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晋南地区的小麦开始进入孕穗抽穗期。这是一年中最关键的管理期,但有些地里的小麦根部出现了部分干枯。
山西省平陆县农业技术员郭红玲收到农民发来的照片后,马上在“直播间”里向在线的山西省小麦研究专家张建诚求诊,很快收到答复“可能是纹枯病或者根腐病”。
为了不影响春耕生产,山西省各地农技人员利用手机直播、农科110等“在线平台”送技术进田,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问题,在手机直播间里描绘出一幅别样的“春耕图”。
广阔农田变身“直播间”农技专家化身“网络主播”
尽管今年的技术指导由线下转为线上,但山西省临猗县农民薛鹏斌家的苹果长势并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月前,县里的技术员在“手机直播间里”送技术,薛鹏斌在自家的苹果园里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电动剪刀,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完成了果树修剪。
“每年气温和墒情都不一样,果树修剪的技术指导特别重要。”薛鹏斌说。
如今,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受疫情影响,“无接触种地”成了今年春耕生产的最大特色。不少农技专家、种植大户,化身“网络主播”,一头连技术,一头连生产,把农田变成了巨大的露天“直播间”。
这样的直播在抖音、快手、腾讯直播等APP上随处可见,已经占领了农民的手机屏幕,并像种子和化肥一样成为今年春耕最有用的生产资料。有些技术员干脆到果园现场直播修剪果树,提高技术指导的有效性。
“在应对疫情保春耕方面,手机直播优势是无法替代的,这有效防止人员聚集并避免了疫情夺走农民的劳动果实。”他说。
手机直播重塑农业生产方式
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也主动组织农民通过手机直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当地科协组织19个村的96户种植大户加入了直播群。就连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网上推出了“战疫情、助春耕”系列直播课,公司副总裁、水稻专家杨远柱亲自开直播讲授杂交水稻知识,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时接近13万人。隆平直播间还陆续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种子销售和种植技术等进行直播指导。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33亿,较2018年底增长3646万,占中国网民整体的50.7%。手机直播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开始重塑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网络直播给各地在疫情防控中抢抓农时提供了巨大帮助,这也会培育更多农民用户,反过来推动网络直播用户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说。(记者吕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