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威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改隶于京师广平府,始有威县之名。又《广志》曰:吾威古巨鹿地也,古至今产佳梨,其名鸭子嘴者尤甘美。本境西区沙地产梨最多,每年贩运去天津者约百余万斤。徐光启曰:“好梨多产于北土。”讵不信然?另:2018年末第什营镇西梨园村出土“梨树根墩”,经邢台市考古队初步考证,应属宋代遗品,成为目前我县发现的距今约1000余年梨树“化石”。章台镇鱼堤村“百年梨树”,随处可见,记录着一家三代人“以梨为业”的历史。
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威县嫁接发展现代梨产业,实现了梨树种植经营的转型升级。从此威县梨,经发展精简而成“威梨”。2015年5月,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同志、来威县梨产业园区考察后,概括为“吃威梨,有威力”。
品种“威梨”。将新梨七号、秋月梨、雪青梨、红香酥梨等梨优新品种,作为主推品种,赋予梨的品种差异化,满足不同需求。新梨七号与红香酥,属新疆库尔勒香梨的更新换代品种。前者单果重180克左右,皮薄翠绿,有红晕,酥脆香甜,汁多无渣,入口即化,7月中旬成熟;后者200克左右、纺锤形,黄绿色,有红晕,甜酸适口、脆香汁多,9月上旬成熟;秋月梨又称“冰糖梨”,个头较大,单果重400克左右,褐皮有光泽,细腻脆甜多汁,有清香味,8月下旬成熟。雪青梨俗称“天然矿泉水”,单果重500克左右,个大皮黄,脆甜多汁,8月初成熟。
模式“威梨”。以省力高效现代栽培模式为主推模式,打造南北行种植、宽行密株、早果早丰,既通风透光又适合机械化生产,与国内外先进模式接轨,建设河北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优质梨果生产销售基地。
绿色“威梨”。从2012年开始至今,按照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在整个梨园区具体落实,体现在标准化建园、标准化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先后建成标准化梨园220个,总面积10.3万余亩,涉及42家龙头企业、120家农民合作社、32家家庭农场。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有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合作社)21家。在农药、肥料、调节剂等投入品管控上,指导指定采购厂家,实行统采统购,禁止使用除草剂、膨大素,推广绿色农药、仿生产品,推广生物有机肥、配方肥等;在梨树行间种植黑麦、黄豆等高蛋白饲草(作物),及时打碎翻入土中,提高土壤肥力。让“威梨”成为吃草长大的梨果,回到儿时吃梨的味道。
产品“威梨”。质量决定价值。威梨以其“品种优、种法新、口感好、价格适中”等特点,主销国内中高端市场、一二线城市,直销“北上广深”及沿海地区,2019年优质果产量2000万公斤,2020年预计总产量4000万公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16年秋,威县梨产业园区管委会聘请杭州农本咨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对威梨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战略规划,扩大威梨知名度与美誉度。《规划组》对威县地理、气候、历史、栽培及经济社会人文等综合调研后,将威梨品牌定位为“现代梨果标志性品牌”,赋予超级话语“润,威梨无比”;在突出梨果润肺功能的同时,着眼我国冬春“霾”多发特点,适时提出了“霾来了,吃威梨、保健康”的新理念。并于2017年5月在石家庄市成功发布“威梨区域公用品牌”,开启了威梨品牌发展新阶段。以此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对带有“威”字的水果类商标,进行收集搜索,经整理提升后,按程序申报“威梨”商标,于2018年注册成功,威梨产品有了自己通向市场的“身份证”。
(四)精准扶贫威梨敲门
近年来,威县以梨产业园区为特色主导产业,依托威州农投、海升集团、龙集公司、利派尔公司、昊康公司、国苈公司及农民合作社等,带动贫困群众建设优质梨果基地,发展致富产业。通过合作经营、租赁经营发展优质梨果6.8万亩,带动1.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被当地干部群众形象称为:精准扶贫梨敲门。
1、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第20届——23届),荣获果王、金奖等;
2、河北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
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选送梨果荣获“阅兵梨”美誉;
4、党的十九大及全国两会指定水果;
5、亚果会颁发“2018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
6、中华商标协会: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7、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年会在邢台市威县召开(2018);
8、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2019优质果品大赛国际赛区,荣获银奖、优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