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和信息中心主办,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办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行动”第四讲线上开讲。本次活动邀请了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尹宝重副教授,主讲《冬小麦抗逆减灾高产栽培技术》。现选取部分内容刊登如下:
一、水肥管理
拔节期茎生长分为节的分化形成、节间伸长长粗、物质充实、物质输出。与茎形态特征有关的是前3个阶段。
第1、2节间伸长长粗期,即春3、4叶露尖,之前为节与节间分化形成期,之后为1、2节间物质充实期。该阶段既应控制肥水,避免茎叶生长过旺,导致茎过细过长,茎壁过薄;又要满足植株生长旺盛期肥水需求。
要控制下部叶生长,避免倒四叶过旺,所以应在它们开始生长阶段控制水肥,以便使叶片形态达到合理的长短特征,春5叶期施肥水,提高春5叶质量,使孕穗期叶片形成大量产物向籽粒输送。
群体不足、苗情弱、土壤干旱、养分不足麦田:肥水宜早,提早至起身期;群体适中或偏大、墒情适宜、养分供应充足麦田:肥水宜晚,可推迟至拔节后,4~5叶龄。
低产麦田可追尿素;中高产田建议施用专供的氮钾追肥,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能力。
小麦生长后期可喷施0.5%~2%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类、腐殖酸类、海藻酸类叶面肥,可有效提高植株抗逆性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需肥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对磷、钾肥的需求
春季以后,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迅速生长,对磷、钾的吸收和氮类似,也是在拔节开花后开始逐渐增加。
冬前不同管理水平小麦田对磷、钾养分吸收量差别不大,从拔节开花期以后,差别越来越大,也同样说明了对于磷、钾来说,不单是要满足越冬以前小麦需要,更要满足小麦拔节-灌浆期需要。
由于磷、钾养分的移动性较差,同时为了减轻劳动成本,可以考虑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磷、钾肥。而氮移动性较强,一次性施入损失太多,所以要考虑分期施肥。
(二)施用尿素注意事项
1.尿素是酰胺态氮肥,经脲酶反应,水解成氨态氮才能被利用。尿素10℃要7天,20℃要4~5天,30℃要2~3天;尿素水解后由于生成了氨气,氨挥发损失成为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损失会更多。尿素深施融肥于土,使肥料处于湿润土层中,利于肥效发挥。深施(10~15厘米)能提高利用率30%。
3.尿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少量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故不宜作种肥。若必须作为种肥施用,要避免种肥接触,并控制用量。
三、化控
1.多效唑。在小麦起身期,亩喷200ppm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2.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前亩喷0.15%~0.3%矮壮素溶液50~75千克,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丁酯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
3.助壮素。拔节期,亩用助壮素15~20毫升,对水50~60千克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倒伏,增产10%~20%。
忌施后马上灌水。因尿素转化过程与土质、水温等条件有关,若施后马上灌水或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