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按用途可分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除草剂占比大,杀虫剂和杀菌剂次之,其他占比较小。
除草剂是指用来防治农田杂草,使杂草发生枯死的药剂;杀菌剂是指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杀虫剂是指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药剂;杀螨剂是指用来防治蜘蛛中有害种类的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用来调节植物各个植物生长阶段的药剂。
原药:对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较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一般不能直接施用,其核心技术为农药有效成分化合物合成技术。
制剂:是在原药的基础上,加上分散剂和助溶剂等辅料,经研制、复配、加工、生产出制剂产品,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的产量、质量、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态稳定有密切关系。农药制剂主要以植物保护技术和生物测定为基础,以界面化学技术及工艺为研发和制造手段,生产过程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较小。
据统计,农药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制剂占据50%、中间体20%、原药15%、服务15%,微笑曲线明显。
目前全球共开发过2000个以上的品种的农药,作为商品流通的只占30%,约600个。
2018年全球的农药总使用量约为300万吨,其中欧洲用量为96万吨,占比32%,排名第一;美国51万吨,占比为17%,排名第二;其他发达国家51万吨,占比17%;亚洲发展中国家30万吨,占比10%;加拿大21万吨,占比7%;拉丁美洲21万吨,占比7%;中国21万吨,占比7%;非洲9万吨,占比3%。
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农作物)规模575.61亿美元(+6.0%),非农作物用农药市场规模73.11亿美元(+3.1%)。预计2023年用于农作物的农药需求667.03亿美元,2018-2023年CAGR达3%。
分产品:除草剂246.1亿美元(增长5.9%,占比42.7%)、杀菌剂163.2亿美元(增长4.7%,占比28.4%)、杀虫剂145.5亿美元(增长7.6%,占比25.3%,但过去五年增速仅为0.2%
从农药类别来看,2011年到2018年农药市场规模由461.4亿美元增长至575.61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为3.21%。其中除草剂市场规模由204.59亿美元增长至246.08亿美元,市
场份额占比由44.34%降低至42.75%;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增速低于整体农
药行业0.54个百分点。杀虫剂市场规模由118.33亿美元增长至145.49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由25.65%降低至25.28%,略微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0%,增速低于整体农药行业0.21个百分点;杀菌剂市场规模由117.28亿美元增长至163.19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由25.42%增加至28.35%,具有较大的增幅;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3%,增速高于整体农药行业1.6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除草剂市场份额虽然呈下降趋势,依然占据农药市场半壁江山,杀菌剂份额持续增长且由较大幅度增长,杀虫剂市场份额在2013-2014年左右具有较大增幅后逐渐回落。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产量从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2014-2016年的370万吨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
截至2018年底,我国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有效成分达689个,产品41514个,其中大田用农药38920个,卫生用农药2594个。
2017年以来,受环保督察、企业限产等影响,我国农药产量呈下滑态势。2018年农药原药产量208.3万吨,同比-29.3%(统计局-9.5%);2019年1-5月份产量86.6万吨,同比-21.9%,持续下滑。2018年农药原药对外出口149万吨,同比-8.6%,对外出口比例71.5%;2019年1-5月份对外出口67万吨,同比+1.5%。对外出口比例77.4%。
2019年3.21响水特别重大事故,农药大省江苏出台《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催化行业产业升级加速。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8年我国农药出口80.7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13.1亿美元,目前列入加征关税清单的农药产品约3亿美元。短期看,预计出口数据较差。但由于各国对农药行业普遍采用严格登记制度,导致转口贸易、更改供应商面临较大障碍。全球农药产业链分工格局已基本形成,2-3年内中国原药市场难以完全被替代,前期美国将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移出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清单。
农药行业存在如下特点:
(11)季节性特点明显
农药消费受农业的生产规律、作物种植规律和种植结构影响很大。受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每年3-9月份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所以上半年也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
(2)区域性特征
由于季节、地域、气象的差异,每个农药品种的功效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整个农药市场是由数量众多的单个品种细分市场组成。据统计,全球植物保护农药市场的销售额(以批发水平计)约400亿美元左右,由600多个原药品种构成。
(3)农药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公司主要产品具体如下:
(1)除草剂
除草剂,又称除莠剂,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作用受除草剂、植物和环境条件三因素的影响。按作用分为灭生性和选择性除草剂,常用的品种为有机化合物。可广泛用于防治农田、果园、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铁路和公路沿线、河道、水库、仓库等地杂草、杂灌、杂树等有害植物。
我国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使用除草剂的面积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及经营模式的调整,种植业向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比例方向发展,如蔬菜、水果、花卉、中草药材等,经营模式也从粗放松散单一型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因此导致对除草剂需求量的增长高于其它种类的化学农药。
目前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近30种结构类型,主要除草剂品种有230多个,从应用作物分析,谷物、玉米、大豆、水果和蔬菜、水稻是除草剂的主要市场。
与草甘膦、百草枯等大品种除草剂相比,二苯醚类除草剂作为一种小品种除草剂,目前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臵,其销售额稳步增长。
氟磺胺草醚则是二苯醚类除草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市占比很高,超过了40%;其次就是乙氧氟草醚。
乙氧氟草醚是1975年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开发成功的含氟苯醚类除草剂,其除草活性比相应的除草醚提高5~10倍,为杀草丹的16.32倍。使用范围广,杀草谱广,持效期长,亩用量少,活性高,可与多种除草剂复配使用,扩大杀草谱,提高药效,使用方便,既可芽前处理,又可芽后处理,毒性低。
氨氯吡啶酸可迅速地通过叶和根吸收与传导,主要作用于核酸代谢,并且使叶绿体结构及其他细胞器发育畸形,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分生组织活动等,
最后导致植物死亡。除十字花科作物外大多数阔叶作物都对本品敏感,大多数禾本科作物是耐药的。
咪唑烟酸为内吸剂,能被植物叶片和根吸收,因而可以茎叶喷雾或土壤处理。施药后,草木植物2~4周内失绿,组织坏死;1个月内树木幼龄叶片变红或变褐色,一些树种在3个月内全部落叶而死亡。
氟磺胺草醚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大豆、花生田苗后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大豆、花生田阔叶杂草和香附子,对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防效。能被杂草根叶吸收,使其迅速枯黄死亡。
氟磺胺草醚目前价格同比有所下跌,2019年市场折百均价同比约下跌11%。
(2)杀菌剂
能够杀死或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而不至于造成职务严重损伤的化学物质为杀菌剂。经济作物是目前全球杀菌剂的消费主体,最具代表性的作物品种包括葡萄、大豆、梨、柑橘以及谷类、稻米等大田作物。南美洲转基因大豆种植提速以及玉米种植的增长将是未来几年杀菌剂消费的主要引擎。
戊唑醇是由拜耳公司1998年引入市场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用量低,内吸性强,适用范围广,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防治。戊唑醇可作种子处理或叶面喷雾使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公司发布过股权激励考核方案,要求2018-2019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7.2亿元。
而2018-2019年净利润合计非常巧的是7.25亿。这让人不能不怀疑公司通过财务手段调节粉饰利润。
公司一直高负债运行,风险很大。
公司一方面每年大规模借款,短期借款20多亿,长期借款10多亿;
这导致每年还利息的财务费用高达2亿多。
另一方面,公司还在不断分红,每年光分红金额也有2亿左右。
公司如果利润高,现金充沛,可以分红回报股东。但是借钱来分红,这真的好吗?
这对大股东是好事,等于变相的套现,对于企业和其他股东来说,可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