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藏!2023年度(首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来了知识产权新浪财经

编者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3年首批20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集中展示了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本报特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优秀案例,以飨读者。

01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助创新

案例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案例详情】

【点评】

该服务案例对提升高校在校学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和信息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该教育体系可持续、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学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02科技成果评价报告赋能农业生产

案例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TISC)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项目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形成了《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该机构以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为契机,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嵌入科技成果评价中,为农科院蔬菜所开展专利布局等服务。社会效益方面,该科技成果为河西走廊戈壁设施农业蔬菜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升了戈壁农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方面,该科技成果成功入选2022年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的重要产品,示范推广5.2万亩,累计增加产值20806.3万元,促进了戈壁设施农业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科技情报部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进一步融入企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服务基础。

本案例在对《河西走廊戈壁农业设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能力提升》项目评价过程中,为知识产权信息和TISC能力建设与服务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案。本案例在科技成果评价中嵌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现了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的可视化,帮助技术转移转化供需双方合理评估科技成果的专利价值,并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共性问题和难点,规避决策风险。

03全链条信息服务推动农资创新

案例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该试点案例有效释放了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和科研团队三方优势,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融入到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探索了一条值得推广的参考路径。

04AI技术助力高校专利申请评估

案例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TISC)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利用AI技术,搭建秦创原(西安)专利申请前评估公共服务平台,同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合作,构建规范化专利申请前评估体系。政校企三方聚力,以较低的评估成本、较短的时效,提供较为全面且具有证明文件的评估报告,有效地解决了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的共性难点问题,形成了可覆盖到西安高校、院所、企业并向全国进行推广复制的专利申请前评估服务体系,为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评估保障。

05“一对一”服务助中小微企业纾困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通过组成“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助企纾困”专项工作组,提供一系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多重冲击。通过公开征集企业信息服务需求,该中心分三批开展活动,为企业提供了一对一专业咨询和深度辅导服务、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系列培训和宣传活动,以及免费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工具等,服务范围涵盖十余个行业和北京多个区域。此外,该中心还通过助企纾困活动,带动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该活动大大降低了企业技术研发成本,节约了知识产权信息使用费用,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06专利咨询服务护航企业“出海”

案例单位: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TISC)

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一家以预警分析、信息共享、案例复盘为核心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出海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加速发展。该机构通过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监测美国“337调查”案件和地方法院商标诉讼案件,帮助涉案企业在应诉过程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该机构还协助企业开展无形资产盘点和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评估双方知识产权实力,分析市场竞争力。其中,华思旭公司在该机构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美国“337调查”。该实践案例为电源行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实操指导。

面对企业所遭遇的“出海”困境,该中心主动作为,深入开展专利信息咨询业务,护航中国创新主体参与国际竞争。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根据企业需求,基于专利信息工作提供侵权判定技术支撑,提出国内反制与和解谈判建议,制定规避设计方案,组织保险公司针对已投保海外侵权责任险的企业提供保险咨询服务,探索出全方位、深层次、可落地的运用专利信息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工作模式,推动企业积极以专业、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07专利导航促进高校自主研发

案例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长期深度融入院士科研团队,提供文献检索、信息推送服务和高价值专利导航服务,对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促进院士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自主研发,实现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政策响应方面,该中心长期跟踪院士团队需求,定期提供专利检索和预评估等基础性服务,加大为院士团队提供专利导航服务力度,支撑院士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海洋战略专利导航专业化服务方面,该中心挖掘、推送高价值专利38件,为团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供决策支撑和发展路径指引,并助力院士团队实现核心领域的专利培育、布局和转化,对该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北工业大学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打造了“学科+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为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该中心立足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助力实现自主水下航行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08知识产权评议打造产品竞争力

该网点服务内容包括专利审查、法律和政策指导、信息处理和应用、专利情报分析和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指导。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按行业、产品和技术三个模块进行专利评议,帮助企业建立和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企业防控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企业专利挖掘和布局工作,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服务项目对中航创世医疗机器人产品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整体把握产品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给予企业优化策略和专利布局的指导建议。该项目还有效建立了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路径,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水平,推动重点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服务效果显著。中航创世获得了西安市碑林区3000万元扶持资金,成立产业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理委员会充分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缩短企业产品的技术研发周期,节约科研经费,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水平,同时帮助防范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

09地标公益服务推动乡村振兴

案例单位:重庆江北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重庆江北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通过线上推广平台和线下场馆展示重庆市的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宣传效果明显;创新运用新媒体手段,采用电商直播、自媒体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设立公益咨询窗口,开展地理标志专题培训,强化社会公众对地理标志的认知,提升产业品牌建设意识。

10协同联动培育高价值专利

案例单位:复旦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搭建“1+1+N”高效协同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质量和传播利用效能。两个“1”分别是“复旦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N”是科研团队、第三方服务机构及企业。该中心通过专利申请前评估和成果披露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数字化,支撑高校协同创新和学科建设,提升科研管理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搭建服务链,承担专利申请前评价指标构建;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建立评估体系管理原则和流程;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提供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分析与验证。该校成果披露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于2022年上线并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试用期内共有27个科技成果披露。从2023年3月1日起,全校正式使用该系统实施知识产权的全流程管理。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强化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跨机构互通联动,搭建“1+1+N”高效协同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促进信息化服务嵌入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激励科技创新和专利质量提升,助力高价值专利培育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11专利信息服务助力职业病防治

案例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围绕煤炭行业职业性尘肺病早期诊断及预防技术领域,助力职业卫生与健康学科通过理、工、生、医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源头消除+传播阻隔+个体防护+诊疗康复”的“工医融合型”专利布局思路,开展职业健康创新研究,为提升我国职业卫生与健康学科水平、推动“十四五”职业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2科技情报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

案例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TISC)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需求为导向,为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提供技术与创新信息的嵌入式服务。该TISC机构利用专利检索系统和科技报告系统等工具,梳理国内外特种化学电源五年内科技成果情况,为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免费开通NSTL账号,提供NSTL题录信息检索、全文传递和代查代检等服务。同时,该机构发挥项目组成员在信息挖掘方面的优势,为实验室提供成果题录信息和代表性成果原文,建立涵盖3万多条信息的全球特种化学电源专利数据库并形成宏观分析报告,积累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特种化学电源重要科研信息1000余条,为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准备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撑,也为实验室提质增效、避免资金资源浪费提供了保障。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围绕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方向、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充分发挥新时代TISC机构作为科技创新“加速器”和“助推器”的作用。通过服务项目化管理,以用户服务效果反馈作为服务考核依据,推进TISC服务从“数据提供者”向“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者”转变,从基础信息检索服务向高级科技战略支撑服务转变。

13专利检索服务加速企业创新

案例单位:中国(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中国(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机制,使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服务深入企业,与企业研发进程和经营发展同步,推动企业自主掌握专利检索、侵权比对等专利信息利用方法,逐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专业能力。该中心派出专业公共服务人员带领企业专利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同步开展公益性专利分析导航项目,深度服务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壁垒突破、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及企业出海护航等实际问题。该中心建设了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免费提供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系统、创新人才挖掘系统、服务机构导航评价系统等多种线上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全链条专业服务,对推动企业全面掌握行业竞争态势并进行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中心+企业”的双边工作模式,提供线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深度融合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升级,从源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经营发展和重大战略决策中的支撑作用,成效明显。

14精细分析提升企业竞争力

案例单位: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TISC)

2022年,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百企优培”行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选择1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挥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聚集优质服务和政策资源的优势,协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培养市场竞争优势,为湖南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该中心为企业提供入企培训、知识产权信息推送、专利分析导航、保护维权、转化运用、综合性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内容。通过梳理企业服务需求,采用“四步走”模式提供精细服务,指导并支持45家省内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分中心,重点服务全省14个市州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总计服务企业达400余家。在知识产权服务力量相对薄弱的邵阳市,该中心试点示范为6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诊断+”服务,有力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价值,进一步推动邵阳当地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做好“专精特新”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是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集合调动省内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角度、多层次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交流平台,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5精准服务帮助基层企业升级

案例单位:山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中心(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TISC)

山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中心运用TISC优质资源,综合施策、系统发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取得积极成效。在对山西省法兰制造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天宝集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建立“点对点”精准帮扶模式,以“送培训、送服务、送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意识培养”“知识产权信息+专题导航”“知识产权信息+专利预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使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能够向基层重点企业延伸,实现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需精准对接。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长期支持和注入,天宝集团科研团队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专利申请数量、质量显著提升。

山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中心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对企业的技术路径选择、专利申请和布局、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面服务支持,有效帮助企业提升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与运用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向基层重点企业延伸应用、推动知识产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

16“全链条”服务赋能示范区建设

案例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与地方产业和企业的长效对接机制,以利用知识产权和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为切入口,拓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流程和链条,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保障创新资源要素供给。通过建立项目化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以企业研发人员与地方科技工作者为纽带,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17校企联动护航科技冬奥

案例单位: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和企业通过组建研发创新团队的全方位合作形式,探索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新思路。在技术研发的合作过程中深化服务,夯实高质量专利的挖掘与培育,助力实现冰雪运动下肢生物力学研发技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18大数据挖掘知识产权价值

案例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依托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成功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深度运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信息和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紧跟时代需求,利用技术和研究优势,凸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数据”特色,逐步明确和形成专业深耕领域。其在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方面的探索性工作,为培育安全可控的知识产权大数据作出了积极贡献。

19信息服务平台支撑科技创新

案例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TISC)

20图书馆资源助推农业科研创新

案例单位: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TISC)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吉林省图书馆发挥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积极服务于吉林省农业领域创新体系,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农业科研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参与农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提供了良好示范。

THE END
1.农药肥料绿色农业的选择安全高效养护什么是有机农产品? 有机产品通常指的是通过无污染的手段生产出来的一系列商品,比如食品、纤维制品等。这意味着所有从种植开始到最终消费之前所采用的原材料、加工方法和运输途径都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即没有使用化合物或化学品进行处理。这对于那些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https://www.fikyjuyw.cn/ke-yan-xiang-mu/414251.html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质钢,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高纯度、高品质合金粉末,复合 钢材,半导体用高纯高性能钢 5、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的新一代热机 14、用于工程或装备的建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开发与应用 十三、医药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和生产,天然药物开发和生 产,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https://www.cnjx.gov.cn/News/show/1241848.html
3.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以散户为主导的农地经营背景下,经营个体经济意识相对较弱,部分农户未能充分认识到农资产品对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影响致农资产品普及率持续提升;经营个体专业能力相对不强,对农资品牌的识别能力不足,导致农资行业集中度提升受限。普及率、集中度双双受限的环境下,农资行业成长属性受压。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1824.html
4.赤天化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需求方面:2023年,全国尿素产品下游需求量5,515万吨,较2022年增长率3.67%,主要受政策、种植面积、农资价格、天气、种植效益等因素综合影响。 行业利润方面:2023年尿素行业整体利润较好,主要受益于国内进口煤炭的增长,从而抑制煤价的大幅上涨,利好成本降低。同时2023年尿素出口量增加,分摊了国内生产企业内销压力。 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2600056092.shtml
5.农药行业基础知识测验在国家层面环保严查的背景下,农资行业经销商在选择上游合作厂家及产品时关注的侧重点有所改变,下面哪个表述不符合一个有事业心的经销商的理性选择? 资本雄厚的正规厂家 产品资源丰富的品牌厂家 国内、国际注重服务创新的厂家 注重价格优势的中小厂家 *48. https://www.wjx.cn/jq/33978819.aspx
6.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工来了!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工作措施: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完成信用广东平台2.0升级改造,推进信用+大数据综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共享应用。在食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制定《广东省市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24/c739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