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轰轰烈烈的电商下乡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5年过去了;若再从2012年农产品电商的爆发算起来,也已是“七年之痒”了。回望2019年农村电商走过的历程,可谓依然走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在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进入深水区,虽然所有的设想在现实面前已经小心翼翼,但坚持不懈的前行者还是不断开启新的篇章,让农村电商的未来更加可期。
一、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支持,农村电商基础更牢靠
二、面向乡村振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启升级版
从2014年选择8个省试点开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已经实施第六个年头,累计支持示范县1231个(次),832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形成1700多个县域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站点12万个,农村网商2216万家,农村电商年增速30%以上。2019年4月底,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打造综合示范“升级版”,对已经支持过的示范县进行第二轮支持,重点是建立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品牌、品控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益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这一政策的推出,标志着农村电商由前期的市场主体培育转入供应链、产业链直至价值链的深刻改造,农村电商进入升级转型时代。
三、消费扶贫国家政策出台,电商扶贫有了新动力
2019年元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公开发布,从6大部分17个方面系统地对消费扶贫进行了安排部署。此后,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多部门先后制定《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实施方案》《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方案》,工会系统还专门修改会费使用办法明确消费扶贫采购额度,一系列政策让消费扶贫成为有章可循的扶贫着力点,依托大型商业电商平台、银行等自有平台、社会扶贫网等专业平台和各类社交网络平台开展的消费扶贫活动为电商扶贫注入新活力。
四、网红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成为农产品电商新亮点
五、生鲜电商依然艰难前行,供应链已经成为生死竞争
已经很长的生鲜电商阵亡名单,在2019年还继续无情地扩大,“迷你生鲜”“妙生活”“呆萝卜”“吉及鲜”等成为新的倒下者。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商开实体店已经趋于平静,新零售热潮消退。前端看仓,后端看链,一度被认为是生鲜电商的决战重点,但随着大量前配仓的落地,这一模式也在2019年经受质疑,盒马鲜生的负责人侯毅甚至表示,前置仓仍是面向VC的伪命题。前配仓的投资是典型的重资产,而且前端配送的改善,还需要后端农产品生产、贮藏、冷链运输的相应改善,否则孤立无援。而农产品漫长的供应链争夺战却陷入胶着状态,从源头的种植到产中管理、产后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电商并不擅长的新领域,耗费时日不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还防不胜防,入水深者苦不堪言。
六、数字乡村吹响集结号,农村电商为数字乡村探路
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截至2018年底,我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已提升至96%,4G网络覆盖率达95%;而农村网民规模也已经达到2.22亿人。截至2019年8月,全国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29万个,手机正在变成农民的新农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办、国办2019年5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到2025年,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显然,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数字乡村发展的探路者,有效地带动了乡村数字经济。
七、农资电商继续转型,农业在线服务持续升温
农资电商一度被誉为又一万亿级大市场,吸引众多农资企业争相入局,最多时有20多家农业上市企业涉足,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巨大的,眼看亏损不止,又纷纷被从上市公司剥离,以免影响整体业绩。随着大国小农常识的回归,如何让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成为重大课题,作为衔接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发展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同时,从2017年开始,阿里巴巴、京东养猪,腾讯养鹅等新闻不时爆出,互联网+农业的智能化服务成为争夺热点。而一度受伤的农资企业,也重新调整了方向,由在线农资平台转向在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典型的像中化农资、大丰收等企业的新探索。但在分散的小农户面前,无论在线农业服务平台的设计多么完备,如果没有充足的人力下沉到农村一线,则不接地气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谁能把分散在农村的农业服务“散兵游勇”有效协同起来需要智慧与好的利益联结机制。
八、小镇青年广受瞩目,市场下沉展现农村电商新潜力
九、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市场主体加速分化
并不需要如此众多的网络卖货者,特别是当互联网人口红利几近消失、电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的新阶段,流量瓶颈显现,同质竞争加速,大量的电商经营者面临转型。从电商经营者向电商服务者转型是前期的重要规律,特别是电商下乡带动了大量的电商服务商下乡,为其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今天农村电商同样面临转型,于是一些卖货者成为了专职的讲师,一些卖货的企业也心甘情愿地为别人做供应链,还有做市场推广的进一步延伸到农产品品牌设计,更有人专门做起了县域第四方物流,等等。随着农村电商过万亿,农村电商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上千亿,农村电商的市场主体由挤成一团卖货,正在加速向农村电商生态的各个环节分散,达到更适合自己的定位,这是农村电商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者系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