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问题时有出现。因此,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技术水平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老百姓吃得更放心、更安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甘肃省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及运行管理的现状,分析了该机构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及措施,以期促进其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及运行现状

1.机构建设情况。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是2003年在白银市农技中心检验室的基础上筹建起来的,该机构于2007年首次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CMA标志)。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范机构运行和管理,于2015年实施了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对水、电、仪器设备、技术标准等软、硬件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建设,建成有接样室、试剂室、色谱室等20室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配置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中型仪器设备69(台)套。

2.检测能力建设情况。通过项目的提升建设,白银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等都有了很大改进与革新,检测能力明显增强,已于2017年11月重新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具备了对种植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及产地环境等因子质量安全的定性定量检验检测能力。

3.运行管理情况。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制不健全,自动化程度低。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项目的完成,业务量较以前不断增大,定量检测任务大量增加,机构运行中诸如检测任务的受理传递、样品的登记、原始记录的填写等等中大量信息仍然是手工记录、填表,并且许多信息都需要重复多次填写,工作量大,人为误差增多。检测数据不能很好地与原始信息相对接从而直接形成检验报告,自动化程度低。因此,传统的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工作流程已与当前检验工作规范化、自动化及现代信息化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2.检验检测能力不全。目前,甘肃省其他大部分地(州)市以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为主进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而白银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现仍然以气相色谱检测为主,且机构建设时侧重于对种植产品的监测,畜、水产品监测涉及较少,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也没有随着时代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及时跟进,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产品综合检测的需要。另一方面,检测机构日常运行维护的费用比较高,该机构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检测经费仅靠政府财政支持,但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机构运行经费短缺,致使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检验检测能力受到限制。虽然通过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CMA标志),但尚未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格认证(CATL标志)实现“双认证”,严重制约了机构的运行和功能发挥,尚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抽检等检验检测工作之需要,不能很好地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监测保障。

3.专业检测人员严重缺乏。人员配备方面缺乏从事检验检测分析的专业技术人员,近10年来未招进检测分析专业的新工作人员,现有人员全部为非检测专业出身且均由原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划转而来。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长效工作机制,人员晋升、交流、实践学习的机会少,人员的培训学习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基础薄弱,基础理论水平、实操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都距离现代化检测工作的技术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发展建议及措施

1.加强机构信息化建设,规范机构运行管理。建立适合白银市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系统,是完成机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从而实现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结合自身现行质量管理体系,引进LIMS系统,强化资质能力建设,完善机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机构运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程序化、电子化运行。同时,不断规范及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人员投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机构建设后期运行成本,促进白银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水平提高。

2.健全管理体系,加速“双认证”进程。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要求,对机构现行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改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落实管理评审、内部评审、期间核查、能力验证、新参数的方法验证等措施,开展自查自评及岗位大练兵,补充完善归档认证材料,规范档案管理,全力以赴做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即“双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促进机构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适当增加检测人员编制,逐年招考引进测试分析类专业人员,使人员无缝衔接,优化年龄结构,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满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达到15~25人的要求,力促队伍不断层、不断档、不断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能力考核和综合评估,全方位、多渠道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现有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等,以适应农产品质检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THE END
1.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严把农产品“质量关”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倡导诚信经营,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工作,确保群众吃上安全菜、干净菜、放心菜,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 本次检测严格按照相关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g2MjM2Mw==&mid=2247489655&idx=1&sn=948576bb50dd78516cde6a981f31849b&chksm=eaf21b2970647f3f1e6d413bbdaeaa9431a575d334bd3d839693fb3f490c4cc8702fa8d87894&scene=27
2.关于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督的建议主要成效及措施有: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农业、工商、质监、公安、食药、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县、镇http://baoying.yangzhou.gov.cn/zfxxgk/rddbjybl/2015n/art/2024/art_504.html?xxgkFlg=xxgk&infoIdEncode=BqQYEInDdQKZ6j0BBdX73A%3D%3D
3.农产品质量控制12篇(全文)四、产品质量检测措施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产品抽查制度,生产的每批次产品在上市前15天,由内检室检测,同时委托县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到生产基地内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上市,并集中进行处理。 五、产品质量管理 为确保产地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同时成立质量安全控制办公室。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lwzbazb.html
4.浅议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及解决措施.docx浅议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及解决措施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新形势下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面临许多新的难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日益关注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27/805506001700601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