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前期,黑龙江垦区宝泉岭地区某型号玉米种子非常紧俏,因为购买的人太多,这种玉米种子从每斤10元多逐渐涨到每斤60元。此时,种粮大户李某通过关系买到一批紧俏种子的消息,给宝泉岭一些种植户带来希望。不少人主动找到李某,以每斤28元的价格买到了种子。
几个月后,玉米苗长了起来,李某等人发现地里的玉米苗长得和别人家的不一样,苗黑而壮。秋季,别人地里的玉米已经颗粒饱满结实,而李某等人家的玉米,还处在灌浆晚期不能收割。个别种植户担心下雪勉强收割后发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很低,玉米粒发霉,根本卖不出去。眼睁睁地看着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落了空,有的种植户坐在地里号啕大哭。很多人来找李某要说法,而种植面积最大的李某此时也是欲哭无泪。
接到农户报警,黑龙江垦区公安局宝泉岭分局立即组成专案组。警方经过调查得知,遭受损失的农户一共42家,种植总面积10837多亩,损失高达733万多元。根据农户提供的种子样本,民警调查发现,农户手中的所谓紧俏种子,根本就是假的。
李某的种子来自哪里?警方循线追踪,黑龙江省农科院工作人员王某首先落网。王某承认,他的种子是通过朋友介绍,从吉林省长春市农科院的陈某处购得。面对讯问,陈某交代,听说玉米种子需求量很大,他便伙同其妹夫陈某刚,用未经审定、无名称的种子冒充紧俏的玉米种子,将成本每斤4元的种子以每斤1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作为农科院工作人员的王某受私利驱使,在没有进一步检验的情况下,又将这批假种子以每斤18元的价格卖给了李某,由此造成包括李某在内众多种植户的损失。
日前,陈某、陈某刚因销售伪劣种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和有期徒刑10年,分别判处罚金40万元,王某、李某等因非法经营,也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和处罚。
案件分析▲▲▲
在侦办这起案件的过程中,宝泉岭公安机关投入巨大警力、物力、财力,开展专案攻坚,并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警方查获的假冒玉米种子数量特别巨大,在销往宝泉岭地区后,最终播撒进农田。专案民警克服侦查、取证、抓捕、审讯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完善证据链条,抓获全部犯罪嫌疑人。
警方提示▲▲▲
黑龙江垦区素有“中华大粮仓”的美称,假种子在农资市场“大行其道”,必然侵害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利益,也损害了种子生产企业的良好声誉,给广大种植户带来极大伤害和财产损失。警方特此提醒:
第一,广大种植户一定要通过获得经营许可的正规公司购买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