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健鑫的经验是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生动缩影。伴随数字中国建设,农业发展也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向便捷化和高效化迈进。4月26日-30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各大参展商也带来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生产:数字上云实时监测
相较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模式,数字技术给了农业发展的新可能。
“现在蜂箱的温度是多少、湿度是多少以前每天要查箱,现在看手机就行了。”甘肃省陇南市养蜂大户老张说。现在,老张的蜂场全都安装了摄像头,他可以通过智慧蜂业数字化管理指挥平台实时了解蜂场区域的安全状况。每年的“分蜂”关键时节,老张都会利用蜂箱安装的微型摄像头,通过AI智能分析判断蜂群分蜂意愿,在分蜂时期,获取精准的分蜂预判信息。
如今,这样的情景在陇南早已不是新鲜事,越来越多的蜂农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智慧养蜂”。随着陇南市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将中蜂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天翼云数字技术也被引入陇南为百姓养蜂提供技术支撑,让全市2.6万户蜂农都使用上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养殖设备。2021年,陇南市共计养殖中蜂40万箱,蜂业总产值达2.8亿元,让当地老百姓真正走上了一条以“甜蜜”谋富裕的道路。
“早上看数据,晚上再看,比如说增加了两斤,养蜂人很直观就能知道,是哪个地方进蜜多。如果某个地方很留蜜,养蜂队就会把大部队搬去。还可以同时在两个地方试验,比较哪个地方更好一些,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地去采点。”老张说。
据祁超介绍,这种实时监测的农业生产服务,天翼云几乎已经应用到了畜牧、种植等各个细分行业。
农资:实时查询农资服务信息
4月正是春耕的时节,农资是贯穿耕种和收获全流程的必备物品。
销售:便捷销售+拓展渠道
在经历辛劳的农忙时节之后,如何将农产品销售出去是农民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而在助农销售上,数字技术也发挥了大作用。
邢健鑫所使用的在线售粮预约平台正是由号称“大国粮仓”的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和天翼云携手推出的“惠三农”App。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销粮需求也同步高涨。
祁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农户售粮”这一课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农户地域分布广,且使用的手机运营商不同,中储粮要想打造统一的网络平台,现有的通过自建机房形成的基础资源能力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粮食收购高峰期时,农户售粮预约集中,对于基础资源需求剧增,传统部署模式很难做到自动监测、动态扩展,当用户并发访问量急剧增加时,系统容易崩溃。
“在这种背景下,天翼云发挥自身云平台laaS层的深厚实力,为‘惠三农’App提供了安全可靠、弹性扩容的云主机、云数据库以及云安全等laaS基础资源能力,并通过CDN内容加速功能,从根本上满足了全国各地售粮农户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对‘惠三农’App进行快速、高效访问的需求。”祁超称。
“往年去哪个粮库卖粮可以说是碰运气,不知道哪个粮库还能收粮,高峰期去粮库卖粮也会碰到排队,经常要等上好几天。”邢健鑫说,有了“惠三农”App后可以在App首页根据手机定位显示最近粮库列表,点进后查看粮库信息,就能预约哪天卖粮。
另外,福建有伦展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信息化数字平台同样是助农销售的典型案例。该展位负责人表示,平台上实时显示福建省的地标农产品及由当地政府审批的生产企业,消费者可直接通过平台查看产地信息以及进入企业的电商平台,确保所买到的产品是官方的地标农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商报总机:010-64101978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邮编:100013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