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称“陆金所控股”)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6623,实现在香港及纽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据上市文件披露,陆金所控股是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服务赋能机构,通过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并赋能机构合作伙伴使其能高效地触达和服务小微企业主,来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据灼识咨询,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贷款余额计,陆金所控股在服务小微企业主的中国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6%。
“对陆金所控股来说,回港上市意味着里程碑,更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陆金所控股董事长兼CEO赵容奭表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通过产品、科技手段、线下服务等方式助力解决小微融资难题。进入新发展阶段,陆金所控股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合规审慎经营,聚焦小微实体,积极向小微企业主生命周期顾问的角色转型,携手各位合作伙伴同广大用户共筑美好金融生活”。
审慎经营提升业务弹性
小微企业“千人千面”,小微企业主通常需要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经过十余年沉淀,陆金所控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通过线下线上一体化渠道实现对全国约300个城市小微企业主的覆盖。据上市文件,从截至2020年12月31日到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主数量从460万增至660万;发放给小微企业主的贷款余额从3,709亿元增至4,489亿,复合增长率达10%;小微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例由68.5%增至82.1%,增长13.6个百分点;已与中国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020年10月,陆金所控股于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以来,公司始终保持合规审慎经营,2022年公司实现总收入581亿元,净利润为88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专注于为股东创造价值,上市第二年即开始分红,并于2022年将分红频率由每年一次转为每半年支付一次股息,2021年及2022年已派发及将派发的分红金额分别约占当年净利润的29.4%和40.0%,总额约为11.67亿美元。
审慎经营状态下,陆金所控股资产负债表状况稳健,公司净资产规模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32亿元增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948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从人民币242亿元增至人民币439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18.2%,融资担保子公司的杠杆比率为2.0倍。陆金所控股表示“稳健的资本状况印证了我们的业务弹性,并为我们穿越经济周期提供了坚实基础”。
精细化运营加深业务护城河
近年来,陆金所控股持续聚焦服务小微实体,借助前沿科技与精细化运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深化先发优势。据灼识咨询,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贷款余额计,陆金所控股在服务小微企业主的中国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大数据技术是我们能够提供这种灵活性的关键”,据上市文件,凭借十余年积累的专有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动态风险模型,陆金所控股已具备可将小微企业主个人及其业务视作整体以进行评估的独特能力,以此实现更为精准的信用评估,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小微企业主提供件均更大、期限灵活的产品。据上市文件,公司赋能的一般无抵押贷款件均金额已从2020年的16.45万元增至2022年的24.02万元,有抵押贷款的件均金额从2020年的39.05万元增至2022年的43.87万元。
除稳健的数据驱动型风险管理系统,陆金所控股已在服务的每个环节嵌入尖端技术,2021年,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陆慧融推出业内首个AI贷款解决方案“行云”,该流程采用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光符识别技术,并在流程中大量使用视频。据悉自推出以来,已有累计63.9万客户通过“行云”获得借款1,672亿元。
2022年11月,陆金所控股推出新的小微企业主增值服务平台,以促进小微企业主生态圈的发展。小微生态圈可以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包括网络社交、全套数字化SaaS解决方案、信息交流论坛等在内的金融产品之外的更广泛服务。
据上市文件,陆金所控股正在向小微企业主生命周期顾问的角色转型。“该生态系统旨在产生强大的自我强化网络效应,通过提供更多的客户服务来强化参与强度,进而提高客户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及延长客户生命周期,并最终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