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施肥协会(IFA)预测,在悲观的情况下,全球矿物肥料使用量将下降7%,这反映了市场状况的重大不确定性,也是正在发生的粮食危机的一个特征。
本报告是IFA中期展望报告的摘要版本,由市场信息服务部编制,用以配合IFA的中期展望会议报告,后者供IFA会员使用。
注释和定义:
√除非另有说明,本报告中涉及的所有数量数据均以公吨养分计。养分吨数分别代表氮、磷和钾肥的N、P2O5和K2O含量,而不是所对应产品的物理重量(产品吨)。
√氮、磷和钾这三个术语用于表示全球生产和交易的含有养分的肥料产品分类。氮、磷和钾这三个术语是指土壤所需的营养元素。
√除非另有说明,年度区间指日历年,当“FY”早于一年时,则指肥料年。IFA对肥料年的详细界定见本报告结尾。
乌克兰的形势需要一种新的方法论来评估未来的肥料供应和需求
这份中期肥料展望报告是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后的几个月内编制的。除了人道主义影响外,这一事件还引发了全球商品市场的大范围动荡,从能源到粮食、再到肥料。
本摘要报告重点介绍了IFA对未来两个肥料年(2022肥料年和2023肥料年)化肥供应和消费的预测,预计近期各个事件对这一时期的影响将是最为严重的,并且对这一时期潜在情形的预测性更好。本报告还讨论了五年期展望,指出鉴于市场形势动荡,今年的预测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IFA针对俄乌冲突开发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论,以反映短期肥料消费可能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肥料的供应能力,而不在重点考虑潜在的作物预测和农艺因素。
在传统的市场周期中,肥料供应和消费之间的平衡通常取决于成本竞争力和生产动机,从而导致市场合理化,这在行业层面上发挥作用。2022年,由于供应短缺同时化肥价格高企,IFA预计供应和消费之间的平衡将取决于农民购买和支付化肥的能力。因此,市场合理化很可能是在农民一级发挥作用。
▲对价格敏感地区而言化肥的可负担性很重要,2022年供应能力至关重要
供应危机主要源于对两个主要生产国的制裁。2021年6月对白俄罗斯首次实施制裁,此后制裁范围扩大,直接针对该国的钾肥行业。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钾盐出口经由立陶宛转运至波罗的海,并且由于不再允许通过欧盟领土的铁路线运输白俄罗斯产品,因此对全球市场的出口被有效阻断。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的一系列个人、实体和部门实施了制裁。化肥不是直接的目标,但金融制裁产生了间接影响,再加上俄罗斯港口的物流限制,使得化肥出口量减少。西欧中欧的氮肥行业也受到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的严重影响。其他主要肥料供应国—中国,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已实施出口限制,以应对全球市场紧张,这进一步减少了供应。
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对全球肥料供应的组合作用之下,意味着2022年某些肥料很可能出现短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占全球钾盐贸易量的41%,分别是第二大和第三大生产国。俄罗斯占全球氮贸易量的近25%,向全球多个国家出口。俄罗斯的磷酸盐出口量较小,但该行业也未能幸免于干扰,因为俄罗斯在天然气和合成氨市场中的角色导致加工磷酸盐生产商的原材料成本创了历史新高。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氮和钾贸易的主要供应国
构建场景以反映不确定性
2022年5月,IFA制定了三种预测情形,以反映市场条件如何变化的重大不确定性。这些预测情形基于五个关键的展望原则:
1)乌克兰战争的演变
2)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制裁
3)俄罗斯向所谓“友好”国家出口的物流能力
4)主要粮食和化肥出口国的保护主义政策
5)农业背景,包括化肥可负担性在内的
本展望中提出的三种情形分别为:“乐观”、“悲观”和“中间地带(中间)”。这些情形覆盖了未来2-5年的现实性预期范围。乐观情形指的是化肥施用和随之而来作物单产的更积极结果,而悲观情形指的是2022年及以后各个驱动因素恶化,导致农民施肥量无法接近正常水平。每种情形下的详细假设见本报告附录。
这三种情形可以总结如下:
乐观:出口部分复苏,可负担性改善,单产影响最小化。
悲观:供应进一步恶化,负担能力恶化,持续短缺。
中间地带(中间):可用性和可负担性的零星危机,贸易改变路径。
肥料供应预测
作为行业协会,IFA被禁止预测该行业未来的产出水平。作为替代,市场信息服务部预测了一个称之为供应能力的供应指标,该指标结合了已公布的产能发展和根据历史趋势调整的有效开工率指标。这推导出了一个预测值,旨在反映基于固定假设前提之下潜在供应的。供应预测从考查新产能建设或现有场地扩建项目着手,这些收集自对IFA会员产能投资计划的调查。
基于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投资情况,这三种营养元素的新供应在这两个国家的出现程度不一。就氮而言,2022至2026年间预期产能扩张中的近三分之一来自于俄罗斯或白俄罗斯。考虑到两国天然气的成本低廉和有利的出口定位,这一比例与过去五年的投产比例相近。
到目前为止,钾盐是受产能中断影响最大的养分元素,因为预计80%以上的产能扩张来自于俄罗斯的。有一些大型项目尚未纳入IFA的预测,例如BHP公司在加拿大Saskatchewan省的Jansen矿项目等,但即使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些项目也可能最早要到2026年才能投入运营。为了生成每种养分元素的供应想定情形,进行了以下调整。根据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出口能力、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所受到的国际制裁还有乌克兰的物流问题,对这些国家的氮素有效产能进行了修正。西欧中欧的供应能力也因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而做出了修正。按乐观情形,预计2022年氮素有效产能将略下降30万吨氮肥,而按悲观情形,则意味着氮素有效产能将减少570万吨氮肥。按中间地带情形,有效产能预计比2021少240万吨氮肥。按全部想定情形,2023至2026年间全球有效产能预计均将得到改善,在2021年1.126亿吨氮肥的基础上,提高到2026年的1.134亿吨氮至1.200亿吨氮肥。
根据俄罗斯的出口能力,欧洲的合成氨原料成本以及俄罗斯在立陶宛Lifosa工厂的运营能力,对磷酸盐有效产能进行了调整。按乐观情形,与2021年相比,全球磷酸盐有效产能预计将保持稳定。而按悲观情形,预计2022年有效产能将减少120万吨P2O5,中间地带情形则是减少40万吨P2O5。从中期来看,预计东欧中亚(EECA)以外其他地区的磷酸盐产能均将出现增长。预计全球产能在全部三种情形之下都将增加,从2021年的4890万吨P2O5增长到2026年的5070万吨至5270万吨P2O5。
基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出口能力,包括白俄罗斯与中国以及经由俄罗斯的陆路贸易在内的,对这两个国家的钾盐有效产能进行了调整。按乐观情形,预计钾盐有效产能将比2021年减少410万吨K2O,中间地带情形减少760万吨K2O,悲观情形下2022年则减少近900万吨K2O。未来五年,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高暴露风险,以及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制裁放松的进程也会相对缓慢,在所有想定情形下,钾盐有效产能预计都将低于2021年水平。由此推导,2026年全球钾盐有效产能预计在3600万吨至4320万吨K2O之间,而2021年有效产能数值为4320万吨K2O。因此,氮肥消费将取决于供应能力和可负担性制约的组合作用。磷酸盐消费预计将受到可负担性的制约,而钾盐消费可能会受到供应能力的严重束缚。
▲预计钾盐有效产能所受束缚最大,其次是氮,再次是磷酸盐
肥料消费预测
假设未来两个肥料年(2022肥料年和2023肥料年)的全球供应池保持不变,两类最有可能影响化肥需求的因素分述如下:
潜在的市场因素:消费化肥的大宗作物,作物出口市场的进入机遇,政府对化肥采购的扶持,农民农资投入信贷的可获取性,化肥进口依存度及在全球化肥进口中的比重。
季节性/短期因素:作物价格,作物预期面积,气候,货币升值,化肥负担能力,政府对化肥采购的特殊扶持政策,所谓的“对俄罗斯友好”,化肥库存结转量和其他因素,如当地经济状况。
对上述这些因素进行了评估,并对22个最大的化肥消费国以及西欧中欧、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非洲”)的地区组群进行了暴露风险评分。较小的消费国被合并为六个剩余的“其他”组群。
非洲和亚洲政府对化肥采购的扶持力度最大
在北美、南美、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农民通常能够获得信贷以购买农资投入品。在非洲和亚洲,这类信贷可能更难获得,一些政府扶持小农的农业生产,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分摊化肥采购成本。
在一些国家,选举年份往往与政府加强对小农的扶持相同步。总的来说,政府扶持能够对全国化肥消费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化肥价格的上涨引发了政府扶持的一些变化。在土耳其,政府宣布提高对谷物种植农民的化肥采购扶持资金。在印度,提高了2022年Kharif季节的二铵补贴。在巴基斯坦,政府于2022年5月宣布直接化肥补贴。在俄罗斯,自2021年7月以来,化肥零售价格一直处于上限。在中国,为了限制国内价格上涨实行化肥出口管制政策。
对许多国家来说,政府日益增加的扶持水平仍然不足以保护农民免受最近化肥价格上涨的影响。印度是一个显著的例外,该国尿素最高零售价格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2022年第二季度时比国际价格低10倍。
因大多数国家依赖于贸易,钾盐的进口风险最大
供应分配方法论中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国家和地区的化肥进口风险,特别是自2022年上半年出口明显受限国家的进口。根据以下要素制定了化肥进口风险指数:化肥进口在国内或地区消费中的比重;2020年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中国的化肥进口份额以及化肥进口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
因受到全球矿藏资源分布的驱使,生产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许多国家完全依赖于钾盐进口。
磷酸盐进口风险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化程度更大。北美和北非的大部分磷肥需求是在国内生产的,而拉丁美洲、东亚(不包括中国)和大洋洲更容易受到进口的影响。
氮肥的广泛生产意味着,与钾肥和磷肥相比,依赖进口的国家和地区更少。此外,许多国家至少生产部分所需的氮肥。总的来说,根据IFA的风险指数,拉丁美洲是氮素进口风险最大的地区。
在农资投入价格高的时期,作物出口的风险较小
在高化肥价格环境下,方便进入作物出口市场的国家与农民在土地上谋生或仅针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国家在负担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关系。这是由外汇风险、获得信贷的能力和国际作物价格等因素造成的。
没有从广泛的出口市场准入中受益的地区包括非洲-谷物、西亚-小麦、中国和东亚的一些稻米生产国等。另一方面,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东亚油棕榈生产国的主要作物通常有很好的进入出口市场的机会。
最近的各种事件导致一些国家进入作物出口市场的程度出现了变化。在乌克兰,战争对储存和运输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破坏,导致该国粮食和油籽外运严重延误。在俄罗斯,小麦出口受到配额限制,部分国家禁止出口,还有金融制裁的影响。在印度,为保护国内市场,2022年5月中旬实施了小麦出口禁令。在阿根廷,除了现有的豆类出口关税(33%,而玉米和小麦为12%),政府还从2021年12月开始对小麦和玉米出台出口限制政策。
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对农民承受更高投入价格的程度很重要。例如,氮素是谷物作物施用量最大的养分。如果农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允许这种短期灵活性的话,农民有时会在低负担年份放弃施用磷和钾。例如,2008年欧洲和北美的农民暂时降低了磷和钾的化肥施用率,这是上一次化肥负担能力极低的时候。然而,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在磷易固定土壤中大幅减少磷酸盐的施用是不可能的。
预计2022/23年全球种植面积将减少
截止到2022年6月,由于乌克兰战争、气候事件和高投入价格,2022/23年全球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将下降。预计全球水稻面积将略有扩大,同时全球大豆面积将显著增加。这些预测取决于2022年下半年的情况发展,因为很大一部分的大豆和玉米将于下半年在拉丁美洲种植。
全球作物组合的这一变化将影响全球化肥的使用。谷物作物占全球化肥消费量的一半,而玉米和小麦加起来占三分之一。
估计2021肥料年全球肥料消费下滑了1.6%
据IFA最新估测,在2020肥料年大增11%之后钾盐消费下降了4%。磷酸盐消费量在5.5%增长之后下降2.5%。而氮素消费量在4%增长之后差不多持平(-0.2%)。
2021肥料年全球肥料消费1.6%的下降是受到南亚(尤其是印度丰年之后)、欧洲和北美的拖累。估计东亚和西亚的各自消费量也已有所减少。因尼日利亚的强劲增长,估计非洲2021肥料年肥料消费保持稳定。拉丁美洲、东欧中亚和大洋洲的消费量估计有所增加。
供应分配方法论表明2022肥料年K2O消费量下降最为严重
对氮和钾采用有效产能想定情形,对磷则调整采用可负担性想定情形,给出了2022肥料年预测。在2022肥料年,预计全球氮素消费量将下降0%至5%,磷消费量将下降0%至7%,同时钾消费量将下降1%至13%。按悲观情形,预计2022肥料年全球矿质肥料消费量合计下降-7%,这将是2008肥料年以来最大的年度下降(-8%)。
2023肥料年,考虑到较低的可承受性,氮和磷想定情形均做出了调整,而钾情形将直接取决于可用性。这意味着按悲观和中间情形,全部三种大量养分元素都将部分回升,按乐观情形则是完全恢复。
▲供应分配方法论表示22肥料年全球肥料消费减少同时23肥料年部分回升
预计2022肥料年南亚和东亚将带动全球化肥消费量的下降,但按相对值而言,非洲将面临最严重的下滑。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受影响将最为严重,2022肥料年该地区消费将下降18%至23%。
由于供应能力问题,无论在何种想定情形下,预计全球钾盐消费量均将出现最大程度的减少。即使是在乐观情形之下,2022肥料年有四个地区依然将面临大幅下降:南亚、非洲、大洋洲和西亚。在南亚和非洲,下降幅度可能达到30%至40%。即使是在乐观情形下,这四个地区明年也仅将会是部分复苏。
▲预计2022肥料年全球肥料消费量下滑最大的是南亚和东亚
▲非洲肥料消费的下降幅度将最大
中期前景取决于短期供应短缺的严重程度以及农事基本面的恢复
中期内(2024至2026肥料年),预计全球肥料需求将持续回升,按想定情形分述如下:
在悲观想定情形之下,到2026肥料年全球肥料需求将达到1.946亿吨养分,较2019肥料年多200万吨但依然比2020年水平低900万吨。
在中间想定情形之下,全球肥料需求将达到2.021亿吨,较2019肥料年多950万吨但依然比2020年水平低170万吨。
在乐观想定情形之下,全球肥料需求将达到2.111亿吨,比2020肥料年多740万吨。
钾盐的消费趋势预计将减缓肥料消费总量的回升。按悲观情形,2026肥料年全球钾盐消费将仅达到3660万吨,或者是略高于10年前所达到的水平(2016肥料年3620万吨),远低于2020肥料年创纪录的4130万吨。按中间情形,2026肥料年全球钾盐消费将仅达到3830万吨,超过2019肥料年水平(3720万吨),但依然远低于2020肥料年的纪录值。仅是在乐观情形下,到展望期末全球钾盐消费将会超过2020肥料年的水平。
按悲观情形,到展望期末,全球氮和磷酸盐的消费量也将落后于2020肥料年的纪录水平。然而,按中间和乐观情形,全球氮和磷酸盐消费增长将更为迅速,到2026肥料年将超过2020肥料年的纪录水平。
▲肥料需求中期预测
在悲观情形之下,预计东亚和南亚将带动2021至2026肥料年全球的下滑。在中间和乐观情形之下,预计拉丁美洲将拉动未来五年期的全球增长。与IFA的原有中期需求预测相对比(2021年7月公布),由于2022肥料年预期之中的急剧下降,南亚在全球增长贡献者名单上的名次下滑。非洲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度也将比过去预期的小得多。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化肥消费量减少的短期影响是下一次收获时作物单产显著下降的威胁,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并最终增加面临饥饿和饥饿风险的人群数量。农业分析公司GroIntelligence于2022年7月所做的建模表明,按IFA的悲观情形,减少氮肥施用将导致全球玉米产量下降1.4%,水稻产量下降1.5%,小麦产量下降3.1%。减少磷和钾的施用也可能对作物单产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中期内持续如此的话。根据营养需求优先施肥行动的成功,将为粮食安全前景提供支撑。
附件Ⅰ:想定情形假设
附件Ⅱ:什么是“肥料年”?
用于报告肥料消费量的统计周期因国家而异。各国报告以12个月为一周期的肥料消费数据,要么从1月要么从另一个月份(通常为4月和7月)开始。在本报告中,“肥料年”(FY)对全部12个月计的各种统计周期均有涉及。对于拉丁美洲、非洲、东亚和东南亚以及东欧中亚的大多数国家,2021肥料年开始于2021年1月。对于其他地区,包括北美、西欧中欧以及南亚等的,2021肥料年从2021年初至年中开始,到2022年初至年中结束。肥料年并不总是与用于报告作物面积、单产和产量统计数据的作物市场年相匹配的。
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FSHOW)于2010年首次举办,展会规模、展品范围和行业影响力逐年扩大。FSHOW已发展成为肥料领域规模大、口碑好、国际性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展览会
。
十二年来,FSHOW深耕肥料行业,始终与企业并肩前行,积极发挥行业平台优势,引领肥料产业发展,促进新型肥料的技术推广和产品应用,为国家减肥增效政策的实施贡献了力量。
2022年9月15-17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FSHOW2022)将携手“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2022)”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开启新征程。1500家参展企业,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链接行业上下游、连接国内外的贸易交流平台期待您的加入。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高质量交流平台
同期6展联动,10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总有适合您的位
⒈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
农药、农药中间体、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产品、农药增效剂及配方技术、物流服务、产品登记试验机构、分析仪器、市场拓展咨询机构、环保技术产品等。
2.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
氮磷钾单质肥、复合肥、大量元素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海藻肥、腐植酸、氨基酸、生物刺激剂(糖、微生物提取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添加剂及增效剂、缓控释肥料等。
3.2022中国国际灌溉与温室技术设备展览会
微灌、滴灌、喷灌、管材、阀门、过滤器、水肥一体化设施、温室材料、温室配套系统、植物补光和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等。
4.中国国际种子贸易展览会
粮食种子、蔬菜种子、水果种子、种衣剂、种子加工和包装机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