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复合肥与肥料助剂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于8月27-29号在山东泰安举办,会议邀请了30位行业内外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理解报告内容,协会特邀请专家对其报告内容思路及核心观点予以梳理,并将陆续刊登发表。
汪洪: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施肥,服务现代农业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我国化肥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业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施用极大丰富了农业生产系统中养分供应,提升了粮食作物单产,提高了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了饲用作物原料供应,为生产更多蛋白、能量、矿物质等人类营养物质提供了重要基础。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居民食物结构不断改善,营养水平不断提高。
化肥行业发展目前处于一个新阶段。化肥生产消耗能源与资源,“提质增效,绿色环保”是化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合成氨工业生产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的“蓝氨”生产方式转变。热、电、光催化与生物酶固氮技术研发将催生第三代合成氨生产技术。叠加新兴的储能技术,清洁化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绿氨”市场未来成长可期。“绿氢”为主要原料的绿色合成氨和“低碳”肥料将对生产工艺、新产品研发以及运输与使用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需要研发高效的新型肥料产品。如模拟可识别植物养分胁迫条件下产生的信号分子结构,结合纳米技术,设计新型“传感器”掺入包膜材料,研发新型智能缓控释肥料。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带来肥料施用方式的变革,整合农艺措施,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机械简便精确施肥技术已开始应用;AI智能将实现更好的肥料施用决策,促进新型农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
保障人类生活美好与生存环境健康,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为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化肥生产、使用等各环节需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
专家介绍汪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社会兼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内业技术组副组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磷复肥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