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 曙光村村民变身“新农人”

“这款是咱家的新品,品质始终在线,喜欢的家人们可以买一点回去尝尝,咱家现货现发……”镜头前,带货主播正在热情地向网友介绍产品。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正北方云仓”的带货直播间就设在这里。别看他们“深居”农村,但却在网络直播平台大放光彩,创造出传统销售模式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

2019年,曙光村瞅准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景,成立了赛罕区首家以电商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农村电商平台——“正北方云仓”,主要销售内蒙古各类农副特产品。

在村党支部书记高二忠的推动下,在外打工的大学生张青和合伙人返乡创业成立了“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又吸引了在外打拼的其他年轻人回到曙光村,以开网店、直播带货的方式扎根家乡就业创业。

“通过直播带货,想把咱们村、金河镇、赛罕区以及呼市周边的农特产品推广出去。”内蒙古正北方云仓创始人张青说。

2023年,张青和合伙人看准短视频带来的商机,从电脑大屏转向手机小屏,拓展了直播带货业务。

发展农村电商,是带货,也是带路。电商平台一头连着农村,一头接着广阔的消费市场,连接了城乡。

随着农产品乘“云”走向全国,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理念激励着曙光村农民变身“新农人”,勇闯短视频和直播风口,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正北方云仓’主要销售产品覆盖自治区知名的农副特产品,带动了5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高二忠对记者说。

2022年曙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6580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有望增加到34000元,实现了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

如今,曙光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完美结合,成为集“全国文明村”“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自治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于一身的文明富裕村。

THE END
1.用“新农具”干好新农活,科技赋能绘就好“丰”景从田间地头的无人农机,到生鲜运送的低空运输,再到商品销售的电商直播……在江苏移动数智技术赋能下,各地逐步打造出一批上天入地、能产会销的“新农具”,让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产销各领域渗透,为“鱼米之乡”绘制乡村振兴好“丰”景。 无人农机耕出“省心田”https://www.cnii.com.cn/zgdxy/xydt/202410/t20241021_609273.html
2.榕江:用好手机“新农具”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榕江县先后培训新媒体主播4万余人,开播1.28万个帐号,一大批“新农人”用活新媒体平台,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大力推介“贵州村超”以及当地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民族文化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http://rj.wenming.gog.cn/xczx/20241126/20241126_9333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