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农资流通市场化改革,解放了生产企业。他们可以自由拓展市场,也可以自己组建渠道,如泸天化·九禾就是一个成功的样本。如今,九禾向上游扩展,在全国建立了四大生产基地,自有品牌占一半以上。另一方面,农资流通企业也打破了区域市场的行政界限,如四川农资集团组建新的股份制流通企业,并将“邦力达”流通品牌扩展到全国多个农业大省。而脱胎于安徽省农资公司的辉隆集团形成五大服务优势,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将辉隆的流通服务品牌扩展到多个省份,最终殊途同归,形成上游资源与生产企业,中游网络渠道、超强供应链,下游终端服务能力的全产业链条整合集成。而聚焦核心,品牌打造和运营无疑是他们最好的抓手。从上述两大类农资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品牌策略的异同,也可以看到今天品牌策略的新特点。
农资自有品牌是26年来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复盘这26年来农资流通企业改革的各个赛道会发现,品牌建设和成果是最值得铭记的行业现象。和曾经群情激昂、立志干一场的农资连锁赛道比,自有品牌建设的成果丝毫不逊色,甚至更显得扎实;再和曾经喧闹一时、以为“一股就灵”的全员持股、管理层绝对持股等股份制探索结果相比,更显得品牌建设到头来拣尽黄沙始到金,可圈可点的东西更多。
沿着这个思维方向,人们会发现,随着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跃升、从劳动高强度向低强度变化,农资从产品到服务都服从于这一条主线,农资自有品牌建设的重要策略也包含在内。后来推出的施肥用药套餐、种植解决方案,乃至现在大行其道的农业生产全链条托管,其实都是这个生产形态的必然,是自有品牌的用武之地与身手本色。比如黑龙江“倍丰”品牌实施的“151”发展规划:围绕农业产业链条,联结农技服务、农资供应、农事服务、粮食经营、物流配送五大主营业务,形成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有机联结的一个现代农业服务综合平台,致力于将“倍丰”品牌打造成为黑龙江“为农服务的主力军,为农经营服务体系的支撑力量”。品牌策略、品牌战略尽在其中。
农资自有品牌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多值得总结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都会让流通企业获得更大的成长壮大机遇与平台,自有品牌策略中还包括品牌的维护与传播。如何把品牌锚定在消费者心坎上?在解决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问题后,产品的实用贴合度代表着企业服务能力。因此,品牌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如今品牌策略中品牌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相对传统品牌的定位调研、产品开发试验,其过程之长和市场风险都让品牌饱受压力。正是在这样的品牌营销方式下,“用户体验”“应用场景”成为不算新的新名词。那么农资自有品牌策略中,如何运用“用户体验”“应用场景”来提升农资品牌的发展后劲,就成为自有品牌格外需要提升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