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是“粮食的粮食”,直接关系人类的粮食安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分析,世界农作物单产提高的三分之一以上,近二分之一是由于增施化肥的结果。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肥料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早年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盲目、不合理地施用化学肥料,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绿色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2015年原农业部制定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大力推广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国家将新型肥料产业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列产业政策支持新型肥料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的需求愈发紧迫,包括生物有机肥在内的新型肥料在化肥零增长行动中的关键作用将愈发凸显,亦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指导思想的有效途径。
1、全球肥料需求量稳步增长
化肥是重要、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料,被誉为“粮食的粮食”,直接关系人类的粮食安全,随着全球人口上升,全球肥料需求量也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IFA(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全球肥料需求规模持续上升并突破2.00亿吨,2021年、2022年肥料年消费量分别减少了近3%、5%,主要系肥料价格负担能力较低所致。
IFA预计2023年肥料年全球化肥消费预计将恢复4%并达到1.925亿吨,未来将低速稳步增长,至2027年全球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06亿吨。
从化肥行业区域结构看,中国、印度、巴西、美国四大农业生产国是全球化肥的主要使用国家,使用占比分别为22%、15%、11%、9%,合计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57%。
2、全球化肥市场生产格局较集中,不同地区具体品类有所差异
全球的化肥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等原料优势明显的地区,仅这三个地区便占据全球化肥产量的90%以上。在以上三个地区的化肥生产中,又以亚洲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为主要化肥生产国,但各个地区对于化肥生产的种类略有不同。
全球氮肥生产
全球氮肥主要产量分布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地区。2021年全球氮肥产量大约为1.19亿吨。其中,中国占比近四分之一,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各占据10%上下比例。
全球磷肥生产
全球磷肥产量主要分布在中国、摩洛哥、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地区。2021年全球磷肥产量大约为4,831万吨,中国占比约33%,其余依次为摩洛哥、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占比大约都在10%的比例。
全球钾肥生产
全球钾肥产量则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等地区,2021年全球钾肥产量大约为4,664万吨,加拿大占比约29%,俄罗斯占比约23%,白俄罗斯占比约16%,中国占比约11%,德国占比约6%。
3、全球原料化肥结构以氮肥为主,产能占比超60%
分肥料类型来看,2021年全球氮(N)肥需求量占比约55%,其次是磷(P2O5)肥料和钾(K2O)肥,产能占比在20%左右。
4、化肥复合化率、养分含量要求持续提升,化肥产品朝更高效趋势更迭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新增人口增加粮食的需求就要通过增加土地的亩产来满足,施用养分含量更高的复合肥是提高作物单位耕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世界银的数据,世界平均化肥消费量近些年一直维持在140kg/公顷上下。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公顷耕地上实际施用的氮、磷、钾折纯量分别从2008年的59.55kg、22.51kg、17.00kg,增长至2021年的65.45kg、28.75kg、24.42kg,全球化肥产业持续朝“减肥增效”方向推进。
2021年,国际用肥的复合化率平均水平为50%,其中农业发达国家用肥复合化率高达80%,而我国用肥复合化率仅为44.19%,尚不及国际平均水平。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积极推动肥料复合化率提升,对于提高我国肥料利用率、优化施肥结构、深入实施化肥减量行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全球化肥贸易格局
2022年,化肥全球贸易出口总额为1,335.73亿美元,化肥全球贸易进口总额为1,533.13亿美元。2022年,世界最大的化肥出口国是俄罗斯(209.01亿美元),其次是加拿大(137.29亿美元)、中国(113.80亿美元)、美国(84.72亿美元)和摩洛哥(77.15亿美元)。分区域来看,欧洲和亚洲占据了全球肥料出口的主要份额。
2022年,全球最大的化肥进口国是巴西(247.85亿美元),其次是印度(172.60亿美元)、美国(132.48亿美元)、中国(49.54亿美元)和法国(47.94亿美元)。分区域来看,亚洲及欧洲是最主要的肥料进口市场,其次是美洲。
全球氮肥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亚洲、东欧、西欧以及中东地区,俄罗斯和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氮肥出口国家。全球氮肥进口地区分布广泛,涵盖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且与主产地区有一定分化。全球磷肥主要的出口国为中国、摩洛哥、俄罗斯、美国等地区,中国和摩洛哥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磷肥出口国家,2020年这两个国家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例分别为25.6%和23.2%。
磷肥的主要进口国为巴西、印度、美国、孟加拉国等,巴西是全球第一大磷肥进口国家,占全球份额的35%。钾肥主要出口国家和生产国高度重合,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钾肥出口量稳居全球前三名,占全球比例超过70%。
中国虽然在全球钾肥产量排名第四,但由于国内需求量大,因此是钾肥的净进口国。从进口分布来看,全球钾肥主要进口国家是巴西、中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主要由于以上地区是农作物种植集中的国家,对钾肥需求量较大。
2021年10月15日起,我国对化肥出口开始实行法检政策,氮肥、磷肥出口量下降较多,对于保障国内原料化肥价格稳定起到较大帮助。2022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给氮肥成本带来较大冲击,此外俄乌冲突也导致俄罗斯化肥出口骤降,国际化肥出现紧缺,全球化肥价格暴涨,国际化肥市场贸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6、国外新型肥料市场情况
在国际上,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起步早、发展水平较高,化肥生产研发与化学制剂业、化工机械业的配合相当成熟,再加上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化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种植和管理模式与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肥料如水溶肥、缓(控)释肥等的生产技术和产品都相当成熟。
以水溶肥为例,由于水溶肥可随着灌溉水用包括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时施肥,发达国家结合较为先进的灌溉系统已经实现完全应用,在以色列等比较缺水的国家更是将滴灌等节水施肥系统发挥到了极致,目前以色列约75%的土地使用滴灌技术,设施灌溉高达95%,欧洲国家设施灌溉比率有58%,美国为38%。
目前,新型肥料整体处于较快增长中。据IFA统计,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中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2018年全球消费量约1,930万吨,折纯约860万吨,约占全球养分消费量的4.8%。而新型肥料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作物的应用不同,在一些环境敏感地区和农业技术先进国家,新型肥料有助于减少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在一些劳动力匮乏地区,缓(控)释肥能够减少施肥次数,利于作物吸收。据MordorIntelligence统计,全球新型肥料市场规模估计在2023年为376.1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68.7亿美元,在预测期间(2023-2028年)以4.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估计,新型肥料在发达国家仍将以年均4%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在发展中国家,受农产品品质提升、环境保护压力等影响,发展潜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