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型肥料研发是运用有效养分高效化产品创新的理论与技术,将传统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产品转型升级,使其营养功能得到提高或使之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或通过开发新资源、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开发肥料新产品类型,以实现稳定高效、绿色增产、环境友好等目标[12]。当前,新型增效肥料主要包括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产品类型。近年来,在全球尺度开展的多项Meta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化肥施用,不同类型的新型肥料可以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13-16]。尽管如此,目前市售各类新型肥料产品的施用效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新型肥料产品的农艺原理研究不足,其养分高效化程度依然有待提高,加之产品研发技术和养分配方未与不同类型农作物、土壤或气候的差异化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制约了新型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肥料相对于传统肥料而言是相对的概念,是长期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的肥料,因此亟需调研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和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为新型肥料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方向。

近年来,我国化肥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新型肥料产品研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技术创新不足、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较高、产品结构与农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产品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等问题。本文立足农业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肥料科技前沿,通过对我国新型肥料产业现状、总体水平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阐述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主要新型肥料技术的创新与突破,阐明制约我国肥料产品高效应用的技术瓶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适应我国养分资源禀赋特征和农业生产现实需求的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途径与对策建议。

1.新型肥料发展的必要性

1.1传统肥料过量施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图1我国农田每年氮、磷损失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1.2新型肥料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学者对各类新型肥料产品的农学和环境效应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和Meta分析,初步明确了新型肥料在降低肥料投入,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等方面的潜力(表1)。相比于等养分常规施肥处理,施用新型肥料能够普遍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增产率范围为4.6%~17.5%,氮肥利用率提高16.8%~52.3%,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可降低7.2%~50.7%,N2O排放降低8.1%~40.8%,氮淋溶损失降低16.5%~43.8%,氮径流损失降低22.1%~45.4%。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肥料实现其最佳增产减排效应依赖合理的施用方法。例如,抑制剂型缓释肥料能够减少氮素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损失,但Fan等[41]、Li等[13]和Xia等[31]研究认为,添加硝化抑制剂的肥料促进了9%~29%的氨挥发。因此,新型肥料施用不当也存在降低作物产量或促进土壤养分环境损失的风险。因此,需要研究不同作物、土壤、气候条件下新型肥料适宜的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肥料增效技术的改良创新。

2.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

新型肥料肥效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指标3个方面。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缓/控释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的大量研究结果开展了系统的整合分析,基本肯定了其作物增产、养分增效和环境减排的潜力,而对水溶肥、微生物肥料、增值肥料等的增效机理和环境效应尚缺乏系统研究。国内科研机构和肥料企业在低成本、环保型缓/控释肥膜材和增效肥料载体研发、微生物高效菌株筛选、水溶肥核心磷原料生产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为我国新型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新型增效肥料的理论、技术和产品体系,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脲醛类肥料、增值肥料等绿色高效肥料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

2.1缓/控释肥料

2.2增值肥料

增值肥料利用有机生物活性增效载体(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等)与氮、磷、钾传统化肥科学配伍后,通过调控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转化、移动、固定等过程,优化肥料的供肥性,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27]。传统腐殖酸或海藻酸肥料,以腐殖酸或海藻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掺入无机肥料制成,但载体活性相对较低、用量大,难以与化肥大型生产装置结合,存在产能低、成本高和产业化推广难度大等问题[71-72]。赵秉强[73-74]通过腐殖酸结构性优化、海藻浓缩提取、氨基酸组合加工等技术,开发高活性、专用型增效载体,将增效载体添加量控制在5‰以内,尿素、磷铵、复合肥等大型生产装置的生产与增效载体添加一次完成,突破了增值肥料生产普遍存在的二次加工、产能低、成本高的技术短板[27]。研发的增值尿素、增值磷铵和增值复合肥等产品具有显著促进根系生长,抑制土壤脲酶活性,降低氨挥发损失,改善磷、钾养分供应等效应[75-77],已发展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绿色肥料产品类型,年产量1500万t,应用面积约3000万hm2(4.5亿亩),增产100亿kg,推动了我国绿色肥料发展由长期跟踪国外转向自主创新引领,为尿素、磷铵等大宗化肥产品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27]。

2.3水溶肥料

2.4商品有机肥

2.5微生物肥料

3.我国新型肥料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新型肥料行业起步晚,缺乏原创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各类新型肥料通过引进和集成创新实现了产业化,新型肥料产量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由于起步较晚,产品仍缺乏领先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较弱,涉及重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少,亟待新型肥料科学的持续创新与突破。

3.2肥料特性与农业需求的多样性匹配度不高

3.3新型肥料施肥技术与装备有待提升

高效施肥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轻简智能施肥等方向取得了长足进展[104-106]。这些推荐施肥技术主要以传统化学肥料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作物提出了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位置等关键施肥技术参数,是基于传统肥料产品的养分供应特征开展的系统研究。相比于传统化肥产品,新型肥料通过控制养分释放和转化过程或通过功能微生物促进土壤养分释放等方式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因此其养分供应过程存在较大变异,传统的高效施肥技术并不能完全套用在新型肥料上。在施肥技术难以匹配不同肥料养分的差异化供应特征的情况下,很多新型肥料产品并没有发挥出增产效果,还直接增加了农民在化肥方面的支出,降低了农民的认同感和购买使用意愿。与新型肥料特性相匹配的施肥技术仍待发展完善,如果不能持续突破各类新型肥料的高效施肥技术瓶颈,施肥技术将成为新型肥料产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3.4肥料监管薄弱,市场发展混乱

4.新型肥料发展战略

4.1肥料研发应用以农业需求为导向

4.2肥料增效技术实现″养分–土壤–作物–环境″系统的综合调控

化肥特别是氮、磷肥投入经过几十年连续增长,我国农业已走过了仅凭施用单一元素化肥或常规复合肥增产增收的阶段,进入了多营养元素协同供应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这对肥料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118]。因此,新型肥料功能需要不断拓展,通过产品创新融入更多的增效途径,实现″养分–土壤–作物–环境″系统的综合调控。

4.2.1营养功能从提高单一养分的有效性向大、中、微量元素综合调控转变

我国缓/控释肥多是以氮元素为核心的肥料,钾肥或者复合肥中钾的缓/控释研究相对较少,未来缓/控释肥不仅调控氮素释放,也要注重其他大、中、微量元素增效的调控技术[119]。微生物肥料既要提升主流的固氮、溶磷、解钾菌剂的效果,也要研发钙、镁、铁、硅等难溶性养分的活化菌剂,如生物硅肥等,通过改善土壤养分的均衡供应实现肥料提升作物品质的潜力[99]。

4.2.2产品创新从单纯注重养分浓度调控向同时注重改善土壤环境和根系吸收拓展

4.2.3肥料产品功能从养分供应向调控″营养、调理、植保″多元化发展

肥料新产品赋予其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保护和改良土壤等功能,是新型肥料产品功能拓展的重要趋势。集约化、商品化为导向的作物生产对土壤的利用强度高于以往,肥料产品的提质增产作用,不仅需要提供充分的养分供应,还需要健康的土壤和活跃的植物次生代谢,才能在高产的同时,提升需要的产品品质。已有研究发现,一些有机物料的添加可赋予肥料产品额外的功能,提高作物对旱、冷、热、酸、碱、盐、病、虫、连作障碍等的抗逆能力。例如,腐殖酸、氨基酸、海藻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可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生代谢和次生代谢过程,对养分的有效性有双向调控效应,通过与常规肥料配伍,既调控作物生长环境,又改善作物的养分吸收、同化和利用状况。把固氮和活化土壤养分的菌剂与生防促生菌剂复合,开发具有三效合一的″肥药兼效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缓解连作引起的土传病害。

4.2.4研发绿色环保肥料增效材料,降低环境风险

4.3新型肥料生产技术工艺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4.4加强新型肥料统一监管体系建设

新型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都需要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首先,要推进新型肥料立法工作,建立科学统一的新型肥料产业技术标准,明确肥料监管部门职责,加强肥料生产经营管理和违法处罚。其次,完善新型肥料使用登记与备案制度,完善登记肥料品种目录清单,建立负面清单制度,严格登记要求。再次,加强新型肥料监管机制建设,从产、供、销、用等方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推动监管执法向基层延伸,重点加强无害化生产监管,整治无证肥料生产经营主体流窜造假售假,提高不法企业与商贩的违法成本,建立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开展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做到肥料监管工作不越位不失位。最后,探索新型肥料生产企业产销报备制度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肥料施用报备制度,建设肥料生产、销售、储存、出口、施用等全链条大数据信息共享与监管平台,尝试建立肥料产品的追溯监管体系,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对新型肥料生产和使用的调控力度。通过全方位强化完善肥料监管体系,规范新型肥料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质量水准。

总之,推动新型肥料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需要以我国特色农业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系统分析作物、土壤、气候及施肥技术装备等对肥料产品养分配比、形态和特性的需求,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进行产品定向设计,聚焦全面营养、减量增效、土壤改良、环保友好的多元化功能性肥料研发,重视学科间深度交叉融合,将植物营养、栽培、育种、植保、生理、微生物、化工、材料等多学科综合增效技术策略融入到肥料产品中,增强其与农业生产的匹配性,不断提升产品应用效果、拓展产品功能。加强新型肥料生产过程中高效低耗、绿色环保、低碳低排的原料开发和技术应用,促进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综合各种肥料的优点,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施肥方案,推动高效肥料新产品落地,实现作物高产、土壤培肥、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加强新型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链条统一监管体系建设,为新型肥料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THE END
1.化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另外,化肥行业也需要与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化肥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化肥企业正在努力推动绿色环保化肥的发展和应用。此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也为化肥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化肥行业https://wenku.baidu.com/view/dc59acce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c.html
2.化肥行业板块盘口异动行情提供股票的行情走势、五档盘口、逐笔交易等实时行情数据,及的新闻资讯、公司公告、研究报告、行业研报、F10资料、行业要闻、资金流分析、阶段涨幅、所属板块、财务指标、机构观点、行业排名、估值水平、股吧互动等与有关的信息和服务。http://quote.eastmoney.com/changes/boards/BK0731.html
3.化肥行业行情行业板块几乎全线上涨,化肥行业、游戏、化学原料、互联网服务、通信服务、文化传媒、仪器仪表、教育板块涨幅居前,仅银行板块逆市下跌。今日AI应用方向继续爆发。对于AI应用这一 展开全文 转发 点赞0 评论0 收藏 叶门 11/20 15:04 来自浙江 4w第163天,目前:59.8w3月开启的实盘更新,每天都有记录可以回https://stock.aigupiao.com/plate/934
4.化肥市场怎么样?化肥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分析→买购网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的使用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化肥行业加盟代理前景分析、行业市场规模、搜索指数趋势、地域分布情况、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化肥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找到其中的商机,为有意向加入化肥行业的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那么,Maigoohttps://m.maigoo.com/zhaoshang/519694.html
5.中国化肥网中国化肥网致力于打造化肥网络大数据平台,专注于化肥领域企业服务的门户网站。提供专业化肥行业资讯、化肥商机、化肥招商、化肥企业及产品。http://huafei.b2b.biz/
6.化肥行业PE走势图东财行业化肥行业_PE走势图_东财行业.DC0731 东财行业列表概念列表 价:1386.21 (+1.24%) 估值日期:昨天 今年来:+17.57% 年化:+3.61% 净利润同比:数据受限 成分股数:25 支 PE.ETF加权:19.02 百分位:数据受限 PE.市值加权:18.88 百分位:数据受限 PE.等权:26.13 https://wglh.com/sector/dc0731/pe/
7.化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精选6篇)篇1:化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化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姓名:王志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商务管理系) 摘要: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中国大型化肥集团的产能扩张迅速,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是化肥企业的平均规模仍然较小。2011年,我国共有化肥企业2500多家,总资产约5500亿元,产品销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6f63x2c.html
8.中肥网化肥行业要闻 【中肥网】复合肥冬储现状:上有老下有小,活不赢躺不起!来源:中肥网时间:2024-12-09 【中肥网】12月9日尿素日报 来源:中肥网时间:2024-12-09 【中肥网】要跌价! 一铵苦不堪言 来源:中肥网时间:2024-12-07 【中肥网】尿素小落、磷钾涨后松动 复合肥涨价竟虚晃一枪? 来源:中肥http://fert.cn/yaowen/
9.化肥行业未来向何处去2015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关键理念的更新,同时也为肥料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了号角。 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MFDVvJAQ68BeXGurTJrP170407
10.2021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促进行业转型提升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化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从化肥产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结构、产品质量、经营企业的税率、产品进出口税率等方面出台政策调整化肥市场秩序,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在经历前期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国内化肥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整合、https://ecoapp.qianzhan.com/detials/210129-cbb2f52b.html
11.未来我国化肥行业走向何处?当前,我国化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成本倒挂的窘境,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甚至遭遇重大亏损。那么,未来我国化肥将有怎样的格局?行业改革应于何处发力? 传统行业在寒冬中“紧缩”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高力介绍,从短期来看,受到成本上升和售价低谷的双重挤压,国内氮肥企业生存状况堪忧,行业整体开工率偏低。http://www.chuhe.com/e/wap/show.php?classid=27&id=69987
12.肥料行业如何走出低迷?三部委等联合"会诊"!目前,中国化肥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杀出一条路,合作的智慧、创新的勇气,缺一不可。我们上海化工研究院愿意与金正大一起,精诚合作,互为平台,互为支点,积极推进大联合大发展的产业升级之路。 找准供给侧改革五个突破口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http://www.nzdb.com.cn/hy/167182.jhtml
13.2022年化肥行业发展趋势中国化肥发展方向中国化肥行业呈现上涨趋势,但成交额整体下行。新型功能性肥料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尤其在环保政策推动下,绿色低碳和高效肥料市场将增长。行业整合加速,产能集中度提升,环保标准趋严。2022年化肥成交额预计达53.93亿元,功能性肥料将迎来强劲发展势头。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yu0506/article/details/126464359
14.化肥行业报告报告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运行模式及未来产销需求预测第1章: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综述 1.1 化肥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概念及定义 1.1.2 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1.1.3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4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1.2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2.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监管体系 (2)行业相关标准 http://www.hyzsyjy.com/report/411376.html
15.化肥交易网化肥交易网,是国内创新型化肥行业综合门户服务网站,是集化肥行业热点、实时动态价格发布、商机信息、大宗物流信息、行业趋势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在线商城交易、人才招聘服务、广告宣传等为一体的大型化服务机构,服务产品涵盖氮磷钾等基础肥料、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各种新型肥料。使您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化肥产品价格动http://www.1988.tv/wangzhi/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