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生姜除了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饮食中,还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胃寒呕吐等症状;同时,生姜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明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外由于生姜具有驱寒活血、降血脂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泡酒,利用其祛风寒、通经络的作用,缓解关节炎等疾病的痛楚。
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生姜产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环节。具体来看,产业链上游是生姜种植业,涵盖了种子、种苗,以及化肥等关键生产资料,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生姜产业链的起点,为整个链条提供了基础原料。
产业链中游涉及生姜的采收、处理、批发、分销以及深加工,这一环节包括了生姜的初步加工和流通,如采摘、清洗、包装等,以及通过批发商和分销商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业链下游则是生姜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和医药等。其中在食品市场,生姜被广泛用于烹饪、调味和制作各种食品;在医药市场,生姜的药用价值也备受认可,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作为保健品使用。这些应用领域共同构成了生姜产业链的最终目的地,也是整个链条价值的最终实现地。
一、行业上游情况
1、生姜种植情况
生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同时作为常见的调味植物,生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其中南方主要以广东、浙江、湖南、安徽、和四川等地种植为主,北方则主要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
2012-2022年期间,我国生姜种植面积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2022年受到种植预期不佳和极端天气影响,我国生姜种植面积约为398万亩,同比缩减28.03%,处于近5年以来的最低值。
2、化肥
化肥全称是化学肥料,也称无机肥料,主要是指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其中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虽然近年由于产能过剩、优惠政策退出、减肥增效”政策的影响、以及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化肥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产量整体稳定维持在5500万吨上下浮动。进入2020年以来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等因素,我国氮、磷、钾化肥产量略有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573.3万吨,较2021年同比增加0.54%。2023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产量5713.6万吨,同比增长5.0%。
二、行业中游情况
1、生姜产量情况
我国生姜产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2022年由于生姜种植面积的大幅减少,也使得产量大幅减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姜产量约为617万吨,同比减少49.38%。
2、生姜行业发展问题及其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居民消费层级的提升与需求的健康化、多元化,辛辣类蔬菜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不断被消费者认可,许多研究表明生姜具有较好杀菌解毒、止吐、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保肝等保健功能,对肥胖症、神经疾病、酒精肝、癌症肿瘤等有较好预防治疗作用。
但目前生姜作用机理及其对更多人类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都还有待深入研究,市场仍存在一些弊端阻碍着发展。例如目前我国市场仍存在种性退化严重,品种结构单一,现有的生姜品种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栽培劳作强度大,连作障碍严重,给姜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生姜产业的高效发展;配套设施不足,科技人才较少;自然灾情风险严重,病虫害暴发频发,给生姜种植农户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等。
我国生姜市场发展弊端
我国生姜发展策略
三、行业下游情况
生姜既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又是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在我国市场具有良好的消费基础。目前在我国生姜消费市场上,主要以鲜食为主,2022年占比为45%;其次为姜种需求,占比16%。
加工市场(尤其是深加工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我国生姜综合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除现有的姜油、姜汁饮料、姜茶等外,其余产品相对市场占有量还较少,特别是深加工产品种类少及知名度等还甚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生姜因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在食品、调味品、保健品、医药、临床、养生、日用品等行业中,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和较大的应用价值。且随着养生观念不断提高,姜油、姜粉、姜糖等深加工产品逐步增加,生姜加工整体需求有增多迹象。预计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运用现代工艺技术提取生姜制成的生姜精油等深加工产品,作为高品质、高价值的贸易品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推崇。由此可见,我国生姜加工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食品
生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可加工成姜粉、姜糖等。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产品细分程度加深,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行业发展从对过去“量”的追求变成注重“质”的提升。
我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2022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15.4亿元,较上年增加628.3亿元,同比增长10.15%。在此环境下,我国生姜市场(尤其是生姜加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调味品
生姜通常用作调味品,用来去腥、除膻、调味。调味品在食品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调味品行业经历多个阶段取得飞速发展,当前行业已来到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期。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2020年、2021年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使调味品消费从餐饮烹饪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家庭端调味品需求,面向消费者的部分调味品企业在此期间保持了良好增长,使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05%、16.30%。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33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5925亿元。
3、医药
生姜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姜为药中佳品,具有解表散寒、消炎抗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胃寒呕吐等症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十二五”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05.7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73.00亿元。
4、保健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板栗总产量234.31万吨,种植分布在河北、湖北、山东、辽宁、云南和河南等24个省份。河北、山东、河南是我国板栗主产区,这三个省份板栗产量合计在全国板栗总产量比重为37.4%。其中河北板栗产量44.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06%(近1/5),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2023云南农业年鉴显示,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年产量为11.3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据了全国咖啡种植总量的98%以上。这一数据表明,在我国咖啡产业版图中,云南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从细分谷物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89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0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4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5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3万公顷。
全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3.0亿亩,总产超7亿吨,总产值超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约40%的种植业产值。可见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国内市场需求庞大。农业农村部数据估计,中国蔬菜种子年用量为10万吨,过去五年进口量为9000-10500吨,约占蔬菜种子总用量的10%。
生产端:我国是全球花生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分别约占14%和37%左右),且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498万公顷,同比增长6.3%;产量约为1923.07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9%。
近年我国播种面积与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还不足5000万亩,到2023年蔬菜播种面积已达到3.4亿亩,产量8.29亿吨,年人均占有量588公斤,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费蔬菜3斤以上。
2019-2023年我国鲜牛肉市场规模由不足5000亿元增长至6000亿元以上,预计2024年我国鲜牛肉市场规模将超650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