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发展。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也慢慢进入到国际市场,走上了国际舞台。自2012年起,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跨境电商发展的利好政策,一大批跨境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使得外贸行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作为跨境电商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之一的苏州,虽然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之一。
1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概述
农产品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国家的交易方以电子商务作为媒介来完成交易活动。与传统的电商相比,多了入境清关、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等环节。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将我国的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农产品的销量,扩大我国农产品的知名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品牌[1]。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量急剧上涨。据统计,2020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贸易额760.3亿美元,减少3.2%。从农产品出口的结构来看,中国出口金额较大的农产品主要为水、海产品、食用素菜、食用水果及坚果、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和杂项食品。近年来,由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不断崛起、政府政策的不断扶持,以阿里巴巴、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出口的农产品种类显著增多,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势头愈发迅猛。据网上公开的跨境电商企业问卷数据,茶叶销售额占51.67%,干货占20%,坚果占31.67%,果蔬占50.83%,滋补品占25%,谷物占15.83%,罐头占30%,水产品占38.33%。总体来说,跨境电商企业交易的产品主要是附加值高、保质期长,重量轻且流通方便的农产品。
3苏州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优势分析
苏州作为新一线城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业资源,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的GDP产值,在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1地理位置优越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2]。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境内河道湖泊密集,开展跨境物流运输极为便利。特别是作为江苏省第一大外贸港口的太仓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同时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江联运中转枢纽港,其船舶航线可途经我国沿海、沿江的所有大港,这对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此外,苏州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城市,拥有运行良好的“苏满欧”国际五定班列,也可以通过陆路运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互通有无。
3.2政策助力发展
2013年,苏州获批国家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2015年,张家港获批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模式试点。2016年年初,苏州获批江苏省第一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6年9月,苏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国(苏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了苏州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促进了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聚集发展规模。除此之外,2017年11月苏州“单一窗口”平台的启动,“六体系、两平台、四中心”的建设,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产品贸易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效率[3]。
3.3产业基础良好
苏州是全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对外贸易总额屡破新高。苏州市政府和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外贸经验,熟悉海外市场情况,并且对外贸业务流程和国际市场规则比较了解。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影响力占全国领先地位。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苏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种类。此外,苏州扎实的对外贸易基础,较为成熟的跨境电商平台,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和支付结算方式,资源整合度高等得天独厚的基础环境,对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非常有利。
4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专业化平台建设薄弱
农产品专业化的电商平台是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现在苏州使用的大都是国内较大的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等第三方交易平台,而跨境电商使用的平台多为亚马逊、wish、eBay、速卖通等。两种电商平台所面临的消费群体、结算方式及物流运输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对部分企业来说有一定转换困难。此外,苏州农产品线上销售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以B2C模式销售为主,总体批量较小,难以形成规模销量。而农产品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单价普遍较低,但包装、物流等环节的成本又比较高,使得B2C模式下的产品利润不高,这些都对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4.2农产品质量不高
首先,目前各个国家、地区还没有一套针对跨境农产品较为完善和统一的质量标准,农产品进出口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监控并不严格,特别是并未形成农产品的检疫监控机制,导致很多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并未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出口的农产品中出现农药残留比例较高等问题,不利于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苏州特色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的利润较低,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苏州的特色农产品阳澄湖大闸蟹,有些不良跨境电商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经常用长江蟹和苏北蟹当成阳澄湖大闸蟹出口售卖,这些企业并未意识到特色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也没有重视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培养和建设。
4.3物流体系不完善
4.4复合型人才欠缺
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需要既熟悉各种农产品的特点,又需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且同时需具备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苏州的跨境人才缺口很大,限制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首先,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苏州的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规模都不大,缺乏国内外的影响力,制约了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的集聚。同时,苏州的跨境电商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员工薪资不高,高端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不多。其次,人才培养不到位。苏州高校虽然都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但由于跨境电商是新的学科,其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如果无法加快跨境人才的培养,势必影响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的长远发展。
5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
5.1加强专业平台建设
苏州农产品的发展需要建立专业的本土跨境电商平台,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硬件的支撑。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适当的财政补贴等方式,对优质的本土电商平台提供财政支持。同时,加强跨境电商企业对平台的应用能力,熟练使用平台的各项功能来整合全市的优质农产品资源。特别是龙头企业,必须发挥其带头作用,对小规模的农产品企业进行整合,做大、做强行业。要加强龙头企业自身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基础数据库,打造行业企业带动的功能齐全的电商平台,充分发挥苏州地区产业的优势和特色。此外需要加大对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完善奖惩机制。
5.2提高农产品质量
5.3建立成熟物流体系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由于农产品的时效性,完善的冷链物流可以减少农产品损耗,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同时企业可以增加冷链设备的资金投入,如对冷库、冷藏车和冷链集装箱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跨境物流效率。其次,提升物流系统信息化程度。企业必须强化信息化程度,借助大数据构建农产品跨境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各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库的建立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积极参加海外仓库的建设,鼓励大型企业自建海外仓,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建海外仓,并通过海外仓的信息共享缩短农产品跨境运输的距离,提升苏州农产品跨境电商的物流运输效率。
5.4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嘉倩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篇2
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降低了海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门槛,使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对海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根据当前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要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监管、通关服务以及支付等问题,加强研究和分析才能营造良好的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经营环境。
一、海南优势农产品以及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海南是我国唯一处于热带区域的岛屿省份,是农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海南种植业中,粮食作物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不仅有常见的水稻、旱稻、小麦,此外,玉米、高粱、木薯等经济作物也有广泛的种植。除了粮食作物外,水果种类繁多。与其他地区相比,海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特别适宜种植水果,像常见的菠萝、荔枝、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在海南有广泛种植,并且输送到国内外。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不仅对本土热带植物进行种植,并从国外引进一千多种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著成绩。海南优势农产品栽培面积大,经济价值高,橡胶、槟榔、腰果、可可等都是具有典型海南特色的农产品。近期,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海南的现代化产业进行了综合部署,更好地发挥了海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也对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当前国内外市场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加强了海南各种贸易的正常推进,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保持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海南,其中包括很多大中型跨境电商企业,这些电商企业都是我国龙头企业。通过与海南地区农产品强强联合形成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态势。
二、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存在问题
(一)平台运营销售模式不统一
(二)质量标准差别大
不同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统一,我国对水果、蔬菜以及各种橡胶制品等有着独特的质量标准。不同国家之间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应用不同的质量体系。当前很多跨境电商平台的质量和标准并不统一,海南在产品研发和销售过程中,无法按照每一个平台进行产品创新,也会影响其电商的有效发展。此外,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在不断增加,很多海南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能按照综合要求进行管理,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海南农产品的声誉。
(三)物流要求较高
对于生鲜产品来说,必须要有健全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跨境电商对物流要求更高,特别是水果等易腐烂的农产品需要专业物流公司进行配送,这种物流企业收费较高,但大多数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规模较小,无法自行进行物流配送,而大多数配送都没有冷链物流,缺乏配套的物流设施,影响了产品的正常保鲜,影响了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五)经营存在法律风险
与线下实体经济相比,线上经济的危险性更高。面对新的销售模式,对当前跨境业务提出了更多挑战。跨境电商是通过跨国来进行相应的经营活动,很多经营活动不仅接触一个国家,而是多个国家共同经营,需要涉及各国的法律和制度问题,每个国家的国情、历史、风俗以及经营要求和规范不同,导致在跨境电商经营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法律规范,贸易往来时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
三、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对策
(一)加强平台一体化建设
当前我国海南农产品贸易主要面对的仍是国内市场,国内电商发展十分迅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所以跨境电商也要加快发展步伐。首先,要对农产品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升跨境平台应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平台,加强全省优质农产品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加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电商运营环境。最后,要加强品牌意识,通过创新思维树立品牌形象,挖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富有海南特色的农产品,提高附加值。
(二)完善质量体系标准
在跨境电商中,针对不同平台要加强对产品品牌和质量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产品的长远经营和发展。在新的电商发展形势下,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品质,使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近年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将跨境电商管理放置于制度机制下,不断加强监控和管理,提高质量品质。截至目前,全省通过建设有机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来推动海南农产品区域经济的发展,保证了质量安全,也使跨境电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三)建立成熟物流体系
(四)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行业,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没有足够的经验,更加需要综合型人才,加强农产品跨境电商业务的经营。解决跨境电商发展问题需要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认清人才对发展的重要性,对员工进行农产品知识、国际贸易知识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综合培训,高薪聘请专业人员从事电商运营。此外,海南当地高校也要明确教育责任,开设专门的物流专业、跨境电商专业以及企业经营专业等,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五)培育跨境电商法律意识
除了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外,还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经营情况确定当地的法律制度,严格遵守各国要求,通过合法经营来获得经济效益。所以,当前的跨境电商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其他国家各种法律规范进行了解,熟练掌握国际法,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的风土民情。在冲突过程中,要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矛盾,国家方面也要加强监管,从支付平台管理中避免发生资金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跨境电商的发展乱象。
四、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各个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互联网不断兴起的今天,电子商务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海南省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的发展实现了农产品跨区域销售,开辟出了海南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
作者:乔凌宇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篇3
一、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二、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农产品种类不多
(二)跨境物流欠发达
以科学角度分析,物流体系不够发达会导致跨境农产品利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若是运输周期较长会使产品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会给外国客户带来不良购物体验,严重时还会出现直接取消订单的现象。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物流欠发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运输环节中农产品会出现损耗。现阶段,常温运输还是农产品运输的主要形式,而防冻、防潮与冷链运输等设备不足。在境内运输中主要以普通运输车辆为主,所以运输过程中会受到雨淋、日晒以及风吹,对产品造成一定影响,而对于一些密封运输车辆,也缺少冷藏设备。冷链物流发展欠发达导致物流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使得生鲜农产品的出口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在跨境贸易中,在物流环节的损耗非常严重,基本上在35%左右,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3%耗损率相比,相差甚远,因此物流体系难以推动吉林省农产品的跨境电商发展。其次,其他省份已经开始将扫描技术等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中,而吉林省在GIS以及GPS等技术应用较少,而这些现代技术在解决信息难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物流建设中,农产品生产以及各物流环节均会不断融合现代技术发展。
(三)跨境电商人才缺乏
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主体涵盖农业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与农民。然而当前吉林省农民素质有待提升,缺少跨境电商人才。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发现吉林农村地区仅有部分农户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所以农村居民接触教育的机会与平台较少,对其学习、接受跨境电商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农户对于市场抽象信息无法进行充分识别与接收,主要表现在对于信息新科技缺乏灵敏的反应,在收集市场信息方面缺乏积极性,农户经常怀疑网络交易安全性。在跨境电商人才发展方面,吉林省的技术人员比例与各地区相比较低,在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技术人才等方面均略显不足。吉林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基于产业快速发展背景,现阶段人才结构与人才储备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吉林省高校电商专业的毕业学生有数千人,然而在能力要求与知识结构等方面均出现断层问题。薪酬水平低、招聘压力大以及员工流动性大的现象并未得到充分改善,使得吉林省跨境电商企业人力成本进一步增加。企业发展以及利润提升的关键障碍在于组织管理以及团队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懂管理以及会领导的高水平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三、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打造知名农产品
(二)完善跨境物流体系
(三)培养并引进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道,贺韧.“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农产品跨境电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0(09)
[2]刘宇会,赵一.三江平原对俄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9(09)
[3]白璐.新时期吉林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4]闫颖慧,王松涛.浅析辽宁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03)
[5]狄昌娅,竺杏月.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困境与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7(02)
[6]窦欣.我国跨境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的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J].保鲜与加工,2017(04)