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选小台芒,果味浓、口感好,这个时候吃它最好!”3月18日上午9点,位于古寨东路丽都华府西门的“花果山水果+”店里,店主曲晓岚在向顾客推荐新到的一批芒果。
自2月10日营业以来,曲晓岚每天忙到晚上11点的“节奏”,这几天总算稍微缓了下来。
花果山是曲晓岚去年才开的新店。66平方米的店铺虽然不大,但各种新鲜水果码得整整齐齐。手撕凤梨、徐香猕猴桃、黄胖子苹果……加上货架上各种小零食,花果山一共有一百来种商品。
受疫情影响,曲晓岚一个朋友村里的蔬菜销路不畅,曲晓岚就帮着农民销售蔬菜,经常转发一些蔬菜团购的信息。
“当时没想那么多就答应了。都是街坊和顾客,我也去超市买过菜,知道去趟超市不容易。”就这样,曲晓岚的水果店就“拎”起了附近居民的“菜篮子”。
白天随时回复、晚上统计截单、整理好的订菜明细、联系村里准备收菜……第二天早上蔬菜到了,曲晓岚再把顾客预订的蔬菜做好消毒杀菌,分袋装好,一一通知顾客错峰来拿。虽然卖菜千头万绪,但曲晓岚还挺自豪:“店里卖出去的黄瓜、西红柿没一个不说好的!”让曲晓岚感动的是,每个拿到预订蔬菜的顾客都会对她说声“谢谢”。
开业这些天,花果山的销售额不减反增,最高一天的销售额是之前的四五倍。但曲晓岚说,疫情期间坚持开店主要还是为了方便街坊。“让大家吃得上健康的好水果”是她开这家水果店的初衷。
疫情期间,曲晓岚对于经营店铺有了一些新想法。趁上午客人不多,曲晓岚开始筹备给自家水果店定制小程序的事儿,她说:“疫情让我看到,线上是个大市场,我们虽然是小店,但也得加紧跟上脚步了!”
小视频“捧红”道道“爆款菜”
2月份以来,不少餐饮店铺纷纷借助电商、外卖、视频直播等线上营销的方式,趟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这一个月来,位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的聚福楼饭店,就靠着小视频营销方式,“捧红”了道道“爆款菜”,每天接送外卖60多单,营业收入不减反增。
“风干鸡新鲜出炉,牛板筋也备好了,抓紧下单。”3月18日上午9点,刚备好菜品的饭店老板姜磊,抽空拍起了小视频。
视频发出不到3分钟,订单接踵而来。“嚯,今儿又要‘爆单’。”不断追加的订单,让姜磊的脸上露出得意神情。
一个月前,作为聚福楼的老板,姜磊可想不到小视频能为餐馆带来收入,更想不到餐馆小菜还成了“网红”爆款。
“小视频的魔力真大,真是帮小店解了大难题。”姜磊感慨道。
春节是餐饮订购旺季。从事餐饮十多年的姜磊熟知这个“套路”,节前特意备足食材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停滞,“大干”计划泡汤。
没办法,姜磊只好把店里的食材分批带回家,一边琢磨着怎么消化,一边研究起下步饭店的发展思路。
3月初的一天,正在家制作风干鸡的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段小视频。本想秀秀厨艺,不成想把老客户的“馋虫”勾了起来,纷纷留言“能否送外卖。”
“开始真没考虑外卖,就打算做几只分给大家解解馋。”姜磊说。
没想到“解馋”大军越来越大,订单数量也从最开始的一两只变成了几十只。这让姜磊逐渐意识到:“‘小视频+外卖’就是疫情下的新销路。”
就这样,姜磊开始了“转型”——把需求最高的风干鸡作为主打产品,借助视频拍摄的方式,专职做起线上订购,线下配送。
随着小视频发布量增多,风干鸡成了“抢手货”,还出现了大批新客户。嗅到商机的姜磊底气更足,又尝试把牛板筋加到线上销售行列。
“牛板筋现在也成‘爆款’了。我们走小视频营销的路子走对了,今年收入差不了。”说着话,姜磊的朋友圈跳出了一条新订单。核对好数量,他端起桌上的调料盆,又忙活了起来。
把主顾们想吃的豆腐送上门
3月18日中午11点,市区四方路上的彭家豆腐店门口,已经有市民在排队等豆腐。
做豆腐是个辛苦活,凌晨3点开始忙活是常事。韩师傅和燕子姐本想多休息几天,但夫妻俩很快就决定以“闭门营业、线上接单”的方式开业。韩师傅说:“大家想吃,我们就做;居民不出门,我们就给送上门。”
小小的豆腐店赶上了线上预订的“潮流”,开启了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服务。这得益于豆腐店的老主顾,他们主动当起了“客服”,帮着夫妻俩一起接单。
“有些老顾客自发在他们的小区群里帮忙宣传,接龙下单,再把订单整理给我。”这些订单加起来比平时营业的时候还要多,“燕子姐”每天睡前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订单捋一遍,做到没有遗漏,第二天再把豆腐免费配送到顾客的小区门口。
“我们多跑点路,顾客疫情期间就能少出次门。”韩师傅觉得多受点累也没什么。
“彭家豆腐每天都给这个卡点的志愿者送来热豆浆,给完就跑,只抓拍了个背影,感谢所有热心公益的人们……”2月26日,在卡点执勤的环翠区竹岛街道办事处翠竹社区工作人员发的一条朋友圈,让大家知道了彭家豆腐店的爱心举动。
原来韩师傅不仅给老顾客送去热腾腾的豆腐,还经常把热腾腾的豆浆免费送给社区卡点工作人员。
春天来了,来店里的客人多了起来。眼下,这对夫妻还在用心地做豆腐、卖豆腐,用一块块豆腐、一杯杯豆浆温暖着身边的顾客和志愿者们。(Hi威海客户端记者杜晓莹李文思实习记者于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