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至此,我国夏粮小麦收割已近尾声。
????可喜的是,农业农村部最新小麦机收进度显示,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小麦2.75亿亩,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进度过九成,全国夏粮生产丰收在望。这一消息也让今年的中国粮食安全,吃下“定心丸”。
????“中国稳粮价的做法和成效全球瞩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张义博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5月份我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仅增长了3.2%。中国粮价之所以能够保持整体平稳,归根结底是建立了强有力的粮食保供稳价机制和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全球通胀,粮价上涨,还推动化肥等农资商品上涨,海外化肥巨头利润飙升。以全球主要化肥进口国和农业生产国之一的巴西为例,受全球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因素影响,今年1-5月巴西进口化肥平均价格达到629美元/吨,同比增长142.31%。今年A股化肥板块的云天化、江山股份等部分个股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近50%。
????全球粮价上涨
????须防国际粮价传导风险
????受乌克兰危机、疫情、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担忧加剧,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令,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5月份世界谷物价格指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增29.7%。世界粮食市场的不安日益增加。
????相反中国粮价较为稳定。
????正是基于上述多种机制,大大降低了中国粮价波动。数据显示,2022年前5个月,美国芝加哥市场玉米期货价格上涨了26.7%,同期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仅上涨了9.8%,我国玉米(中等)集贸市场价格累计只增长了4.7%。
????中国有粮心中不慌
????“截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为稳定粮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义博说。
????“从生产供给看,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主产区小麦迎来大面积收获,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明确表示,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扰动国际能源和粮食市场,但国内口粮自主自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需求。
????“生产成本决定粮价,还会通过挤压种粮收益影响粮食稳定供给。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不断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了种粮农民收益。”张义博说。
????机构看好化肥等农资板块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认为,海外化肥价格继续上行,行业周期景气持续。国海证券分析师李永磊、董伯骏认为,化肥行业将迎来景气大周期。
????事实上,今年A股化肥板块的云天化、江山股份等部分个股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近50%。其中,在5月上旬,云天化迎来机构“扎堆式”调研,投资人普遍关心的是公司增产和出口情况。而公司表示,将努力保障国内化肥供应的同时,有效开展化肥出口。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为保障今年“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的农业生产用肥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安排了300多万吨的夏管肥临时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