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汶阳镇高杭村紧抓有利机遇,积极探索学习“小田并大田”发展模式,挖掘耕地存量资源和发展潜力,围绕土地流转的小切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转变,让这个沉寂的小村庄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整合资源谋划发展新思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逐步解决土地分散化问题,提高土地效益,增加村集体收益……”“只要是对村民有利,我们村干部受点委屈、遭点非议,步子迈得大一点又如何……”“让高杭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让高杭村的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土地调整前,高杭村“两委”在《致高杭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高杭村召开土地调整村民大会
为有序推进全村土地流转,高杭村通过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同群众讲政策、算清账,经过严格的“四议两公开”程序,村里先后发布了《关于村民土地调整的意愿征求函》、《合作社成员享受土地资格认证指导意见》,并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确定了土地调整方案。2020年8月12日,高杭村召开村民大会并完成全村土地调整。
村民前来清缴欠款土地调整指导意见
土地调整后,高杭村人均土地从0.5亩提高到0.75亩,所有种地户被安排在交通最方便、浇水最方便的一整个地块,剩余土地全部连片以9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大户,其中村级提留70元每亩的服务费,每年村级稳定收入超过30万元,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村“两委”干部丈量土地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推进土地流转,既能帮助老百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带动富民增收,又能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整体效益。”砖舍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玉说道。
凝聚民心激活发展新动能
92岁村民高振和主动清缴全部欠款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92岁的村民高振和。从1988年开始,他累积欠款12108.19元,看到村内班子团结一致、担当作为,党员群众纷纷主动清缴欠款,高振和在家人的见证下,于中秋节主动清缴了全部欠款,并坚定地表示,今后将坚决维护村党支部的所有工作,所有工作都将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村集体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高杭村包片组长李传美说。
村民核验往来账目
“虽然老高清缴了多年欠款实在算不上‘先进’,但这么大年纪了,能够自觉主动找到村里,干脆利落清缴欠款,让村里的老百姓深受鼓舞,干群干部更加亲密,村庄发展更加稳定,高杭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提高!”李传美深受感动。
高杭村村委大院前后对比图
党委领航共享发展新成果
土地调整后,片区党委及时调配农机服务站、供销合作站、技术指导站等,为村内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种、肥等农资供应,机耕、机收、植保等农机服务以及管理、销售等综合服务,实现土地统一托管、农资统一购销、农机统一服务、产品统一交易、收益统一核算,不断降低村级社、服务站跨环节协作运营成本。
联合社机械喷洒农药
“播种机械化、喷药无人机、收割有人管,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多了,稳赚不赔!”高杭村种植大户夏崇华高兴地说道,“在片区党委的帮助联系下,种子、化肥、农药、收割都比市场上便宜,整个环节下来,比我个人管理每亩地要节省200多块钱。”这两年,夏崇华将手里的200多亩田地交给了联合社统一管理。据统计,全程托管模式下,与农民自种相比,每亩可节支增收300-400元,化肥、种子等农资成本约降低15%,农业生产管护成本可降低20%以上。
村民领取流转收益
“从零碎的小田耕作到平整的大田机械化作业,从大水漫灌到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种植,不仅地块变好了,‘保姆式’土地托管更让农户减负增收。”高杭村“两委”干部高冬玲说。土地调整不单单是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里来”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逐步实现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高杭村收入对比图
高杭村2016年至2019年每年村集体收入在12-13万元,土地调整后,2020年村集体收入87.22万元,去除三资清理37.9万元收入后村集体收入49.32万元,同比增长303.93%,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突破50万元,从过去的“三类村”一跃成为汶阳镇五星级党支部。
土地流转了,家底厚实了,高杭村努力朝着乡村振兴大道快步向前,悄然蝶变勾勒出幸福新图景。走在高杭村,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延伸到百姓家门口;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于绿树丛中;改造升级的村级办公场所旧貌换新颜,切实提升便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