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8条】财联社4月5日讯,今天《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有:1、化危为机谋发展迎难而上促生产;2、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保持疫情严控力度慎终如始防范漏洞;3、代表委员在抗疫一线履职担当;4、援鄂国家医疗队:发挥国家队优势救治重症患者;5、我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进展提速;6、保障农资供应科技助力生产;7、央视快评: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8、世卫:全球确诊病例超过109万。
化危为机谋发展迎难而上促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积极破解复工复产当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
连日来,各地各行业克难攻坚、化危为机,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加快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保持疫情严控力度慎终如始防范漏洞
今天(4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疫情,以及加强医疗物资质量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等情况。
截至4月4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669例,其中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13例;当日新增确诊病例30例,其中25例为境外输入病例,5例为本土病例(均为广东病例);现有确诊病例1376例,其中重症病例295例;累计死亡病例3329例,当日新增3例(均为湖北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964例,当日新增213例;现有疑似病例107例,当日新增1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4月4日0-24时,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截至4月4日24时,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7例(其中重症病例18例),现有境外输入疑似病例10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6例,无死亡病例。截至4月4日24时,新增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7例(其中境外输入16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50例(其中境外输入8例)。尚在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24例(其中境外输入244例)。
商务部介绍,国内企业已与5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多部门出台公告,规范出口秩序,将更好发挥在全球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药监局已开展针对医疗器械的应急注册检验、应急评价检验及监督8069批次,总体质量符合要求。海关总署介绍,截至目前,验放出口疫情防控物资价值已达102亿元。
代表委员在抗疫一线履职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线积极发挥作用,履职担当。今天(4月5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湖北省政协委员胡钦勇和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刘香莲。
胡钦勇:让方舱医院科学高效运转
疫情发生后,胡钦勇临危受命,担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执行院长。这里设有1000张床位,有来自江苏、安徽、贵州等8支援鄂医疗队700多人参与工作。如何分工协作,指令如何科学有效,是胡钦勇面临的最大考验。
从2月12日开舱到3月8日休舱,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056人,累计出院875人,真正做到入仓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和出院病人零回头。
刘香莲:在战疫一线显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刘香莲是河南西平县宋集村党支部书记。疫情发生后,刘香莲迅速组织村里党员干部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巾帼志愿服务队”,带领村民群防群控。
看到不少村民由于疫情无法外出务工,刘香莲带领临时复工复产小组在疫情防控基础上,让村民有序复工复产。刘香莲先后带着60多位村民去县里的企业应聘。在刘香莲的努力下,今年村里刚引进的生物菌养殖猪场已初具规模,医用出口型口罩工厂也已投入使用,吸纳300多人就业。
援鄂国家医疗队:发挥国家队优势救治重症患者
首批支援武汉的6支国家医疗队1月26日抵达武汉,已奋战70多天,为提高武汉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随着最后一批患者出院和转院,北京医院以及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完成了在武汉的医疗援助任务。两个多月来,同济大学中法新城院区作为接收重症患者最多的院区之一,曾汇聚了23支国家医疗队的2800多名援鄂医护人员,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实力和优势。
武汉雷神山医院曾经有32个病区,最多时收治了2000多名患者,随着武汉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天雷神山医院将仍然在院的50多名患者集中到一个重症ICU和一个普通病区,其余病区将全部关闭。
据了解,明天将有1400多名完成救治任务的医护人员撤离武汉,届时还将有15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继续坚守武汉,与本地医护人员一起,加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我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进展提速
当前,全国各地全力以赴加大复产复工攻坚力度,抓重点、攻难点,一批科技领域重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昨天(4月4日),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开展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计划于5月份执行发射。同时,最新发射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经过多次轨道控制,到达工作轨道,进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
在湖北荆门,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正在进行状态调试和设计优化,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航空工业AG600研制团队目前已全部到位,力保今年AG600海上首飞任务的完成。
同样在湖北研制生产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目前已经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严格执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火箭的总装测试工作全面展开。
我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取得重大进展。在福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五号机组刚刚完成了不锈钢水池水密封试验,这些水池承担着余热导出、辐射防护等重要功能。
中国电科承担的我国芯片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发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离子注入机等核心制造装备正在展开调试,验证成功后将加速推动我国芯片制造装备自主可控进程。
在广东江门,全球最大的电子束辐照废水处理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通过7台电子加速器联机运行,日处理印染废水能力超过3万吨,将于今年正式投运。
在上海,由中船集团沪东中华建造的我国首款大型“液化天然气储存和再气化装备船”刚刚完成下水。该船是集液化天然气接收、转运、再气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特种装备,建造团队严格防控疫情,抢出建造周期,确保了下水节点按时完成。
保障农资供应科技助力生产
河北邯郸的金融部门整合专项惠农资金,并加快审批,增加贷款投放。陕西延安通过企业担保、银行授信,为果农提供贷款。
做好服务的同时,科技助力田间管理。在湖北荆州、江苏无锡,当地通过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农药喷洒,电脑规划飞行线路和高度,精准施药。安徽宣城、广东云浮等地推广早稻直播技术,效率高,成本低。在甘肃天水,农户们通过手机操控智能温室里幼苗的浇水、施肥,水肥节约率超过40%。
随着天气回暖,黑土地上一片忙碌。眼下,黑龙江进入到水稻育苗的集中期,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推广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为粮食高产打下基础。
在江西丰城,机器抛秧取代人工抛秧。一亩田,5分钟就完成抛秧,省时省力。今年,江西预计投入60万台套农机装备,靠着这些现代化机械作业,全省早稻插秧工作已全面展开。
央视快评: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快评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
植树造林,是一个长期、系统、艰苦的工程,需要全民坚持、科学管理、切实维护。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开拓进取,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扫除阴霾、共享春光,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世卫:全球确诊病例超过109万
美国是目前累计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确诊病例已经突破30万。纽约州州长科莫4日宣布,纽约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1万,单日死亡病例较前一天新增630人,为单日死亡人数新高。科莫预测,纽约州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爬坡,预计高峰将在未来5至8天到来。纽约市政府已经呼吁全市有医疗资质的市民提供志愿服务。
4日,载有1898人的美国“珊瑚公主”号邮轮在迈阿密停靠,邮轮上至少有12名乘客感染新冠病毒,已有2人死亡。
在欧洲,已有11个国家确诊病例破万,整体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多数欧洲国家继续实行封禁措施。
西班牙4日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但其单日新增死亡人数和新增病例数均出现下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4日宣布,政府将向议会申请将国家紧急状态延长至4月25日午夜,西班牙当前的目标是进一步减少入院人数。
意大利政府4日宣布,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较前一天减少74人,这是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病亡人数也开始出现下降。
在拉美,4日巴西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万例。巴西卫生部报告显示,在首都巴西利亚所在的联邦区及圣保罗州、里约热内卢州等4个州,疫情正处在不受控制的加速发展阶段。巴西卫生部呼吁民众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时戴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