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产业绘就农村好“丰”景(人民时评)

强国必先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政策同向发力,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增收渠道才能越来越多、增收机制才会越来越灵,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才能更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共享

江苏泰州市某家庭农场,一台无人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笔直地行进。据有关人士介绍,“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无人农机的收获精度更高”。

贵州都匀市,村民韦国花通过直播间向网友介绍当地特产糯小米,“既有细粮的口感,又有粗粮的营养”。一部手机连接乡村与远方,带动当地50余名村民“顾家又增收”。

强国必先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久前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既要立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新农具”提升农业效益、农产品价值。

做强富民产业,必须提高产业附加值。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在内蒙古突泉县“气象+高标准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农户可通过手机查看土壤墒情、气温、株高、植被指数等实时数据。在山东烟台市的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游客尽享全新的海上文旅体验。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更有动能和空间。

产业要富民,不仅要做好生产端,也得做强销售端。如今,“新农具”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国庆假期,四川万源市整合“村村直播”资源,上万斤“五彩产品”走出大山,销售额达200万元。陕西富平县一博主每年销售花椒100多万斤,最忙时每天用工6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约150元。农产品乘“云”销往全国,收入顺“网”回馈农民,“新农具”干好“新农活”,“新农人”建设新农村,生动展现出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万千气象。

促进农民增收,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协调发展理念,多措并举。从惠农金融政策洒下信贷“及时雨”,到培育“村播”鼓励电商创业就业,再到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政策同向发力,改革持续深化,农民增收渠道才能越来越多、增收机制才会越来越灵,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才能更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共享。

在许多农民朋友眼中,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做好“新农人”,就是新时代新农村的“致富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富民产业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必能让乡亲们的生活红红火火,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THE END
1.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乡村振兴面对灵山竹编的衰落,霞冰毅然决定回归,从开网店、做直播到改进技术、增加创意,她带领村民让竹编产业焕发生机。霞冰不仅继承传统技艺,还不断创新,将竹编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她推出的竹编猫窝成为爆款,并衍生出一系列宠物用品,获得多项设计专利。她注册的“刘家人”竹编品牌,不仅为传统竹编注入新活力,也为乡村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483964e4b09f022e597aa4.html
2.榕江:用好手机“新农具”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榕江县先后培训新媒体主播4万余人,开播1.28万个帐号,一大批“新农人”用活新媒体平台,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大力推介“贵州村超”以及当地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民族文化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http://rj.wenming.gog.cn/xczx/20241126/20241126_933344.shtml
3.作文论证素材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来自粉笔郭宇伦【作文论证素材】“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已成为菏泽乡村的新风尚。【转发】@半月谈:#哪儿是农村电商第一市# 【菏泽:做强电商有心得】#什么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在山https://weibo.com/2606605257/NuOtHnVrf
4.“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