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俞敏洪直播间的北纬47度鲜玉米,藏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

百年新起点,农业发展正劲。日前举办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东北平原,沃野千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如今的“中国粮仓”,东北大地的战略意义不断被刷新。

稻麦扬波,大豆摇铃,玉米结籽,希望孕育。伴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直播等新形式涌入,又到一年收官冲刺时,新的故事也正在上演:2021年12月28日,俞敏洪农业直播上线,北纬47度鲜玉米等优质农产品被带入俞老师的直播间。

其中,中国高端绿色食品品牌北纬47度鲜玉米出场10分钟卖出120000根,库存瞬间抢空,成为销量TOP1。网友纷纷刷屏留言“玉米组合装没有啦!求补货!”

小屏之内,“新农人”四季耕耘、“新农品”有口皆碑、“新农活”开花结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更新美妙一章。

一次直播,擦亮万年黑土孕育的绿色品质

“我们选的不是最便宜的农产品,我们选的是最好的农产品。北纬47度鲜玉米我经常吃,非常好吃,它来自北纬47°齐齐哈尔的黑土地上,确保了玉米鲜香、原始的味道。北纬47度的志向非常远大,他们希望把真正的本味带到餐桌上。”

28日晚,出现在俞敏洪直播间的众多农产品中,话题量最高、最有情怀的,莫过于北纬47度鲜玉米。实际上,在直播开始之前,品牌创业团队发出的一支致敬短片《种籽》,就已打动无数网友。短片以“一颗玉米种籽”的角度,致敬俞敏洪“育苗到育人”人生经历。为黑土地而来,回归到黑土地去,是俞敏洪和北纬47度鲜玉米共同的农业梦情结。

直播当晚,俞敏洪说道:“又变成了一个农民的日子,看到农产品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我们今天多卖出一个农产品,意味着多一个农民家庭团聚了。”

“农民的儿子”,这是一直以来俞敏洪给自己的定位。不论是出身田野到农村教育,还是转型做农业,他始终不忘根本,喜欢大地带给他的亲密感和幸福感。此次牵手的北纬47度品牌本身,也有着与其相似的,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情怀。

东北的“北纬47°”,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有着“耕地里的大熊猫”的美誉。这里的冬夏温差高达70度,年均日照2600小时,全年优质的纯净空气,天然弱碱性苏打水,为农作物供给了绝佳的生长环境。身处万年黑土孕育的“黄金玉米种植带”,北纬47度,在此而生,以此为名。

承载着“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嘱托,北纬47度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提供更高品质、更安全可靠、更新鲜美味的农产品。而这份初心为产品赋予的“高品质”,也是北纬47度受到网友追捧的原因:在工艺上,北纬47度鲜玉米经历八重工序层层筛选,从采摘到入库实现“3小时鲜制”;在营养上,北纬47度鲜玉米不仅被誉为“黄金粗粮”,且含有丰富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俞敏洪选择北纬47度品牌背后,是双方对东北黑土地与现代化农业的深刻构想、热切盼望。走向品牌发展深处,我们发现,北纬47度的走俏并非偶然。厚积薄发之上,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其所展现出的农业发展三方面的“新”合力。

一种探索,点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火

一个农业品牌出圈背后,首先,必须依靠一群践行理想、富有朝气的“新农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把“青年就业创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领域。近年来,从丁真到张同学,从“海归硕士弃绿卡回乡卖枣”到“90后国企员工辞职打理石榴园”,一个个典型案例,讲述着年轻人奔赴农业的星辰大海。对东北这片农业大地而言,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让年轻人带头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

多年来,农人出身的俞敏洪,积极扶持中国年轻人走上创业道路。而北纬47度做好中国“新农人”的决心,让他找到了启发。

北纬47度是一个平均年龄27岁的中国青年创业者团队,他们出身东北、热爱东北,更愿意建设东北。俞老师的支持,只是他们产业壮大的一角。做北纬47度更大的价值在于,他们将知识、技术赋能农村,让年轻人离真实的农业生产更近、让上代人离先进的科技更近,让城市人找回了血液深处的“乡愁”,也给参与“乡村振兴”带来息息相通的认同。

“新农人”的加入,让更多研发与耕耘的成果从田野走向餐桌。而他们创造出的既有品质、更有品牌的“新农品”,是这个过程中令人信服的载体。

近年来,农业品牌化发展成为了重要的产业策略。玉米本就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又恰恰迎合了中国人对食品营养的要求,市场前景斐然。2020年开始,中央以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为重点,逐步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但摆在北纬47度面前的难关是,新疆瓜果甜无人不晓,北海道食物人人称道,东北的农产品纵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却“酒香也怕巷子深”,缺乏“名品效应”。

由此,北纬47度走出了“农业品牌化”和“农货高端化”两条路:一方面,打造农产品标杆,让北纬47度鲜玉米走出东北,成为“北海道巧克力”一样的“世界名品”;另一方面,将尖端科技渗透到农业劳动中,为农货撕掉“土”标签,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让农民的辛勤劳动“掷地有声”。

小屏滚动大产业,小产品投射大视野,更重要的是,融入数字技术、改天换地的“新农活”,为农业注入了时代的动能。

第一重,是产业的“升力”。

北纬47度创业团队张斯文提到,刚回到东北时,他发现多数地区农业以小规模和分散经营为主,依靠传统种植经验,生产技术水平、生产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经济效益有限。

北纬47度通过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和无人化驾驶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传统以人的经验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减轻农民劳动压力,解决传统农业对资源要素过度依赖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让农民们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北纬47度黑珍珠鲜玉米,富含自然花青素

第二重,是可持续发展的“恒力”。

一只鲜玉米,是更环保、可持续的耕耘,是对黑土地的“守土有责”,把技术洒在了泥土里,让产品美、田野美,也把数字化“玉米种籽”种在了人们的心坎儿里。

第三重,是共富的“拉力”。

好直播是“视窗”,好产品是“切口”,它所依存的,是领头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践行。据悉,北纬47度未来计划用3-5年,建设以农业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全过程全要素数据采集分析为基础,以“天空地”信息采集体系、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种植全流程溯源体系等为支撑的数字农业,更利于将种植技术进行复制推广,还将赋能上下游伙伴协同发展,形成“共富产业链”格局。

让黑土地成为高品质食品的“代名词”,让中国人爱上中国粮,北纬47度“受任于土地”,以更领鲜的产品砥砺前行。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从一次直播到一个品牌,从一次模式探索到一整条产业带上的动人故事,辈出的农业“新新之火”,正让这片黑土地更加生机勃勃,让农业发展的未来愈发充满想象。

THE END
1.[新闻直播间]新疆玛纳斯降雪降温提前部署保障设施农业《新闻直播间》 20241203 02:00 00:33: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03 01:00 00:20:49 本期内容 [新闻直播间]冷空气组团来访 本周气温将明显下行 00:02:22 [新闻直播间]新疆玛纳斯 降雪降温 提前部署保障设施农业 00:00:27 [新闻直播间]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迎来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 00:01:17 [新闻直播间]新疆https://tv.cctv.com/2024/12/03/VIDEnfQmPaxorjj1mhkQ2OkI241203.shtml
2.规范直播营销助农增收农产品新浪财经本报讯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我们的柑橘红美人口感爆甜,鲜嫩多汁,好吃不贵……”近日,在抖音平台“阿高书记来了”直播间中,长兴县水口乡龙山村工作人员白永坤正在进行农产品(7.830,0.10,1.29%)直播售卖。今年以来,该直播间已帮扶农户31家,涉及农产品30余种,销售农产品金额达350余万元。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03/doc-incycptu8093728.shtml
3.大田直播室,农业直播新时代的探索之旅热合金大田直播室作为农业直播的新兴力量,正引领着一场农业变革的新纪元,通过直观展示农业生产过程、互动性强的特点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大田直播室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农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田直播室将不断完善与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https://www.znmn.cn/post/9585.html
4.直播带货点亮农产品销售新渠道,为农民致富注入新活力抖音电商持续以短视频、直播、商城等全域兴趣电商模式助力农特产销售。2023年,抖音电商共助销农特产达47.3亿单。平均每天有1300万个装有农特产的包裹,通过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一年中,在平台上的直播间里,农特产商品讲解总时长达到3778万小时,挂购物车销售农产品的短视频有2186万条,货架场景带动的农特产销量同比增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585536191735690&wfr=spider&for=pc
5.军事·农业频道直播间军事·农业频道直播间 军事·农业频道 中央电视台 视频直播https://news.cctv.cn/video/31/index.shtml
6.直播间卖货流程怎么走农业电商?电商资讯首先在直播间卖货流程怎么走农业电商的过程当中,需要从直播间入手,让主播在卖货的过程当中,充斥着对农产品的描述和销售,将这类产品作为主要方向,以及直播风格。结合农民的高素质培训工作,对产品的的宣传推广进行提高。在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和产品链接等方面,制造出农业环境,让人们对农业和农户有着清晰认知,将收益效https://www.youzan.com/cms/article/12531.html
7.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水晶晶南浔农业共享直播间拟根据《关于印发<水晶晶南浔农业共享直播间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浔农发〔2021〕41号)相关要求,经各主体(平台)提出申请,经各镇街初审和信用查询,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各镇街对主体申报水晶晶农业直播间的材料进行了审查并进行现场核实,拟同意认定浙江本道农业有限公司等10家主体直播间为水晶晶南浔农业共享直播间。 http://www.nanxun.gov.cn/art/2023/12/25/art_1229211113_58927282.html
8.蔬菜大棚变身直播间蔬菜大棚变身直播间 金玉凤(左)正在通过手机与粉丝互动。南阳日报记者 陈琼摄 “亲们都知道,生菜当中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比较多,能够消除多余的脂肪。想买的请点2号链接……”12月7日下午,在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高效农业示范区的生菜育苗大棚里,主播金玉凤正在热情地与粉丝互动。 直播中,全景式的生菜育苗大棚映入https://wap.01ny.cn/index.php?c=show&id=7945&s=special
9.[新闻直播间]变了味的农业大棚农业大棚变身私家庄园CCTV节目官网[新闻直播间]编后 共同守住耕地红线2018-06-02 10:50:25 [新闻直播间]变了味的农业大棚 擅自改变设施农用地属违法2018-06-02 10:46:25 [新闻直播间]变了味的农业大棚 农业大棚变身私家庄园2018-06-02 10:44:26 [新闻直播间]美高关税激怒盟友 G7会议遭孤立2018-06-02 10:40:26 [新闻直播间]美对欧盟http://tv.cntv.cn/video/C10361/f54364697a6d4ebcb91fee7b6c5c05e0
10.直播阵容抢先看!头部三农大V即将做客2024食博会·预博会直播间头部三农大V即将做客2024食博会·预博会直播间 4月的东莞,哪一场三农展会更令人瞩目?答案显而易见。4月12-14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食博会·预博会”)将在广东东莞举行。来自国内31个http://www.mczx.agri.cn/myhd/202404/t20240410_8623358.htm
11.行风热线直播间5501234上线单位:市农业农村局3.加温准备。有条件的采取加温防冻,如棚内温度长时间处在0℃以下时,可采取盆火或炉火临时性或使用油雾机加温。对于正处在育苗前期的茄果类秧苗,可采取电热线加温、白炽灯补光增温等措施,防止幼苗冻害或徒长。 4.适度施肥。寒潮及雨雪天气来袭前要增施有机肥,如猪、牛粪及堆肥等热性肥料;适度增加镁、锌、硼等http://m.bozhou.cn/p/261342.html
12.校运直播间甘肃农业大学2023年田径运动会顺利开幕5月25日,甘肃农业大学2023年田径运动会在青春体育场开幕。本届运动会由甘肃农业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体育教学部承办,共设立男子组15项,女子组14项以及男女混合万米接力赛等竞赛项目,吸引了1074名学生参加。学校党委书记赵凯,党委常委、副校长萧懿群,纪委书记陈静,副校长滚双宝,党委常委闫述乾,学校原副校长栗震霄,学https://www.gsau.edu.cn/info/1278/26552.htm
13.农在乡间净土阿坝?汶川甜樱桃与你相约直播间产品市场发展,全面提升阿坝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阿坝州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依托互联网直播平台,打破农业地域发展限制,在源头处加强产销对接,让新鲜的“甜樱桃”搭上了直播“快车”,让产业园里的直播间成为农产品销售的“助推器”,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业http://www.e212.com/?p=47674
14.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农业·科教频道《三农直播间》栏目走进我市孔国村政策引领新生活,幸福大院孔国村。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农业·科教频道《三农直播间》栏目走进我市孔国乡孔国村,这里远离嘈杂,宛如世外桃源,绝对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版权归作者所有 向原创致敬 编辑制作:曲伟铭 李宏远 监制:孙凤岐 原标题:《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农业·科教频道《三农直播间》栏目走进我市孔国村》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848605
15.[新闻直播间]农业农村部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秋粮已收获10.46亿亩[新闻直播间]农业农村部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国秋粮已收获10.46亿亩 点击看视频http://m.northnews.cn/news/2022/1020/214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