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化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精简、便民、高效、廉洁”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精简”,就是大幅精减审批项目和办事环节,切实解决政府管得过多的问题。从2013年起,全盟开展了四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调整工作。目前,盟级仅保留87项、精简幅度达65%,审批环节由原来的197个减少到现在的121个,减少了38%;“便民”,就是大力简政放权,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下沉,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目前,除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的事项外,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律取消或下放,各旗县市(区)承接自治区和盟级下放审批项目达200余项,原来需要到盟里审批的,现在旗县都可审批,原来需要十几天或几十天审批的项目,现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即可办结,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高效”,就是将盟旗两级保留的审批项目全部集中到政务大厅办理,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模式。目前,所有进厅的行政审批项目通过流程再造,平均每个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服务类事项实现了“即办即结”;“廉洁”,就是把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年”等系列正风肃纪活动,运用电子监察等高科技监督手段,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审批事项全程监督,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发生。
二、工作成效
(一)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实行精准审批,推行了并联审批、一表通行、五证合一、同城通办等特色服务,其中:税务窗口在全盟推开了“一证两章”模式,锡林浩特地区涉及国地税共管的纳税户,只出具一个税务登记证加盖两个部门公章即可;实施了基本建设类项目并联审批,原来需要45个工作日办理的国土、规划、人防等部门的审批手续,现在只需8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做到了群众和企业“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实施“5321”工作法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赤峰市敖汉旗政务服务中心
敖汉旗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12月,现有管理人员15人,窗口工作人员103人。近年来,中心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运行信息化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打造服务品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一、“五亮”畅通便民服务群众渠道
(三)“亮服务”文明服务。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中心设计了适用、鲜活的小载体,从服务中贴近群众。文明接待客户,践行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项引导、一杯热茶、一次办理、一声再见“六个一”服务承诺;普及“您好!”、“请到这(那)边办理”等文明礼貌20句常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生人与熟人一个样、干部与群众一个样、闲时与忙时一个样、咨询与办理一个样,还开通了24小时网上审批程序,此举得到了群众称赞。
(四)“亮制度”提升效能。中心以严管理强服务为抓手,通过废改立,完善了首问(办)责任制、窗口一次性办结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30余项规章制度,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旗财政供养系统功能;设置监督台,对政务服务和工作纪律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度+督导+科技”模式,形成了制度约束、专人管理、技术支撑“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
(五)“亮典型”增强活力。突出带动效应,发挥示范作用。中心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每个月都要评选月“示范窗口”2个,月“服务之星”6个;并在每年初评选上一年度表现突出的窗口集体和个人,评选年度“示范窗口”3个、“党员先锋岗”3个、“巾帼文明岗”3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8名,“服务之星”8名、“优秀窗口主任”3名;以“宁可麻烦自己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次”为服务理念,举办“服务百姓无终点”主题教育座谈会。设立荣誉示范牌,布置典型展示板,形成了学有标杆、追有榜样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二、“三评”让群众贴心满意
(二)行风监督员评议。中心从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和招商企业法人中聘请10名监督员,对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中心进行反馈。
三、“两创”打造服务精品
(一)创新办理方式。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和业务骨干开展全程代办服务、无偿代理服务等特色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同时,为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事项1600多人次。如:公安局窗口“特事特办”,丰收乡居民赵海霞因病情恶化,急需转院救治,但缺少居民身份证,无法转院,该窗口民警打破常规,赴医院病床前采集了该居民电子版的头像,迅速为其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和加急的长期身份证,保证了患者及时转院治疗。
(二)创新审批流程。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对旗本级584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乡镇的83项服务事项和村级便民服务室的125项服务事项进行了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时限压缩,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时限从原来的9521个工作日压缩到5902个工作日,平均提速比38.01%;审批环节从原来的2290个简化到1988个环节,平均简化比13.19%;审批要件从原来的2547个精简到2331个,平均精简比8.48%。通过“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一审一核”、“网上审批”、“先照后证”、“预先加印”等方式,主动服务群众,优化重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为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利。实行流程再造,缩短办事时限,把承诺件转为即办件;构建并联审批、多证联办工作模式,完善联合审批机制,提高了审批效率。
四、“一体”化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网上办审批,让农民办事足不出村。中心进一步强化审批平台的建设,完善了网上咨询、表格下载、申请、远程协办、审批、监察等功能,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变以前的“群众跑腿”为现在的“信息跑路”,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如:新惠镇三宝山村村民张少玉到村便民服务室办理贫困证明,代办员钱树军从收齐户口本、身份证等材料,到网上受理登记、扫描上传、不到五分钟就办完了。
(二)网上搭平台,让农民网上逛商城。除了网上办事外,广大农牧民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农牧业专家面对面咨询,还可以通过网上信访等表达诉求,及时获取招工用人信息、发布市场供求信息。部分村便民服务室还开通了邮政储蓄UK缴费和助农POS机业务,实现了小额取款、手机充值、转账汇款、电费缴纳、便民缴费五个不出村。便民服务室的电商平台,帮助农牧民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购置农资,网上选购生活日用品。如:新惠镇扎赛营子村便民服务室倾力推出了电商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让村民的小米、粉条、绿豆等杂粮都卖上了高价钱。
政务公开优服务阳光高效谱新篇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务服务中心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位于赤峰市南部,东与辽宁省建平县接壤,西与河北省承德地区毗邻,距北京360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蒙古族15万人。全旗下辖9个乡(镇)、2个街道、161个行政村。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7月,目前有办公面积3700平方米,进驻部门29个,进驻人员101人,办理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219项。2016年1—10月,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33.4万件(次),各类收费实现4.05亿元。
几年来,在上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我旗旗委、旗政府的部署,我中心把政务公开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始终,以政务公开促进优质服务,以政务公开树立良好形象,以政务公开推动工作开展,以政务公开助力廉政勤政,收到了较好成效。2008年,旗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赤峰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和自治区政务公开先进单位;201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区政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旗政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单位、全市窗口单位文明杯竞赛优胜单位、旗级文明单位、旗级“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政府机关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政府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一、高度重视,健全政务公开机制
政务服务中心是直接服务群众的主要窗口,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中心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把政务公开工作做为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成立了由中心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中心有关科室及各进驻窗口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心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安排布置政务公开年度性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检查督促各环节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决定对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奖惩事宜。为使政务公开工作经常化、常态化、规范化,中心抽调专人,成立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专门从事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制度》、《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管理细则》、《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除涉密及有专门规定外,应当公开的所有办理事项、工作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投诉问责渠道等,全部公开,使公开成为常态,不公开为特例。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政务公开体制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业务工作开展。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中心定期、不定期对各窗口、各股室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二、创新形式,落实政务公开措施
三、优化流程,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通过抓政务公开工作,喀喇沁旗政务服务中心优质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的“五零”服务承诺得到进一步落实,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使政务公开工作更上新台阶,实现政务服务工作新突破。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政务服务中心
翁牛特旗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2006年正式运行,主要承担全旗行政审批服务的组织、协调、监督及管理职能。中心服务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便民服务厅、涉企审批服务厅和办税服务厅。现有管理人员8名,窗口工作人员95名,进驻部门28个,中介服务机构7个,可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32项。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总体部署和李克强总理两次视察翁旗指示精神,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内蒙古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
近年来,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紧紧围绕赤峰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展开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起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一、全面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提高办事效率
2012年以来,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直牵头对市本级行政权力的审批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及再造。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了培训会和研究会。严格遵循市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划分的“一报一审”、“二报二审”和“确认公示”三个阶段进行。市本级839项依申请行政权力,审批时限从15919个工作日压缩到6662个工作日,压缩幅度达58.1%;审批环节从3432个精简到2726个,精简幅度达20.5%;申报材料从4702个减少到4401个,减少幅度达6.4%。共制作流程图839个,服务指南839个,电子表单639个。市本级38个部门将优化后的流程图、服务指南和电子表单全部在部门网站进行了公示。
2016年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根据法制办公布的权力清单,对依申请行政权力进行了动态管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由之前的594项变为590项,其中减少29项,下放3项,增加28项(增加的5项由承接落实变为行政许可)。
按照赤峰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及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一体化运行工作方案》(赤政办字〔2016〕107号)要求,积极建立旗(县、区)、乡(镇)、村政务服务及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指导清单。同时,以方便群众办事为主线,打破部门、层级及依申请行政权力类型,按“个人办事”、“法人办事”模式进行分类,对公共服务事项(即权力清单中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其中,个人办事按照个体分类、主题分类及人生事件划分为38小类;法人办事按照群体分类、主题分类及行业分类划分为54小类。目前,已经完成30个类别公共服务清单。中心提供570项旗县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参考目录清单,在确保不遗漏的前提下,同类事项的设立及子项划分要遵循“统一为常态,特殊为例外”的原则,要求旗县区及市直各部门依法合规地对本部门系统各级事项进行规范统一,并结合实际提出修改和调整意见。
二、积极探索并联审批,推动实现信息共享
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中心全面配合市场监管、国税、地税、人社、统计等部门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工作。截止10月31日,市本级已核发、换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302张。
三、政务服务一张网,市县乡村一体化
按照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十个全覆盖”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赤农覆组发【2016】10号)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于10月19日至10月24日期间,对全市12个旗县区、36个乡镇苏木、180个行政村嘎查便民服务站(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通过实地现场查验,各旗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便民服务站(室)建设工作,均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建设任务,12个旗县区便民服务站(室)均符合场地建设规范、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齐备、制度完备的建设要求。
四、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抓好服务提供规范,优化、固化依申请行政权力审批流程的同时,积极做好其他标准及体系制定工作,截止目前,先后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体系表编制办法》、《政务服务标识及应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制度》等18项标准。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优质便民服务
赤峰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