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3月16日消息昨天(3.15)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省工商局12315公布2010年十大消费维权案例。
店家摔死海鲜让游客买单
案例:2月20日,德国游客施密特在三亚市滨海渔家平价海鲜店消费,经营者将海鲜摔死后强制要求消费者买单。最后经工商调解,经营者向德国游客作出书面道歉。
工商提醒:消费者在海鲜大排档吃海鲜时,要问清价格、计量方式和品种,看清楚经营者提供的海鲜是否与点的一致,分量是否足称,结账后要索取发票。
购买珠宝首饰被诱导消费
案例:2月17日,广州游客陈女士向12315反映称,琼海某珠宝商场的总经理以喜得贵子、低价出售珠宝等虚假宣传,欺骗她消费8800元购买珠宝。经工商部门调查,最终商家退款给消费者。
工商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首饰时,应注意检查首饰鉴定证书是否为正规权威检测部门所出具。
不合格化肥误了庄稼
案例:9月3日,澄迈县倪先生在该县某化肥店购买了一批化肥,使用后,他种植的农作物全部死亡,倪先生怀疑该批化肥有质量问题。工商部门立案调查查实后,要求经营者赔偿农户的损失。
工商提醒:农民朋友在选购农资商品时要留意农资经营户店内有无悬挂《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等证照。不要图方便购买无证照、走乡串户的流动经营者的农资。
入住酒店遭贼入室盗窃
案例:6月9日,周先生入住东方市一家酒店,晚上小偷入室盗窃。经工商部门调查,酒店因装修脚手架未拆除,致使小偷轻易攀爬进入客房,消费者失窃,工商人士认为周先生未按提示关好门窗也负有间接责任。最后,经营者同意免收房费并向消费者道歉。
工商提醒:旅客在入住酒店时,贵重物品应随身携带或交由前台保管。对于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要注意保管,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入睡时应关好门窗。
橱柜订制权责需要明确
案例:3月22日,钟女士向12315反映称,她在海口某商店定做了橱柜,做好的尺寸与量的尺寸不一样,双方发生纠纷。经调解,经营者赔偿消费者800元。
工商提醒:消费者在订制橱柜签订合同时要讲明细节。对橱柜的保修年限,上门服务的收费情况以及退换货的处理等问题要做进一步规范,以明确商家的赔偿责任。
网上订房与实物有差别
工商提醒: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订房时要仔细阅读有关条款,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购房交了定金商家不退
案例:11月8日,王女士向12315反映称,2009年她与某公司签订了购买某楼盘的合同,交了20万元的定金,但由于开发商迟迟没有出具楼盘价格,双方协议解除合同。商家承诺一个星期内把定金退回给王女士,但后来商家又以老总不在为由不给王女士退还定金。
工商提醒:购房者一定要在交定金时,与开发商签订更加明确的书面协议,并及时与开发商签订正式购房合同。
报名驾校谨防受骗
案例:6月9日,张女士向12315反映称,2月份她在海口某驾校缴了3200元报名费,驾校承诺4个月内开始学习并通过考试,但驾校后来没有开学,也没有任何的答复。经工商调解,经营者同意给消费者退回3200元。
工商提醒:在报考驾校时应注意查看驾校是否有工商部门、交管部门颁发的证照,教练员是否持有《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等。
电动自行车售后不规范
案例:1月21日,邓先生向12315反映称,他所购买的电动车电池在保换期内,经营者只肯换旧电池,请工商协助处理。经调解,经营者同意更换新电池。
工商提醒:由于目前电动车没有统一的“三包”规定,如果电动车发生故障,应先查看故障是否在保修的范围之内,并且留意保修的期限,以确定是否可以保修。
办卡消费被经营者有意套现
案例:12月28日,刘女士反映她在海口一家美容院办理了一张美容卡,后来美容院几经转手,已不能保证原先的服务水平。经工商调解,商家同意退回消费者1700元。
工商提醒:消费者在办理此类消费卡时要详细了解经营者是否合法经营,要谨防经营者办卡套现,弃店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