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流通上游行业包括农资生产(化肥、农药、种子等),下游行业为农业生产(粮食及经济作物)、工业生产(复合肥等)等领域。
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是我国传统的农资流通主渠道,至今仍是农资流通的主导力量。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紧抓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机遇,围绕中央关于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流通重要作用的要求,在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目前,基本形成了符合合作制理念和市场经济取向的供销合作社新体制和新机制,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城市供销合作社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为农服务成效突出,联合社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2018年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年实现销售总额58925.90亿元,同比增8.7%。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9191.9亿元,增长4.1%;农产品类销售额21054.1亿元,增长14.3%;消费品类零售额19142.7亿元,同比增长8.8%;再生资源类销售额2989.3亿元,增长10.3%。
农资产品是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投入品,农资产品市场特点受农业生产条件、产品种植结构、农民消费习惯等多方因素影响,呈现出分散性、季节性、地域性、滞后性、需求稳定性等特点。
我国是农业和化肥生产大国,化肥生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约90%的化肥应用于农业生产。2019年中国化肥生产量等等5625万吨,同比增长3.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据统计,2019年,我国化学原药农药产量达到225.40万吨。
由于农资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投入品,进口国鼓励农资产品进口,进口政策较为宽松。
目前,国内农资总体产量已经过剩。同时,国内农资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征,
淡季时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此背景下,我国通过国际贸易调剂农资产品的余缺,2019年我国化肥出口量达到2655.00万吨,同比上升10.90%。
农资流通行业是连接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随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粮食安全的趋于严峻、下游需求领域的扩张以及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未来行业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2022-2028年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三章,包含农资流通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农资流通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