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全称是化学肥料,也称无机肥料,主要是指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其中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肥市场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调研报告(2024-2031年)》显示,化肥主要运用于下游农作物种植,其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化肥产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其中磷肥、氮肥、钾肥是植物需求量较大的化学肥料。
1、市场规模增速日益趋缓
2、产量比2022年同期有所增加,各企业全力保障2024年春耕用肥需求
虽然近年由于产能过剩、优惠政策退出、减肥增效”政策的影响、以及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化肥行业产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产量整体稳定维持在5500万吨上下浮动。进入2020年以来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等因素,我国氮、磷、钾化肥产量略有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573.3万吨,较2021年同比增加0.54%。2023年1—11月我国化肥产量为5224.3万吨,同比增长5.0%。
流通方面: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承担了约45%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和近80%的省级化肥储备任务,在全国23个省份设立了国家化肥储备库。目前按照生产进度要求有序开展备肥,在保障化肥市场稳定方面发挥“蓄水池”“压舱石”作用。
价格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化肥关系到粮食安全,基于粮食生产对肥料的刚性需求,保供稳价将带动国内化肥价格在合理区间长期运行。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贸易削减,各国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加大粮食支持政策,推动化肥需求提升,同时全球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化肥生产所需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氮、磷、钾、硫磺价格不断走高,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此,为应对国际化肥行业的不稳定因素,国家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推动国内化肥行业的“保供稳价”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出口法检、化肥商业储备、成立化肥保供专班、保障重点化肥生产企业生产要素供应,下达重点化肥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计划等,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3、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农业大国,近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农业大国,化肥需求量大,无论是化肥单亩使用量还是种植面积皆位于全球前列,因而化肥整体使用量占全球3成以上。但近年为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健全化肥农药减量化机制,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施用总量。
随着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吨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为5191.3万吨,2022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吨量为5079.2万吨,较2021年下降112.06万吨,同比下降2.16%。
而受到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虽然整体经济作物的单亩化肥使用量较高,但整体大田作物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谷物施用量占比达到38%。
4、我国是化肥出口大国,2022年出口量明显回落,创下2014年度以来的最低值记录
我国即是世界上化肥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化肥出口大国。2022年我国化肥出口量明显回落,创下了2014年度以来的最低值记录,但由于出口化肥单位价格上涨的原因,出口金额达到114.7亿美元,成为历年来中国化肥出口创汇金额的次高值。进口方面已连续四年下降,到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各种肥料893.7万吨,同比降幅为1.7%。
5、多家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行业基本面寒意难消
2023年在下游需求低迷、价格走低的大背景下,多家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行业基本面寒意难消。根据31家主要化肥上市公司业绩看,2023年前三季度,只有史丹利、芭田股份、沧州大化、富邦股份4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其他27家企业净利均有所下滑,更有多家企业净利润腰斩,同时还有6家企业陷入亏损。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化肥上市企业经营业绩开始有所改善,多家分析机构对于2024年化肥行业以及企业盈利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例如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金正大生产经营好转,亏损收窄。2023年第三季度,金正大营收同比增长1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83%。
2023年上市肥企前三季度财报(排名不分先后)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