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故事开讲了三大农资上市公司竞技“互联网+”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古诗来形容近期产业界、资本市场主动拥抱互联网的火热景象,恐怕再贴切不过。一场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兴产业的大潮,正在中华大地掀起。本报从今天开始,将推出“互联网+”在行动的系列调查报道,以期通过我们的调研、采访,给读者展现“互联网+”在各个领域、行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画面。

从神农发明刀耕火种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几千年过去了,中国小农经济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当农业遭遇互联网,化学反应产生了。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一切都在革新着农业固有的产业模式,推动着中国农业加速向现代化迈进。

中国农业现代化不能一蹴而就。互联网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最落后的行业?答案是必须从最容易被改造的末端环节入手。探索开始了,以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服务产业正在兴起,“互联网+农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农资电商争食万亿“蛋糕”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迅速崛起,农资企业传统的“生产-经销商-种植户”经营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农资将进入大户直供阶段。农资电商平台正是可以提供直销的渠道。

农资市场规模有多大,农资电商有多大潜力可挖?

金正大副总裁罗文胜给上证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耕地种植成本约为1200亿元,肥料成本6300亿元,农药1200亿元,页面肥成本300亿元,拌种剂600亿元,加起来就是9600亿。“这是多大的市场!农资电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这还只是相对保守的估计,来自平安证券、齐鲁证券等机构的测算,仅化肥、种子、饲料三类农资的市场规模就超万亿元。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农资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触网”。今年以来,投资力度更呈现加速、加大之势。

化肥生产龙头企业金正大、芭田股份、司尔特等纷纷进军电商领域。金正大控股股东今年总投资20亿打造的“农商1号”即将上线,这是目前投资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

芭田股份去年并购了专注农业信息化的金禾天成后,积极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农资交易平台布局。司尔特今年年初也成立电商公司,打造“O2O”农资电商服务平台。

农药龙头诺普信、辉丰股份自去年以来也加快电商业布局。辉丰股份旗下农一网去年11月上线以来,电商业务的开展远超预期。诺普信在今年3月底对其持有100%股权的农资电商平台-农集网进行公测。

上证报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农资企业对电商的定位并非是纯粹的“销售平台”,而是融合农资供应、信息化管理服务、金融支持的“服务平台”。很多企业在加速从农资生产商、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型。

5月11日,诺普信宣布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3亿元增资深圳田田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布局互联网农业服务领域。而早在2月份,史丹利就出资5亿元设立农业服务公司,主要提供农业种植服务和农业金融服务。

“化肥是千亿级市场,在里面做到百亿就很多了。但农业服务是万亿级的规模,我们能做到千亿级。”史丹利总裁高进华对上证报记者表达了其向农资服务商转型的信心。

在位于廊坊市郊的一个养猪场,欧华农牧公司高层向上证报记者演示了如何使用猪联网监测生猪存栏量、饲料用度、疫情预警。

就在本周二,大北农集团正式推出猪联网2.0版,并发布手机版APP智农通。大北农常务副总裁薛素文告诉上证报记者,“猪联网是一个入口,我们想通过猪联网、猪交易(农信商城)、猪金融(农信金融)构建智慧大北农生态圈。”

上证报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农资企业普遍认为,互联网只是载体,农资电商的核心竞争要素仍来自线下。“不同于其他工业品,农资产品的销售不能纯粹依赖线上的渠道。农民怕买到假种子、假农药。他们比较依赖熟人经济,所以经销网点的作用不可替代。”高进华说。

金正大董秘、副总经理崔彬也对上证报记者说,“公司马上要上线一个农资平台,我们只把它作为服务手段,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经销渠道。”该公司拥有一个10万人的二级经销商团队。

“痛点”变成“亮点”

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在诸多农业服务领域中,企业最感兴趣、农业企业互联网布局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是金融服务。

“土地流转后我们发现有比农资服务更急迫的需求,就是资金缺口。目前种植户贷款很难贷到,因为农村的征信过程很困难,银行很少放贷。这是农业的痛点。”史丹利副总裁张磊对上证报记者说。

从去年开始,史丹利就尝试与分销商合作,除了卖化肥外,还为用户提供小额贷款。“农村金融最难做的就是征信工作,我们有植根于当地的经销商团队,熟悉自己的用户,在征信过程中可以发挥优势,经销商也在借此转型。”张磊说。

当“互联网+农业”浪潮来袭,有的企业对它的理解仍停留在建网站、搞APP,“但这些其实对公司估值提升有限,除非找到变现的出口。现在变现的出口已经找到,就是互联网金融。”申万宏源证券农业分析师宫衍海说。

“谁是农村金融的主导者,谁就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谁充分利用了农村金融的杠杆,谁就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有财务学历背景的薛素文指出,金融有可能成为产业服务的制高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大北农创新盈利模式,推出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具有理财和支付功能的农富宝、支付平台农付通、农村信贷方面的农银贷、农农贷、扶持金等。

薛素文对上证报记者透露,“大北农已经成立小额信贷公司,今年将重点做自己的‘农银贷’。另外,下半年还将推出‘农农贷’,这是一种P2P模式,我们认为这是最有潜力,前景最好的一块。”

除史丹利、大北农外,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辉丰股份、金正大、芭田股份、新希望、康达尔、江淮动力等A股农业上市公司都已经在做或有计划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新希望金融或是其中最早涉足,且动作最大的。早在2007年,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新希望在山东省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养殖担保公司,为购买公司饲料产品的养殖户提供担保。

2013年,新希望推出技术服务“福达计划”寻找潜在客户,然后对接自己体内的养殖户资金需求。新希望金融也类似于P2P模式。今年3月份,“希望金融”平台上线,据齐鲁证券研报预测,“希望金融”今年的交易额有望达到5亿元到10亿元。

互联网金融是一片蓝海。新希望惠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兴垚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空间预计有2万亿元。

“政策红包”频频发放

除企业的自主发力外,农村电商也将享受来着政策上的“阳光”。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由商务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20多个部委参与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初稿已经完成,目前处于部委会签阶段,最终文件将以国办发文的形式出台。

这是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文件,重点将集中在农村传统流通网络的信息化改造、发展农产品电商、支持农资农机生产和流通企业发展电商、以及拓展农村电商服务领域等四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农资服务将是今后农村电商政策的着力点。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下一步发展农村电商,要支持农资、农机生产和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将万村千乡农资店发展为农民身边的农资电商服务店。将农资销售与指导生产相结合。”

3月12日,交通部、农业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支持邮政和快递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农村地区,打通农村物流“下乡与进城”的双向快捷通道。同时,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

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5月15日,商务部发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在这份部委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的专项行动计划中,力推电子商务进农村是一大重点。

而在此前一天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上,财政部经建司商贸处处长吴祥云还透露,今年中央财政将拨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上证报记者还从农业部了解到,发展农业电商被列为农业部今年20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开展产品直配城市社区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试点。

在政企联动下,“互联网+农业”正在从农村电商起步,从农村金融起步,一步步地向纵深推进。中国互联网农业的故事开讲了。

【机构动态】

掘金“互联网+”蓝海基金布局现代农业

⊙记者丁宁○编辑于勇

在受访基金看来,农业生产效率低,互联网快速渗透之下,农资电商步入发黄金期,市场潜力超万亿,农资电商龙头公司存在十倍以上的收入增长空间。

在其看来,目前众多的农资、农业公司从种子、种植、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化等多个环节开始布局现代农业,农业的现代化将是未来几年持续的主题。

除了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扶持也是基金看好现代农业的一大因素。近期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公司动态】

三大农资上市公司竞技“互联网+”

编者按: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到近期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争先恐后“触网”,一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新的转型升级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与资本市场。本报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互联网+”在行动的系列调查报道,本期调研则聚焦“互联网+农资”。通过对史丹利、金正大、大北农三家率先试水农资电商的上市公司的调研,试图为读者展示他们既有共性也不乏特色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从猪联网到互联网金融大北农打造智慧养猪生态圈

多年前就思考并实践“给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大北农,5月19日正式推出猪联网2.0版本,同时还发布了“猪交易”网络平台,此外,预计下半年还将推出P2P模式的农农贷,深度掘金互联网金融。三大平台各有侧重却又环环相扣,构成了大北农“智慧养猪”战略核心圈。“互联网肯定能大幅提升包括农业在内的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负责“智慧养猪”战略的大北农常务副总裁薛素文如此表示。

猪联网旨在智慧养猪

“早在10年前,大北农便率先实现了办公经营自动化,并将这一模式不断向外推广,这也是公司当前实施农业互联网战略的雏形和基础。”大北农常务副总裁薛素文介绍道,早年经营时大北农就推出了“供产销”系统,将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每天的供应、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数据整合于该系统,产品上线后公司的周转速度和管理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尝到甜头后,公司又针对经销商群体推出了“进销财”系统,通过从经销商反馈的销售、库存信息,大北农可针对性的制定生产销售及定价策略。

“但这还不是根本,如果下游养殖户不认可公司饲料及配套服务,养殖户可能还将饲料退给经销商。从这一角度考虑,我们以提高养殖户单头猪的盈利能力为目标,又于2013年推出了“猪管网”(现已更名为“猪联网”)系统,欧华农牧现在使用的已经是2.0版本。”薛素文解释称,猪联网是智慧养猪战略的核心平台,互联网+时代的养猪新模式。猪联网不仅仅是一款猪场软件,而是包含猪友圈、猪管理、猪系统、猪数据、猪交易、猪金融、猪硬件等众多模块,通过猪联网将养猪各个链条资源汇聚在一起,形成养猪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圈。相比于1.0版本,猪联网2.0版本操作更简单、移动端更加完善、模块更加完整、更多的介入猪场前期生产管理,全方位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率,让养殖户能够利用互联网手段智慧养猪。

生猪电商模式接地气

不过,正如欧华农牧董事长刘春英所言,在解决了经营管理难题后,养猪户最为关心的是生猪销售问题。“但无论猪价如何变动,猪贩子是永远赚钱的,而大北农最新推出的生猪交易平台,则通过减少流通环节的方式改变原有销售模式,促使养殖户收益的最大化。”

据薛素文介绍,养殖户今后可以从电脑或手机端将每天的生猪待售信息登记到大北农交易平台,后台经过分析处理后直接形成某一区域的待售信息,屠宰场等其他求购方则可根据信息直接向养殖户订货,从而简化了销售环节。“这个系统界面类似于打车软件,比如某屠宰场在其区域范围欲购生猪,打开软件就能看到附近的待售信息。”

事实上,大北农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已赢得了一些养殖户和经销商的认可。截至2014年末,公司拥有“进销财”用户2600多家;“猪联网”用户上千家,有效活跃用户600多家,服务母猪32万头,服务商品猪600多万头。而生猪交易系统的推出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吸引力。

充分蓄势的大北农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公司于今年3月发布定增方案,全面进军农业互联网领域。根据增发预案,公司拟定增募资22亿元,其中9.5亿元用于“农业互联网与金融生态圈建设项目”,剩余12.5亿元用于偿还借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值得一提的是,除公司实际控制人邵根伙外,本次定增还引来了广东温氏投资、国华人寿等多家产业、金融资本的积极参与。

互联网金融蓄势待发

但在大北农眼中,无论是“猪联网”等智农云服务平台,还是以智农商城为基础的产品交易平台,都是为了给用户最好的使用体验,通过贴心的服务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上述两大平台初期均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以两大平台为基础,大北农更为看好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盈利前景。

简单而言,依托自建的智农网、猪联网、进销财等网络平台累积的大数据,大北农按照自身的资信模型对客户群体进行信用评级,为客户提供资信评估、小额贷款、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而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截至2014年底,大北农已通过金融机构向2200余家客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过11亿元,有效缓解了客户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而就在今年3月,大北农发起设立的北京农信小贷也已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公司未来也可向客户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

在薛素文眼中,依托大北农建立的“农业互联网与金融生态圈”以及专业的驻地服务人员,未来养猪业将越发体现智能化趋势。

今后,只要用户打开手机中的智农通,呈现其面前的将是猪场的一系列动态情况:哪些猪行将生产?哪些猪患病等待治疗?又需要用哪些的治疗药物?是否需要兽医专家快速进驻?而在经营期间,养殖户可以通过网上商城购买所需大宗饲料、疫苗等产品,如果资金吃紧,还可以凭借自身资信水平向大北农申请无担保贷款。待到生猪出栏时,屠宰场和养殖户亦可通过电商平台发布信息撮合交易,并通过大北农旗下的“农富宝”付款交易。大北农后台则可根据过往交易资料为用户提供后续的经营交易策略……

“农商1号”重构产业平台金正大打造电商新势力

一只卡通小松鼠,或将改变农资领域(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传统经销运营格局。

5月18日,一家名为“农商1号”的电商网站悄然上线试运营,该网站的吉祥物是一只可爱的卡通小松鼠。据上证报记者了解,这一电商平台是由金正大控股股东发起设立(待时机成熟拟引进其他战略伙伴),联合国内领先的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区域农资经销企业所共同打造,总投资高达2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此番大手笔投资,也承载着金正大及其控股股东布局农资电商的宏大计划。

打造农资版“亚马逊”

“农商1号的设立并不局限于单纯售卖金正大的产品,而是为种子、化肥、农药、农资设备领域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合作平台。进驻商城的都是农民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农民结合过去经验便就能够判断价格是否实惠,而购买套餐产品所享受的优惠幅度更大,这将是农商1号的吸引力所在。”崔彬表示,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产品仅是吸引农户的第一步,在向服务商转型的大战略下,金正大同样具备完善、体贴的配套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农商1号”在销售各类农资产品的同时,还会利用线上交互平台切入售后服务,构建会员互联生态圈,提高用户粘性。农户可以随时向专家团队询问种植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亦可以在网站上获得农技视频培训课程,远程学习种植技术;而农户之间也可以与同行交流种植经验,展示种植产品成果。

“农商1号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农资领域的亚马逊和京东,而并非简单的平台商,我们将通过专业运营和专业服务,给用户全程提供更好的体验。”在金正大副总裁罗文胜向记者表示。

欲覆盖5000万家种植户

依照金正大的构想,公司未来将快速打造覆盖全国的渠道和客户体系,计划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服务中心,10万个村级农化服务联络站,覆盖5000万户农村种植家庭。同时借助电商平台优势快速打造产业链品牌联盟,力争五年内电商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在互联网领域再造一个金正大。

值得一提的是,已从事实业经营多年的金正大,尽管农资电商布局尚处于前期运作阶段,但公司在电商推广营销方面已展现出成熟的互联网思维。由于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不高,在推广初期我们计划向购买产品的一些农户用户赠送手机(内置农商1号软件),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对于金正大农资电商的推广前景,罗文胜显得信心满满。

电商对接传统渠道史丹利加速“触网”

空中地瓜、白色茄子、巨型南瓜……在史丹利位于山东临沭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可以看到经史丹利特制肥料培育出的各种“神奇作物”,其中使用的先进技术也让人深切感受到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在做强做精传统化肥主业的同时,面对着农业产业链互联网化对生产经营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已不满足一线农资供应商定位的史丹利正加快转型步伐。

乘“互联网+”东风转型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个别传统行业甚至因此而被颠覆。近年来,一些电商巨头也顺势切入农业领域并改变了产业生态圈。但即便如此,我对史丹利向农业种植服务商的转型方向依旧有着十足的信心。”史丹利总裁高进华向记者表示,相较于外来资本,从事实业经营的史丹利在过往农资供应领域所积累的众多资源、渠道、客户,都将成为公司未来转型发展的特有优势。“不同于普通商品,农资产业伴随着产品销售的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服务特性。未来的史丹利将不再单纯依靠化肥销售获取收益,而是凭借对用户的一系列服务来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就在本月中旬,史丹利宣布在任丘市、龙江县与当地企业分别合资成立农业服务公司,其创新的经营模式无不体现着公司向农资服务商转型的运作思路。

主攻两大服务群体

“随着全国各地土地流转的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的用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逐步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上述两大群体也正是我们的服务重点,即针对他们在生产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提供特定服务。”据史丹利副总裁张磊介绍,土地流转极大调动了一些农民的积极性,但在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农户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资金短缺。针对这一状况,史丹利则可通过自身小贷公司或合作金融机构向所服务农户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在其经营过程中提供全套种植产品及服务,以最大程度减少农户成本开支。

不过,待到粮食成熟收割后,农户面临的另一大难度便是农产品的销售。“往往是农民想卖的时候还不到收储时点,或是国家收储时农民无粮食可卖。基于此,我们未来还会给服务农户提供收储服务,先把粮食放到我们的仓库中。”根据张磊表述,地方服务公司接收粮食后可通过专业化运作保证粮食品质,以使粮食卖个好价钱。至于收储后销售环节,首先是尽可能争取国储,其次公司还可帮助农户将粮食推销给下游产业大户。由于前期种植施用的是史丹利指定的产品、肥料,收储也是公司全程把关,因此其向大客户推销过程中对粮食品质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底气。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史丹利的上述战略实则是围绕农业服务体系搭建出农资一体化、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金融服务三大平台,而打造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则是公司顺利推进转型战略的技术基础。据介绍,史丹利早在2013年便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即将所有一级经销商和部分二级经销商纳入到公司SAP系统,以此加强对经销商的管控力度,同时向部分种植大户开放SAP电子商务系统,向种植大户直销。而史丹利的最终目标则是,以移动互联终端为载体,电商平台与传统渠道互动联合,实现订单农业、合作种植、下游采集、资金融通、农化服务一体化服务功能;同时继续坚持渠道下沉,搜集土地、作物等基础数据,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THE END
1.农资电商“新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澎湃活力全网农资电商助农计划启动亲爱的三农领域的朋友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每一位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你,都是最闪耀的星。你是否在寻找一片沃土,让心中的三农梦生根发芽?你是否渴望一个平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共同探索电商与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现在,一场聚焦农资电商发展深度融合的公益盛会——“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 全网农资电商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P45KBJ0514CFC7.html
2.深度解析,农村电商布局策略与实践指南,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1、打造高质量的农产品卖点 输出策略:众所周知,农产品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域差异显著,东西经度跨度较大,这为农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将这些独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卖点,并在消费者浏览的前三个页面就凸显这些卖点,是农村电商布局中的关键。 http://9213.net/70776bAF8511.html
3.电商助农:打造高效农产品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随着政策的推进,电商助农形势越来越多样化,直播带货、微商、社区电商、短视频、网店等各类农产品电商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部分地区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农产品消费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村电商创业持续掀起热潮。电商助农已经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推进产业升级、带动群众增收、助力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041/276165.html
4.农业行业农产品电商销售与品牌推广策略.doc农业行业农产品电商销售与品牌推广策略.doc 16页VIP内容提供方:188***4097 大小:117.62 KB 字数:约1.58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18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农业行业农产品电商销售与品牌推广策略.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7/8141060051007000.shtm
5.乡村电商崛起助力农产品销售大增,乡村振兴新动力交易信息以某县为例,该县通过发展乡村电商,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当地政府为农民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引进电商平台,建立农村电商产业园,为农民提供线上销售渠道,短短几年内,该县的农产品销售额实现了大幅增长,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https://anzewei.cn/post/1056.html
6.乡村振兴电商之路,探索乡村电商的未来前景空气污染治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的电商乡村模式,分析电商乡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商乡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将分为几个部分,详细阐述电商乡村的各个方面。 乡村振兴与电商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电商乡村作为新模式,通过https://www.hnosgc.com/post/54.html
7.村级电商平台问题,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如何做好农产品电商平台_农民怎么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 4、乡村搭建电商平台,对于乡村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5、农村电商平台哪个好 6、关于加快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瓶颈怎么解决 1、尽快制定促进政策。把农村电子商务和扩大农村消费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政策突破口和实验田,优先考虑在https://www.shenqiuyu.cn/156062.html
8.如何做好电商电商·观点191农资人如何做好电商 现在都做电商了,之前叫网络营销。我从2010年开始真正做网络营销,卖得第一个产品是试验https://www.191.cn/simple/?t565772.html
9.农村电商做得比较好的产品是什么?适合销售产品推荐农村电商做得比较好的产品是什么?适合销售产品推荐 现在的农村,很多那种百货小店都还经营了种子,化肥,农用小工具等等生意,随着他们生意越做越多,生意也就越来越好,更有不少头脑聪明的店主同时开通了网上销售渠道,这样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大大的增加了利润。https://m.maijia.com/article/555627
10.直播火了村超电商甜了生活丨榕江县“三新农”助推乡村振兴观察3.如何干好新农活 “在直播经济白热化的时代,主播的个性化标签塑造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好的人设,一味跟风,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唐胜忠告诉调研组,“要把直播电商做起来,就得把年轻人带进来,把内容做起来,把差异化体现出来。” “我们这儿的高山糯米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香甜软糯……”去年秋天,榕江http://swt.guizhou.gov.cn/xwzx/gzdt/202309/t20230911_82347171.html
11.从农资版京东“丰收侠”看B2B电商如何改善农资流通如此一看,似乎非常擅长缩短中间环节的电商进入。但农资电商真那么性感么?有创业者就认为,农资流通体系中的经销商均有承担金融、仓储、物流等职能,电商可能并不减少某环节,而是替代。 带着这个问题,36氪与农资电商“丰收侠”的CEO刘子枫聊了聊。 一般而言,农资电商分为面向规模化生产者、面向基层零售商两类,前者如以https://36kr.com/p/5047423.html
12.农村电商做什么产品比较好?(农资化肥店)农村电商卖农资化肥最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的越好,互联网也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十分方便的感觉,对于农村来说,还是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是因为它们严重缺乏区域性的谋略,所以说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面,可以说还是特别的窄,现在还是在处于萌芽时期。如果想要做好农村电商,就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产品问题。农村里很多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1m3CalkxYR.html
13.农资电商主播月利润可达10多万元!一个新时代加速到来在业内,大家公认农资电商化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目前,在农资领域,传统线下门店的销售占比95%,未来五年里,线上的销售有希望冲破50%,上涨10倍。 面对这片蓝海,周昌南果断转型转型,彻底告别原本传统的农资批发业务,全力发力短视频。通过快手平台,周昌南自己成为主播,为广大农民粉丝提供农技指导;打通供应链,做好选品把关https://www.nfncb.cn/index.php/nhbd/1810.html
14.十大农业网站,你的“三农”好帮手农资资料五、农业电商网——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农业电商网,就像是一个农业版的“淘宝”。这里汇聚了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农民朋友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那些美味。同时,这里也提供了农业用品的购买服务,让农民朋友可以方便地购买到所需的农业用品。 http://nba.bailichun.cn/post/12350.html
15.“电商作者”成为很多人认真投入的职业农资联播网抖音电商自成立以来就秉持“认真做电商”的初心,将保障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努力打造“好服务、好商品、好内容”的健康生态。2023年,平台通过提升发货时效、优化售后服务、升级客服能力等方式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具体来说,抖音电商不断在内容治理、商品治理以及价格管理规范等方面升级平台规则,通过丰富商品、建设货架、做http://nzlb.org.cn/index.php?c=show&id=179260
16.2024年农村电商怎么搞?关注这14条政策措施十四、做好市场化运营转化落地 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统筹衔接,用好现有资源,从“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 引入邮政、客货运、供销社以及有实力的电商、物流、快递、商贸流通等企业,统筹推进项目后续运营管理,整合资源,强化数字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示范项目向常态化工作转化落地。https://m.gmw.cn/2024-03/14/content_1303685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