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一直在与来本合作社当助手的九零后大学生谈什么是”新农人“的问题。我们认为,”新农人“与传统农人不同:他们有着吃健康粮食的追求,不存在凡是种子就种下去的盲目;对作物的生长并非图省事方便,对植物的健康负责;出售产品的质量绝对对客户高度负责,让客户放心;善于总结粮食生产存在的基因转移;能够传承中华民族医学;传承中华农耕文化文明和乡情乡音,始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的那一类人叫新农人。但一直感到意犹未尽,定义还不够准确,而我们以为,准确与否,先干再讨论,当年毛主席制定的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不断总结完善的,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总有一天会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我们认为,必须承认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发生深刻变化,而且是几千年来没有的变化,谁也无法走回头路,比如土地管理形式,由当年的集体经济到现在的自然人管理经济,即分田分林到户,并持有山林证,耕地证,这成了农民拥有的财产,如果到农村,要流转土地或者租用土地,持证者可以领到政府的补贴和新农人的租金,可返乡农民却没有。必须承认,今天当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世隔绝。今天的农民,只要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必然要懂互联网,足不出户,但皆知天下事,与世人交往虽远隔万里,互联网却近在咫尺。过去的农民,一般就是三间茅屋两头梁,老婆孩子加厨房,耕牛拴在屋梁上,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回乡务农的话,一切就得重新开始,一切都要痛下决心与城市告别,与义无反顾。
因此,新农人需要做这些事情:一是要手中有自己的种子,不受制于种子必须买,更不需要不可再育种子,种子的繁殖以及提纯复壮,提高产量必须靠实践中摸索,现在的农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人,天下事难不倒有心人,如果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手中有自己的种子,才心里踏实,脚踏实地,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必须防止外来基因即嵌入基因对植物的侵犯,使用传统除草方法,积农家肥,吸取弘毅农场“六不用”经验。
三是学会吃,要吃出感觉来。吃出的感觉就是老口味,儿时的味道,对有疑虑的口感,一吃便知,把自己的感觉讲出来。
六是整理民俗文化。农业虽苦,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虽贫穷,但他们不泛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农耕文化,如“锄禾日当午,汗湿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农民的创造,农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狮子舞,踩高跷,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都是农民创造的。
总之,新农人绝不能做等闲之辈,人云亦云,做生产的机器,属磨子的,推一下动一下,而是传承,创新,不被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知识精蝇所忽悠。新农人,必须能吃大苦,耐大劳,耐的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经得起嘲弄,不怕脱几层皮,用李白先生的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勉励自己,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挥汗如雨的劳动和遇到的麻烦,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面对自己的新生活,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