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地点:贵港覃塘产业园区新材料科技园
主要产品产能
业绩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91亿元,同比增长10.54%,营业成本82.45亿元,同比增长6.36%,管理费用3.65亿元,同比上涨23.85%,销售费用4.06亿元,同比上涨20.33%,财务费用-9,798.35万元,同比下降43.84%,实现营业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59.56%,实现利润总额8.24亿元,同比增长65.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58.94%。
2023年营收占比及毛利
复合肥行业分析
在经历了2022年行业的暴涨暴跌之后,2023年,行业波动逐渐趋缓,复合肥及原料价格全年呈下降的V字形走势。由于农作物价格的稳定和耕地面积的增加,肥料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23年行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化肥施用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
为了加速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11月发布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方案要求进一步减少化肥施用总量,加强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并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根据方案,到2025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将更加合理,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应实现稳中有降。
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一直保持着稳中有降和结构调整的状态。从总量来看,国内化肥施用总量已从2015年的6,022.6万吨下降到了2022年的5,079.2万吨,降幅达15.7%。其中,氮肥施用量从2015年的2,361.6万吨下降到了2022年的1,654.2万吨,降幅为30%;磷肥施用量从2015年的843.1万吨下降到了2022年的563.2万吨,降幅为33.2%;钾肥从2015年的642.3万吨下降到了2022年的493.2万吨,降幅为23.2%。值得注意的是,复合肥施用量则从2015年的2,175.7万吨增长到了2022年的2,368.7万吨,增幅为8.9%。从化肥施用结构来看,氮磷钾等传统肥料的施用量在逐年下降,而复合肥等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则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2、复合肥施用量和化肥复合化率始终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2022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为2,368.68万吨(折纯),同比增长3.3%,2007年至2022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3.1%。2022年国内化肥复合化率约为46.6%,比上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比2008年增加了17.2个百分点。
3、耕地面积的增长和粮食高产的需求为肥料的施用提供了刚性支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9万亿斤,较上年增长了1.3%,预计2024年国家对粮食产量的要求仍将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共计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了954.6万亩,增幅为0.5%。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6.63亿亩,比上年增加了1,723.2万亩,增幅为2.7%;小麦播种面积为3.54亿亩,比上年增加了163.2万亩,增幅为0.5%;稻谷播种面积为4.34亿亩,比上年减少了751.6万亩,降幅为1.7%。因此,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和粮食产量要求的提高,对化肥需求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对肥效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促使肥料持续升级,肥企提高环保投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种植户对肥料品质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肥料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肥效,推出肥效更好、更环保的新型肥料产品,以满足种植户的需求。另外,国家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肥料企业也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保水平,减少污染排放。
5、复合肥规模型企业积极谋求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复合肥规模性企业在夯实现有领域竞争力的同时,也在积极谋求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实现打通矿—磷化工—肥料上下游产业链和构建完善渠道+品牌+产品+服务的并行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另外,随着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复合肥企业也在加强国际化发展,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6、磷酸铁行业热度逐渐减退,化肥行业产能保持增长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磷酸铁锂及正极材料磷酸铁产能呈爆发式增长,多数大型磷化工企业纷纷进入这一赛道投资建设新产能。2023年国内磷酸铁锂及磷酸铁产能过剩态势尽显,开工率不高,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同时,磷源、铁源等原辅料价格陆续上涨,导致磷酸铁生产成本走高,但由于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成本较难向下游传导,磷酸铁利润开始由正转负,企业纷纷暂缓或终止磷酸铁业务的扩张。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磷酸铁作为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仍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复合肥上下游关系及供需特点
氮肥(如尿素、氯化铵)的价格主要受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供需和价格波动影响。磷肥(如磷酸一铵)的价格则主要受上游磷矿石和硫磺、合成氨等原料的供需和价格波动影响。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的价格则受国内外钾肥市场价格和供需影响较大。此外,氮磷钾原料的进出口也会影响供需关系,从而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在复合肥产品成本中,原料成本占比超过80%。复合肥企业在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成本加成的方式。因此,原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复合肥产品定价。
复合肥的供需具有季节性和刚需性的特点。每年春秋两季是用肥旺季,复合肥需求逐渐上升。用肥旺季过后,需求开始逐渐下降,直到下一个用肥旺季的到来。上游原料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下游用肥需求的季节性,复合肥企业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在上下游供需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正常年份下,种植户在每个用肥旺季都会使用复合肥,这体现了复合肥的刚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