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链、数字链、社群链,三链的组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要起化学反应,形成有效的组合。
中国营销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品牌与渠道双驱动。快消品领域,渠道驱动的表现形态就是深度分销。
传统深度分销是人链。人链的主要价值是深化和稳定渠道关系,并基于关系深化解决渠道营销问题。
渠道数字化形成了数据链。数据与中台组织结合,不仅能提升交易效率,还可以做精准化的深度分销。
社群已经成为商业标配,即社群渠道化,形成渠道社群链。通过社群,传统的营销层级组织,可能成为虚拟的扁平化社群组织。
过去的渠道链,有信息链、资金链、物流链,现在又新增加了三链:人链、数字链和社群链。每个链都能够与其它三链组合,从而增强渠道驱动力。
从单链到三链叠加
中国营销界一直有一句金言:营销决定企业成功,管理决定企业失败。企业的组织管理力,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
在中国,不少品牌做得好的企业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渠道力不够。决定企业力的就是渠道人链的管理能力。
中国快消品行业龙头,有一个基本特点:强势的渠道管理能力。但是,我们在市场中发现,因为渠道人链的多层级,渠道管理仍然不尽如人意。
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队”,从此改变了中国组织管理。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双线管理”。双线管理的战斗力,已经经过中国革命验证了。
过去深度分销只有人链,只有一条管理链条,渠道出现问题,发现就晚了。现在有三条平行链,可以依托三条链条做好“三线管理”。
从三链平行到三链组合
三条平行链是叠加,三链组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要起化学反应,形成有效的组合。
比如,人链与数字链结合,中台的价值就很突出了,否则,数字链无法自动赋能人链。正确的叠加方式应该是:“人链+数据链”+中台=高效、精准深度分销。
同样,人链与社群链的结合,就可以进入网络空间。因此,“人链+社群链”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组合,比如,“人链+社群链”+直播,“人链+社群链”+云店。
三链组合,不仅强化了厂商一体化,还是BC一体化的天然路径。
从多层级链到扁平链
中国的渠道管理有一个结构性矛盾:
第一,中国的深度分销格局,“以县为经销单元,分销到终端”。因此,大型企业一般有大区经理、省区经理、城市经理、业务经理,至少四级管理层级,甚至有的是五级管理层级。这是中国渠道碎片化的特点与中国幅员广阔的特色决定的。
第二,中国企业的非现场管理渗透力只有二级。有些管理,如生产管理,是现场管理,管理渗透率稍微高一点。营销是非现场管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管理的渗透率就低一点。正常的渠道管理渗透率,以二级为最佳。
结构性矛盾是固有的,只能缓解,无法解决。但是,现在渠道有三条链条,除了人链是多层级的,数字链没有层级,所有层级共享数据,只要开放数据权即可。社群链虽然是依托人链建立的,但可以跨层级拉人,所以,社群链其实是可以扁平化的。
多层级的人链,通过扁平化的数据链和社群链,就可解决深度分销的管理渗透率的问题。同时,中台组织与前台在目标、组织流程上有关联性,可以通过数据与后台连接,是解决快消品渠道层级化的有效手段。
案例
案例1:李渡:三链叠加
李渡的渠道两次数字化,加速了其分销效率,激活了B端力量,用增量提升了存量。
第一次数字化,也就是李渡数字化的萌芽期,通过小程序辅助,在B端推广了一次新品认购活动,28分钟实现了280万元的销售业绩,总经理汤向阳非常兴奋,深刻感受到了在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工具,可以让B端渠道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第二次云店模式布局,如果说第一次是小试牛刀的话,这次云店模式的布局,才宣告李渡渠道数字化的开始。
李渡酒在2019年9月份启动了云店模式,在酒厂所在地进贤县及附近的五个县区,数量超过200家,按照公司规划,今年总体数量将达到上千家。云店模式与原来销售模式有所不同,原来店主靠赚取产品差价和陈列费用等。云店模式就是由终端店主担任云店舵主,进行产品推广,募集销售资源,消费者通过云店小程序下单,由经销商完成产品配送服务。一旦交易完成,经销商和店主便能从中获取提成。
云店模式价值在于通过数字化工具为店主赋能,店主对核心用户实现了连接和推广,核心用户通过发朋友圈和拼团等形式,实现了拉新、复购和裂变。
案例2:农资人链+社群链
1.B端资源的聚合
从2月11日开始,连续做了十天的直播,积累了70万的流量,之后开始将直播与传统招商会起来结合,推出了农资行业的首场线上订货会。
3.千群共振的预热推广
在预热推广过程中,主要抓住了三块:第一个叫薯圈儿2020。就是每个作物都有个圈子,每个品类都有个圈子;第二个是找到了130位推广大使;第三个叫薯圈征文,在马铃薯这个圈子里做征文活动。
其中一个关键动作就是借助130位推广大使和员工的连接势能,他们都是有专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要求每人建一个群。建群的过程中,有一个郑州万邦市场的销售商孙老师,拉来300个马铃薯群。自己又建了50个马铃薯群,随后要求每个业务员拓展50个群,有20个业务员,加起来就有1000个群,最终通过组建和连接的形式,实际共引来了1500多个群。
通过这三个抓手,千群内的滚动传播,这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和热度。从内蒙到河北、山东、河南、云南、广东等等,整个种马铃薯圈的人都知道在3月11号,将在线上召开马铃薯招商会。
4.高密度有节奏的推广
5.做足现场的体验感
这次直播在呈现形式上,增加了现场感,就是把线下的产品招商会搬到了线上,租用了专业的摄影棚和场地来完美地进行会议呈现。
6.热度之后的持续跟踪
会后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服务工作,主要有两块:一是中奖人员奖品的兑现。赠送的奖品都是赞助商的产品。会后把这些中奖人员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交到赞助单位,由他们寄送奖品。其中有一个企业,一共寄出去1700份样品,满意度特别高,通过这种抽奖的形式,帮他们找到了1700个意向客户。
通过B端社群的关系链和直播,快速形成认知。通过交易形成了数据链,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B端、C端提供精准服务。
案例3:消时乐“人链+社群链”三阶段推进
消时乐的人链也就是渠道社群化,渠道社群化就是传统渠道的人脉关系,借助社群链的纵深推进,不但可以提高渠道效率,还可以打通与C端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阶段:依靠经销商网络,激活优质小B端
第二阶段:为小B端赋能,向C端延伸
有了社群之后,就可以实现对店老板的即时激励,并掌握动销数据。动销之后,店老板对产品有了信心,就愿意接受进一步向C端延伸的做法。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拉票评比活动,来影响店老板的朋友圈,因为大部分店老板的朋友圈和生意圈是高度重叠的。因为是朋友关系,所以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因为信任,所以推广的新品也比较容易接受。为进一步扩大产品口碑和向C端延伸打下了消费基础。
第三阶段:加大小B密度,扩大C端广度
实现快速动销的店老板可以将动销实时场景进行传播,同时也会带动其他的店老板;通过社群的有效连接,实现了对终端动销数据的掌控。通过定向铺市,先把30%有势能的店、能够产生动销的店,筛选出来,用这30%在社群里做示例去影响其他店主。
主要分为5个板块:终端场景放大扩散;定向传播强化认知;常态交互增强黏性;流量转化为客流量;培养铁粉做大销量。
编者按:
在米多王敬华看来,传统品牌的线下渠道是商业主导权的正面战场,传统企业在线下渠道基于“BC一体化”的“全链路数字化能力”和“全场景触达能力”(统称为营销数字化)正在成为新营销的胜负手。营销数字化的价值就是将线下现有的“深度分销”的人海战术转变为“深度分销+深度粉销”的双轮驱动。
深度分销是存量,深度粉销是增量,如何用深度粉销的无限增量来激活深度分销的现有存量?首先要解决的是基于一套营销数字化软件的“数据共享”问题,“人、货、场”三个维度的数据共享很重要:人的数据共享用全渠道会员管理来实现用户数据资产私有化、货的数据共享用一物一码来实现、场的数据共享用全场景铺设触达来实现。解决了数据共享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营销数字化的价值:数据共享、全景共鸣、全链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