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华北军政大学——新中国军事教育的摇篮
阅读提示
一个诞生在小村庄里的军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成为我军办学规模最大的军事院校和解放军最高学府。
它就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华北军政大学。
这所大学,在解放战争的滚滚硝烟中紧急筹建,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创办大军校的宝贵经验,是解放军军校进行正规化、综合性教育的先驱。
华北军政大学石刻校匾。
它肩负着培养我军中高级军事人才的重任,先后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输送了4.6万名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八一建军节将至,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探寻我党我军军事教育的河北印记。
渴求军事人才,紧急创办大军校
1948年春,全国各个战场形势继续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随着全国规模战略反攻的到来,我军迫切需要大批中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充实军队。
军校在哪里办?中共中央的选择是华北。
此时的华北,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并成立了华北局、华北军区等机构。华北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解放区。
华北军政大学筹备阶段的重大问题由中央决定,日常工作、后勤供应由华北局负责。经过中共中央和华北局反复酝酿,决定按照办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办法,将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和晋冀鲁豫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等五个单位合并组建华北军政大学。
在《中共中央西柏坡大事记》中,这样记载着解放军军事史上的这一重要决定:1948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创办华北军事政治大学,叶剑英任校长兼政委,副校长萧克,副政委朱良才,校址设在石家庄附近的南新城村。
今天,石家庄市鹿泉区太平河畔的南新城村,依然保有华北军政大学旧址。
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门仅剩下两处石柱静静地屹立着,穿过修缮后的临时校门,是一个开阔的院落。
1948年5月23日,叶剑英来到南新城村,华北军政大学的筹建工作也由此拉开序幕。
1948年6月11日,华北军政大学在南新城村西的树林里,召开了连级以上800多人参加的大会。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正式宣布华北军政大学成立和人员任职命令。学校下设政治、教育、校务三个部和校办公室,大部下面设二级部及处或科,校领导和三大机关直接领导各学员大队。
行政机构建立了,学校自上而下还要成立党组织。
以校长叶剑英、副校长萧克、副政委朱良才和教育部长谭家述等6人组成学校党委会,叶剑英为党委书记。党委会实行集体领导的分工负责制,统一领导全校的工作。
1948年7月1日17时30分,华北军政大学隆重举行庆祝“七一”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及华北、华东、中原等地区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代表出席大会。
朱德总司令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华北军政大学是在继承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传统基础上,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而创办起来的,任重而道远。他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也”勉励大家为创办好军大而努力奋斗。
明确办学方向,迈向正规化教育
要创办一所什么样的军校,中共中央在筹建之初就确立了方向。
中共中央提出如下办学指导思想: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要多为战争培养干部,多为前线输送军事政治人才;二是要把华北军政大学办成正规化的新型军校,为新中国军队正规化建设培养人才。
1948年10月,叶剑英在华北军政大学礼堂为全校教员作了《提高自身素质完成教学任务》的报告,提出学校教学理论:“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进一步阐明了学校的历史使命——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全国的解放战争,全心全意为战争服务,解决战争提出的新课题,这对教员治学和学员集中精力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达到了教学为战争服务的目的。
教学如何为战争服务?从当时的教学内容上,就能看出是重视和培养实战经验。
依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华北军政大学的战术教学课程侧重于攻坚战、山地战、水网稻田战、河川战训练,并加强各兵种合同战术的教育;技术教学课程则侧重于炮、工、摩托等专业训练,重点是山炮技术训练;工兵技术训练课程以爆破和架桥为主,同时进行坑道作业和筑城训练。
在一个小村庄里,真能办成一所正规化的新型军事学校吗?许多人当时信心不足。
华北军政大学成立初期,由于学员的文化程度、职务、来自单位、经历、年龄不同,思想情况比较复杂。
有人认为,成立华北军政大学只不过是精兵简政,合并几个单位而已,对其担负为革命战争培养军事骨干这一光荣使命认识不足。有些教员和机关干部不安心学校工作,想到前方去;有些学员认为学校学习的东西到前方用不上;还有些工农出身的学员,担心文化程度低学不好。
面对教职工和学员的消极心态,华北军政大学深入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制定了学校各项大政方针,说明我军正向着大规模正规作战的方向迈进,号召全校同志要认清战争形势和自己的职责,克服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团结的各种消极情绪,要求各级领导和教员从政治上、军事上以及科学文化知识上帮助学员,使他们经过短时期的训练,能奔赴战场,当好指挥员。
针对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经历各不相同的情况,学校对学员进行考核和分科编队。全校学员编成八个大队和三个直属队,加上并入军大的步兵学校和妇女学校,全校共12186人,号称“万人军大”。
分科编队后,全校教职员工在组织上走上正常轨道,保证了学校的工作和学习沿着正规化方向发展。
1948年6月17日,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创办《华北军大》校刊,组织开展竞赛、立功创模和各种文体活动,使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经过组织创建和思想作风整顿,华北军政大学很快结束了初创时期的混乱状况,在组织上和思想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克服重重困难,输送数万军事人才
华北军政大学院子的东南方位,摆放着一些木凳和两块门板。这个院子,就是当时学员们露天上课的地方,以木凳为课桌,以门板为黑板。
校园北侧的一排房屋已经坍塌,那是1948年被国民党飞机轰炸后留下的残垣断壁。
这些,只是当年华北军政大学艰苦办学条件和危险教学环境真实写照的缩影。
当时,大部分学员住在民房或土庙里。为确保学员能住得下、住得好、学得好,南新城村村民将刚分得的房子让给教员和学员住,腾出村西打麦场供学员训练,修建大礼堂供学员培训讲课和文艺演出。
教员的津贴每月发30斤至50斤小米。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器材室和印刷厂,为教学和翻印资料创造了条件;为了改善生活,搞好后勤保障,学校还建立了生产基地,积极开展农副业生产,办起了制酱、制醋和磨面作坊,各大队养猪、养牛、种菜,使伙食得到一定改善。
为了解决来队家属吃粮问题,华北军政大学成立了家属工读学校,动员能参加工作的家属,每天学习政治文化,学习织布、打毛巾;建立了子弟学校,把儿童送去读书。这样,解决了一大批干部的后顾之忧。
但教员不足,是华北军政大学创建之初面临的严峻问题。
最初,全校能讲课的教师仅36人,且只能担任12个单位的教学科目,按学校48个教学单位计算,教员缺额高达四分之三。并且长期在校的教员缺乏实战经验,刚从前线来的教员缺乏教学经验。
面对如此巨大的师资缺口,学校想到的办法是“班师请贤”。
很快,华北军政大学来了270多名有一定军事理论或技术专长的旧军官。他们大都曾就读于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等,还有人曾留学苏联、美国、日本等。但他们也有顾虑,担心任教得不到信任,摘不掉帽子,思想上不坚定。有些学员说:“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这是给自己脸上抹黑!”
叶剑英在校党委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对旧军官要做到政治上平等、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诚恳、生活上关心。在学习组织上,将他们与党员干部编在一起,不歧视、不轻视。学校依据教学能力,将全校教员分为初、中、上、高四个级别,分别享受排、连、营、团干部待遇,各级都有伙食补贴和教员优待,极大地调动了教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材,是学校初创时面临的另一难题。
建校之初,学校没有现成的教材。为解决“教材荒”,华北军政大学收集国内外军校的基本军事教材,结合教学目的进行重新编写。
还有很多教学案例,直接来自战争,以战教战。
在编写战术教材的过程中,军大抽调一部分有军事理论底子的教员组成参战组奔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线战场,先后参加了太原和济南战役,观摩实战,收集作战经验和资料,回来帮助教员和学员及时了解前线情况,将实际作战经验补充到教材中去,使学校教育与战场实际紧密结合。
就这样,全校很快编写出30余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为全校统一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民党军听说华北军政大学号称“万人军大”,把黄埔军校的高才生都拉过去了,十分气愤。1948年9月,国民党飞机多次对石家庄及其周围进行轰炸,其中三次目标对准华北军政大学校本部所在地南新城村。学校牺牲21人,伤22人;村民被炸死78人,伤95人。
虽然遭受敌机的狂轰滥炸,但华北军政大学的教学工作和革命热情更加高涨,很快恢复了教学秩序。南新城村民拥军热情不减,当年就送20多名热血男儿参军支援前线。
华北军政大学是人民战争的产物,标志着人民军队正规化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在南新城村办学的2年多里,华北军政大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向华北和全国各战场培养、输送各兵种骨干,以及初、中、高级军政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4.6万余名,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研究和编写教材80余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直至1950年9月,华北军政大学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此后,一部分教职工随刘伯承到南京创建军事学院,大部分骨干留在石家庄组成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此后该校经历数次更名,成为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2017年,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与南昌陆军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杨宏伟孟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