供最佳保护,以防止植物致病菌及害虫的侵害,而所用的活性化合物不会损害植物本身。

在作物繁殖材料处理过程中,应使活性成分均匀分布并附着于种子。处理可以将作物繁殖材料如种子上的含活性成分的薄层制剂拌种,其原始大小和/或形状可识别,变为中间状态(如包衣),继而变为厚层(如与多层不同材料(例如负载剂如粘土;不同制剂如其他活性成分;聚合物;和着色剂)一起丸粒化,其种子原始形状和/或大小无法再识别。

种子处理可以是对未播种的种子进行,未播种的种子指以是使植物发芽和生长为目的,在种子的收获和在田地中进行种子播种之间任何时候的种子。

对未播种的种子进行处理并不包括将活性成分施用于土壤的行为,但包括在种植过程中以种子为靶标的所有施用行为。

优选在种子播种之前进行处理,从而能用组合物对撒播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中优选将种子包衣或将种子丸粒化。处理的结果是,该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附着于种子之上,从而可用于病害和/或虫害控制。

通常在种子处理期间必须注意,施用于种子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和/或其它添加剂的量选择为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或不会损害所得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对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大麦、大豆、玉米、花生、黄瓜的种子是特别有利的。

对苗后损害植物的植物致病菌的防治主要通过用作物保护组合物处理土壤和植物地上部分进行。由于考虑到作物保护组合物对环境及人类和动物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努力降低所施用活性化合物的量。

可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环境。

作物生长的环境指能够使农作物生根、生长的支撑体,例如:土壤,水等,具体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砂子、浮石、蛭石、硅藻土、琼胶、凝胶状物、高分子物质、石棉、木屑、树皮等。优选土壤。

土壤传播的真菌性病原体的实例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壳二孢属(Ascochytaspp.),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尾孢属(Cercosporaspp.,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sativu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spp.),附球菌属(Epicoccumspp.),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稻恶苗链孢(Fusariummoniliforme),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茄病镰孢(Fusariumsolani),维胶链孢(Fusariumsubglitinans),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spp),雪腐微托菌(Microdochiumnivale),青霉属(Pencilliumspp),茎点霉属(Phomaspp.),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graminea),稻瘟梨孢属(Pyriculariaoryzae),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核盘菌属(Sclerotiniaspp.),壳针孢属(Septoriaspp.),,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reilliana),腥黑粉菌属(Tilletiaspp.),肉孢核瑚菌(Typhulaincarnate),隐条黑粉菌(Urocystisocculta),黑粉菌属(Ustilagospp.)或轮枝孢属(Verticilliumspp.)。

土壤病菌有立枯病菌、镰刀菌、腐霉菌、疫霉菌、猝倒菌、根腐病、腐霉菌、灰霉菌、软腐菌等。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在感病寄主不存在时,土传病菌在土壤中也能存活下来,除土壤病菌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外,还能在非寄主的根表面或残枝落叶上存活,与其具有腐生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但不同病菌是有差异的,像腐霉菌在土壤中几乎可以无限期生存下去。

本发明适用于防治线虫,尤其是在果树、蔬菜、其他作物和观赏植物的田地土壤中的线虫。

本发明中所用的“防治线虫”意指杀灭线虫或阻止线虫发育或生长。本文中所用的防治线虫还包括控制线虫后代(能生育的胞囊和/或卵块的发育)。本文中所述的组合物可用于保持有机体健康且可用于治疗性、预防性或系统性地防治线虫。

向土壤中施用药剂的方法,例如将液体药剂稀释于水中或不稀释直接施用于植物体的根部或育秧用的秧田中等方法,将颗粒剂散播到植物体的根部或者育秧的秧田中的方法有在播种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喷洒于土壤中并与土壤整体混合的方法,播种前或栽种植物体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稀释后喷洒于种植孔、播种沟中,再进行播种的方法等。本发明优选将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制成颗粒剂进行撒施,或制成可湿性粉剂兑水或拌细沙后进行土壤处理。

当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时,取决于施用的类型,施用剂量可以在相对宽的范围内变化。在处理植物部分时,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施用剂量通常在0.1至10,000g/ha,优选10至1000g/ha之间。在处理种子时,活性化合物的施用剂量通常在0.001至50g/kg种子,优选在0.01至10g/kg种子之间。在处理土壤时,活性化合物的施用剂量通常在0.1至10,000g/ha,优选在1至5000g/ha之间。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用于保护储藏产品免于病菌和/或虫害侵害领域。所述产品的适合实例包括茎、叶、种子、果实或谷物,其可在新鲜收割状态下或加工时进行保护,如预干燥、增湿、粉碎、磨碎、挤出或烘烤。

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很好的杀菌活性和杀虫活性,而单个活性化合物的杀真菌或杀虫活性较弱,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超过各单个化合物活性的简单加和。

本发明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还适于增加采收物产率。此外,它们显示出降低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植物及植物部位。此处植物应理解为意指所有的植物及植物种群,例如需要的及不需要的野生植物或作物植物(包括自然存在的作物植物)。作物植物可以是可通过常规育种及优选法、或通过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法、或通过所述方法的结合而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也包括可受或不受植物种苗权保护的植物栽培种。植物部位的含义应理解为植物所有的地上和地下部位以及植物器官,例如芽、叶、花及根,可提及的实例有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及根茎。植物部位还包括采收物和无性及有性繁殖物,例如幼苗、块茎、根茎、插条(cutting)及种子。

依据植物种或植物栽培种、其种植地点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生长期、营养),本发明的处理也可产生超加和性(superadditive)(“协同”)效应。由此可获得超过实际预期的效果,例如,可降低本发明使用的物质和结合物的施用率和/或加宽其作用谱和/或提高其活性、改善植物生长、提高高温或低温耐受性、提高干旱或者水或土壤含盐量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简易、加速成熟、提高采收产量、改善采收产品的质量和/或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采收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或其加工性能。

本发明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良好杀菌杀虫活性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来证实。尽管单个活性化合物显示出弱的杀菌杀虫活性,但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出的活性超过各活性的简单加和。

当所述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杀菌杀虫活性大于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的活性总和时,所述组合物必然存在协同效应。

本发明的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式(A)活性化合物和式(B)活性化合物的组成。本发明的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是农用杀菌与杀虫的有机结合,可用于土壤专用处理,能兼防真菌、细菌病害以及根线虫。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2%噻唑膦+1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2%

氢氧化铜10%

十二烷基硫酸钠10%

木质素磺酸钠5%

白炭黑10%

高岭土补足至100%

将杀菌活性化合物、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2%噻唑膦+1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噻唑膦+50%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1%

硫酸铜钙5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

木质素磺酸钠2%

蔗糖补足至100%

将杀菌活性化合物、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1%噻唑膦+5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1%噻唑膦+4%氢氧化铜乳油

氢氧化铜4%

乙氧基化蓖麻油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

二甲基亚砜补足至100%

将上述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得到均一的相。

实施例45%噻唑膦+50%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5%

氢氧化铜5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2%噻唑膦+50%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5%

十二烷基硫酸钠5%

尿素5%

将噻唑膦、氢氧化铜、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2%噻唑膦+50%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0.5%噻唑膦+50%氢氧化铜悬乳剂

油相:

噻唑膦0.5%

油酸甲酯10%

水相:

磺化的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的钠盐1%

水补足至100%

将噻唑膦溶解在油酸甲酯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油相;按照配方将氢氧化铜、磺化的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的钠盐、水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水相氢氧化铜的悬浮剂;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得到悬乳剂。

实施例710%噻唑膦+10%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10%

硫酸铜钙10%

木质素磺酸钠1%

月桂基硫酸钠2%

高度分散的硅酸1%

实施例840%噻唑膦+50%氢氧化铜包衣颗粒剂

噻唑膦40%

聚乙二醇3%

碳酸钙补足至100%

在混合器中,将磨细的杀菌活性化合物均匀涂布到被聚乙二醇润湿的载体上。以此方式可获得无尘包衣颗粒剂。

实施例950%噻唑膦+1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50%

十二烷基硫酸钠1%

实施例1020%噻唑膦+60%硫酸铜钙颗粒剂

噻唑膦20%

硫酸铜钙60%

木质素磺酸钠4%

羧甲基纤维素2%

将活性化合物与助剂混合并研磨,用水润湿,造粒,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

实施例1150%噻唑膦+2%氢氧化铜种衣剂

氢氧化铜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10%

黄原胶1%

膨润土1%

丙三醇5%

PVP-K301%

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种衣剂。

实施例125%噻唑膦+50%硫酸铜钙微囊悬浮-悬浮剂

ATLOXTM49134%

柠檬酸0.05%

催化剂0.1%

水13%

PAPITM1.35%

SOLVESSOTM20010%

ATLOXTM491316%

分散剂LFH0.3%

消泡剂0.16%

尿素8.4%

将PAPITM、噻唑膦、SOLVESSOTM200形成的油相加入含ATLOXTM4913的水溶液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加热并保温在50oC下加入催化剂反应2小时。冷却后得到噻唑膦的微囊剂。

ATLOXTM4913,分散剂LFH,消泡剂,尿素,硫酸铜钙和水按比例混合,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

将得到的噻唑膦微囊剂加入硫酸铜钙的悬浮剂中,搅拌均匀得到5%噻唑膦+50%硫酸铜钙微囊悬浮-悬浮剂.

实施例1350%噻唑膦+1%硫酸酮钙悬乳剂

硫酸铜钙1%

乙氧基化蓖麻油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5%

将噻唑膦溶解在SOLVESSOTM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噻唑膦的油相;

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氢氧化铜和水按比例混合,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硫酸铜钙的悬浮剂。

将含噻唑膦的油相加入到含硫酸铜钙的悬浮剂中,得到悬乳剂。

实施例1450%噻唑膦+0.5%氢氧化铜乳油

氢氧化铜0.5%

SOLVESSOTM100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至得到透明均一相。

实施例1520%噻唑膦+30%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氢氧化铜30%

将噻唑膦、氢氧化铜、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20%噻唑膦+30%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65%噻唑膦+30%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硫酸铜钙30%

实施例1750%噻唑膦+50%氢氧化铜

将噻唑膦、氢氧化铜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840%噻唑膦+60%氢氧化铜

氢氧化铜60%

以上实施例中的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生物测试例

实验方法

供试土样为:

土样采自江苏昆山蔬菜地,常年线虫和病害发生严重,取耕作层土壤于室内添加纯培养的轮枝菌、青枯劳尔氏菌等培养2周后,过2mm筛,混匀备用。经分析,土壤含水量(水∶干土)为22.50%,pH6.37,土壤有机质含量32.0g/kg,NH4+-N3.2mg/kg,NO3--N53.6mg/kg,有效磷578.0mg/kg,速效钾1069.0mg/kg,属沙壤土。

评价指标和方法为:

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spp.,采用蔗糖离心浮选法;

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Filipjev,采用贝尔曼漏斗法;

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pp.,采用贝尔曼漏斗法;

疫霉菌属Phytophthoraspp.,采用Masago方法分离;

轮枝菌属Verticilliumdahliae,采用Christen方法分离;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arum,采用Kelman方法分离。

药量设置

按药剂(有效成分)与土壤质量比分别设计以下18个实施例:

试验过程

称取1000g前面准备好的土样,放入3.5L干燥器中。25℃下熏蒸5d。熏蒸结束后敞气1d,然后分离线虫和土传病原菌,并设置空白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药后30天观察线虫死亡率。

计算方法

线虫存活率和校正死亡率用下式计算:

存活率%=100×存活线虫数/供试总虫数

校正死亡率%=100×(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

病原菌抑制率用下式计算:

抑制率%=100×(对照区病原物数量-药剂处理区病原物数量)/对照区病原物数量

两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公式"(参见S.R.Colby,"CalculatingSynergisticandAntagonisticResponsesofHerbicideCombinations“,Weeds1967,15,20-22)如下计算:如果

X是当使用用量为mg/ha或浓度为m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Y是当使用用量为ng/ha或浓度为nppm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是当使用用量为m和ng/ha或浓度为m和nppm的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活性,

那么

如果实际观察的活性大于预期活性,那么该组合物超加和,即具有增效作用。

测定结果

对线虫的效果

表1式(A)活性化合物与式(B)活性化合物不同比例混剂对线虫的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式(A)活性化合物与式(B)活性化合物的9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三种线虫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

对土传病原菌的效果

表2式(A)活性化合物与式(B)活性化合物不同比例混剂对土传病原菌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式(A)活性化合物与式(B)活性化合物的9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疫霉菌、轮枝菌和青枯病菌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

THE END
1.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你知道多少呢?来了解了解一般来说此类药物主要应用的农作物是花生和瓜果等病害,相对来说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持续实现病虫害的防治;25%咪鲜胺悬浮剂是药物中比较高效且常见的低毒型杀菌剂,可以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预防,进而最终达到治疗效果。另外,其作用周期较长,尤其是针对农作物的炭疽病、叶斑病等效果明显。2、绿色植保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3981690041985186&wfr=spider&for=pc
2.hplc在药品方面的应用(通用10篇)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结合计算机各种软件的开发,使之HPLC与各种检测仪器联用,更加拓宽了HPLC的应用范围,如HPLC—MS联用技术是以高效液相色谱为分离手段,以质谱为鉴定工具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对多数药物的检测灵敏度超过其他分析方法,使定量测试速度显著加快,可以对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进行分析,可望成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6dsp2f4.html
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势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鄂一、加快重大疾病防治与人口健康关键技术攻关(47) 二、强化生物医药技术研发高端引领(48) 三、加强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保障(49) 第七章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51) 一、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种业技术(51) 二、全面提升农业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水平(52) 三、加强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攻关(53) 四http://law.foodmate.net/rule/show-212745.html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部门文件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十一五”时期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主要农作物栽培模式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推广;加大对先进农业装备的引进与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绿色食品新http://www.xjbz.gov.cn/xjbz/c101446/200503/1145c33904264e688a1ab48efbd86162.shtml
5.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1.3 肉羊基因芯片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4 陕西地方猪种质资源挖掘及新品种培育 1.5 种公猪良种繁育性能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1.6 秦川牛中小规模标准化饲养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1.7 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质牧草选育及生产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1.8 家畜主要疾病无抗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6.锦州硕丰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863718668315981835966农药企业联盟”并达成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开发农药新原药、现有农药原药技术改进、开发农药新制剂及制剂配方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蔗、黄瓜、西瓜、甘蓝、棉花、蔬菜、果树、烟叶、茶树、杀虫谱广,内吸性强,药效期长,对作物整个植株的病虫害都能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对人畜无毒,并且无https://www.meipian.cn/1r3beg16
7.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含哪八大领域呢?(附详细介绍)3.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制剂辅料开发及应用技术;难溶性药物增溶的关键技术、新型口腔主要植物病虫害和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的监测预警、快速诊断、应急处理及抗药性检测技术;高效安全环保农药、4.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新型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的收获、精选、加工、质量检测技术;新型农田作业http://www.91kongming.com/index.php?do=article&id=872
8.2015年度山东势学技术奖建议授奖人选和项目公示成果在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高风险岩溶隧道群、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成兰铁路隧道群、三峡翻坝高速隧道群、鄂西高速公路隧道群、江西吉莲高速永莲隧道、南京地铁、广州地铁、青岛地铁等一系列国家重难点工程中成功应用,避免了重大突水突泥灾害发生,保证了工程安全建设。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51104/Articel07002MT.htm
9.河南势技攻关计划重大重点项目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指南1、重大农林病虫草害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灾害风险预测技术和中、长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3、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研制及合理施药技术研究; 4、除草剂施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和除草剂药害补救技术研究; 5、主要农作物病害诊断技术和诊断试剂研究。 https://info.zzuli.edu.cn/_t598/2012/0618/c2536a117266/page.htm
10.收藏!涉及十大作物,最全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来了为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两增两减”促丰收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切实做好202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我中心组织制定了2022年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https://www.nfncb.cn/index.php/zybd/16312.html
11.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优质新品种环保高效推广应用:在适宜区域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农作物和牧草新品种,畜禽水产新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绿色种养技术。 2、环保高效肥料、农业药物与生物制剂 重点研发:高效液体肥料、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肥料、肥料增效剂、新型土壤调理剂等;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新型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害虫理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711/22/27362060_769683639.shtml
12.中国农业大学防治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新农药新制剂的研制及应用 覃兆海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7 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李平兰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8 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单808和中单909培育与应用 李绍明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 黑土地玉米长期连作肥力退化机理与可持续利用技https://baike.sogou.com/v36936.htm
13.关于豇豆韭菜芹菜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指导意见协调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 4.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植物保护措施,实现豇豆主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豇豆中的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要求。 http://www.xancpzlzs.org.cn/News/NewsInfo/2022030111335161579f4dd?catalo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