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0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回顾及政策建议

报告单位: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BOABC)

报告人:马文峰

摘要:国家数据显示,同先期预计基本一致,2019年下半以来年中国经济出现衰退。产业经济困难的根本在国家、政府、社会、公民诚信的体系制度缺失,这是我国当前所有问题和矛盾的根源。构建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可追溯、开查询、可公示的社会诚信体系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甚至世界的未来。

1)2019年下半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出现明显下滑,经济陷入西方经济学中的明显的衰退局面。农业产业受到政策执行偏差,地方政府懒政、堕政不作为与乱作为导致农业产出下降,加上垄断因素导致社会流通成本上涨,消费端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价格继续下滑,农民非外出务工再度出现大幅下降。工业品原材料价格指数出现下滑,产出增幅大于社会总需求,企业应收账款与产品库存再创历史新高,工业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2)从社会总体需连续4个月负增长,也显示经济实际衰退;农民总体收入增长,但是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农民非外出务工总收入下降33.7%;人均总收入下降24.7%;2014年以来,农民非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中国总需求增长,是工业企业生产下滑的重要诱导因素。问题本质是国家诚信体系出现问题,农村和农业政策口惠而实不至。规模以上工业经利润大幅下滑,集体经济退出国家统计范畴,规模以上企业的就业人口同比14.5%,减少1150万人,扣除再就业部分451万的再就业人口,仍有699万人长期失业,导致工业企业的产值减少9.6万亿,工业和农业新增隐性和显性失业是导致的当前经济出现衰退的直接诱导因素。

3)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没有基本养老保障,导致农村地区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或者封建农村状态;给予农民完整公民权利,提高农村地区的养老金的发放水平达到当地中小城镇平均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抓手;中小学教育、医疗保障逆社会化趋势导致中国经济社会严重困境,是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诚信体系缺失的后果。

4)房地产危机仍依然明显,新房库存与月度销售比依然处于处于历史低位,房价呈现上涨压力,购房支出占居民总储蓄比重依然保持高位。中央及各级政府必须把防范房地产行业风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房地产问题本质国家诚信、政府诚信、银行诚信、地产商及其管理者诚信体系缺失的结果。

5)工业增加值保持低位徘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营业收入出现下滑,规模以上应收帐和产成品库存同当月销售收入比再创历史新高,产业风险继续积累。财政部国资委违背中央构建公开透明诚信体系的基本要求,停止公开国有企业资产资产状况停止公布显示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不很理想,这是最高经济管理部门缺少诚信的表现,他们的乱作为是中国经济困难的根源之一;集体企业从国家统计中消失是历史的悲哀。尽快落实所有企业完全国民待遇,国有企业尤其竞争性行业尽快落实规范公司法人管理体系,提高国有经济效率,对于提高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6)经济增长放缓,国家财政收支不平衡矛盾不断凸显,2015-2018国家宏观税负占GDP比重有37.5%提高到45.92%;2019年上半年政府宏观总税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50.78%,三季度末降到48.5%,预计全年政府总税负可能创下历史新高。政府严重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严重挤压,是导致中国投资环境急剧恶化的关键。国家一般性财政预算出现严重赤字,全国性基金收支也出现严重赤字,两级财政双赤字危害国家安全;地产腐败已经危及到国家金融安全;双重财政赤字后,国债发行成为弥补政府赤字的主要手段,警惕一些地方政府侵吞社保基金弥补亏损现象发生。

7)综合国家金融体系资产负责来看,当前我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大量发行债券,存在严重的借新债,还旧债的累计负责现象,全社负债增幅超过资产增幅,政府负债快速集聚影响总体经济效率,并且可能导致的更加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8)国家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首先由完备职业经理人诚信体系及全社诚信体系的建设,构建完备社会诚信体系和社会诚信文化环境氛围,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

当前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决策者、企业职业经理人权利寻租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导致社会债务急剧膨胀根本原因,也是政府财政供养人员不断膨胀的根本原因。加速国家及企事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人员的诚信体系构建,提高国家宏观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和透明度决定的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9)总体来看,政府思路决定出路,经济发展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放开放活中小企业与农村经济,有效运行国有经济;支持全国生态恢复建设提高中国环境经济承载能力;加速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行业垄断,大幅降低石油、铁路、道路交通管理垄断高价,消除道路公安部门道路乱收费、乱罚款,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为沿海经济提供腹地从而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周边经济支持;归还农民及城镇普通百姓完整的公民权,实现平等社会保障权利,推动社会总需求均衡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世界新格局。

第一章、价格分析

10月,受畜禽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其余消费品价格涨跌互现,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下滑,而且幅度继续扩大,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11月尽管生猪、猪肉价格开始回落,但是依然保持高位,但是蔬菜价再度出现上涨,推动消费这价格指数上涨,全年的消费者价格将创新本届政府以来的新的高位水平,消费者价格依然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

面对面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树立起生产和消费者的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加速社会诚信体系构建,加速公开透明的社会分配体系构建,从而确保社会基本公平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树立起居民和企业经营者对国家、社会信心,才能尽快改变经济下行态势,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1)商品与服务价格总水平分析

10月,统计局公布CPI同比上涨3.8%,环比上涨0.9%,年度累计上涨2.6%。畜产品推动CPI大幅上涨,本月CPI达到2012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PPI月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1.60%,累计同比下降0.2%。

10月畜牧业产品价格成为唯一推动消费上涨的因素,导致的CPI出现的明显的上涨。

尽管11月中央政府和央行均采取相应措施,但是11月物价继续保持高位,1-11月涨幅保持高位,预计11月环比保持0.7%的高位水平,推动11月的CPI同比继续上涨到4.8%,累计上涨到2.8%;12月份CPI同比上涨的5.5%的水平,全面3.0%。物价涨幅创下本届政府以来的最高水平。

PPI方面11月环比下降0.2%,月度同比下降1.9%,1-11月同比下降0.34%。工业品价格的下降对企业的利润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制造企业出现较为困难的境地。

消费者价格在食用农产品推动上涨幅度进一步扩大;生产者价格下行幅度继续,国内消费能力及消费愿望继续下降。

过去几年部分产业和部分地区的国家政策的偏差执行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国家信用的严重丧失是当前生产下滑关键原因。

国家政策开始转向支持实体产业、支持中小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有效遏制生产者价格继续下行。

尽快减少竞争性行业国企直接管理和控制导致市场信心的下滑,国有企业国家只须履行出资人、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依照法律对企业经营保值增值、合规、合法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维护好开放、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查询、可公示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1.1中国国内的月度物价走势

图1.211月及1-11月食品分类价格指数对比

2)大宗产品价格变化分析

统计局公布大宗商品流通价格显示:11月7大类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互现,旬比分类平均下降0.22%,总体平均下降0.34%。

201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流通环节商品价格以来,分类价格变动平均值基本以下行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对行业的利润产生的明显的抑制作用。

图1.3大宗商品价格的旬比变化月度均值

其中,建材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分别上涨0.95%和1.66%,涨幅明显缩小;其余各类产品从返下行态势,降幅在0.12%-2.29%,化工,农资价格的降幅明显的扩大,显示的当前经济状况不甚理想。

图1.4大宗商品7大类价格旬变化月平均值,2019.11

折合大宗商品流通价格指数:11月大宗商品流通综合价格指数为103.9(注:2014年全年平均值为100,下同。),同比下降8.4%,环比下降1.3%。分类平均值为106.9,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7.7%;其中,工业价格指数为109.2,同比下降9.1%,环比下降0.6%。

9类产品定级指数来看,建材、煤炭超过120,分别为149.4和122.1;石油、化工最低为77.6和79.9。农产品为113.5,连续10个月环比上涨,累计上涨29.6%;建材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累计上涨16.5%,建材和农产品创下历史新高。

建材和农产品因为受到环保政策生产下滑,供应不足,带来建材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较历史最低水平分别上涨92.2%和32.5%。

从分类变化情况来,较上月,9类产品中,建材、农产品、石油、黑色金属、林业出现上涨,分别上涨4.1%、0.7%、0.5%、0.5%和0.2%;化工、农资、煤炭、有色金属出现较为明显的价格下降,降幅在6.4%-1.8%;总体下降幅度超过上涨幅度,带来总体价格下降。

较上年同月,农产品、建材出现上涨,涨幅为22.5%和9.5%,其他产品价格呈现大幅下降,降幅8.7%-24.5%。化工产品下降作为明显。

1-11月,大宗商品流通价格指数为104.6,同比下降7.3%;9类大宗商品流通价格分类指数累计107.4,同比下降6.7%;工业品总指数110.5,同比下降6.9%。

分类来看,农产品、建材上涨,分别上涨8.0%和2.3%;其余各类价格下降2.2%-16.3%;化工、林产品价格指数降幅最大,为17.1%、16.1%,煤炭价格下降幅度最小,为3.4%。

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导致大宗产品流通价格大幅下降。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二产业企业离场,导致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需求严重不畅,导致各类产品价格下降。

具体产品来看,月度环比11月,花生唯一分别上涨超过10%,为12.4%,烧碱、甲醇下降超过10%,分别下降15.5%和11.0%。

月度同比生猪、花生分别上涨169%、39.5%;硫酸、甲醇、涤纶长丝下价格下降超过25%,分别下降69.6%、26.8%、25.2%。

1-11月累计上涨生猪、花生、焦煤、复合硅酸盐上涨明显,超过5%,分别上涨56.2%、20.2%、10.4%和6.7%。这些产品价格的总体明显上涨,要么受到环保风暴影响,要么受到贸易战影响,导致市场供应下降带来价格上涨。

月度同比下降最明显的产品为各类重化工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农产品中棉花也出现明显的下滑。各类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行同中小企业强行关闭,各类原材料需求下滑有密切关系。

面对消费品生产供应大幅下降,原材料需求大幅下滑,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图1.5中国商品流通环节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月度走势,2014-2019.11

图1.6中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对比,2014-2019

对比工业品和农产品工业品月度价格走势的趋势线来看,2019年3月份以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出现一定幅度缩小态势。7月分以后生猪价格巨幅上涨对于减弱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猪价格过度上涨对宏观经济健康运行产生的明显的破坏作用。

图1.7中国大宗商品月度均值同比变化,2015-2019

图1.8中国大宗商品9类产品流通领域综合价格指数及变化,2019.11

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价格反弹,处于历史高位,支持消费者价格指数回升。

2019年11月农产品综合价指数为223,环比上涨1.85%,同比上涨14.29%;菜篮子价格指数227,环比上涨1.86%,同比上涨16.38%。月度价格处于历史高位

1-11月农产品和菜篮子综合价格指数分别为216和215,再创历史高水平,较上年分别上涨9.06%和10.35%。

绝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带来制造业实际产出、利润下滑和产业工人收入和社会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显示的农产品供应出现问题,地方政府政策懒政、乱搞一刀切导致农业生产下滑,带来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图1.9农产品和菜篮子综合价格指数月度走势,2006-2019

生猪价格本期出现回落,同比增幅再创历史新高,畜产品影响宏观经济,任性政府应当承担责任。

下半年以来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有供求方面的原因,更有市场炒作,部分集团囤积居奇刻意推高价格制造市场影响力和轰动效应。猪肉价格在四中全会结束价格出现大幅回落,显示市场确实存在明显的炒作现象存在,加速公开透明的社会诚信体系是控制市场炒作的关键。

中美对比,11月美国瘦肉猪价格为10.19元/公斤,中国生猪价格为美国生猪价格的3.45倍,中美生猪价差较上月有所回落,为历史次高水平。

11月份中央的对政策进行的重大修正将会对后期的生猪生产的恢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高价带来高收益和国家政策支持降低生产成本,两者共同作用将会支持后期生猪生产的快速恢复和畜产品的价格大幅回落。

图1.10中美生猪月度价格走势对,2011-2019

对比中美两个生猪价格较长期的走势来看,美国生猪的价格趋势呈现明显的下行,中国价格趋势呈现明显的上涨。较长时期两国生猪价格变动显示的两国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情况。也显示中国的管理体制中存在一些需要修正和改进的环节,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产的力有效提升。

图1.11中美生猪养殖效益对比

对比中美生猪的养殖效益趋势线来看,中美两国的生猪养殖效益变化同价格的变化差距明显,尽管中国的价格上涨明显,但是中国生猪养殖效益增幅并没有如此之快,显示中美两国的养殖技术及行业运行环境的巨大差距,改进管理、提升养殖技术,改善企业运行环境是破在眉睫的事情。

中国猪粮比为17.60,较上月略有回落,较2014年的历史最低水平上涨2.77倍,创下历史次高,较上月下降0.26%,较上年上涨1.49倍,同比涨幅再创历史新高。

中美对比来看,本月美国猪粮比为12.85;超过2014年高位水平,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大量进口带来国际市场的价格和养殖效益的大幅上涨。

农贸市场猪肉价为44.64元/公斤,较上月历史新高下降4.68%,同比上涨1.30倍,较2018年5月的本轮周期的最低价格上涨1.92倍。涨幅远远低于生猪价格上涨幅度,显示价格上涨严重抑制需求。

蔬菜和水果价格11月度全国蔬菜均价3.96元/公斤,水果均价5.10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3.97%和下降1.37%;同比分别上涨13.16%和下降11.08%。1-11月蔬菜平均价格为4.20元/公斤,水果6.38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6.16%和18.57%。

1-11月蔬菜、水果和猪肉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价格上涨期到明显的推动作用。11月蔬菜价格继续上涨,蔬菜和猪肉对居民的消费价格产生明显的支持作用。水果价格月度环比和同比价格下滑,部分抵消猪肉价格上涨对物价上涨的对总体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图1.12中国蔬菜水果月度价格走势

11月上海、伦敦、纽约近期原油月度平均价格为449美元/吨,环比上涨3.57%,同比下降11.53%。其中,上海、纽约、伦敦同比分别下降3.72%、上涨0.52%和下降6.87%。环比分别上涨1.45%和5.92%、3.70%。

1-11月累计,全球总体平均价454美元/吨,同比下降20.96%,三个市场分别下降下降10.51%、14.0%和12.17%。

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必然影响全球成品油价格和全球经济的运行成本,各国不同油价必然导致经济竞争力的差异。

图1.13国际石油月度价格走势对比,2002-2019

国际油价在2014年以后持续保持低位水平,位于趋势线的之下,2016年2月之后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始终没有突破2002年以来的趋势。国际原油价格较低价位有效降低全社经济运行成本。

图1.14全球主要市场石油月度价格走势比较,2018-2019

原油价格回落,利于世界经济总体运行成本回落,但是国内价格出现上涨,影响中国经济竞争力。

10月进口原油价格456美元/吨,同比下降18.98%,环比上涨1.29%,环比价格同国际油价走势相悖。1-10月平均价格为473美元/吨,同比下降7.59%,进口价格同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是进口成本下降幅度远低于国际原油下降幅度,市场垄断因素抑制进口价格的下降幅度。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回落国际成品油价格同步下降,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继续明显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对国内经济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成品油进出口价格来看,10月进口和出口价格分别为4001元/吨,4068元/吨,月度同比分别下降12.65%和3.56%,环比分别上涨2.09%和0.13%.1-10月累计平均价为3849元/吨和3881元/吨,同比下降2.50%和上涨2.34%。

市场销售价格,11月,国际市场柴油价格为3952元/吨,国内批发价格6660元/吨,零售价格7503元/吨;同比分别下降9.9%、7.2%、12.45%;国内零售价为国际价格的1.91倍,内外价差重新回到较大差距。

成品油内外现货价格巨大差明显影响中国经济市场竞争力,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面对内外基本接近的成品出厂价格和原油价格,但是市场终端销售价格差距极大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成品流通市场改革,从而有效降低成品油市场价格水平,这是实现中国消费能力增长的关键措施。

当前国家发改委与主要石油流通企业达成共谋,共同推动国内成品有价格保持高位水平,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图1.15中国进口石油及全球石油价格月度走势对比

图1.16成品油进出口价格走势对比

图1.17内外柴油市场现货价格走势对比

国内石油加工和流通行业为高度国企垄断,导致流通过程各环节过度价格加成和垄断权力的寻租,导致全社成本不断上涨,中国能源价格过快上涨是最近两年供给侧改革中民营企业退出负面效应。

图1.18国内成品油的月度零售价及内外价格比走势对比

给予竞争性行业中民营企业平等的市场权利是保证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政府管理部门过度利用行政权利压制民营企业正在危害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当前大量民营企业离开祖国到发达国家投资的重要原因。

资本全球流动是对全球主要国家政府做出的真实评价,大量资本离开一个地区说明政府效率有待提升。

10月中国矿产品价格继续被动回调,但是依然偏离货币价值与大宗矿产品的比较关系,市场依然存在下调空间。

矿产品价格指数来看,综合石油、煤炭、铁矿石和沥青的11月矿产品月度综合价格指数为141,较上年上涨0.02%;环比下降2.24%,1-11月累计均价154,同比上涨9.04%。

矿产品综合价格上涨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明显推动作用,市场高度垄断和人民贬值为大宗矿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市场期货价格上涨与大宗市场流通价格大幅下滑呈现明显反差;正在蚕食下游产业利润;矿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主要体现铁矿石价格明显上涨,国际市场高度垄断和全球货币大幅贬值是导致铁矿石价格大涨的关键因素。

11月,焦煤价格指数为186,同比下降8.65%,环比下降0.61%;铁矿石价格指数155,较先期有所有所回落,同比上涨23.48%,环比下降7.88%。市场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资料需求不足,对于矿产品价格产生压制;原油月度价格指数为134,环比上涨2.35%,同比下降2.40%。

1-11月,焦煤价格指数196,同比上涨2.18%;铁矿石价格指数174,同比上涨44.50%;原油指数为133,同比下降12.74%。

先期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受到中美、欧美贸易争端导致的全球资本流动,更多资本流向巴西、澳洲带来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但是贸易战对中国及全球的实际总需求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极高铁矿石价格必然出现大幅回归,达到市场均衡和相对理性的价格水平。

图1.19中国工农产品月度价格走势及价格剪刀差,2016.10-2019.10

2016年9月份以来,中国农产品和工矿产品依然存在明显的价格剪刀差,加剧城乡差距的扩大。解决城乡的差距和社会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公平、公正、合理的有效的二次分配政策,单单产业扶贫、无法消除社会分配不公平,中国社会的不公关键才养老、教育、医疗及政府权利运用的不透明和企业收入分配的不透明,完全处于暗箱之中,而非制度笼子之中,构建公开透明诚信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图1.20中国矿产品月度价格指数分类走势对比,2016.8-2019.11

图1.21统计局成品油、煤炭和黑色金属月度价格指数指数

注:1)2014年的全年均价为100

从国家统计局的跟踪石油、煤炭和黑色金属价格走势的变化来看,2016年以后受到供给侧改革中的错误执行,部分集团利用国家权力搞市场是垄断,导致煤炭、黑色金属、石油等重要基础物质长期保持极端的垄断高价,导致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出现出现严重下滑,导致总体经济的下滑。

11月,煤炭、黑色金属、成品油价格指数分别为122.1、118.4和77.6;较上年同比比方分别是下降14.5%、8.7%和11.4%。1-11月的平均价格指数为129.5、121.3和77.3,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4%、7.3%和11.0%。

进一步对比金融市场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和批发市场现货价格市场来看,金融市场的资本操纵更是明显影响现货大宗商品价格,资本市场炒作和操纵对实体经济产生的明显的负面影响。

加速推进金融市场交易环节的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可追溯、可查询的社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宗商品的交易过程中加速推进交易、计量、结算、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与一体大数据物联网终端应用,将大宗交易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完全落实信息化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透明,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消除当前市场垄断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极大伤害。

海运价格方面

11月全球海运到达中国口岸价格为24.75美元/吨,环比下降9.02%,同比下降6.41%;1-11月平全球海运到达中国均值为24.67美元/吨,较上年下降4.63%。累计、月度、环比全球运价的回路全年及本月中国及世界运输需求明显下滑。

其中,国际市场到达国内平均运价为28.96美元/吨,环比下降9.73%,同比下降6.33%。1-10月的平均运价为29.15美元/吨,同比下降3.50%。特朗普贸易战导致全球总需求明显下滑导致运输价格下滑。中国对世界贸易量出现下滑。

国内沿海东北口岸到达华南地区的运价为55.68元/吨,环比上涨1.64%,同比下降7.86%,1-11月的平均价格为46.58元/吨,同比下降16.93%。折合美元价格,11月的为7.72美元/吨,环比上涨2.68%,同比下降8.97%;1-11月累计均价为6.74美元/吨,同比下降20.71%。国内运价大幅下降显示的国内航运需求大幅下降,国内实际生产的大幅下滑

国内制度改革,通过一次分配改革大幅提升经济效率,二次分配有效改革实现社会基本公平,从而有效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健康,高效发展。

图1.22全主要地区到达中国口岸的运输价格指数

3)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蚕食消费能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9月全国土地购置均价5924元/平米,同比下降9.14%,环比上涨5.20%;年度累计均价5397元/平米,同比上涨1.35%。

9月新房销售价格为9186元/平米,同上涨7.62%,环比下降1.24%;累计房价为9337元/平米,同比上涨7.29%。

土地价格保持高位和房价持续上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对城市消费品价格和工商企业经营成本产生极大推动作用,是导致国内消费增速持续下滑的关键因素;导致社会总需求增长持续放缓,经济严重收缩。

地产和房屋价格持续上涨本质是社会腐败和社会资源垄断,是政府与官僚、地产和金融企业的缺乏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严重缺失的结果。加速社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可查询、可追溯、可公示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决定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核心制约因素。

图1.23中国土地用地和新房月度均价走势

2016年3月以来全国新房销售价格明显位于趋势线之上,房价呈现过快上涨,央行信贷资金的投向对房地产价格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房价过快上涨的本质是通货膨胀、市场垄断和官僚腐败。

4)资本市场分析

2019年11月,BOABC全球主要市场证券指数115.8,同比上涨12.51%,环比上涨3.30%,为2018年为跟踪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球16个国家监测市场BOABC指数总体平均指数为118.73,同比上涨12.55%,环比上涨3.20%,为2018年8月份以来新高位水平。

具体各市场来看,较上月,所有监测国家中,上海市场唯一下降。下降幅度为0.64%,其余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在1.67%-6.87%。俄罗斯、德国上涨超过5%,分别上涨6.87%和5.46%。

所有市场同比来看,各市场涨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平均涨幅为11.46%;其中,俄罗斯、巴西、台湾、法国上涨明显,超过15%。分别上涨28.34、23.45%、17.40%和17.03%,香港市场涨幅较小,为3.45%,香港的动乱对资本市场产生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跟踪主要市场2019年1-11月主要市场股指平均值为109.80,同比上涨0.26%;澳洲、美国、荷兰、法国出现上涨,涨幅为1.65%-5.23%,其余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0.34%-5.08%。香港、日本、德国、中国下降明显。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股市大幅下降实质特朗普为首财团和政府对世界各国褥羊毛的结果,贸易战对全市场产生极大伤害。

香港市场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5.08%;香港动乱使得香港市场股市大幅下降,不仅导致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影响,更是对世界华人区财富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动乱的香港是国际财团掠夺中国财富手段。恢复香港地区社会稳定,加速推进香港地区繁荣稳定对维护中国及东亚地位经济繁荣稳定有重要意义。亚洲及世界华人应该看清香港动乱背后发起人的真实的动机,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香港的和平与稳定。

图1.24BOABC上海及全球证券综合价格指数月度走势图,2015-2019

上海及全球主要股市走势价格剪刀差要求中国继续加强内部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和稳定。

图1.25BOABC全球跟踪市场月度股指及月度变化对比,2019.9

图1.26BOABC全球主要地区股市综合价格指数年度累计均值及同比变化

5)黄金月度价格走势分析

2019年11月,全球黄金价格较上月内外市场均表现出下降态势,人民币价格为333.30元/克,环比下降2.60%,同比上涨21.90%。其中,国内市场334.24元/克,环比下降2.56%,同比上涨21.78%;国外黄金价格折合人民币价格为332.36元/克,环比下降2.65%,同比上涨22.01%。

1-11月累计,黄金人民币价格全球市场平均值为309.44元/克,同比上涨14.45%;上海市场为310.78元/克,同比上涨14.38%;国际市场均价为308.11元/克,同比上涨14.51%。

折合美元价格,全球黄金美元价格为1476.85美元/盎司,环比下降1.80%,同比上涨20.36%。其中,国内市场1481.4美元/盎司,环比下降1.83%,同比上涨20.21%;国外1472.31美元/盎司,环比下降1.77%,同比上涨20.51%。

1-11月累计,黄金美元价格全球市场1395.17美元/盎司,同比上涨9.20%;上海市场为1402.09美元/盎司,同比上涨9.32%;国际市场均价为1388.26美元/盎司,同比9.08%。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价值的通过交换来体现,一国货币货币价值最终通过黄金价格来体现。从黄金价格来看,11月全球货币出现价值回升及1-11全球主要货币贬值明显,货币价值的贬值显示市场对货币价值不信任,导致市场的货币的贬值。

面对生产下滑,政府必须考虑其政策存在问题及时修正政策存在的问题。最近两个月货币价格的回升显示政府在对其政策进行的修订得到市场的认可,带来的货币价格回升,趋于稳定。

图1.27黄金月度人民币价格走势

6)货币价值变化分析:11月人民币综合汇率折算显示总体对外继续表现贬值,同黄金表示价格相一致。

人民币对外价值变化,2019年11月BOABC人民币综合价格指数为103.54,较月下降0.46%,较上年上涨0.48%,人民币价值同比贬值、环比出现的回升,同黄金年度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也导致国内消费品价格和上涨重要动力。

月度环比来看,全部监测货币平均升值0.45%,对英镑韩元贬值0.74%和0.32%;对其他监测货币升值幅度在0.10%-0.1.28%。本月人民币的价值出现调整,对国内物价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带来持续高涨的畜产品、水果价格的明显回落,再次证明央行政策同样是导致本国物价明显波动的关键因素,央行的最主要的任务必须确保物价稳定和一国经济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月度同比来看,对比14个不同监测货币,5升9贬,总体变动幅度的平均值为上涨0.47%。其中,对英镑和韩元上涨明显,分别贬值5.86%和4.67%;对兰特和澳元升值最明显,分别升值4.83%和2.86%。

1-11月,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为102.02,同比贬值0.98%;对14个货币为6升8贬。对日元、港币和美元贬值幅度较为明显,分别贬值5.86%、4.67%和4.65%

较2018年5月,受贸易战的影响,人民币对外总体贬值5.17%;对14种货币监测货币仅对兰特和澳元升值,幅度为6.86%和0.04%,对其他货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贬值,贬值幅度在1.24%-11.02%。其中的对日元、港币、美元贬值最为明显,分别贬值11.02%、10.39%、10.12%。

较2015年7月,人民币人民总体贬值9.546%;其中,对日元贬值29.5%,对港币、美元、欧元分别贬值13.59%、14.73%和15.00%;201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货币的大幅贬值,显示最近5年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严重下滑。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不希望说出的现状,但是必须面对现实,承认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改造错误做法。

对比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央行的货币投放构成显示汇率均衡稳定对经济健康的重要性。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对防范资本外流有重要作用,利于控制中美贸易战中特朗普的贸易讹诈给货币与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冲击。2015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过度金融深化,金融机构和政府占去央行信贷比重的大幅提升,非金融实体企业信贷占比巨幅下降带来的人民币的贬值和实体经济的严重萎缩。

加速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构建国家、官员和企业家诚信体系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为急迫的任务。其中,国家诚信和官员诚信是最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社会诚信体系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

图1.28BOABC人民币综合指数走势,2012-2019

从人民对主要国际货币的综合汇率走势来看,2016年1月开始,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其中,2017年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竞争力偏离的趋势的上方,2019年4月以后偏离程度不断加剧。

图1.29BOABC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月度汇率指数及变化

图1.302019年1-11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年度汇率指数及同比变化

美元价值度变化:2019年1-11月,彭博美元综合指数为97.4,较上年增长4.32%,美元呈现升值态势,美元升值对世界商品和服务美元价格产生向下,压低价格水平为3.62%,使得运输、石油价格产生下行。

BOABC美元综合指数为102.60,较上年升值3.93%,对推动世界商品价格产生3.84%的下压作用。总体来看,全球商品价格在美元价值变动在3.62%-3.84%区间。

对不同观察货币来看,美元对所有货币呈现涨跌互现,仅对日元出现贬值,幅度为1.14%;对其他货币呈现升值,幅度在1.83%-7.74%,其中,对澳元、韩元、欧累计升值明显,分别为7.74%、6.02%、5.72,对其余货币升值的在5%一下,对人民升值4.71%。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呈现普遍的升值态势对世界总需求产生的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对美国商品和劳务的出现口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图1.312019年1-11月美元对世界主要的货币综合价格指数及年度变化

月度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11月美元价值出现小幅回落,但是依然出现总体处于两年来的相对高位,彭博指数98.08%,较上月下滑0.14%,较上年上涨1.37%,呈现出明显的升值,对世界商品的美元价格产生明显的压制作用,对商品价格产生的1.36%压制,艾格综合指数102.60,同比升值0.83%,对商品价格产生的0.83%压制。对所有监测货币中,对日元和印度卢布呈现明显贬值,幅度为4.08%和3.54%;对其余货币普遍升值,升值幅度在1.15%-4.54%,对韩元、澳元升值最为明显,幅度分别为4.51%和4.54%。

9月美元环比,彭博指数贬值0.14%、艾格指数贬值0.38%,对10个货币呈现5升5贬,变化区间在-1.91%到0.73%,本月美元对世界各国货币价值贬值带来石油、铁矿石价格出现上涨。

但是,世界货币对黄金价格变化来看,各国货币总体呈现贬值态势。

图1.32美元综合汇率指数走势

图1.33BOABC美元综合汇率指数及对主要货币的月度变化情况

人民价值综合变化:2019年11月,人民币对美汇率为7.018,较少上月人民币对美出现升值,月度环比升值0.74个百分点;同比平均贬值1.19个百分点;1-1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85,累计贬值4.53%。

从美元的彭博综合指数来看,月度环比贬值0.14%,同比升值1.37%;累计同比升值4.50%。

综合人民币对美元价值变化及同期美元自身价值的变化,2019年11月人民实际环比升值0.60%,同比升值0.18%;1-11月人民币实际贬值0.11%。总体来看,人民币对外价值保持基本稳定。

图1.34人民币价值的月度环比变动幅度走势

图1.35美元指数及人民币对美月度汇率走势对比

7)政策建议

2019年央行在稳定物价和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效果表现相对较差,2020央行要继续以国内物价、房价、资本价格相对平稳作为重要的目标,为稳定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环境。

如果央行的背离这样基本目标,企图借助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政府不进行深度改革,只能导致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全面跟踪农产品及其他大宗商品、全面跟踪商品服务价格、跟踪黄金、石油、资本市场的价格走势,将一般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作为衡量货币发行量多少重要指标。但是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物价水平已经冲破上限,我们经济出现严重下滑,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加速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是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前提和基础。

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体经济的为基础,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便捷通道,是现代经济社进行是财富再分配重要途径,对于资本市场的必须坚强监测,构建合理高效、公开透明、可查询、可追溯、可公示的社会诚信的体系。

通过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道德文化体系、法治体系保护国家和私人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违规、败德行为侵害,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整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系才能健康发展。

构建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社会分配体系,尤其二次分配给予老年的农民、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完整的公民权利,从而有效实现低收入群体居民实际收入倍增目标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

未来收入倍增目标必须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倍增,而非总体倍增,低收入全体的收入倍增必须让传统农业劳动者、制造业劳动者、居民生活服务业劳动者的收入收水平人均资产占有量的提升是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的关键,必须通过大幅度的劳动者就业的转移,劳动者必须通过有效的劳动培训、转向收入水平更高的产业,从而压低高收入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大幅推动低收入产业的劳动者劳动收入。

第二章、社会总需求分析

综合消费、投资和经常项目顺差等方面社会总需求,10月中国经济社会总需求为8.96万亿元,同比下降10.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14.71%,名义和实际月度总需求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降幅不断扩大,为2006年开始监测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如此严重经济下行,正因如此8、9中央被迫对产业政策进行适当的修正。

其中,国内总需求8.78万亿元,同比下降11.92%;扣除价格因素总需求实际下降14.52%。国内总需求及全社总需求实际增速首次出现连续4同比下滑,经济出现明显衰退迹象。

2019年1-10月,全社会总需求85.45万亿,同比下降0.4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3.08%,其中,国内总需求84.57万亿,同比下降1.37%,扣除货币因素国内总需求下降3.97%。为2006年以来开始追踪社会总需求以来中国经济首次衰退。

折合美元来看,月度社会总需求为1267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1-10月,累计社会总需求为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5.0%;按照当前经济发展惯性趋势,全年总需求可能收缩100万亿以内,为新世纪以来社会总需求首次下滑。

2019年以来总需求呈现负增长,中国经济出现真正和实际衰退,改变经济政策不合理部分,确保经济增长是当前紧迫政治任务。

2019年1-9月GDP总值为69.79万亿,名义增速为7.21%;实际增速为5.20%。其中3季度的GDP为24.69万亿,名义增长6.44%,实际增长6.0%;折合人均收入1-9月为50008元,同比增长6.80%,季度收入为17692元,增长6.03%。

折合美元来,2019年1-9月,中国GDP总值达到10.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9%,3季度为3.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7%,3季度的增长率为最高的季度增长率。折合人均收入来看,1-9月人均GDP为7297美元,同比增长1.50%;季度收入为2530美元,同比增长3.04%。3季度增长速度出现回升。

从全社总需求和国内总需求增长情况来看,2019年全年社会总需求出现衰退,是我们绝大部分居民和企业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

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让百姓自己折腾才,充分发挥社会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最大发挥,这样的政策才是最有效的政策。政府干预是往往成为部分利益集团谋取个人或集团工具和手段,对经济社会造成破坏,甚至阻碍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人为灾难发生。

政府主要职能在于平衡利益集团、特别遏制垄断集团对社会总体利益侵蚀,防范部分利益集团对于社会总共资源占有和破坏,保障全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推动社会基本公平,通过构建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社会经营环境,保障社会生产与经营率效的有效提升。第三,保障社会化大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公民教育与培训、居民营养、健康、卫生与医疗、社会化养老等的人类自身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保障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可持续。第四、加速社会诚信体系构建,公开透明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推动人类社会高效运行,实现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对社会总需求由增速下滑转向实际下滑,国内经济与社会将会面临较大困难。中央政府必须保持充分定力;保证国家政策和制度连续稳定性;加速国内制度改革,加速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构建开放透明、公正合理、高效运行、互利共赢市场体系、消除权利寻租和社会腐败,构建诚信文明的社会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数据真正可靠是国家经济状况基本表现形式,国家统计数据造假一定要坚决追责,绝不姑息,从国家机关层面构建完备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最基本要求。

图2.1中国月度社会总需求及实际增长率

图2.2中国国内月度总需求及实际增长速率

图2.21-9月GDP总值及实际增长率

表1中国总需求现值及增长率,2019年1-10月

单位:万亿元/%

年度

月度

总需求

实际

增幅

月度国内

同比

累计

实际增长

累计国

内总需求

GDP

1-9月

2,010

3.78

17.72

3.60

19.78

32.29

19.45

31.29

21.10

26.87

10.60

2,011

4.67

4.56

21.27

39.45

16.67

38.87

18.64

32.07

9.40

2,012

5.66

19.37

5.45

16.81

47.07

16.60

46.09

15.87

35.35

7.70

2,013

6.59

13.24

6.40

14.65

55.45

15.21

54.20

14.99

38.68

2,014

7.51

12.47

7.23

11.02

63.63

12.65

61.93

12.16

41.99

7.40

2,015

8.42

10.76

8.12

10.81

71.15

10.42

69.18

10.31

48.78

6.90

2,016

9.05

5.44

8.86

7.20

77.09

6.35

75.40

7.00

53.00

6.60

2,017

9.49

2.95

9.36

4.07

82.42

5.41

81.52

6.62

59.33

2,018

10.06

3.46

9.97

4.40

85.86

2.08

85.74

3.07

65.09

6.70

2019

8.96

-14.71

8.78

-14.52

85.45

-3.08

84.57

-3.97

69.78

6.20

政策建议

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各项产业发展状况及产业政策的预期效应来看,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加速对石油及成品油流通市场的改革、铁路物流终端市场的改革、道路交通与城市管理成为最为影响国内经济健康发展重要因素;消除成品油市场和铁路物流、电讯市场的高度垄断,加速推进通讯市场居民通讯终端携号转网、取消城管及道路人工查车收费,落实完全人工智能化管理、大幅降低国内物流与通讯成本;给予农民完整的公民权,大幅提高农民老年退休金水平,提高政府办实事效率、加速政府、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各类企业经理层开始的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消除官员、公职人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腐败和权利寻租,提高经济与社会运行效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加速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教育、医疗、养老制度、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改革,便利居民和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让居民劳动者和人力资本要素流动、资本要素流动检验地方政府的工作的是否符合民生需要的直接检验标准,特别是以人员流动趋向作为评判地方政府工作好坏的评判标准。

为此,我们加速中央及各级政府与官员、企事业单位及相应经济与社会管理者、全部居民的诚信体系构建。

社会诚信制度建立,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官员、商人、企业管理人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这是构建开放透明、公开公平、公正合理、高效运行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关键;没有公开、透明、可查询、可追溯、可公示的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市场经济只能成为罪恶经济,这是我国大量社会问题出现的关键,是历史发展经验,是当今世界出现问题的国家失败的基本的教训总结。也正是因为缺少公开透明的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各级关于的工作如履薄冰,让官员成为高风险职业;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实质对各级官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的最好的保护。

加速社会诚信体系构建,让每个人公民工作、收入和个人财产处于的透明状态下工作,每个公民都认真完成透明开放的本职工作,每个公民工作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中的一个基本岗位,获取的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查询的工作收入,每个人的消费支出都是可查询、可追溯的状态、每个公民和家庭的社会财富的都是可查询和可追溯,消除灰色权利寻租和工作贪腐行为,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好的保护。

加速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消除资源的权利配置,消除官员的职务犯罪,消除中国企业的5-10年生命周期,让中国企业的完全依据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而非依靠后“台老板”的官位的变迁而变动,消除中国经济的政治周期对经济的巨大破坏,导致的巨大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速对是主要国家、跨国公司、跨国资本及其管理人员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防范全球经济与社会受到极端野蛮交易冲击。特别防止人口买卖、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挑起国际争端谋取的投机利益。

1、消费方面

消费方面,201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1-10月累计社会消费总额33.48万亿元,同比增长8.1%,月度和累计增长速度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的增长速度,但是依然为三大总需求中增长的最过快的部分,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扣除价格因素同口径月度增长3.28%,累计实际增速5.36%。实际消费增长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消费增长缓慢影响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

消费增长缓慢是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反应,收入非配过度集中,资本大量外流为社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关键原因。特别是农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的严重下滑带来社会消费增长的停滞。

从消费占社会总需求比重来看,10月社会消费比重为42.5%;累计占比为39.2%,为2008年以来同期及同月消费占比最高年度。

分地区来看,城镇地区消费月度消费3.27万亿元,同口增长7.0%;累计城镇消费28.63万亿,同比增长7.9%。农村地区月度总消费5360亿元,累计消费4.85万亿,同比月度增长8.6%,累计增长9.0%。农村地区月度消费占到总消费14.07%,累计占比14.5%,农地区消费占比为2010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均消费来看,10月全国人均月度消费2731元,同比增长6.8%。其中,城镇地区消费为3939元,同比增长4.7%;农村地区人均消费950元,同比增长11.1%。

扣除消费价格因素的实际人均消费来看,全国居民人均消费增长3.0%,城市为1.2%,农村为6.5%。实际人均消费增速较上年明显回升,城市减税和农村地区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可支配收入和食物消费支出的提升,推动消费增速提高。

当前城镇职工收入极端不透明,暗箱之中的收入权利的寻租,管理层侵害不同职工利益,工会组织为企业管理层的一部分,直接伙同管理层共同侵害员工利益,导致城镇职工收入极端差距,大量一般职工收入可支配收入不足3500元/月,管理层人员的每月收入3万吨到5万,甚至10万以上;金融机构工资收入更少惊人,管理收入动辄千万元的收入。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2家银行工资支出超过100亿元,上半年工资发放总额3054亿元,较上年增长8.54%。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家银行工资收入上半年的企业工资发放1147亿元,接近全国农民非外出务工的1287元的总和。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收入的极端,从而导致大部分居民收入低端低下,无力消费,成为当前消费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速企业管理层诚信体系构建,消除管理层对于基础员工的“剥削”,推动收入分配基本公平与合理。这是推动社会消费增长及总体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图2.3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及实际年度增长率

图2.4居民消费年度增长率及占全社会总需求的比重走势对比

图2.5农村地区月总消费状况

图2.6中国居民人均月度消费额

图2.7人均月度消费同比增长率

201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企业上半年工资发放超过100亿的企业

银行名称

工资总额

(亿元)

增长率

(%)

农业银行

548.8

3.7

中信银行

124.8

6.9

工商银行

562.2

10.2

浦发银行

124.7

14.0

建设银行

473.0

兴业银行

114.2

13.8

中国银行

428.2

4.3

平安银行

107.6

26.5

招商银行

231.6

15.0

光大银行

101.8

9.6

交通银行

135.7

6.1

民生银行

101.3

15.6

从城乡居民消费增长趋势线走势来看,近年来呈现居民人均消费绝对差距在迅速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基本均等基本没有可能。新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国家二次分配体系制度剪刀差产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当前收入分配制度不改变,资源配置的模式不改变、户籍制度不改变,消除城乡差距只能是一个口号而已,乡村振兴战略也只能是一项政治口号,将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村及农民中的形象,严重影响民族振兴目标实现,国家的各类振兴目标只是一种危害更大的语言腐败,严重危害国家信用,国家制度保证城乡居民自由流动的公民基本权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

2018年以来,居民消费增长缓慢,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下滑,同时终端商品和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价格大幅上涨,严重侵蚀城市居民人均实际人均消费能力,带来总体经济增长放缓。

从消费形式来看,餐饮消费方面10月餐饮消费4367亿元,同比增长9.0%;累计36932亿元,同比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月度增速为-5.6%;累计增速1.8%,餐饮消费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2016年以来,各地城相继以城市规划、市容管理、治理拆墙打洞为由,城管、市政强拆沿街店铺,对国内商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违背正常商业和经济规律,并且许多强拆存在严重侵害公私财产嫌疑和现象,适应政府权利之下的违法行为,是政府信用的严重缺失的结果,带来国内工商业经营的严重下滑,也带来餐饮消费的实际下滑。

近期农产品价格快速增长,影响餐饮实际消费增长,鉴于8,9月餐饮消费的实际下降,带来的近期蔬菜水果价格的加速下滑,一些产地出现滞销现象。

折合人均餐饮消费额313元,同比增长8.6%;累计消费2647元,同比增长9.0%,扣除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月度消费增长为-6.0%,累计消费增长1.4%。居民人均在外餐饮消费金额增长出现快速增长,食用农产品和房租价格较快上涨带来餐饮业成本的大幅增长,导致居民食物消费增长,影响居民实际消费能力。

餐饮消费实际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的全社消费增长速度,7、8、9、10连续4个月的实际增长为负值,而且降幅逐月扩大,显示价格上涨对居民在外消费产生明显的压制作用。

餐饮行业竞争加剧,通过有效管理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推行有效个性化特色产品服务、配送服务、通过餐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集合采购降低成本、专业化发展提升效率优势,通过更加营养和健康产品、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餐饮器具、更加规范、安全、健康、卫生的配送,满足全社消费者需求,使得餐饮服务向家庭消费延伸,会推动产业更快速发展,实现居民餐饮的消费社会化分工,推动社会进步和居民福利水平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起源于北京,各地竞相效仿的街道市容整理带来城市大量商业企业的破产,是问题出现的本质所在。政府乱折腾,乱作为才是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商品零售方面10月度商品零售消费3.37万亿元,累计商品零售29.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和7.9%,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为4.7%和6.1%,商品消费实际增长快速餐饮消费增长。商品消费增长明显快于产出增长速度,显示进口商品的快速增长

折合人均月度消费2418元,累计21345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7.5%。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4.3%和5.7%,商品实际销售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速,商品消费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食品价格过快增长显示农业产出增长和农业制度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增速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让农业至少能够同经济需求相适应。

当前中国农业相对极端落后,加强制度和技术引进,农业将会再度引领中国经济实现新发展。前提让农业产业劳动者的经营收达到或者超过其他产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农业产业人均资产占有量必须达到和接近其他产业的人均资产占有量,但是中国农业产业的信贷总额仅有4.06万亿,较上年同期增长0.74%;仅为社会信贷总额2.7%。农业资源转入严重不足导致的农业产出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严重的问题,中国农村老年农业劳动者极低养老金发放水平,导致农业劳动者被排除到中国公民之外,无法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导致中国产业资源转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业产业的落后。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劳动者老年农民的养老金水平,给农民完整的公民权利是解决当前农业产业产出不足的核心和关键。

图2.8全社会餐饮月度消费及同口径增长速度

图2.9扣除价格因素的餐饮和零售消费增长速度

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的销售:

从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比较来看;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核心动力,各级政府必须尽快纠正轻视和压制中小企业的错做法,才能实现地区及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10月,限额以上商业消费总额为1.23万亿元,同口径增长1.2%;1-10月累计销售10.67万亿元,同口径增长3.8%,增速低于GDP增速,明显低于全社会消费总额增速。按历史数据,月度消费增速-1.3%,累计消费增长1.5%,扣除消费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月度增速为-5.8%、累计增长-1.3%,2018年以来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实际实际销售持续负增长。

全国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显示限额以上企业对增长增速起到明显的下拉作用,国家政策持续扶持和支持的大型商业企业销售负增长,带来国家资源的极端损失,占去全社会商业信贷的绝大部分大型商业企业的销售负增长,其中必然存在大量腐败或者资源流出,造成极大社会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起国家决策部门的高度警惕。

中小微企业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来自中小微企业的经济增长韧性,任何轻视和打压中小微企业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过去几年一些利益集团借助政府权利打压中小微企业导致今天中国经济的衰退,甚至带来全球经济的衰退,他们才是历史的罪人。中国政府的错误和不尽责,没有能够平衡和阻止利益集团危害全社会总体利益的行为。

限额以上企业销售占比来看,10月月度占比为全社会需求总额的32.34%,累计占全社会需求总额的35.52%。2014年以来,限额以上企业消费总额占比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当前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中,餐饮企业9月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销售为846亿元,同比增长5.6%;累计销售总值7695亿元,同比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13%和0.66%。同口径增速连续3个月为负值;按照历史数据,月度增长0.24%,累计增长2.06%,扣除价格实际增速为下降11.3%,累计下降4.08%。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月度销额占总体销售额19.37%,累计销售占到总体销售的20.84%。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12年的最高位水平下降12.7和12.1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按照历史数据的实际销售持续明显下滑,显示当前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下滑,限额以上产业的企业成本较高,制度僵化、管理层腐败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滑和收益减少。种养业、生鲜产品流通业及餐饮服务因为产业和产品特色,中小微企业具有明显产业发展优势,大型连锁企业必须充分发挥终端管理者积极主动性才能实现企业收入增长和效益增长,相反当前企业的管理层超过基层劳动者,老者不获,严重严重大型商业企业的活力。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企业9月,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企业消费总额为1.1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0.9%;1-10月累计销售11.12亿元,同口径增长3.6%,增速低于GDP增速,明显低于全社会消费总额增速。按历史数据月度消费增速-1.3%,累计消费增长1.4%,扣除消费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同比下降3.45%,累计下降0.25%;2018年以来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实际实际销售持续负增长。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占商品销售比重来看,10月限额以上商业期度占比为全社会需求总额的34.03%,累计占全社会需求总额的37.34%。10月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总额占比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限额以上商业销售增速严重放缓增长制约总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2.10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和商品零售企业的按在历史数据增长率

图2.11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占全社消费的比重,1-10月,2012-2019

重点领域,

汽车类和石油制品月度销售总额4945亿元,同比下降2.1%,累计销售总额48124亿元,同比增长1.3%;月度销售占到全部限额以上企业的销售的43.09%,累计销售占占到43.3%。

尽快推出大数据物联网体系下车辆运行管理,完全取消各地道路的人工收费,完全实现全国范围统一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和监测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完全的道路行驶不停车。从而有效避免因为收费和道路查车导致交通拥堵影响汽车消费,同时完善道路服务区的运输服务,让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当地农产品及特色产品的最便利的销售和服务市场,便利汽车消费的有效快速增长,从而充分推动总体社会消费提升,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规模商业企业商品消费1729亿元,同比增长2.7%,累计消费16704亿元,同比增长4.7%;连同餐饮消费,月度食品消费6096亿元,累计消费53646亿元,超过石油、汽车,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放开放活餐饮、食品企业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不必要的限制,便利居民食品消费,有效推出社区便民中小型餐饮服务,不仅可以实现便民,更是对自由就业、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升、社区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

限额以上餐饮和商品零售企业的实际销售额增速保持较低水平,显示国内居民消费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国内生产增速和社会总消费增速,显示限额以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活力较弱;同时居民消费增速的放缓和大幅下滑成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下滑的重要原因。

消费增长放缓关键原因在于当前社会物流成本和社会运行成本持续上涨和社会财富分配远远偏离的社会基本供需所需要的,导致全社会生产和消费不能有效衔接。特别2017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城市强拆、强关沿街商业门店,乡村借环保之名强行关掉中小微企业和各类养殖企业,导致的中国生产和经营效益下滑,居民消费严重下滑。

从制度和体制来看,最近几年地方管理者受到大型企业及集团利益驱动和诱使,甚至其中的腐败行为,在政策制定中打压中小微企业,从而导致大量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下滑,就业减少、居民收入普遍下降,从而导致总体经济的下滑。

总之,缺少小微企业的经济将无法繁荣的经济,只能是不断衰退的经济。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负责任政府应当做重要是事情,这是最重要真正的民生政策。

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

居民总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总人口来考,2019年1-9月全国城镇家庭总收入26.55万亿元,农村家庭总收入6.55万亿;较上年分别增长10.23%和6.79%;全部居民家庭总收入为33.10万亿,较上年同比增长9.57%。从城乡居民总体家庭可支配收入占到1-9月GDP现值的47.45%,占比较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提升利于居民消费增长,是居民消费增速回升的重要带动力。对比居民收入及社会消费来看,

图2.12前三季度年农业劳动当地经营者全国总收入及人均收入走势,2012-2019

2019年1-9月,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没有带来农民非外出务工收入的提升,相反非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大幅下降。可能原因在于1)尽管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但是农户价格并没有上涨或者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导致农民实际净收入并没有增长;2)1-9月农业产出下降,导致农民实际收入的下降。如果农业产出大幅下降必然对居民的消费价格产生的明显的冲击,这是5-10月份国内食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面对农业生产的下滑,农业农村部、发改委、商务部必须高度重视的当前的农村与农业经济状况。

从全国粮食作物的年度种植收益来看,依据国家发改委农作物种植收益体系分析,2018年全国农民种植的粮食作物的全部收益为17742亿元,其中农民的现金收益7955亿元,扣除各项投入后,农民的实际的净利润为-2066亿元。

2019年,预计农民种粮总收入为17969亿元,现金收入降到7740亿元,农民亏损到达2395亿元。

2011年农民种粮利润达到历史最高峰,达到4159亿元,其后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利润持续下滑,2016年开始出现大幅亏损,最近两年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巨大亏损而且亏损不断加大,导致农民非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大幅下降,导致农村及中小城市消费下降、收入下降,导致总体经济的萎缩。

面对农村地区的总体收入和消费的巨幅下降,一方面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更重要必须给予农村地区老年人发放同当地城镇居民同时水平养老金水平,从而推动农村和中小城市的消费增长。

图2.13中国农民种粮投入、收入及净利润年度走势

消费构成来看,1-9月农村家庭消费支出5.28万亿元,城市家庭消费总支出16.9万亿元,社会集团总支出7.4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7.15%、9.54%和5.83%;分别占到全社总消费17.78%、57.11%和25.11%。全部家庭支出总额为22.22万亿,较上年增长8.96%,占到全社消费总额为74.89%。社会集团消费中存在大量社会腐败,加剧社会收入分配的极端不均衡。

其中,居民食物消费6.19万亿,农村家庭食物消费支出1.50万亿,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4.69万亿。居民食物消费占到全社会消费总额的20.85%,农村地区食物消费占到34.72%,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到消费总额的18.50%,全社会及城市居民食物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出现提升,显示居民实际消费能力下滑。

中国居民前三季度食物消费占收入比重的年度变化,2013-2019

1-10全社居民市场化食物消费总额为5.36万亿,其中前三季度市市场化食物消费总额4.47万亿,占到居民食物消费总额的76.82%,较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和存款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比较来看,2019年1-9月全国家庭储蓄10.8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84%。其中,城市储蓄9.6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61%;农村地区储蓄1.2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34%;农村家庭储蓄占到全部储蓄总额11.75%。较上年占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综合测算,全部家庭年度消费倾向为0.67,较上年下降0.09。其中,农村地区总体居民消费倾向0.80;城镇家庭的消费倾向为0.64。总体来看,居民消费倾向较上年同期保持稳定;2019年的个税减免带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储蓄率提高。

农村地区非外出务工人的收入下降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总需求下降3205亿元,占到上半年全国GDP的0.46%,如果保持农村非外出务工收入不下行,我股票GDP名义增速速度有当前的7.21%提高到7.7%,我国GDP实际增速可以保持到的6.5%-6.7%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下降正在严重蚕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有良知的社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我们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图2.14上半年农村非外出务工人的收入变动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总需求影响,2013-2019

居民存款来看,10月末银行居民存款为80.96万亿,同比增长14.18%;较年初增长2.46万亿,年度银行存款增长减少56.86%。住户居民银行存款仅增加到居民储蓄总额的22.59%,居民储蓄没有进入银行,形影直接投资资本股票、债券、房产及转移海外。

加速上市公司及公司管理层的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塑造公众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让股权投资成为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向,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才能更加顺畅的运行;坚决清除证券管理机构的害群之马,重塑国家信用,重塑证券市场信用,让我们的证券市场可以成为便捷高效企业直接融资、公民直接投资的社会资金交易市场,有力推动我们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

农村经济增长资源的流入与流出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的表现和制度创造,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能够维持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持续稳定最为关键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的基本平等原则,消除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极端不公平导致的社会动荡和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们引进西方社会的现代成果----国民社会保障制度,但是,我们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处于极其初级的阶段,存在严重不公平,而且不公平在不断加剧,正向危害经济社会的继续健康发展。

1)城乡社会保障极端差距严重危机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近两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回落,国家没有通过对农民退休金和其他稳定农村地区的总收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增长,相反农村地区社保出现明显的的“交得多,发的少”农村地区居民呈现明显的负收入,更是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社会总需求下滑,从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今年农民收入没有增长根本原因之所在。

2)农村居民社保负担占比较高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社保收交和发放具体数据来看,2019年1-9月农村居民的养老金缴费与领取比例为1.30倍;全国农民养老金缴纳3022.6亿元;占到农村地区收入的4.61%;但是超过上半年的农村地区非外出务工收入,农村地区地区劳动者经营收入无法弥补国家征收养老金的总额;国家养老金对农民发放总额231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领取1457元,月均162元/月。

另外,外出务工农民工存在双重社保缴存,同样加重农民工负担,当前国家应该尽快取消以户籍地进行社会管理严重侵蚀农村和中小城镇居民利益的行为,尽快取消以户籍主导的社会管理转向工作居住证的管理势在必行。

3)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发放严重不合理,危害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9年1-9,城镇地区居民养老金缴费与领取比例为1.05,城镇地区收取总额37228.5亿元,发放总额为35312.5亿元,上半年养老金缴纳占到城镇居民的总收入的14.02%。按照2018年末城镇领取社保金的人数为人均社保金的领取的金额29931元;月均养老金的领取达到3326元/月;为乡村养老金的20.54倍。考虑公务员、事业人员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国家财政和国家财产更多支付部分,城乡差距达到24.76倍。其中,国家支付养老金人员的收入为农民收入50-70倍。

国家制度设计的二次分配带来的巨大城乡差距严重危害的社会宏观总需求转变成现实的总需求,危害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甚至危害社会稳定,近期的香港问题的爆发更是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问题的发生,需要引起我们的各级决策者高度重视。

城镇地区养老金发放金额远远高于在岗工资水平39251平均可支配收入,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现象,严重背离养老金的基本公平原则;社会二次分配带来不断扩大巨大城乡收差距是阻碍社会总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更是严重加到的社会负担,阻碍的在岗职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的二次分配中等级制度明显,严重偏离二次分配基本公平原则,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严重残余,阻碍中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调整。

4)社保金成为普通职工及其严重的社会负担,危害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9年1-9全社会总体社保基金的收入为5.96亿元,总支出为5.40亿元,收支比为1.10倍。1-9月政府社保征收总额占到的居民总收入的18.01%;占到居民工资31.41%。居民社保金占到居民收入比重的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5)社会保障征收的制度和模式出现严重问题

更加严重的问题,国家制定最低收入水平实际是政府增收社保税的标准,当前社保税的征收除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大型外资企业按在实际收入水平缴纳社保税,各类民营、私营企业、中小型外资企业均按照国家最低收入标准增速社保税,导致的当前社保税的收入增长缓慢,增长速度严重低于全社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为保障社会税的增速各地政府不断提高最低收入工资水平,来提高社保税的增收水平。导致许多地方的最低收入标准远远高于一些地区的普通职工工资水平低于最低收入水平,企业和职工也必须按照最低收入标准缴纳各项社保金。这样最低收入标准下中低收入群体社保税税比重较高,制造业企业的社保收费较重,相反,较高收入群体的他们的收入较快增长,依然按照最低收入工资标准缴纳社保,导致的社保税征收会低于全社会实际收入收入导致政府不断提高最低收入标准的,提高社保基数的怪圈。

更重要导致当前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中低收入群体社保税比重明显偏高,成为农业和制造业沉重负担,导致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严重负担,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这是居民实际消费持续下滑,导致农村地区农产品价格继续下滑,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严重下滑,大量劳动密集产业因为巨额的社保税的支持被迫离开中国沿海地区,这是当沿海地面临的最为严峻形势,同时内地劳动无法得到有效转移,导致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带来当前的实际经济出现下滑的局面。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人建议,国家将社保金增收比例大幅下调,有当前的过去的30%下调到20%左右基本比例,各地降最低收入标准定为免征个税、社保税的基点,而非当前的社保税增收的基准标准;其次,较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应适当调高社保税缴纳比例,来增加全社会社保基金的增收总体规模;使得全社社保税增收能够同经济增收的速度相一致。其次,社保税由税务局统一征收,确保社保社保足额增收。

6)从银行信贷资源的流入来看,从全国信贷资金的流向来看,人民银行统计,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9%,增速比上季末低0.53个百分点;1-3季度贷款增加13.6万亿元。

其中,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8.5万亿元,同比增长7.6%;农户贷款余额10.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5%;农业贷款余额4.06万亿元,同比增长0.74%,前三季度农业贷款1200亿元,同比同比减少7.7%。农村贷款和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缓慢限制的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的流通和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是农产品滞销和粮价下滑的重要原因。银行对农业贷款极少,而且不断减少,农业信贷余额占全社会信贷比例的大幅下降,是当前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更重要的这些少量农业信贷往往被挪用到房地产的其他行业,中国金融体系对农业信贷严重缺失导致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缓慢。

图2.15中国社会消费总额的分部门构成,2019.Q1-3

图2.16全国居民总收入,2010-2019

图2.17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年度领取情况

图2.18中国农业三季度末信贷余额及其占信贷余额的比重

2、投资方面

2.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总体投资大幅下滑,市场主体信心严重不足。

1-10月,全国城镇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09万亿元,同口径增长5.2%,按照历史数据投资下降6.7%,累计投资额低于2017、2018年水平,实际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决定社会总需求的增长放缓,带来生产资料价格的出现下滑。

其中,10月投资额为4.97万亿,同比下降22.5%,连续4个月投资下滑,降幅不断扩大。2019年10月投资额为5年来同月最低投资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影响,累计同口径同比增幅为5.7%,月度投资按照历史数据实际下降19.9%。

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城镇投资不振,甚至出现下滑,对于社会总需求增长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加剧大型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产能过剩程度,使得我们去产能陷入严重的困境。政府有形的手强行去产能到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导致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没有销路,生产、投资严重下滑。

1-10月投资占到社会总需求的59.8%,10月的占比为55.4%。1-9月的社会投资乘数1.51,处于历史的高位水平,仅次于2009、2010年的1.64倍和1.62倍,为2009年以来的第三位的高位水平。尽管社会总体投入产出比较高,但是投资者严重的信心不足,对政府政策的严重不信任是导致投资下滑,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2)按照历史数据,民间投资大幅下降,国有投资增幅出现,当前制度存在民间投资发展的因素不仅影响民间投资,同样最终制约国有企业的投资。

从投资主体来看,1-10月国有投资21.94万亿,同比增长6.37%,占到投资总额的42.94%;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投资占比出现明显的增长;民间投资29.15万亿,同口径增长4.40%,按照历史数据同比下降14.60%,为近4年的最低累计投资额,占到投资总额的57.06%,创下民间投资统计数据公布以来占比的最低水平。

按照历史数据,8月国有投资22959亿元,同比下降6.08%,民间投资26717亿元,同比下降32.67%。

7月以来,民间投资下降大幅下降,降幅不断扩大,显示民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极端不足,这是导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持续放缓的关键原因。

国有投资增速严重下滑主要的主要原因在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退出市场导致的国有企业产品的需要的严重不振,国有企业投资增速的严重下滑也就成为必然。

构建完善企业生态体系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供给侧改革,大量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被强行退场导致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是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的竞争决定去留才能真正经济的健康发展,供给侧决定应该限制一些大企业借助政府之手打压中小微企业,这种做法实质是属于黑恶势力的做法,政府成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严重影响社会投资主体的信心。

3)设备更新陷入负增长,生产性投资增速处于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会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竞争力。

从投资结构来看,设备投资增长最慢,为-0.5%、4月份以来设备投资更新为负增长,建安投资增长4.7%,其他投资的增长11.9%;分类占比来看,建安占比69.23%、设备投资占16.10%、其他投资14.67%。

固定资产投资扣除房地产投资为工农业的生产投资,上半年生产性投资总额34.91万亿,较上年上涨3.57%,生产性投资增长为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速,设备投资负增长,决定中国经济实际技术升级将会陷入缓慢状态。

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投资是基础,设备投资是技术升级和革新的载体,其他投资在于更好的应用好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设备更新的停止技术进步将会受到限制,缺少物质载体,当前设备投资增速过于缓慢会限制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提升,2019年的全国设备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年来新低水平。

4)区域投资的不均,东部沿海流动性产业的外迁导致的东部投资增速下滑;东北塌陷进一步发展,消除地区物流障碍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

从地区增速来看,1-10月,中部地区增保持较快,为9.3%,西部地区的投资为4.9%、东部地区的增长4.0%,东北地区-4.5%。东北地区的负增长,降幅有所扩大,导致东北振兴受阻,东北经济塌陷进一步加剧,东北地的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及,民营企业生产和投资的下滑,东北地区的生产与投资的下滑更加明显。

从地区的占比来看,1-10月东部省区占41.93%、中部省区占27.56%、西部省区占26.07%、东北占比4.44%,较上年各区占比分别下降0.49个百分点、上涨1.03个百分点、下降0.08个百分点、下降0.45个百分点。

中部基础设施优质加快,为东部经济提供腹地经济带来的较快投资增速,更重要的沿海流动性产业流向海外导致的沿海投资增速下滑,降低中国物流和制度管理成本,将会决定内地投资发展及总体经济发展的速度。

伴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提升,要保持经济继续发展,全球竞争力真正的提升,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发展中西部经济,为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腹地经济。中西部人力资源、自然源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的优势所在,我们只有中西部的有效发展,我们的全球竞争才有底气,才有信心。

地中海文明的海洋经济属于流动性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仅限于海岛和大陆边缘地区,同时地中海文明不断转移;东方农耕文明属于稳定性自然资源决定型经济。

当前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现代运输工具的高效性为东方农耕文明的稳定性经济社会和地中海文明中贸易海运决定发展流动型经济社会有机结合提供基础和条件,充分实现沿海经济和内地经济充分有效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再次爆发新的生机。

加速国家财政支持连接中西部的物流、信息、金融、制度设施建设,加速信息通道、物流通道的建设;放开放活各类竞争性产业发展,放开放活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通过信息、资金流、物流产业的便利性,推动中西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金资源的充分发挥,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东北地区持续保持较低的投资增速,甚至负增长,东北地区持续较低发展速度不利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给与充分高度自由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东北地的老工业基地可以重现历史的辉煌业绩。

从近代的中国经济的地区发展的变化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是来看,自由开放的制度决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走势,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约束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人类创造性思维,所有的困难都可以的得到有效的解决。

东北最优政策在于大幅度缩减政府机构、减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负担,让政府机构大量高素质人员进行真正创业,让劳动者自由主动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东北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的有所可能达到最有效的发挥,东北才能重现历史的辉煌,不真正减少政府闲余人员东北经济只能会更加困难。

5)一二产业投资严重负增长,制约中国经济和社健康发展。

分产业来看,1-10月,第一产业投资11375亿元,同口径同比下降0.23%,占到城镇固定资产总投资2.12%。其中,投资总额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占比为2011年来的次低水平。

按照历史数据1-10月,第一产业国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1.3%;其中,10月第一产业投资-191亿元。2019年12月以来,第一产业投资均处于严重下滑的状态,带来的农业生产下滑,这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关键原因。

解决农业投资占比较低的关键是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适度规模化、产业化,从而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为谁种地和农民基本社会保障的问题。当前一些利益集团企图实行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过渡规模化的问题必须高度警惕,可能导致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破坏,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制度方面,必须保证基本合理的分配制度,必须给与农民完整的公民权利,制度上许可劳动者自由流动,才能保证产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生育等类基本生产生活同严格的户籍制度相挂钩导致城乡居民、地区的居民无法自由流动,导致中国有一系列诸侯王国组成的封建国家,尤其对农民限制尤其明显,农民在各地从事任何职业依然贴上农民工的便签,给予歧视,这是限制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极端制度,这项制度同现代民主社会格格不入,导致中国农民无法真正离开家乡和土地实现更好的发展,更是导致当前中国国经济无法实现真正突破,真正实现引领世界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

最为严重农业产业劳动者作为现代产业的体系的中的一员,农民养老金水平极低,导致养老金无法完成养老的目标,导致农民必须完全依靠土地养老,这是限制的和制约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最根本的因素,没有农民同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金水平,中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无法实现,中国农业就无法支持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中国农业和农村依然是封建农业,中国社会就只能处于半封建与半现代社会,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只能处于明显的弱势。

1-10月,第二产业投资15.20万亿元,同口径增长2.3%;按照历史数据同比下降25.7%;其中的10月投资总额为1.37万亿,同比下降42.9%;2019年以来第二产业的投资均为负增长,显示当前经济极端困难。

1-10月投资总额为2014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较上年下降24.7%;10月投资为2012年以来同月投资额的最低水平。降幅为42.9%,较9月的份下降74%有所缩小。

一二产业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基本物质生产,没有其他产业的发展人类可以维持发展,但是没有一二产业基本物质生产,人类社会也将会消失止,没有一二产业基本物质生产水平的提升,人类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将会很快停止,任何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必须首先的先进的物质生产水平做基础,才能确保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性和发达程度。所以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必须高度重视物质生产的水平和效率的提升,物质生产的投入增长才能实现物质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当前我国一二产业的投资全面下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中,制造业1-10月同口径增速为2.6%,为历史同期最低增长速度,预计1-10月制造以投资总额为17.78万亿;10月投资为2.09万亿,同比增长3.36%。

第三产业,1-10月度投资34.75万亿元,同口径增速为6.8%,增速较上年同期小幅提升;按照历史数据投资增长7.2%,较上年有所提升。投资占到国内固定资产总投资的72.9%,较上年同期所占比重较上年14.3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新的高位水平。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显示的市场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中生产服务型产业增长,提升我国整体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利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总体竞争力的提升,生产服务型产业的为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流动性,固定资产投入主要集中的第三产业显然存在问题,中国国家统计数据存在严重失实。

居民消费型服务便利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的终极目标和最终的体现,属于真正的民生产业。居民消费型服务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意义的服务业以居民消费服务为主导,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社会的劳动主体,固定资产的投入比重较低。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给居民消费服务带来的高技术成分,但是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通过市场化、自由化政策措施,减少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充分有效的发展,政府干预只能导致更多居民福利受损。

图2.19中国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及月度同比增幅

图2.20不同投资主体的月度投资额

图2.21民间主体月度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图2.22国有民间投资增长的率对比

图2.23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布

图2.24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图2.25中国第一产业月度投资及同比增幅

图2.26中国第二产业月度投资及同比增幅

图2.27中国第三产业月度投资及同比增幅

图2.28中国制造业月度投资情况

重要基础产业投资,农林牧渔及服务业1-10月的同口径增速为-2.1%,预计1-10月农林牧渔投资21908.7亿元;其中,10月投资2857.5亿元,同比下降2.86%,占到国内投资的5.8%。

从农林牧渔分类投资情况来看,农业(种植业)1-10月投资下降0.6%,投资额10885亿元,带来生产的下滑和价格上涨,带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处于历史高位;月度投资1690亿元,同比增长8.44%,农业投资回升带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回落。

林业累计投资下降4.7%,达到1950亿元,月度投资222亿元,同比下降6.98%。林业投资下滑对于生态建设的发展有不利影响。面对东部农业区的生态恶化,加大东部农业区的生态建设的投资必须提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日程中。

畜牧业累计投资增长-7.9%,达到4809亿元,月度投资675亿元,同比增长-1.98%,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4、7、8、9月份大幅下降,畜牧业投资大幅下滑带来畜牧生产下滑,导致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10月畜牧业投资下滑的态势得到明显的缓和,预计11和12月畜牧的投资将会转向大幅增长,为明显畜产品价格回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渔业累计投资唯一出现增长,增幅为10.7%,为1305亿元,月度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12.91%,渔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水产价格相对稳定,利于总体食物价格的稳定。

农业服务累计投资增长-0.8%,投资额3228亿元,月度投资559亿元,同比增长3.74%。农林牧渔及服务的投资普遍下降显示当前农业生产的下滑,近期各类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投资出现回升。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同口径同比增长2.7%,1-10月累计投资7.02万亿;月度投资额7745亿元,同比下降3.33%,占到全社会固定总产总投资的13.75%、较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经济下行情况下,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应该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尤其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设施应该作为投资的重点,从而有效的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细分行业来看,1-10月公共设施投资同口径增幅为0.20%,预计年度投资5.66万亿,占到投资总额80.63%;生态环保与环境治理投资同口径增长37.40%,预计投资额5782亿元,占比为8.23%,水利投资同口径增长0.60%,投资额为7825亿元,占比为11.14%。

2018年4月份以来,水利投资一直呈现同比下降的态势,直到最近两个月才出现增长态势;生态投资金快速增速增长,利于人来生存空间的改善。

城市公共设施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带来存在大量的重复投资,同一条道路和同一块地面存在反复的拆建,带来极大社会资源浪费,城市公共设施重复拆建和投资,实质城市建设中存在大量腐败和权利寻租。

生态环保和水利投资较少不利于生态和农业发展,但是大面积农田缺少水利投资,大面积国土缺少生态防护林及林地、湿地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资,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江、黄河、珠江、海河、辽河、松花江、塔里木河缺少生态的建设导致流域生态恶化、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危机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水利、生态建设与农业、林业发展、水产养殖是相辅相成的,对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间及基本保障。

最近几年,我国东部农业区极端天气不断发生,对我国农业及整体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速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建设特别是生态林建设及生态湿地的恢复对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中重复拆建中的腐败导致的资金浪费用到国内生态湿地恢复和建设中,从而有效改善国内生态环境对于提升农业产出水平,扩大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

图2.29农林牧渔月度投资走势

图2.30农林牧渔月度投资构成

图2.31生态环境、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月度总体投资情况

图2.32生态环境、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月度投资构成

图2.33三次产业的投资增长率比较

从三次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来看,一、二产业投资近期陷入严重负增长,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就业承载能力,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特别是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内需扩大,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总体全球竞争力。

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均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增加农业产业投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上半年农民自主经营收入的大幅下降显示农业产业大幅下滑。增加农业投入和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要有技术方面问题包括,种业技术、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和流通技术,以及贯穿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在农业各个环节应用,从而保证农业信息的畅通,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农业产的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需要通过有效的农业服务业实现这些环节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定农业生产的力有效提升。

农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社会化水平,特别是劳动者养老、教育、医疗的社会化是保障农业产业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我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农业投资增加,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为整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全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根本标示。当前养老保障不仅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更是同一地区城乡差异巨大,显示当前我们城乡差距的巨大,巨大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是导致我们当前经济内需严重不振的关键因素,同时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出现快速增速,但是依然严重不足,水利投资的严重不足,出现下滑,水利占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0%,也是明显的偏低水平。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必须通过经营权的确认,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水网、路网防护林、生态林、湿地建设必须伴随产业开发,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同步推进,实现生态建设和林下、湿地、草场的生态立体种养、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生态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让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2.34三次产业投资占国内投资的比重比较

2.2房地产行业投资及行业状况

1-10月房地产行业投资总额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月度投资11595亿元,同比增长8.77%。2019年房地产投资增幅回升到10%左右投资增速水平,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为所有行业投资增速较快的行业。

当月房地产投资比重占国内月度投资比重总额的23.3%;累计投资占比21.5%。房地产投资占比出现明显回升,接近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21.58%水平。

一、二产业投资因为政府懒政惰政不作为而投资下降,导致房地行业投资占比重回高位水平。中国经济对于房地产者经济鸦片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懒政、惰政加剧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极端破坏,将中国经济推行危机边缘,调整需要尽早推动。

面对房地产的投资接近金融危机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改善充分改善营商环境,减租减息、减税降费、给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平等权利,给予农民完整的公民权利,推动农业产业有效发展,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产和供应1-10月,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为18383万平米,同比增长下降16.30%;月度土地购置面积2929万平米,同比增长12.78%。累计土地购置成本为9921亿元;同比下降15.20%;月度土地成交价款1735亿元,同比上涨2.48%。

当前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下降、购置金额同比下降,会对年来的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中国出现少有的良好业绩。依据房地产用地土地购置面积的和金额折算的10月单位面积购置土地成本5924元/平米,同比下降9.14%;累计土地购置成本为5397元/平米,较上年上涨1.35%。

10月末,年度房屋施工总面积为8.55亿平米,同比增长9.00%,当月新增施工面2.07亿平米,同比增长20.19%。其中,1-10月新开工面积18.56亿平米,同比增长10.00%;月度新开面积及1.99亿平米,同增长23.23%。

建造成本方面;截止12月末,单位面积房屋施工投入平均1282元/平米,同比增长1.25%,月度施工单位面积投资成本5607元/平米,同比下降9.50%;显示房屋建造成本的下降,房价本应理性回落,但是由于市场的垄断,房价依然我行我素,逆势上涨,政府监测和监管部门严重失职,无论内地或是香港房价的过高和过快的上涨,都是政府的失察和严重失职,是政府没有认知平衡垄断资本和社会公众利益,是政府伙同垄断资本的榨取社会公众利益的结果,房价过高不是地产商的错,牟利是资本家和商人的本性,但是政府是民众利益的维护者,任凭论断资本的肆意榨取社会公众利益,不去积极引导增加,遏制炒作、稳定货币发行,减弱通胀压力。房价、地价、黄金价格是一国通货膨胀的做有效标示,房价的过快上涨,央行应该负直接责任。

竣工面积:10月商品房竣工面积为7463万平米,同比增长19.22%;累计竣工面积为5.42亿平米,同比下降5.5%。其中,商品住宅月度竣工面积占到全部房屋竣工面积72.2%,为5390万平米,较上年增长18.80%。

累计竣工面积为5.42亿平米,较上年下降5.6%,商品住宅进口面积同比下降,降幅为5.5%,累计竣工面积3.85亿平米,为全国房屋竣工面积总量的70.97%。

商业地产占比过多必然引起后期不必要的麻烦,做好居住和商业的合理布局,为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前瞻的规划和设计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销售方面:2019年1-10月商品房新房销售面积为13.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10%,月度销售1.41亿平米,同比增长1.94%。其中,1-10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71亿平米,同比增长1.50%;月度住宅销售面积1.25亿平米,同比增长4.43%。

从新房的销售和竣工的对比情况来看,住宅的销售占到全部新房销售的88%;远远高于新建房竣工的住宅占比的70%的比重,显然商用、住宅的建造比和需求的比存在的偏差持续发展货到新的供需不平衡,房地产产需结构的不合理和不匹配需要引起的地产行业企业和监管部分的高度重视。

销售额来看,2019年1-10月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2.44万亿元,同比上涨7.30%;月度销售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9.71%。其中,1-10月住宅销售金额为10.89万亿元,同比上涨10.80%。月度销售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61%,房地产作为居民储蓄的投资投资方向之一。

2019年1-10月,居民购房支出占到全社会居民总储蓄的1.02倍,连续4年购房支出超过居民的总储蓄,购房支出占据全社会居民储蓄总额,购房消费不仅蚕食居民的消费能力,更是蚕食产业发展的能力。

2019年1-10月,居民存款增长7.91万亿;仅可以满足居民新房购买支出73%。2016年以来,全国居民年度银行存款增长总量持续三年不能满足国内居民的购房总支出,居民存款不断的被房地产占去,居民消费和社会生产投资不然严重缺少居民储蓄和存款的支撑。地方政府应当对房价过快上涨、产业发展的下行负直接责任,央行应承担主要责任,央行过度货币超发诱通货膨胀的发展,导致居民资金迅速流向房地产行业,房价过度上涨必须由央行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据新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测算,2019全国1-10月新房销售价格9337元/平米,同比上涨7.23%;10月均价为9186元/平民,同比上涨7.62%。

从当前消费、投资、地产行业及社会总需求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正发生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恢复经济,恢复居民收入增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解决问题的抓手在农村、农民及中小微企业。

不同地区的价格来看,东部地区累计均价12562元/平米,增长9.1%,月度均价12403元/平米,同比上涨7.6%;中部地区累计度均价7143元/平米,同比增长6.21%,月度均价为6851元/平米,同比上涨2.60%;西部地区累计均价7234元/平米,同比增长6.06%,月度均价为7482元/平米,同比上涨9.20%;东北地区累计均价为7954元/平米,同比增长8.7%;月度均价为7624元/平米,同比上涨7.89%。

各地房价均创下历史同期和同月新高水平。不同区域的价格巨大差距显示地区经济的差距,东部房价继续高涨,东北地区房价炒作作为明显。东北地区的经济塌陷,但是进一步加大房地产炒作,必然导致东北经济更加困难。

国家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资提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潜力;放开户籍管理,全面推行工作居住证制度,允许人员的流动,通过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通过人员流动选择地方政府管理水平,人员流动方向和资本流动方向是对各级政府最有效的评价,放开人的自由流动是人类实现进步的重要条件。

央行货币总投放是决定不动产价格水平和总体物价水平的关键,央行对房价和物价总水平为政府机构的第一责任人,房价与物价总水平央行信用的最核心体现。

新房待售面积方面:统计局公布新房待售面积却持续攀升,10月末全国新房待售面积达到49323万平米,同比下降6.6%,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月末库存。按照当月的销售进度,全国新房可供销售3.51个月。其中,商品住宅方面待售面积为22373万平米,同比下降12.90%;新房库存销售比为1.79个月,同比下降16.6%。

当前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库存销售比降到了较低的历史水平,如果政府不对大城市投机性的购房信贷政策进行调整,不加速推动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诚信构建、政府官员、金融机构诚信体系的构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大幅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带来投机性购将会导致大量的刚性需求的住房无法的满足,影响正常的社会安定。

从行业盈利状况与行业风险风险:综合单位建造成本、土地价格和房屋销售价格,10月房屋单位产品销售毛利率在28.47%,较上年同期提高4.16个百分点。

THE END
1.农药价格走势绿意盎然的新纪元在2020年,全球各地的农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春天。尽管疫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他们依然秉持着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用心呵护着每一寸土地。这一年,农药价格走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价格波动:市场之舞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都知道,高效合理利用农药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81399.html
2.农产品涨价现象深度解析技术服务2、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3、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https://www.jarnorking.com/post/24910.html
3.2019年全国农资打假督查情况报告经管文库(原现2019年全国农资打假督查情况报告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56176-1-1.html
4.好处与风险并存!农化企业并购重组分析与展望2019年,扬农化工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全资收购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和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通过并购,扬农产品种类更加齐全,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实现研产销一体化;通过有效整合研发资源和销售网络,使得研发、产品、客户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2022年科迪华收购西班牙专业微生物技术企业兴播(Symborg)和http://pesticide.vip/zgny/zlzs/content/5a2686aa-489f-4443-afd4-be6602f7a3e9.html
5.农资网·国内氯化钾市场价格一览 ·国内港口钾肥价格行情分析 分析预测更多>>> ·2018年中国钾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9年上半年复合肥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9年上半年国内尿素市场回顾 ·2018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分析:化学农药占比超 ·2018年尿素市场行情起起落落 http://www.ampcn.com/news/
6.中国农资连锁现状趋势与投资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21第2章 中国农资连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32 2.1 农资连锁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32 2.1.1 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32 2.1.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32 2.1.3 行业主要相关政策 38 2.2 农资连锁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41 2.2.1 中国GDP增长分析 41 2.2.2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43 http://www.zyzyyjy.com/baogao/351168.html
7.区马铃薯农资(农药)市场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农资(农药)市场情况分析,内蒙古,马铃薯农药,市场情况分析,通过对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旗县生产企业、农牧业局植保站、农药经销商和科研部门植保人员的调研,探讨了内蒙古马铃薯农药应用历史沿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Article/ZMLS201905001014.html
8.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定方案正式出台共设立27个部门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8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三定方案》。据悉,此次方案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机关行政编制805名,内设27个相关机构,共8项条款,实行日期为2018年7月30日。现附全文如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2235903
9.2019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行业聚焦191农10.越南肥料使用情况趋势分析 越南肥料工业协会副主席 阮志玉 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及标准论坛 2019年3月6日全天论坛 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双减目标”,激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合力开发创新生物刺激剂、建立标准和解决关键工艺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双减目标。重点展示目前国内外生物刺激剂产品创新突破及发展趋势,生物刺激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707914
10.2019年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行业分析报告第三节 农村土地流转下游行业分析 一、农村土地流转下游行业分布 二、2015-2018年下游行业发展现状 三、2019-2025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下游需求对农村土地流转行业的影响 第三部分农村土地流转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六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 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农村土地流转行业竞争https://baogao.chinabaogao.com/fangdichang/389355389355.html
11.奋起直追,挥斥方遒谱续章廖华波副总经理针对寄递事业部一季度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对二季度业务发展进行了方向性的策略分析。 彭定锋副总经理针对业务发展提出“明目标、扩思路、强支撑、重落实”十二字要求,并对分管工作做出指示。 2019年4月1日下午,百色市分公司召开2019年全市邮政经营服务、企业安全工作会议,市分公司于春雷、彭定锋副https://www.meipian.cn/21zwtxuz
12.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q的盈利模式4.1.3 调研结果分析 4.2 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4.2.1 市场竞争力较弱 盈利水平逐年降低 4.2.2 盈利对象偏离“三农”市场定位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4.2.3 自主创新不足 盈利措施单一 4.2.4 信息化技术滞后制约盈利发展 4.3 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 https://blog.csdn.net/2301_77166695/article/details/136432655
13.20202026年中国三七草属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一、农资零售批发市场调研 二、电子商务 三、其他行业 四、下游对于三七草属行业影响分析 第六章 2014-2019年三七草属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三七草属行业的发展周期 第二节 三七草属行业历史竞争格局 一、三七草属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三七草属行业竞争程度 三、三七草属行业企业竞争情况 第三节 三七草属企业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N51984PB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