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为了改善传统农业生产中促增产、保供给,盲目施用化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面源污染加剧的不利局面,我们在全面落实化肥减量行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对推进我市农业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继续推进该项工作,实现化肥使用量在合理范围内继续减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方向,按照"稳产、提质、经济、环保"的科学施肥理念,坚持化肥减量与增效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科学施肥理念,加快施肥方式的转变,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助推我市农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22年,全市农业化肥总用量继续消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2%以上,新型肥料占比提高5%以上,机械施肥占比达到50%以上,秸秆还田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80%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8%以上。
三、工作重点
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引导机械化施肥作业,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和新型肥料替代技术,不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培育科学施肥示范主体和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四替代两培育"减肥措施,实现2022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8%以上,全市农业化肥用量持续减少。
(一)全面推进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
扎实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施肥配方制定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综合测土和田间试验数据,引导农户按需施肥、精准施肥,为广大农户和科学施肥示范主体提供科学施肥配方。
要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配方替代农民习惯施肥的技术方案,做好配方发布工作。强化农企合作,施肥方案进村上墙覆盖全市92%以上的行政村。加强对农民的施肥技术指导,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2022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5万亩次以上。切实做好化肥减肥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应用
(三)示范推广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
积极承担好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筛选一批适合我市农业生产的缓(控)释肥、复合微生物肥、水溶肥、叶面肥、功能肥等新型肥料。利用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水溶肥、叶面肥和微生物肥料,利用肥料新技术实现化肥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今年新型肥料施用量占比要进一步提高,即新型肥料折纯养分占全市化肥总折纯量的比例提高5%。
(四)统筹协调加快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
要充分利用发挥现代农业技术优势,利用种肥同播、机械深施、园地小型机械开沟施肥、无人机喷施、水肥一体化精准控施等现代化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撒施、冲施等低效率施肥方式,从施肥方式的优化实现肥料利用率的提升。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示范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机械深施追肥技术;在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推广化肥、有机肥机械深施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农、科、教、企等行业,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的施肥机具,培训农民掌握科学的机械施肥方法,确保水肥利用率明显提高。今年机械施肥占比目标为50%,即通过机械施肥方式施用的化肥总量占全市总施肥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五)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
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利用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优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的创新组织形式,在示范带动农民合理选肥和科学施肥的同时,尽力培育、引进一批具备"测土、配方、统供、统施"一条龙服务的科学施肥托管服务组织,让科学施肥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保障措施
(三)拓展服务渠道。要因地制宜、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减肥增效技术培训的服务力度。通过现有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可以在田间地头、示范基地编制抖音、快手,便捷服务方式,规范教材编制、创新服务形式,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会。
(四)强化督导考核。要建立工作进展调度制度,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按时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落实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年底局党组将对工作落实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