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动荡不定粮食安全首当其冲国际经济

——2020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张秀青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粮食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表现出创历史新高、“慢涨快跌”、金融化趋向更加显著等特征,其驱动力量主要来自各国金融政策和农业政策调整方向趋同以及贸易、供给和需求等产业链因素变化。其中,政策因素是主要驱动力量。此轮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国内粮价上扬、进口成本高企、进口渠道不畅、种植成本走高、养殖利润下降等。鉴于当前国际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加强粮食保供稳价顶层设计;强化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流通效率;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完善国内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功能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粮食市场国际粮价波动特征粮食安全保供稳价

一、2020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特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呈现三个主要特征:

(一)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联合国食物价格指数达到159.3,超过2011年2月137.6的历史峰值15.8%;谷物价格指数达到170.1,超过2008年3月163.3的历史峰值4.2%;油和油脂价格指数达到248.6,超过2008年6月178.2的历史峰值39.5%。从单个品种看,多数粮油品种的价格都在2022年创下新的历史纪录。例如,小麦、大豆、豆油、燕麦的CBOT期货价格在2022年5月创历史新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粮食品种都突破以往价格水平。少部分粮油品种,如玉米、豆粕的CBOT期货价格接近但未超过2012年9月的峰值。

(二)价格波动呈“慢涨快跌”

2020年3月,国际市场粮价开始上涨并持续了两年。2022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对粮食供需不平衡的担忧,粮食价格加速上行。截至2022年3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达到159.3,较2020年5月上涨74.86%,月均涨幅2.57%;油和油脂、谷物价格指数分别为248.6和170.1,与2020年5月相比累计上涨219.54%、74.46%,月均涨幅5.42%和2.56%,明显高于肉、奶、糖等其他品种价格上涨幅度。从2022年4月份开始,国际粮食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油和油脂、谷物普遍跌幅较大。截至2022年8月,食品、油和油脂以及谷物价格指数分别为138.0、163.3和145.2,分别较2022年3月下跌13.37%、34.31%和14.6%,月均跌幅分别为2.83%、8.06%和3.12%,跌幅均高于前期涨幅(如图1所示)。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轮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比,这次“慢涨快跌”的情形与2007-2008年极为相似。

图1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价格系列指数变动情况

(三)金融化趋向更加显著

二、国际粮食市场波动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新一轮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政策因素,包括各国金融政策和农业政策的调整;二是产业链因素,包括贸易、供给和需求等变化。综合分析,在多年来国际粮食供需大体平衡、库存水平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张秀青,2020),此轮粮食价格大幅涨跌的主要驱动力量在于多国趋同的金融和农业政策。

表1新冠疫情以来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政策因素分析

1.金融政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美联储率先降息。2020年3月3日和3月16日,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降至0.25%,与2008年末的历史低位持平。同时,美联储推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分别购买5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2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朱聪等,2022)。这一系列措施使美国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从2020年3月的3.9万亿美元增至2022年3月的6.1万亿美元,增幅达56%。美国是全球金融化的主导国和领导者。多国央行也纷纷降息。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3月3日至17日,全球至少已有21个国家及地区降息29次②。据《国际金融报》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球各国央行降息200余次,超过2019年全年的降息次数。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水平一次次刷新历史纪录,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

由于通胀高企,2022年3月中旬开始,美联储又开始连续加息,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从0.25%回升至2022年9月的3.25%。在美国带动下,多国央行也相继宣布加息,全球货币环境趋紧,以美元计价的各类大宗商品价格随之全线走低,国际粮价也不例外。

随着俄乌战争带来的紧张情绪缓解,多国政策转向。例如,棕榈油第一大出口国印度尼西亚不仅取消了前期的棕榈油出口禁令,还制定了加速出口计划。再加上美元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加速国际粮食价格回落。

(二)产业链因素分析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货运物流受阻。在粮食总量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全球粮食供需不平衡问题凸显,引发全球粮食危机。俄乌冲突的影响也是最先作用于贸易环节,其次才是生产环节。因此,在此轮国际粮价波动中,相较于生产端和需求端,贸易因素是更为主要的产业链驱动力量。

2022年5月以后,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俄乌冲突带来的紧张气氛缓和,国际粮食贸易形势开始好转。截至2022年8月底,BDI已经回落至1017,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到中国青岛的海运费也已回落至11.5-12.5美元/吨。为了促进贸易、改善全球粮食和农业市场的运作及韧性,2022年6月,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达成《关于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与《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购粮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长决定》。7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和联合国四方签署《黑海粮食外运协议》,有效期4个月。滞留在乌克兰的近2200万吨粮食陆续运往全球多地,助推国际粮价继续回落。

2.供需因素。在该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虽然供给和需求因素并不是主要驱动力量,但后期对高粮价起到支撑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6月的《粮食展望》报告,2020/2021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7.81亿吨,同比增长2.6%;利用总量27.33亿吨,同比增长1.6%;季末库存同比增长5.0%。国际粮食整体供给状况相对宽松。然而,随着新冠疫情久拖不决,隔离措施和人工短缺加重了市场对生产前景的担忧,再加上沙漠蝗灾、地震、风暴、干旱等灾情不断,国际粮食供需形势逐渐趋于紧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6月的《粮食展望》报告,2021/2022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8.21亿吨,同比增长1.9%;利用总量28.26亿吨,同比增长1.7%;季末库存同比增长0.3%。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粮食生产的担忧情绪加重。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世界上重要的谷物和油料生产国。两国大麦、小麦、玉米和葵花籽出口量合计分别占全球的19%、29%、16%和52%。俄罗斯又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全球的40%。俄乌冲突不仅影响黑海地区的粮食外运,还影响乌克兰春播,再加上全球性持续高温干旱,对后期粮食产量造成较大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2年6月的《粮食展望》报告,2022/2023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7.88亿吨,同比下降0.6%;利用总量27.88亿吨,同比下降0.1%;季末库存同比下降0.4%。近两年的国际粮食供需情况将对国际粮价形成支撑。

三、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与国际粮食市场相比,国内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但是,不同品种存在一定差异,要全面评估、理性看待。当前,国际市场大幅波动向国内传导,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国内粮价温和上扬

相对于欧美等经济体创历史纪录的高物价水平,我国物价水平相对平稳。截至2022年8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5%,远低于美国8.3%和欧元区9.1%的水平。但是,受国际高通胀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与2022年初相比,我国CPI同比涨幅已增加1.6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我国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快上涨的猪肉价格以及高温导致鲜菜价格高企。虽然国内市场相对平稳,但在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下粮价还是呈现温和上涨态势。根据Wind数据库,我国小麦、大豆、玉米、粳稻的现货平均价2022年上半年累计涨幅分别为15.31%、4.64%、2.46%、0.55%。

(二)粮食进口渠道不畅

(三)粮食进口成本高企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与出口商谈判时采用基差点价的定价方式,即“期货价格+升贴水”。其中,期货价格是定价基础,升贴水主要包括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基差、运费、港杂费以及卖方利润等。国际谷物期货价格的涨跌直接关系我国粮食进口价格。2022年5月以来,国际粮食期货价格回落,通常我国进口价格也应随之下降。但是,因美联储连续加息,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价格折合人民币反而上升。例如,2022年3月至9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1:6.3跌至1:7.2。同期,美国CBOT大豆期货结算价下跌7.68%,而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到岸成本却分别上涨1.31%和3.03%。

(四)抬升国内种植成本

俄乌冲突不仅推高国际粮价,而且还抬升了全球的农作物种植成本。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全球的40%。俄罗斯自2022年3月10日暂停化肥出口,国际化肥价格应声而起,我国化肥价格也跟随上涨。据Wind数据:截止至2022年9月18日,重庆尿素、25%复合肥、高浓度复合肥价格分别为3.34元/千克、2.9元/千克、4.2元/千克,分别比年初上涨17.6%、42.2%和10.5%。2022年3月,中央财政为实际种粮农民下发一次性补贴200亿元,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养殖利润趋于下滑

国际粮价上涨影响通过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至国内,再加上原油、化肥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大幅度抬高了饲料成本。例如,根据调研,2022年4-5月,重庆畜禽饲料价格较1月底上涨2%-4%。2022年1月以来,某大型饲料企业的饲料价格已累计涨价2-3次,涨幅累计达到200-300元/吨。同时,因国内疫情防控趋严降低物流效率以及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带来的替代效应等原因,国内活牛、活羊以及牛羊肉的市场价格走低。俄乌冲突爆发至9月下旬,在国际牛羊肉价格坚挺的情况下,江苏活牛、活羊平均价分别下降1.0%、9.8%,河南活牛、活羊平均价分别下降2.0%、10.3%;牛肉、羊肉批发价下降2.8%、8.7%。牛羊养殖利润遭到双向挤压。当前,我国牛羊养殖仍以“户繁企育”为主,小规模农户将长期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2020年,牛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头)比例为29.6%,羊(年出栏100只)为43.1%,而猪(年出栏500头)为57.1%。小规模农户的利润波动承受力不强,利润继续下降必将损害农户养殖积极性,减缓牛羊产业的发展势头。

四、政策建议

鉴于当前国际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要注重宏观调控和流通增效,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现在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强粮食保供稳价顶层设计

建立大食物安全观,对主要农产品逐一进行梳理,根据国内国外供给潜力、成本收益、产品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等因素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国内供给保障优先序和进口优先序。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供给保障,加强战略谋划,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一方面,要把提高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适当储备,做好重要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创新粮食进口模式,通过拓展海外农业合作、收购海外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拓展多元化的新型进口体系。制定2022-2035年食物供给保障规划,分品种明确提高国内综合生产能力和适度增加进口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杜鹰等,2022)。

(二)加强我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体系建设,强化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技术团队建设,尽快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市场、人口、政策、天气、自然灾害等方面数据进行整合,充分利用遥感、航天、地理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加强对全球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贸易动态等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常态化监测主产国和主消国政策及市场变动,及时分析研判和应对国际市场异动,化解国内市场风险,保障国内市场供给稳定,价格平稳运行。对各种外生冲击做出科学预案,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避免投资炒作和盲目行为。严格管控自媒体平台的误导性报道行为,配合国家宏观管理部门进行预期管理。坚决打击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行为,打击供需紧张情况下的囤积居奇和走私行为。

(三)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下,充分发挥我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完善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球供应链,提升对国际资源的掌控能力,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进口格局,减少对少数国家的依赖,降低风险。完善重要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管理,加强检验检疫,把握好进口品种规模、节奏和时机,严厉打击走私行为。把境外农业投资合作、构建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规划和部署,原则上支持企业“产业外扩、产品回国”。

(四)优化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流通效率

加强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华东沿海、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等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形成一批多功能粮食物流园区,构建现代粮食仓储物流网络。支持产地集配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等跨区域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追溯服务等粮食供应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流转顺畅、安全高效的全国粮食流通骨干网络。主销区以粮食产业园培育为抓手提升粮食价值链,支持农业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融合、公共区域品牌等发展,支持企业开展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全程机械化生产、高效生态农业等于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推进集贸市场、超市、便民连锁店、主食厨房等多种形式粮食零售市场加快发展,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诚信经营服务水平。

(五)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

(六)完善国内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功能

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优化储备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合理确定政府储备规模,建立动态吞吐和轮换调节机制。把握好时机和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储备吞吐平抑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探索建立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的分梯级储备新机制,将粮食储备联动机制落实落地。

参考文献:

[1]张秀青.全球粮食市场形势、异动风险及应对措施——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5):4-8.

[2]朱聪,曲春红,王永春,赵伟.新一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03):69-80.

[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杜鹰,张秀青,谢兰兰,梁腾坚,张学彪,杨光,于敏.新时期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全球化,2022(01):5-26+134.

[4]GaryGorton,K.GeertRouwenhorst.FactsandFantasiesaboutCommodityfutures[J].FinancialAnalystsJournal,2006,62(2):47-68.

①美国于2000年出台《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推动场外衍生品发展,200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首次批准商业银行交易实货商品。欧盟于2004年出台《金融工具市场指令》,推动场外新兴交易平台发展。

THE END
1.乔迪(无锡)讯宏观大类:存款“降息”带动市场情绪中性:气制尿素企业集中检修,开工率大幅下降,近半产能季节性检修,日产量周产量均走低,符合市场预期,供应端减量预计对价格有所支撑。下游需求跟进缓慢,农业储备性需求已过半,复合肥开工迅速走低,工业需求逐步放缓,供需双弱下,上游库存持续累库,市场情绪偏空,贸易商让利出货,尿素价格维持偏弱窄幅震荡走势。 http://www.304bxgsc.com/index.php/Show/index/cid/351/id/1102.html
2.明年工作计划汇总6篇xx年采供部继续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的工作目标,要求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要求各长期合作供应商在原东和银都、东和湾、东和春天的原价位的基础上下浮5-8个百分点(当然针对部分价格较高而又不降价的供货商我们也做了局部调整)。同时调整了部份工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10313220735_3252742.html
3.安全生产调查范文12篇(全文)利用草莓名牌的扩张效应, 带动一批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生物有机肥为主, 补充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钾肥等, 叶面喷肥以磷酸二氢钾、锌、硼、铁、钙肥为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 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学校学生饮用水建议采用直饮水和保温桶供应开水, 停止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e898zxp.html
4.专注于绢云母粉开采研发生产和应用的服务供应商滁州万桥绢云母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采、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化的企业,主要以生产云母粉、绢云母粉、湿法绢云母、干法绢云母粉、绢云母精粉的厂家 本厂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工程塑料、橡胶、合成材料、耐火材料、化妆品、电子绝缘材料、农药、造纸、复合肥等行业,https://wan-qiao.cn/col.jsp?id=105
5.「化肥」供应复合肥高钾型肥料郑州禾康化肥供应复合肥 高钾型肥料 价格:2150.00元 最小采购量:10 主营产品:冲施肥,叶面肥,农药 供应商:郑州禾康化肥有限公司 所在地:中国 联系人:王小宇 联系电话 点此询价 买家还在看 污水处理培菌磷酸过磷酸钙价格 广东厂家直 尿素,云南尿素厂家,昆明尿素价格,苏阜化http://hkhuaifei.cn.makepolo.com/product/100441133686.html
6.每月生产质量情况报告(精选6篇)当前是甘蔗施攻茎肥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利用雨前或雨后土壤水分适宜的时机,加快甘蔗施肥和大培土,重施攻茎肥,确保甘蔗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争取有较大的单茎重。建议新植蔗的攻茎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用尿素375~450 kg,氯化钾15~20 kg;如果至今未施肥的宿根蔗每公顷施氮磷钾总含量45%以上的复合肥750~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q3df83.html
7.红四方品牌复合肥专用复合肥51%(171717)价格厂家主营产品:复合肥,化肥,新型肥料,缓释肥 获取最低报价在线联系 有效成分含量氮磷钾总养分含量≥51% 总氮含量≥17%有效磷含量≥17% 品牌红四方有效钾含量≥17% 生产厂家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0/50kg/袋 展开 中盐红四方厂家直销,供应红四方专用复合肥51%(17-17-17),质量***,量大从优,欢迎垂询400-808https://www.china.cn/fuhefei/3701671809.html
8.2024年复合肥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恒州诚思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从产品类型和具体应用领域两个维度出发,对全球及核心国家/地区的细分市场规模进行了深度剖析,揭示了不同产品类别和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6)复合肥核心生产地区产能分析: 产量与产能布局:明确了全球范围内复合肥的主要生产地区,并对这些地区的产量与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了解全球供应链的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0889241&efid=jNVnfYN7ucNfADLUtwKFTw
9.复合肥料生产厂家,复合肥料批发商复合肥料生产厂家名录。中国制造网汇集专业的复合肥料生产厂家和批发制造商,方便您快速采购、批发复合肥料产品。https://cn.made-in-china.com/search/huntb3nolimit-fuhefl-1.html
10.临沂供应复合肥生产厂家/报价/价格主营产品:供应复合肥 供应复合肥 供应复合肥 更多>> 公司介绍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农化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复合肥料企业。成立于1994年,拥有固定资产4亿元,年产值18亿元,现有员工1600多人。年产长效缓释肥、控释肥、高浓度通用型复合肥料、硫酸钾型复合肥料及各种专用肥料100万吨。 公司主导http://342511.51so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