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变化丨农机作业成主力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农业向着高质高效高歌迈进,和美乡村的画卷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展。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新时代新变化”专栏,邀请村干部“新农人”聊身边小事,看“三农”巨变。

(视频素材提供:四川省崇州市委宣传部)

述说身边事

讲述人:王伶俐

王伶俐,四川省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2023年全国十佳农民。作为“90后”新农人,她生在农村又回到农村,说起农业机械化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她深有感触。

王伶俐操作无人机作业(四川省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种地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双抢”最农忙的时候,父辈们要顶着近40度的高温到农田里起早贪黑的劳作,每天汗流浃背,有时候手臂都被热出了疹子。那时候觉得,种田真的是又累又脏的活儿。

就拿插秧来说,当时都是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只能插1亩地左右,一个月也就能插三四十亩地,耗费的人力巨大。

现在,我们有了插秧机,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插四五十亩地,生产效率高了几十倍。不仅如此,我们农场配置了大田北斗系统,人坐在办公室里,可以通过手机后台跟踪插秧机作业轨迹,如果插秧疏密不均,可以及时安排补插。

喷灌机在田间作业(四川省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可以说,机械化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现在我带着团队一共13人管理着近7000亩土地,农忙的时候雇几个工人,一共几十个人就足够。而农民将土地入股我们合作社,每年按收益分红,平时可以外出务工,收入大大增加。去年,我带着团队开始运营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十多个人,现在中心的两条的两条生产线只需要5个人。同时,培育出的秧苗品质更好了,成苗率在95%以上,漏秧率可以降低10个百分点,比如说原来机械化育苗1亩田需要4斤种子,现在只需要2.5斤种子,每亩可以节约60元左右。育秧中心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节本增效。

数看大变化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到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11%,比2012年提高15.91个百分点;其中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6.42%、61.91%、66.56%,比2013年分别提高10.42、13.11、18.36个百分点。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对比(2012—2022年)

全国农机作业水平年度变化情况(2012—2022年)

三大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作物2022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97.55%、86.86%、90.60%,分别比“十二五末“(2015年)增长3.89、8.74、9.39个百分点。

三大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对比(2015年与2019-2022年)

全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022年,全国农机服务组织19.64万个,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2.44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7.83万个,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5.63万个。

全国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对比(2010年与2022年)

农用机械拥有量。2023年,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13865.64万千瓦,相比2012年增长11306余万千瓦,总体呈上升趋势。联合收割机数量由2012年的127.8821万台增长到2021年的223.7821万台。

THE END
1.学用“新农具”学干“新农活”“这是新开发出来的AI数字虚拟主播,近乎百分百还原了真人的表情、姿态、手势、音色等,虚拟主播可以根据粉丝朋友的评论或弹幕进行及时、灵活、有趣的回复,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和购买转化率,可以大大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节省人工。”培训老师介绍,只要录制一个近两分钟的动作捕捉视频,就能让AI数字主播替换真人进行农产品的直http://www.moa.gov.cn/xw/qg/202407/t20240701_6458070.htm
2.夏种插秧忙,沃野披“绿装”现代快报讯田间披“新绿”,农事催人忙。眼下,徐州丰县欢口镇水稻种植进入插秧季节,灌渠两岸,片片稻田水满如镜。栽种高峰期来临,农户趁着天气晴好在田间来回穿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取苗、装苗、插苗等步骤在欢口镇肖桥村的稻田里井然有序地进行。在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装满了秧苗的农用车驶向田野。放眼生机https://www.xdkb.net/m1/js/j9m7g/480050.html
3.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农民日报用好“新农具” 干好“新农活”,农产品销售,短视频,训练营,农广校,农特产品,“这次训练营‘干货满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经验,不仅让我们了解当今电商直播的新模式、新方向,掌握了电商营销技能,更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NMRB202408020062.html
4.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新农村网手机成了新农具 直播变成新农活 “家人们,你们看我手里这袋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出的粥香气浓郁,好吃又有营养……”11月26日上午,家住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样田庄村的“00后”大学生夫妻张九乐和郑艳天,又在直播间推介起了村里的农产品。 “小米有礼品装不?你们还卖啥?”有网友问。http://xncapp.cn/article/jujiaosannong/xinxilianbo/2024/1129/130021.html
5.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6.新化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新闻新闻 经视播报 2024 00:00/00:00 自动 倍速 新化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 把直播变成新农活 节目简介https://www.mgtv.com/b/607800/2048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