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二零一八年五月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是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近年来随着肥料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肥料名称上五花八门的炒作,很多产品单看名称真的让人傻傻分不清,从而影响到了肥料的使用和销售。
肥料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
。
下面重点讲述“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作用效果”的分类:
一、无机肥
化肥中主要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都以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多数要经过化学工业生产。按养分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氮肥
只含氮养分,常用的有尿素(含氮46%)、硫酸铵(又称硫铵、肥田粉,含氮20.5-21%)、氯化铵(含氮25%)、碳酸氢铵(碳铵,含氮17%)、硝酸铵(硝铵,含氮34%)等;
2、磷肥
只含磷养分,常用的有过磷酸钙(普钙,含五氧化二磷16-18%)、重过磷酸钙(重钙,含五氧化二磷40-50%)、钙镁磷肥(含五氧化二磷16-20%)、钢渣磷肥(含五氧化二磷15%)、磷矿粉(含五氧化二磷10-35%)等;
3、复合肥料
,经化学合成而得,含有两种以上的常量养分,常用品种有磷酸二铵(含氮18%,含五氧化二磷46%)、磷酸二氢钾(含五氧化二磷52%,含氧化钾34%)等;
4、复混肥料
由两种以上化肥或化肥与有机肥经粉碎造料等物理过程混合而成,含有两种以上常量养分,品种繁多。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按总养分含量分为高浓度(总养分含量≥40.0%)、中浓度(总养分含量≥30.0%)、低浓度(总养分含量≥25.0%)三档。
5、参混肥料,又称BB肥
由两种以上化肥不经任何粉碎造料等加工过程直接干混而成,含有两种以上常量养分,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有总养分含量不低于35.0%。
6、微量元素肥
含有植物营养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硼、铜、锰、钼、铁等,可以是只含有一种微量元素的单纯化合物,也可以是含有多种微量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复混肥料或掺混肥料。
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化肥有:GB2440-2001尿素,GB3559-2001碳酸氢铵,GB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GB10510-2007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GB15063-2009复合(混)肥料、GB20406-2006农业用硫酸钾,GB20412-2006钙镁磷肥,GB20413-2006过磷酸钙,GB21633-2008掺混肥料(BB肥),GB21634-2008粒状重过磷酸钙等。
执行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化肥有:GB/T2946-1992氯化铵,GB/T20782-2006农业用含磷型防爆硝酸铵,GB/T20784-2006农业用硝酸钾,GB/T20937-2007农业用硫酸钾镁肥等。
二、有机肥
能直接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常用品种有绿肥、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沼气肥和废弃物肥料,此外还有泥肥、熏土、坑土、糟渣等。
有机肥料是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NY525-2002适用于这一类有机肥料。
三、微生物肥料
狭义的微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如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
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有以下三类: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标准GB20287-2006;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NY/T798-2015;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884-2012。
不同品种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
不是每一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功能都一样的,同样标明是枯草芽孢杆菌产品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要结合需求、菌种特点、菌种功能选用对症的产品。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而这些微小的生物是怎样在土壤中起作用的呢?
2.增强抗逆性。微生物肥料除了传统肥料的增产增收效果外,还可以减轻作物病害。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在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内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对部分有害病原菌产生拮抗作用,减少了有害微生物的危害机会。
二是有益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向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内分泌各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能够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三是在植物受到病害、冻害、干旱、衰老等逆境时,施用微生物肥料其所含的菌种能诱导作物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消除因逆境而产生的自由基,从而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轻病害。
3.提高品质早熟高产。微生物肥料能激发土壤中固定的钾、钙、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这些元素能供给作物微生物菌肥能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一般可使经济作物增产30%以上,大田作物增产7~10%或以上。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微生物具有把氮气固定住的神奇功能,能把空气中的自由态氮转化成作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另外,微生物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土壤中固定的磷、钾元素,并把它们释放出来,供作物利用。那些繁殖飞快的有效菌还能刺激作物的生长,起到防病作用。于是,科学家选育出能够人工培养的有益微生物,通过工业发酵生产出微生物活体制品,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微生物肥料就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达到促进作物生长或产量增加或质量提高的一类制品。
另外,微生物肥料其最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里面添加的“有益生物菌”,而应用于微生物肥料中的菌种类也分很多种,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
一、枯草芽孢杆菌:增加作物抗逆性、固氮。
二、巨大芽孢杆菌:解磷(磷细菌),具有很好的降解土壤中有机磷的功效。
三、胶冻样芽孢杆菌:解钾,释放出可溶磷钾元素及钙、硫、镁、铁、锌、钼、锰等中微量元素。
四、地衣芽孢杆菌:抗病、杀灭有害菌。
五、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包括根结线虫),对鳞翅目等节肢动物有特异性的毒杀活性。
六、侧孢芽孢杆菌:促根、杀菌及降解重金属。
七、胶质芽孢杆菌:有溶磷、释钾和固氮功能,分泌多种酶,增强作物对一些病害的抵抗力。
八、泾阳链霉菌:具有增强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长的能力。
九、菌根真菌: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
十、棕色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增产。
十一、光合菌群: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力部队。
十二、凝结芽孢杆菌:可降低环境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提高果实中氨基酸的含量。
十三、米曲霉:使秸秆中的有机质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十四、淡紫拟青霉:对多种线虫都有防治效能,是防治根结线虫最有前途的生防制剂。
另外,多种复合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抗土传病害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菌种。有益菌群相互协同,共同作用,能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促进快速生长,调节生命活动,增产增收,提高品质,分解有机物质和毒素,防止重茬,保护土壤根基环境,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生物菌肥”的10条常识,务必牢记
①选购生物菌肥时,要注意生产日期,不用过期产品,一般超过生产日期1年的生物菌肥活性就会显著降低。
②看生物菌肥有无农业部登记证,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都应该有农业部登记证号,省农业厅不批准生物菌肥登记。所以凡是印有XX省农肥登记的生物菌肥都是假冒产品,严防普通有机肥冒充生物菌肥。
③微生物菌肥还要看活菌数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国家规定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克,颗粒状的≥1亿/克,符合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的有效活菌数≥2000万/克。切记不合格的生物菌肥不要购买使用。
④生物菌肥最好与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使用,其效果要远好于单独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⑤生物菌肥避免开袋后长期不用,要注意密封储存以免菌种流失。开袋后长期不用,其他细菌就可能侵入袋内,使肥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影响其使用效果。
⑥微生物菌肥不宜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同时使用,也不要在使用生物菌肥后再实行土壤消毒。
⑦生物菌肥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左右,所以要注意不要在过分干旱时使用。
⑧生物菌肥对于阳光中的紫外线敏感,不宜采用地表撒施,可以在阴天或清晨、傍晚于土壤中施用。
⑨生物菌肥施入土壤后,有一个菌群繁殖壮大的过程,因此,在果树根系开始生长前使用。
⑩生物菌肥避免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施入地里会产生二次发酵升温,高温会杀死菌肥微生物,影响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和发挥。
2017年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指导组
一.冬小麦
(一)华北平原及关中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山东和天津全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
1.施肥原则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氮肥过量施用比较普遍,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平衡,基肥用量偏高,一次性施肥面积呈增加趋势,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调减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2)氮肥要分次施用,根据土壤肥力适当增加生育中后期的施用比例,保持整个生育期养分供应平衡;(3)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高效施用磷钾肥;(4)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5)重视硫、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施用;(6)对于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等问题土壤,要通过科学施肥和耕作措施进行改良。
2.施肥建议推荐配方
2.1基追结合施肥方案推荐配方
15-20-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3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3~16公斤/亩;(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6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6~20公斤/亩;(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6~42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0~23公斤/亩;(4)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8~24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
2.2一次性施肥方案推荐配方
25-1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8~48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8~58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3)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8~70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4)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0~38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或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0.5~1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二.冬油菜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适当减少氮钾肥用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配比;(2)移栽油菜基肥深施,直播油菜种肥同播,做到肥料集中施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适量补充硼肥;(4)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有机无机肥配合;(5)肥料施用应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提高种植密度,提倡应用节水抗旱技术。
2.施肥建议
(1)推荐20-12-8(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3~5公斤/亩;(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薹肥追施尿素5~8公斤/亩。
三.果树
(一)苹果
我国苹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个主要产区。渤海湾地区的山东、河北、辽宁和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是我国苹果生产规模最大的七个主要省份。针对苹果主产区存在的:①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缓冲能力差。②非石灰性土壤产区,果园土壤酸化加重趋势明显,中微量元素钙、镁、钼和硼缺乏时有发生;石灰性土壤产区,果园土壤铁、锌和硼缺乏问题普遍。③集约化果园氮磷肥用量普遍偏高,中微量元素养分投入不足,肥料增产效率下降,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④施肥时期上忽视秋季施肥,春、夏季施肥偏多等施肥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发酵腐熟类有机肥的果园,改用优质堆肥或生物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2)依据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注意钙、镁、钼、硼和锌的配合施用;(3)出现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硅钙镁肥或石灰改良土壤;(4)与覆草、覆膜、自然生草和起垄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
2.1有机肥施用方案
早熟品种、或土壤较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农家肥4~6方/亩,或生物有机肥300公斤/亩;晚熟品种、或土壤瘠薄、或树龄大、或树势弱的果园施农家肥5~7方/亩,或生物有机肥350公斤/亩。
2.2化肥施用方案
(1)亩产4500公斤以上的果园,氮肥(N)15~25公斤/亩,磷肥(P2O5)7.5~12.5公斤/亩,钾肥(K2O)15~25公斤/亩;(2)亩产3500~4500公斤的果园,氮肥(N)10~20公斤/亩,磷肥(P2O5)5~10公斤/亩,钾肥(K2O)12~20公斤/亩;(3)亩产3500公斤以下的果园,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P2O5)5~10公斤/亩,钾肥(K2O)10~15公斤/亩。
土壤缺锌、硼、钙的果园,相应施用硫酸锌1~1.5公斤/亩、硼砂0.5~1公斤/亩、硝酸钙20公斤/亩左右,与有机肥混匀后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施用(晚熟品种采果后尽早施用);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或沟施,穴或沟深度40厘米左右,每株树3~4个(条)。
化肥分3~4次施用(晚熟品种4次),第一次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晚熟品种采果后尽早施用),在有机肥和硅钙镁肥基础上施用40%氮肥、60%磷肥、40%钾肥,适当增加氮磷肥比例;第二次在来年4月中旬进行,以氮磷肥为主,施用20%氮肥、20%磷肥;第三次在来年6月初果实套袋前后进行,根据留果情况氮磷钾配合施用,施用20%氮肥、20%磷肥、40%钾肥;第四次在来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施用20%氮肥、20%钾肥,根据降雨、树势和产量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2.3配方肥施用方案
(1)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晚熟品种采果后尽早施用)施用采果肥。在施用农家肥4~6方/亩(或生物有机肥300公斤/亩)、硅钙镁钾肥50公斤/亩、硫酸锌1~1.5公斤/亩、硼砂0.5~1公斤/亩的基础上推荐15-15-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配方肥推荐用量80~120公斤/亩;(2)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施一次钙肥,每亩施硝酸铵钙30~50公斤,尤其是苦痘病、裂纹等缺钙严重的果园;(3)在来年6月初果实套袋前后施用套袋肥,根据留果情况,氮磷钾配合施用。推荐18-10-17(N-P2O5-K2O)或相近配方。配方肥推荐施用量40~80公斤/亩;(4)在来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施用二次膨果肥。推荐15-5-25(N-P2O5-K2O)或相近配方,配方肥推荐用量20~60公斤/亩。
(二)桃
针对桃园施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等不合理,忽视施肥和灌溉协调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数量,早熟品种需肥量比晚熟品种一般少15%~30%;同时,注意钙、镁、硼、锌、铁或铜肥的配合施用;(2)肥料分配以桃果采摘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秋季基肥为宜,桃果膨大期前后是追肥的关键时期;(3)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采摘前3周不宜追施氮肥和大量灌水,以免影响品质;夏季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桃园需做好起垄、覆膜、生草等土壤管理工作;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
(1)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有机肥2~3方/亩,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20~22公斤/亩;(2)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有机肥1~2方/亩,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18~20公斤/亩;(3)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有机肥1~2方/亩,氮肥(N)12~15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5~18公斤/亩。
对前一年落叶早或产量高的果园,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定期按两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方式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5%。中微量元素推荐采用“因缺补缺”、矫正施用的管理策略。出现中微量元素缺素症时,通过叶面喷施进行矫正。
若施用有机肥数量较多,则当年秋季基施的氮钾肥可酌情减少1~2公斤/亩,果实膨大期的氮钾肥追施量可酌情减少2~3公斤/亩。
全部有机肥、30%~40%氮肥、50%磷钾肥作基肥,于桃采摘后秋季采用开沟方法施用;其余60%~70%氮肥和50%磷钾肥分别在春季桃树萌芽期、硬核期和果实膨大期分次追施(早熟品种1~2次、中晚熟品种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