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魏延安;来自于公众号:三农微语
很多人知道,我对农村电商有一些研究。今天,我把电商和果业结合起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水果电商的问题,但不是理论性的东西,主要基于大数据的一些分析。
一、全国水果电商概况
1.水果高居农产品电商首位,占比超过1/5
因为2020年的农产品电商监测数据还没正式发布,所以还是用2019年的数据。2019年鲜果在网上的销售约为900亿元,是各农产品类目中卖得最多的,约占1/5,是最大宗的电商农产品。
有人问,为什么水果能卖这么多,而蔬菜不行。因为蔬菜是以本地化供应为主,西安旁边能种黄瓜、西红柿,广州旁边也能种黄瓜、西红柿,没必要大规模大跨度销售。但是水果不行,水果是一种地域性特别强的作物,我们老早从课文上就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常识。而老外更是特别讲究一个词叫“风土”,风土就是当地气候地貌形成的植物特殊生长环境。所以,行内也有农产品电商决胜于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决胜于水果电商之说。我们也顺势开展了陕西和广东的合作,组织了“北果南下”“南果北上”,荔枝冬枣“双甜汇”等活动。
2.水果制品电商总规模超过千亿,鲜果占3/4
3.水果生产大省也是水果电商大省,山东、广西、陕西为三强
水果电商大省一般也是生产大省,就像前面贾老师说的,产业建设是前面的事情,品牌是后面的事情,电商也一样,产业基础决定了电商基础,产业基础强,水果电商才会强。全国水果格局大概也是“三国演义”,广西、山东、陕西前三强,电商销售也是这三个省份排在前面。当然,从2020年的季度数据看,陕西的水果电商前进了一个位次,到第二位了。有一些品类上升比较快,惠农网的大数据反映,洛川苹果超过阿克苏苹果,成为苹果电商品牌影响力的老大。
4.小规模网商占据主流,超80%网商年营收额不足一万元
谁在做电商呢?我们会发现,基本上是小打小闹为主,全年销售水果一万元以下的网店占82.57%,年营收额超过10万元的网商仅占5.19%,也就是说小规模经营主体是水果网商的中坚力量,这池大活水中还缺少“大鱼”。
5.网销水果低价更受欢迎,中小包装最为俏销
电商卖什么价格呢?从数据看主要还是中低价,太高端的网上不好卖。有一次,一个搞水果电商的朋友问我,消费者网购都不知道优质优价的道理吗?我说这与你水果的优质优价没关系,你不了解电商,中国电商起家的时候就是以低价为特点的,所以互联网不是优质优价的地方,心理消费价位偏低,所以你要在电商上卖特别高端的东西是很难卖得动的,不光水果是这样。
6.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水果电商快速发展
水果电商发展快,新模式新业态功不可没。现在农民用直播卖货的非常多,而不是传统的淘宝、京东等平台。因为对农民而言,上传统电商平台,从一开始的装修店铺、美工摄影、文案创作到后台客服、数据分析、电子接单等十几个程序,太复杂,学不会,也不想学。直播最简单,拿起手机对着自己的果园一播,再咔嚓一咬,简单粗暴有效,消费者一看这就是真实的农民,也不用美颜,一个链接一挂就开卖了,所以直播电商上升得很猛。内容电商、社区团购等,也都在参与水果的网上销售。
7.水果电商渠道日益多元
二、陕西水果产业现状与电商特点
陕西果业已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近年来,陕西依托良好资源禀赋,围绕建设现代果业强省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千亿级苹果为主的现代果业,大力调整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努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产业规模大。
2017年水果产量全国第一,特别是苹果第一、猕猴桃第一。最新的统计,按园林水果算,陕西第三;按国家统计局的瓜果统计口径算,就成了第四,因为河南、山东的瓜类产量很大;但陕西的苹果、猕猴桃产量体量各省短期是追不上的,牢牢占据首位。陕西还有很多水果都排在全国前列,比如红枣第二,仅次于新疆;樱桃第二,仅次于山东,但很有可能未来要超越山东;葡萄面积第二,但是产量第七,单产并不是太高;另外梨、桃也在全国排名六七位。同时,因为陕南属于亚热带气候,柑橘、枇杷、木瓜还有一定产量;而关中陕北的设施大棚里竟然还种着几千亩的火龙果,这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其次,区域布局优。
通过不断调整优化,目前的区域分布也是特色比较鲜明的,像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黄河与无定河沿岸的红枣产业带,渭河以北的酥梨基地、秦岭北麓和汉、丹江流域的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的柑橘基地、城市近郊的时令水果基地等。
第三,支柱地位显。
三、水果电商存在问题
第一是标准缺失。
第二是体验不好。
现在水果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配送体系还有问题。包装、冷链、物流、仓储还不完全跟得上,影响保鲜和配送时效,有的在消费者收到时已经包装破损,产品变质。有的地方我看拿着线下批发市场的大箱子发电商的货,虽然外面裹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带,但是到货还是箱子破了、水果烂了,差评退货。电商上卖出去的水果又退不了货,只能跟人家说不要差评,要么全额退款,要么补发一箱。这都是我们犯过的错误,教训很深刻。
第三是良莠不齐。
如实地讲,确实存在夸大宣传、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伤了消费者的心,影响了区域公共品牌形象。比如说乱喊有机,有没有认证都喊。我曾经给几家搞电商的说,明明吃着你家的苹果还可以,你搞一个“外婆家的果园,吃到儿时的味道”都比你讲“正宗洛川苹果、天然有机”强一百倍,太没创新意识,而且一夸大宣传就容易招致投诉。我们现在要学会增强自身的果业自信、苹果自信,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展现出来,和大家以诚相待。有一家做中档苹果的老板说,我们的苹果就是这样,吃起来不错,价格也实惠,但是你让我装上好的洛川苹果来充门面我不干,你让我装上其他差的货我更不能干,我就是我,我就是陕西苹果中还差不多的这一部分,但一直就是这个味道,货码得齐齐的,他们也成功了。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把不住标准,守不住质量底线,忽好忽坏。
第四是人才匮乏。
直播现在很火,前面主要依靠的是县长、明星帮助农民代言,农民自己上阵的还比较少。有大量的果农想自己直播,但缺少培训和指导,所以我们就抓这一块。去年我们搞了首期果农网红直播培训,两小时报名就满了,后来又追加搞第二期,又很火,说明我们现在要重视果农的力量。让果农从生产者变成网络经销者,“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让农民成为新网红,让果品成为新网货,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这是我们现在可期的发展目标。
四、水果电商发展建议
第一是产品标准化。
没有标准化就不能搞电商。标准化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外观标准化,不要混品种,红的绿的不要放在一起,大的小的不要放在一起;第二是品质标准化,甜的酸的要分开,有霉心病的得给人挑出来,不能一箱打开几个味;第三是生产标准化,前面外观标准化、品质标准化都是生产标准化带来的,要拿产品的标准化倒推生产。我们现在很麻烦的问题就是生产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脱节,生产上定的标准化消费者买的时候不认账,现在要把他们统起来。
第二是营销品牌化。
农产品品牌化有四种状态:没有品牌——出现地域公共品牌——上演品牌公地悲剧——企业市场品牌崛起。目前好多苹果产业进入第三阶段。最初没有品牌,陕西苹果装了山东箱子卖,后来发现洛川苹果、白水苹果慢慢名气起来了,但结果发现我们这个箱子里什么烂货都有。我们也想打假,但打假不容易,第一你要有标准,第二发布标准让行业认可,第三拿着标准对照才能说是假的,否则谁认账。难道洛川人说别人卖的是假的就是假的?口说无凭。所以我们要努力把企业品牌扶持得强强的,李逵壮大了李鬼就无机可乘了。所以现在的营销思维要改变,过去老说吃最好的苹果就要吃洛川苹果,宣传的是区域公共品牌,现在要变成吃正宗洛川苹果要认准某某品牌,不然的话好多地方开推介会,说这水果不错,大家到上网一查,正宗XX水果一大堆,不知道该买谁家的。
第三是渠道多样化。
不要死磕某一个渠道。猪鼻子朝前拱,鸡爪子往后刨,只要吃到嘴里就算数;线上也好线下也好,批发也好零售也好,卖了货就是王道。你能在网上零售就零售,能批发就批发;线上线下也可以并举,一部分网上卖,一部分线下卖;还可以本地化,不一定都卖到广东去,放到西安社区团购也能卖。核心是你的产品定位是什么。不同渠道对不同的主体,农民就可能用不了批发平台,就自己家几万斤,抖音卖一卖也许就完了。
第四个供应链条化。
要合作。完成一次电商销售需要许多主体合作参与进去,平台、电商企业、政府部门、服务商、水果生产者等多个方面缺少合作是很糟糕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联结起来,每个人在产业链条上干一件事情就行了,不要搞全产业链,卖货最强就卖货,做供应链最强就做供应链,做设计做推销很强就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